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的團長我的團》裡最後煩啦去勸林譯投誠,林譯對煩啦說“我看見狗肉,就知道你在!就知道你會出來!你們都到哪裡去了?我沒臉見你們,可你們有臉來看我啊!全都不來,一個也不來!”“你衝上去了,你找到了希望。我又跑了,我沒有希望……煩啦,我好想他們……我總是做錯,我不想再錯了。”林譯是因為什麼而自殺

7
回覆列表
  • 1 # 墟茗往事

    《團長》小說裡後半段,除了死啦死啦自殺外,還有三次令人酸楚的自殺,第一是迷龍的“自殺”(我始終認為迷龍是在死啦死啦的幫助下“自殺”的),其二是克虜伯的自殺,第三就是題主所問的阿譯的自殺。阿譯自殺的原因之一是精神支柱沒有了。阿譯從軍的目的是為父報仇,可這個沒打過仗的半吊子少校,在遇見死啦死啦後才成為一個真正的戰士,死啦死啦是阿譯的精神領袖和榜樣,死啦死啦的自殺,讓阿譯失去了精神寄託,所以選擇死亡。原因之二,一起做白菜豬肉燉粉條的兄弟,大部分犧牲,活下來的幾個,不辣單腿蹦回了湖南,喪門星帶著弟弟的骨灰回了四川,一起提升團長帶兵打仗的張立憲投誠後,帶著大肚子的小醉回四川了,煩啦來勸他投降。只有他自己還在為黨國賣命,所以他說自己總是做錯。此時的阿譯,已經心灰意冷,他讓自己的部下昂首投降後,已生無可戀,只想去見死去的兄弟們,所以最終選擇了自殺。

  • 2 # 殤161861594

    我又一次撞開了那道門,看見阿譯跪在地上,跪在他的留聲機旁,留聲機在嚶嚶地轉,阿譯拿著一枝槍。他悲傷地看著我。阿譯:“你衝上去了,你找到了希望。我又跑了,我沒有希望……煩啦,我好想他們……我總是做錯,我不想再錯了。”然後他對著自己的腦袋開了一槍。

    這是書上原文

  • 3 # 小南動漫city

    阿譯活著是為了做對,當他認為自己無論怎麼做都錯時,他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動力。

    阿譯是學霸,他在“學”的方面是“霸”,又只在“學”的方面是“霸”。對前一點,他胸前的徽章可做證明;對後一點,他戰場上的表現可做證明。早期的他像個應屆生(也確實是個應屆生),有理論基礎,有成長空間,但沒有經驗,沒有立刻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當時的戰場上,他純粹是一個只會拖後腿的廢物新兵蛋子,自然會被老兵們瞧不起。

    學霸往往有不甘沉淪的自矜和期許。阿譯有理想,不肯破滅,這讓他在那些苟活的兵渣子們中格格不入,在曾經有理想後來破滅了的煩啦眼中更尤其刺眼。煩啦不喜歡阿譯的原因和他不喜歡精銳、不喜歡小書蟲的原因一樣,既有“過來人”的優越感,又有“失望者”對“希望者”的嫉恨。

    與阿譯在戰場上的無用形成對比的是,他是這幫潰兵中軍銜最高的人,這些老兵們不服他,他也沒有能力讓他們服,他不像電視劇《亮劍》裡的趙剛那樣有狙擊能力,他擁有的只是理想和信念,但在這些庸俗的兵渣子裡,這讓他顯得更加可笑,笑他笑得最賣力的,就是曾經和他一樣的煩啦,這讓他感到非常失望。

    他很孤獨,很尷尬,他與這些人完全不同,卻只能和他們混在一起。阿譯最讓人心疼、也最讓人佩服的是,儘管他總是在被擠兌、挖苦和嘲笑,但他始終堅持著他的理想。這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孤獨,但他堅持了下來。

    平心而論,他被謾罵也實屬活該,作為這夥人中的軍官,他拙劣地指揮著他們走進了死地,“德不配位”是客觀事實。如果一個軍官因自己的愚蠢而害死所有的兵,那他不被罵就沒天理了。好在他們沒有全軍覆沒,來了個自稱團長的傢伙救了他們,並帶他們殺鬼子搶裝備打勝仗。這對孤獨的理想主義者阿譯來說,簡直是漫漫長夜中見到了一束聖光。

    阿譯和兵渣子們混在一起,是因為他對他們有感情,“貪點兒依賴,貪一點愛”,但他並不認同他們。他在庭審上說得明明白白,“我死也不要做他們那樣的人,我死也要做龍文章那樣的人”,在回去的車上他又說,“我一定能做成龍文章那樣的人”。

    學霸總是上進的,也往往有著班幹部和科代表之類的身份,阿譯被任命為川軍團的副團長兼督導。作為軍人,阿譯忠於自己“服從命令”的天職,因此盡職盡責地把川軍團的情況彙報給唐副師長,於是他也像給老師打小報告的班幹部那樣受到同學們的排斥,“在其位,負其責”是職務的要求,與此同時“對兄弟們講義氣、不出賣兄弟”又是不成文的規範,阿譯長官在炮灰們心中,從此不僅是一個可笑的笨蛋,還有了一重讓人鄙視的身份——內奸。

    他的天真讓他沒能看透唐基那張和藹可親的臉之下的真面目,到奇襲南天門的時候,唐基終於露出了他的本色,這時阿譯也讓我們看到,他絕不是一個把上級看得比兄弟更重要的人,他把兄弟的事情告訴上級,是因為認為這樣對兄弟好,當上級讓他放棄山頂上的兄弟“攻擊立止”時,他做出的選擇是——去和兄弟們在一起,為此不惜陣前抗命!

    這個一直被嘲笑擠兌的笨蛋,竟然做到了“不拋棄、不放棄”!

    可惜,我們沒機會看到阿譯奮勇作戰的英姿,無法知道他是怎樣帶著“除去了老弱病殘的整個炮灰團”衝破日軍防線的。炮灰團的脊樑是死啦死啦和那些老兵,而他們此時全都不在,團長、煩啦、迷龍、不辣、喪門星、蛇屁股、崔勇……就連克虜伯、豆餅、滿漢、泥蛋和齊過道(全劇沒有一句臺詞的龍套哥)也不在。阿譯手下的,全是坑蒙拐騙來的那些新兵,另外還有個純屬累贅的全民協助。他是怎麼做到的?他是什麼時候成長起來的?

    也許,在我們沒看到的時候,在煩啦、迷龍、不辣他們嬉鬧的時候,阿譯一直在默默地進步,“注意戰術動作”是一大笑點,但反過來看,他竟連這種“實踐”的機會都認真對待,他一直都非常地認真,一直在努力地做對。

    仔細想想,他的一切尷尬,一切可笑,都是因為他太認真、太努力。

    但理想主義是悲劇性格,並非認真、努力就會有回報。死啦死啦拼命地想做對,卻前後兩次在南天門上斷送了兄弟們的生命。阿譯對上司非常忠誠,上司卻出賣了他們,他對兄弟們感情深厚,卻只能看著他們一個個死去。

    沙盤推演時他說“舍死也要啃下南天門”,仍然是那麼可笑的語氣,但他是認真的,真的這樣去做了,“以殘軀之志,立偉業豐功”,炮灰團英勇無比地打到了全軍覆沒,但……

    國民黨爛到根子了,他的上司並不可靠;炮灰團打沒了,他的感情無所依託;他最崇拜的人開槍自殺了,連團長都看不到出路……一切的理想和堅持都終歸虛妄。如此悲涼,如此荒誕。曾經那些嘲笑他的人好像是對的?但那些人已經不見了,豬肉白菜燉粉條子,做不起來了。

    他是一個一直在努力做對的人,但最後給自己的評語是“我一直在錯”,他寧死都想做對,但他發現自己無論怎樣做都錯,這是怎樣的悲傷和生無可戀?最後,他對腦袋開了一槍,用自己殉葬了心中要做對的理想。

    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到死都是。

  • 4 # 憑闌靜聽瀟湘雨

    我認為是信仰的崩潰!阿譯只想跟兄弟們在一起,可大家一個個離他而去,有永別有倒戈相向,阿譯一直以死了死了為榜樣,然而死了在牢獄中自殺,阿譯當上了團長,卻搞不清楚為誰而戰為何而戰,人心散了,就再也聚不來了……也算是解脫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鞋底最耐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