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11910733983012

    前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和早日結束戰亂的渴望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陽節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首句“登高”二字就緊扣題目中的“九日”。劈頭一個“強”字,則表現了詩人在戰亂中的悽清景況。第二句化用陶淵明的典故。據《南史·隱逸傳》記載:陶淵明有一次過重陽節,沒有酒喝,就在宅邊的菊花叢中獨自悶坐了很久。後來正好王弘送酒來了,才醉飲而歸。這裡反用其意,是說自己雖然也想勉強地按照習俗去登高飲酒,可是在戰亂中,沒有像王弘那樣的人來送酒助興。此句承前句而來,銜接自然,寫得明白如話,使人不覺是用典,達到了前人提出的“用事”的最高要求:“用事不使人覺,若胸臆語也。”(邢邵語)正因為此處巧用典故,所以能引起人們種種的聯想和猜測:造成“無人送酒來”的原因是什麼呢?這裡暗寓著題中“行軍”的特定環境。

  • 2 # 使用者1684094517522263

    岑參的這首五絕,表現的不是一般的節日思鄉,而是對國事的憂慮和對戰亂中人民疾苦的關切。表面看來寫得平直樸素,實際構思精巧,情韻無限,是一首言簡意深、耐人尋味的抒情佳作。

  • 3 # 努力生活的大聰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一詩表達了詩人濃鬱的思鄉之情及其對於國家命運深深的憂慮。詩人寫作《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時,長安已被安史亂軍所佔領,詩人勉強去登高,卻無欣賞美景的雅興,心中充滿對故土的憂思。

  • 4 # 使用者8517617771170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是唐代詩人岑參創作的一首五絕。此詩以重陽登高為題,表達了詩人對國事的憂慮和對戰亂中人民疾苦的深深關切。

    原文: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海信電視連不上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