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7812181474946
-
2 # 使用者174844736970
答:《蟬》選自《昆蟲記》。《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他耗盡一生心血,對昆蟲進行觀察與研究,整理昆蟲的觀察筆記、實驗記錄和科學札記,完成了十卷本《昆蟲記》。這不僅是一部描述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慣、食性和婚戀的昆蟲學鉅著,也是一部富含知識、趣味和哲理的文學寶藏。它被人稱為“一部世界昆蟲的史詩”“一個由人類傑出的代表法布林與自然界眾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
-
3 # 人間正道是滄桑呀咿呀
昆蟲記中的蟬介紹是蟬有兩對膜翅,形狀基本相同,
頭部寬而短,具有明顯突出的額唇基;視力相當良好,複眼不大,位於頭部兩側且分得很開,有3個單眼。觸角短,呈剛毛狀。口器細長,口器內有食管與唾液管,屬於刺吸式。胸部則包括前胸、中胸及後胸,其中前胸和中胸較長。
-
4 # 傲雪627
蟬是我的鄰居。一到夏天,蟬就佔據了我屋子前面的樹。屋裡我是主人,屋外卻是蟬的天下。
我喜歡觀察蟬脫殼。幼蟲蛻皮是從背上開始的。外面的一層舊皮從背上裂開,露出淡綠色的蟬來。先出來的是頭,接著是吸管和前腿,最後是後腿和摺疊著的翅膀,只留下腹部還在那舊皮裡。
蟬脫殼的時候,可以說是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它騰起身子,往後翻下來,頭向下倒掛著,原來摺疊著的翅膀打開了,竭力伸直。接著,盡力把身體翻上去,用前爪鉤住那層舊皮,使它從那層舊皮裡完全蛻出來。那些舊皮就只剩個空殼,成了蟬蛻。整個過程大約要半個小時。
剛蛻皮的蟬,用前爪把自己掛在蛻下來的空殼上,在微風裡顫動,樣子很柔弱,顏色還是綠的,直到變成棕色,就跟平常的蟬一樣了。
雄蟬是天才的樂師。它的腹部有發聲器,能發出聲音。每年夏天,大概有兩個月的時間,蟬的樂聲總在我耳邊。我常常看見一些蟬停息在樹枝上,一動不動地狂飲樹皮裡的水分。夕陽西下時,它們才沿著樹枝慢慢地走動。無論飲水的時候,還是走動的時候,它們從來沒有停止過演奏。
蟬的視覺非常靈敏,它有5隻眼睛,左右和上方發生什麼事情,它都看得見,只要看見有什麼東西來了,蟬就停止演奏,悄悄地飛開了。
蟬的聽囊在體內,即使喧譁的聲音也不能使它受到驚擾。站在蟬的背後,你儘管拍手,吹哨子,高聲講話,它都滿不在乎,仍舊鎮靜地演奏它的音樂,好像沒有事一樣。
有一回,我借來兩支土銃,裝滿火藥,安好引線,擱在門外的樹底下,還把窗戶開啟,怕把玻璃震碎。
砰!土銃響了,可是樂師們照常演奏它們的音樂,沒有一個表現出受到驚擾的樣子,樂聲的音調和音量都沒有絲毫變化。第二槍跟頭一槍一樣,對樂師們同樣沒有什麼影響。
我想,經過這次試驗,可以說明,蟬雖有聽覺,可是它所能接受的聲音和人是不一樣的。
-
5 # 秋楓kx
《蟬》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由一隻小小的蟬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思索:生命究竟是為什麼而存在?生命是短暫的、脆弱的,該怎樣做,才能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作者從寫蟬的聒噪,到寫病蟬的微弱、細小,都刻意表現了蟬的惹人厭煩和微不足道的一面。
文雖短而理深厚,言有盡而意無窮。它一方面提示著我們,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都應該積極面對,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盡情享受。另一方面又警示人類,生命是平等的,在自然這個大家庭裡,蟬和人一樣,都有生存的權利,有歌唱的權利。
-
6 # 使用者4217339933098035
昆蟲記蟬和螞蟻——講述的是整個夏天,蟬不做一點事情,只是終日唱歌,而螞蟻則忙於儲藏食物。冬天來了,蟬為飢餓所驅,只有跑到它的鄰居那裡借一些糧食。結果他遭到了難堪的待遇。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祝好!
有問題可以追問或者直接聯絡我。
工作順利,學習進步哦!
滿意請及時採納,謝謝。
回覆列表
透過閱讀這篇文章,我們知道蟬是如何發聲的原來蟬不是用嘴發出聲音,而是蟬的胸部靠近大腿下面有兩塊半圓形的大蓋片,蓋片下各有一個空腔,空腔外側有個小孔,叫做音窗,與音窗相通的另一個空腔,叫做音室。就像我們用的樂器鈸,它來回的振動就產生了聲音。不知道這是巧合,還是人類借鑑了蟬的發音器官製造了樂器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