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蘇臺文苑
-
2 # 茶樓話筒
《平凡的世界》講述故事中主人孫少安一家及村民們貧困艱辛的生活狀況,同時也是讓人們看到了中國農村五六十年代的縮影。這也就讓人困惑了,孫家人那聰明又勤勞怎麼還那麼窮?其實貧困是受自然資源,及時代背景大環境影響的。農村人樁稼地裡扒食,靠天吃飯,再勤快也不能改變貧困。到是他們家小女兒孫蘭香在家裡幾個勞力的支援下外出讀了幾書,最後也在城市結婚安家。可見勤勞可改決溫飽,知識才改變命運。
-
3 # 星河聊娛樂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孫少安一家那麼能幹依舊這麼窮,星河認為主要有以下三條原因。
一、家裡人口多,負擔很重
孫少安因為沒有分家立戶,一大家幾代人都在一起生活。
其中有孫少安、妻子賀秀蓮、兄弟孫少平,孫少安的父親孫玉厚、奶奶和妹妹六口人。一家六口人要吃喝,而且孫少平和妹妹還在上學的時候,需要不少學費。這個時候的家中,只有孫少平的父親種地,沒有額外收入。
孫少安做磚窯生意後逐漸賺了不少錢,但他一個人掙錢,六口人吃飯,實際上經濟壓力還是特別大,何況磚窯生意前期建造磚窯時投入資金比較大,孫少安通過貸款等才得以勉強解決資金問題,還債壓力巨大。
電視劇中,孫少安的妻子賀秀蓮提過好幾次想分家,都被孫少安嚴詞拒絕。
孫少安是個孝順的男人,他的家庭觀念比較深厚,責任感很強。他不願意自己賺錢後拋下家人不管。賀秀蓮其實也沒有錯,她作為妻子,希望結婚後好好為自己的小家操持。在孫少安強烈反對以後,她不再堅持分家,但希望丈夫給自己建造一口新窯洞。
二、政策不穩定,導致經常走彎路
改革開放初期,很多政策不穩定,特別是有關個體戶方面的政策。若走太快,容易出現狀況。比如雙水村最開始搞土地聯產責任承包制。孫少安帶著一幫村民先偷偷搞起來,但國內當時只是少數地方試點,村支書田福堂不斷阻撓,沒有成功。
類似這樣的事情,孫少安嘗試了不少,他有致富的頭腦,很多想法已經超前萌發了。但正是因為這樣,他經常被公社批鬥,他的行動不被允許,空有一腔大幹致富的心卻不能付諸實施。孫少安看著自己家的日子過成了爛苞樣子,心裡特別不是滋味。
三、孫少安樂於助人,沒有尺度
孫少安建造磚窯發了財,村裡人開始眼紅,開始找孫少安說情到磚窯打工。
本來只需要二十多個工人就可以,硬是招聘了五六十個工人。人員超編,工費開支就大了,而且人多嘴雜,吃閒飯的人越來越多。這樣的人還容易影響那些本來想認真幹活的員工的積極性。
有了存款,親友們開始借錢,孫少安自然抹不開面子,都答應。
這樣的情況急壞了賀秀蓮,妻子不斷提醒孫少安做事有個度。但孫少安依舊我行我素,還是繼續幫助村裡人,讓所有村民都脫貧致富。毫無疑問,孫少安總會有承受不住的那一天。
綜上,家庭負擔重,政策不明朗,加上幫助他人沒有度,系列原因導致孫少安儘管很努力,依舊過著窮日子。
-
4 # 蔓萊讀書
1,農村的鄭策的影響!
當時農村的鄭策不太好,施行的是合作化,也就是大家是混在一起勞動的。這對於那種懶惰的人而言倒是有好處,但是對於像孫少安他們家這樣勤勞能幹的家庭而言是比較吃虧的。畢竟不能多勞多得。
2,孫玉厚忠厚老實,曾為了弟弟讀書娶妻欠了很多錢,許多年才還清孫玉厚的父親去世地比較早,所以弟弟孫玉亭是他養育長大的,且他還借了錢供孫玉亭讀書,就是希望孫玉亭讀書出來可以找到好點的活幹。
但孫玉亭做什麼都做不熱,後來幹了幾年,沒掙到啥錢,不想做了,想讓哥哥孫玉厚幫他娶媳婦。於是孫玉厚又借了錢,還讓出了自己的房子給幫孫玉亭完成了婚禮。
3,蘭花嫁給了二流子王滿銀,一個人要種地還要帶兩個孩子,所以少安家需要時常幫扶著姐姐家。少安的姐姐蘭花是一個苦命的人,嫁給了二流子王滿銀,王滿銀整天就知道到處亂混。根本不管老婆和孩子。
少安勸姐姐離婚,也勸不到。所以沒辦法,只能在行動上多幫幫姐姐,比如在農忙的時候,他和父親幫姐姐乾乾地裡的活,比如有時候接姐姐的兩個孩子來住段時間。也就是相當於少安家是需要幫著姐姐蘭花養家養孩子的。所以這也加劇了少安家的困難。
所以雖然少安一家都很能幹,但是由於以上三個原因導致他們家依然很窮。
-
5 # 大野澤的風
上一輩人的創業史,並不如我們想象的那麼容易,尤其是資源匱乏的鄉村地區。
孫少安生活的地方是黃土高原,對外交通不便,沒有什麼可以依傍的資源來發家致富,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自己的雙手。
那個時候的貧困不是個人的,而是集體的。路遙為了寫作這部作品,在鄉野親身體驗生活十餘年,瞭解了農村的種種,才寫出了這皇皇鉅著。我們知道,孫少安一家人在村子裡是極為能幹的一家人,按理說勞動致富,但為啥孫少安一家還是過得那麼貧困呢?
我想這是整個大背景下的貧困,不像現在,很多送快遞的小哥或者做房地產中介的小哥都很自信滿滿的說,只要肯努力,生活總會好起來,因為整個市場都在那裡,蛋糕很大,努力的人都可以分到一塊。而當時不一樣,當時整個中國經濟這個蛋糕太小,再加上當時獨特的社會經濟體制,農民更難以獲得必要的生產資料,生產資料不足,生活資料難以豐富。所以即便孫少安一家有自己的小磚窯,少平也出外打工,但最終生活水平也沒有提高多少。
而這樣的人物性格和創作理念,和創作者本人的狀態也有關係,路遙想要展現這樣的形象,每個人都很平凡,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或許只有少數人會走向大富大貴,而多數人仍舊是在和平凡中打拼。
-
6 # 賣棗姑娘
那個年代都窮,但是孫家比村裡其他人更窮,這從住的地方就能看出來,少平蘭香幾乎就是常年借宿金波家,少安結婚後只能住圈牲口窯一直到箍的新窯,相對金家屹嶗簡直不能比。為什麼孫家這麼窮呢?這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孫家是外來戶,在雙水村無跟無基,文中沒有說是哪一代開始來到雙水村定居,但是在解放前肯定是沒有地的,以前地是私有財產,外來戶沒錢不可能有人白給你地種,所以孫玉厚年輕時候在地主家做長工,可能以上幾輩人都是這樣,所以是祖傳的窮。2.就是孫玉亭這個敗家子了,哥哥辛苦供他念書,託人找關係給找的鋼鐵廠當工人,這傢伙正事不幹亂搞男女關係被廠裡開除,回來又要娶媳婦,花了多少彩禮打了水漂,幸而有個賀鳳英看上給他做媳婦,這時候孫家已經是欠了一勾子債了,然後哥哥又把僅有的窯給他夫妻讓出來,玉厚家就這樣是一窮二白加饑荒,比家徒四壁還要窮。這時候玉厚家應該是最困難的時期,上有老下有一群孩子,玉亭還經常過來蹭飯,還要還債,直到少安大了債才還完。
-
7 # 合肥胖哥記事本
能幹自始至終是中國勞動人民的代名詞,勤勞、能幹。但是任何時候,社會發展的車輪受制於歷史程序。孫少安具備很多中國農民的優秀品質:勤勞 智慧 進取 不甘現狀以及無私,在推進生產承包責任制的過程中,孫少安作為生產隊長,從一開始就努力推進,但是一波三折,是因為當時的政治氣質,而不是因為孫少安的問題,文化大革命以及大鍋飯讓農村滿目瘡痍,甚至出現一家只有一條褲子,其他人只能躺在被窩,因為衣不蔽體無法見人,北京的高老去老戰友滿倉家就是這種情況。好在歷史在向前,社會在進步,社會主義執政方針在不斷修正和進步,只有好的土壤才能生長出茁壯的禾苗。孫少安看似個例,其實是那個特定歷史時期,中國農民的真實寫照,因為迷茫,因為無措,我們的農民摸著石頭過河,國家也是如此,但是時間終歸會給於勤勞的勞動人民最殷實的回報,從孫少安外出務工掙了兩千塊錢開始,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開始走向正軌,農民吃不飽穿不暖的局面徹底結束,進而邁向更好和最好的時代。
-
8 # 尋人蔘果者
孫少安一家在陝北農村靠種田為生,由於中國高估了人的覺悟,學習蘇聯搞集體經濟,大鍋飯造成出工不出力,每畝田單產很低,而村幹部連工都不用出全靠村民養活,農戶想賣點農家肥掙點錢補貼,要冒被民兵開槍的危險,總的來說階級鬥爭為綱,保護集體所有制高於讓人吃飽飯上得起學,這一切造成了全國千千萬萬像孫少安這樣的農民家庭陷入最基本的吃飽飯的生存條件都解決不了的極度貧窮。
打破這一局面要感謝當時的安徽省委書記萬里,他頂著被扣政治上“動搖社會主義制度”的大帽子,堅持“不餓死人更重要”,堅定支援了小崗村包產到戶,而小崗村包產到戶後一年農民的收入就改觀很大,給全國樹立了一個有力的榜樣。還要感謝鄧爺爺,他也頂住了很強的政治壓力,在全國最高層面上支援萬里的試點,使分田到生產小組和到戶得以在全國推廣,農民終於可以靠勤勞解決溫飽問題了。
-
9 # 浪漫星空81808118
窮是正常的,當時全國都窮,農民最窮,能吃飽飯就不錯了,農民95%以上都是孫少安,都是貧下中農,農村幹部相對富一點。
-
10 # 風轉了幾個彎
為什麼孫少安一家這麼能幹卻很窮,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
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全國普遍貧窮。
首先我們來劃分一下時間線,《平凡的世界》是從1975年開始寫的,差不多到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生活才稍微好過一點。而1975年,文革差不多接近尾聲,但影響卻還是深遠的。前期的浮誇風、大躍進、人民公社化,家家戶戶砸鐵鍊鋼,農民沒有種地的工具,整天做著鐵變鋼的美夢,很多工廠也上繳機器停工,大家吃著大鍋飯,前兩年日子過得滋潤,但後兩年就不行了,國家也沒餘糧,又碰上自然災害,餓死不少人。這種情況下中國稍微走上現實,但一切也只能從頭再來,修生養息也需要一些年。
接著我們再來看看孫少安家的情況。
回覆列表
讀過《平凡的世界》讀者都知道,孫玉厚家窮到了骨頭縫裡。
再回頭看看雙水村其他村民,除過村支書天福堂家、當幹部的金俊山家,有幾家的光景比少安家強呢?作為路遙筆下重點描寫的農民孫玉厚,其實是整個時代的農民代表。經歷過六十年代的中國大地,艱難步入七十年代,正是百廢待興之時,哪個農民家裡不是窮的鍋裡沒米麵、炕上沒席片?但這些,只是縱觀全域性後的大判斷、大結論。
接下來,我從孫玉厚的家庭結構來分析。上有七八十歲看母要伺候,中間有不肯過日子的孫玉亭一家子要幫襯,後面緊跟著跟了逛鬼的蘭花一家要拉連(幫助),再後面是念書的少平和蘭香。在憑勞力掙工分過活的年代,孫家有幾個替老漢分擔重任的勞力?
好不容易把孫玉亭從學校供給出來,進工廠當了工人,不省心的孫玉亭,不肯吃苦倒也罷了,出了作風問題,被工廠辭退。回來後要結婚,彩禮從哪裡來,結婚後要分家,房子沒著落……諸多爛包事,都得孫玉厚老漢解決。分家後的孫玉亭兩口子,並不像正經的農村人,以土地為重,成了熱心的“革命家”。
善良的蘭花終於長大成人,也算有了勞力,卻被罐子村的王滿銀看上,把蘭花堵在半路強吻後,她一心要嫁給這個不務正業的逛鬼,攔也攔不住。一個勞力,眼睜睜看著她嫁了人。三年五載,毛蛋狗蛋相繼落地,指望不上自個男人的蘭花,只好一次次把求救的訊號,送到婆家。
懂事的少安娃把父親的愁苦看在眼裡,疼在心裡,高小畢業後,義無反顧放棄學業,決定幫父親分攤負擔。這樣一來,孫家勉強有了兩個勞力。
有兩個勞力又能怎樣,收入和支出嚴重失衡。讓一頭老牛和一頭牛犢拉一輛沉重的家庭之車,本身就夠艱難了,可是這輛車後面帶了拖掛,一個孫玉亭家,一個蘭花家,最後面跟著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少平和蘭香,他們心有餘而力不足。這不是一輛牛車,而是靠兩頭牛拉著行駛在山路上的火車,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事實證明,再困難的歲月都會過去,希望我們不忘過去,不畏將來,像孫玉厚一家一樣,齊心協力,奮勇前進。
再次祝福祖國繁榮昌盛,興旺發達!同時感謝那些曾經想牛一樣勞作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