回覆列表
  • 1 # 順林5688

    毛主席時代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第二個五年計劃…把糧、棉、油、生豬(出欄)和鋼鐵、煤炭、水泥等都制定出量化的生產指標——這都是關係到新中國的國計民生大事呵!有些年輕人看到這個“悟空”題,誤解地把“生產指標”看作是“任務上繳指標”,還推想為生豬指標達不到就不許人們殺豬?這是在扯談,根本沒有這回事。新中國在舊中國的廢墟上白手起家,生產落後,物資缺乏,人口多,底子薄,再加上帝國主義的封鎖,窮山惡水再加戰爭消耗——那時的那種日子苦,現在的年輕人可不能亂講呵!在那個百廢待興的年代,不搞計劃經濟、計劃生產,能保證全國億萬人民有飯吃有衣穿嗎?發展生產,保障供給;穩定物價,人均分配(人口糧、人口票卷等)——是那時候的時代特徵,是無比正確的。

    毛主席當的這個家,太不容易了!希望當今的一些年輕人,不要用種異光來看待那個年代的計劃經濟、那個年代的窮和苦…說這不行那不對的錯誤言論。苦不苦,想想兩萬五;累不累,想想舊社會…翻身不能忘本!

  • 2 # 視實50037346

    因為毛主席時代:是計劃經濟。缺啥就生產啥,需要多少就生產多少。大專畢業生是包分配的,國家缺啥人才就配養啥人才,沒有過剩之說,更沒有下崗之事,除非你本人犯錯誤被開除。全囯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 3 # 健康就是福169084370

    那時候膸然過著吃不飽,穿不曖的日子,可是那種教育方法和管理辦法就是好,互幫互助,人人都有正義感,天天講,天天學,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為人民服務。每年要向國家交公糧,是免費的,購糧都是任務的,價格比市場低的多,如果你沒有,你就高價買的也非交不可,戶均一頭任務豬,不讓個人宰殺,抬毛重交給肉業公司,你才可以割幾斤回家吃。每晚開政治夜校,經常憶苦思甜,自力更生,人人要勤儉節約。在街道上就有一家國營食堂,賣的是玉米饃,二兩糧票肆分錢,粉湯兩毛一碗。布票每人一尺八寸,人們偷著議論說:☞糧食夠吃半肚,布票夠穿半褲。☜點燈煤油憑票供用,每人一月三兩。有許多都是憑票供用。這都是事實,沒有半點虛假。

  • 4 # 關中刀客10

    為何,都知道農民可以圈養豬,但這也是有時代背景的,一是農民殺豬要繳納生豬屠宰稅,利國利民,這是歷史真事,誰也不能否定,當時化肥奇缺,豬糞可以壯莊稼,一舉兩得,生產指標嚴重違背了經濟市場的規律,就像農民可以在家養一兩頭豬或羊,但是不會讓你養一二百頭豬的,因為糧食總體還是缺,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當時還沒有冷鏈運輸,所有基本都是本地區消耗,就像北方人以前冬天三大菜,白菜,蘿蔔,加土豆,這三樣菜儲運都方便,南方菜沒有特殊渠道到不了北方。念舊是好事,難道我們開放是壞事嗎,

  • 5 # 太行沁丹

    當時糧油棉嚴重短缺,既要有生產指標,又要有消費限制(城市居民有糧、肉、布、油、副食票),農村基本是瓜菜代,全國農村絕大數地方不能溫飽。粉碎“四人幫”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日子才慢慢好起來。

  • 6 # 使用者退休做家

    毛澤東喜歡吃肉。因為,他沒有忘本,他就是一個農民的伢子。為了共渡困難,堅決不吃肉。但是,他們想到廣大的中中國人,也喜歡吃肉,怎麼保證大家都有豬肉吃,只能是定出了指標,各級政府必須要完成。就這麼簡單。

  • 7 # gedjhoopbnm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因為財力有限國家要集中有限力量發展經濟是短期內必須要走道路叫計劃經濟,是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社會主義制度,二十七年低收入低物價,保證了社會公平公正,在毛主席領導下全中國人民堅苦奮鬥,吃苦耐勞轟轟烈烈搞社會主義建沒取的一個又一個世人殊目成績。為今天搞改革開放打下堅強物質基礎。沒有前三十年老一輩心血付出,也不會有後四十年驚世成果,不忘過去展望未來,在偉大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偉大中華民族復興而努力!

  • 8 # 盤古49

    那個時代如果不用票證,整個社會都可能處在動亂中,強者奸者會生存,貧者弱者會死亡,無數革命先烈換來的江山有可能失去。在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年代,用票證穩定社會,穩定人心,促進團結,促進生產發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如果用現在人們的思維處理當時的社會,就不會有有今天的繁榮昌盛。

  • 9 # 保家衛國71947122

    這是絕對的“人人平等,人人平均”的社會主義制度!是按人所需,按勞分配及不分貴賤的計劃經濟年代,在一窮二白的困難時期,按指標憑票購買物質,是那個社會的必然!總之,毛主席領導的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的各項制度,我比較認為確實是十分深得人心!

  • 10 # 釋迦續照

    國和家一樣,如果一個家庭每個人都自私自利,每個人生活都雜亂無章,如同市場亂象,沒有計劃沒有目標方向,等等。這個家庭能好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種二鍋頭不是勾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