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司學勇

    這個問題,作為會計立場分析是這樣的。工資總額,是指計入成本費用的應付職工薪酬總額,而實際打卡的工資卻是扣除各項“五險一金”及其他應收款後的餘額。按理說,五險一金是與工資總額是存在一定的比例扣除的,工資總額基數大,扣除比例越高,是具有正比效應的,問題是實際發放工資卻很少呢?其實這裡企業常用的一種手段,很多企業為職工提供住宿和飲食服務等,在財務上又採取強制扣款的方式二次扣回,看上去工資總額很大,可到手的淨額卻少得可憐。這種變相的用工模式,實際上帶有廉價租用勞動力之嫌。但職工卻沒有更好的選擇,集中管理模式導致消費領域的強制執行,看似合法的外表下,掩藏著無奈的選擇。其根本原因是企業與勞動者在市場中不具有完全地對等性,企業往往具有優勢,當然,隨著市場的最佳化和健全,雙方地位平等問題指日可待。

  • 2 # 綠灣之舸

    首先,這個問題沒有說明是什麼型別的企業,是大型企業還是小企業,是國企還是私企呢?這就給分析判斷造成障礙。

    這個問題是有多方面原因的的。

    有人說是七扣八扣的多,所以到個人手上就少了。這是一方面。

    另外,企業發放福利增多也是工資總額加大的原因。

    其實,作為有上級管理部門的企業領導是不希望工資總額太大的,因為這樣會降低利潤率,對考核業績是不利的。私企老闆也不願意的,因為會增迦納稅的數額。

    因此,作為員工個體,覺得自己到手的工資少了,還需回頭看看自己得到的福利是不是比原來的好。

    如果是還和原來一樣沒啥福利,那麼,可以考慮炒企業的魷魚__跳槽。為什麼?因為這或許是企業在走下坡路了。

    不過,跳槽可是需要膽量的哦,必須從長計議,三思而行。

  • 3 # 使用者Mavis

    從國務院印發《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方案》明確規定2019年1月1日起將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各項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我認為中央的這一決定非常及時,全民統一繳納社保,社會保險基數就是參保人員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重要手段和依據。

    社保繳費基數從理論上講是以工資總額掛勾的,工資越高相對社保繳費越多,但是社保的繳費也是有它的上限的,以往企業為了減負有些單位會少報職工人數,還會按繳費基數或適當高於繳費基數進行繳納。當各項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這樣企業就很難規避應繳費用,那麼社保的基數該如何核定呢?

    職工在一個社保年度的社會保險基數也就是按職工上一年工資收入總額,從1月1日至12月31日整個年度內所得的全部資金貨幣收入計算(包括:獎金、津帖和補助、計時工資、計件工資、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總之你和單位都要按照實際工資繳納社保,這樣你和單位所繳納的社保都會增加很多,顯然你會覺得拿到手的工資很少這是必然的,但是大家要從長遠的角度去考慮最後你所拿到的退休費會很多的,這樣去想你就會覺得很划算。

    大家再看看以下公式:

    職工的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度性養老金。

    1. 基礎養老金=(全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的指數化月平均工資)/2*繳費年限*1%

    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全部儲蓄額/計發月數。

    從這個公式大家就可以看出無論是基礎養老金還是個人賬戶養老按本人實際工資繳納的最終領取的養老金總是比按照最低繳費基數金額會相差數倍,當職工養老保險基數越高個人賬戶的儲蓄額越多可支配的醫療費用就越多,領取的養老金就越高。

    看來國家稅務體制改革政策方案社保移交統一徵收有著深遠的意義,新的規定有力的堵截了一些參保的企業虛報、瞞報、漏報、少報繳費基數而使參保人員將低了該享受的社會保險待遇。由此看來新的機制改革是黨和國家造福於人民。

  • 4 # 還有沒用過的名字

    工資包括各種補貼、加班費、獎金,造工資表時可看到,不過員工的各種保險費用按比例得從個人工資里扣除,如果再因別的原因被扣錢,到手工資肯定少,公司工資總額並不會因此減少。而且個人工資超過五千元,按規定得繳納個人所得稅,為了少交稅,有的單位將加班費、獎金以現金形式發放,在工資表上也不會顯示,屬偷逃稅行為,但在員工工資卡上顯示的數額並不多。有的企業獎金少但油、米、面甚至洗滌用品、手紙都放發,還有購物券,這些都不如拿到手的鈔票顯眼,之所以覺得工資少,是沒將這些福利算在裡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腦螢幕重新整理率頻率高對眼睛還是低對眼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