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鄭詠毅
-
2 # 我是不花的膜
曾國藩對於太平天國的將領來說,那就是打不死的小強。怎麼這麼說呢???你去翻翻這個時期的清史,看看他差點死的是多少次??他每次都是差點死,沒死,結果到後來,太平天國死啦!他牛掰啦!
-
3 # 瑯琊浪子
曾國藩的湘軍是專門為太平軍準備的,要不然按大清的規矩,漢人不能擁有武裝,只怪八旗軍戰鬥力完全喪失,皇上只得命曾國藩湘軍,曾國藩雖然是一個文人,但他治軍有方,從兵源挑選上,個個都符合他說條件,油頭粉面怕吃苦的他不要,專挑那些能吃苦耐勞的人,軍官大多是他的學生,操練也很嚴格,和太平軍遭遇時,開頭也打了敗仗,後來太平軍內訌,喪失了戰鬥力,最終敗在了曾國藩湘軍的手下。
-
4 # 風姿卓越風箏J1
曾國藩的軍事水平一般般,但他有恆心,有很高的政治水平,能得到清朝廷的信任,能拉軍隊,拉軍援,網羅了一批人才
-
5 # 閆廣鑫
首先曾國藩在戰術上應該不咋地,要不怎麼老是打敗仗呢?這種人應該不適合做中、低層的將領,但是曾國藩的戰略思維是無敵的,至少在那個時代是無敵的,是他靠著結硬寨的方式,滅亡了太平天國。
所以從打仗來看,戰術菜雞,戰略無敵。
再看建設軍隊、治理軍隊的才能,這個在當時也是無敵的,畢竟湘軍是當時清政府唯一有戰鬥力的軍隊了!
-
6 # 冬瓜88
曾國藩的軍事能力是很一般的,甚至整個湘軍將領在打仗天賦上都一般。為何這麼說?
1、曾國藩基本上是連打敗仗,他自己都有點迷信了,一到他指揮的仗幾乎都是輸,所以哪怕像圍“天京”這樣的重要戰役,曾也擔心自己帶來“黴運”看了一眼就走了。其實最早是從岳陽戰場,湘軍首次出師就被打敗開始,一直都是各種敗仗,完了想自殺。這裡和左宗棠可能是鮮明對比,當時左宗棠建議是走湘潭路線,但內部一堆人要求水師打岳陽,曾拿不定主意最後兩邊都打,結果就是塔齊布在湘潭大捷,岳陽一戰水師幾乎消耗殆盡,他第一次想死。當然,不否認湘軍是有一些悍將,比如王鑫、李續賓等人,但他們不是核心領導階層,從發展角度看,第一階段的曾國藩、胡林翼、羅澤南、左宗棠等人,只有左軍事能力稍微強,羅打仗很猛但並沒有什麼好的戰術和對敵預判,胡是戰略大師,曾是協調者和靈魂人物。至於後來的李鴻章,在治軍打仗上面個人認為不如左宗棠的。其他如曾國荃等人,打仗雖穩但都是來蠻力而已。
2、湘軍並不是以軍事實力見長,湘軍的優勢在於政治基礎,後勤等方面,比如一開始曾國藩就認為“拜上帝教”這種洋人的東西,在中國是沒有群眾基礎的,他們所信仰的“上帝”在崇儒信佛為主的中國大地上不會有根基,尤其是離開廣西那片地,群眾基礎是薄弱的,我們看到定都天京之後,在江西安徽的一系列垃圾戰可以看見,太平軍的群眾基礎薄弱,導致後勤供給等問題很多。這方面湘軍反而優勢更大些,要知道打仗就是打後勤。
3、湘軍的戰略是高超的,先定湖南,解決武漢,再往下九江,安慶,最後天京。可以說是因地制宜的結果,同時湘軍的建軍也是配合這個戰略的。如果一定要說軍事水平,那麼可能在湘軍水師彭玉麟、楊嶽斌的帶領下,是有優勢的。水師優勢,配合沿長江而下的戰略,可以說是非常合適。
-
7 # 上官雲風YF
若不是太平天國內亂,豈有曾國藩名?洪秀全一介書生,得勢後墮於享樂,遂部下效仿,終至禍起蕭牆,天國自滅,遂成國藩之名。然曾氏雖成大事,終無英雄之膽,不敢推翻清朝,終至國家敗亡。甲午戰敗乃至八國入侵,日本侵華,皆因曾國藩胸無大志,不能聽從左宗棠、趙烈文等仁人志士的勸告所至。曾國藩雖有才名,然與國有何益哉?
-
8 # 星疏月明
曾國藩的軍事能力,屬於很差的菜鳥級別。無論是戰略,還是戰術,都是如此。
曾國藩為人謹慎,做事一板一眼。他的長處在於有韌勁,能容人,性平和。但過於謹慎的性格,體現在軍事指揮上,就非常呆板,不靈活,缺乏變通。而軍事上最講究出奇制勝,反向思維。這方面,曾國藩較對手楊秀清,石達開差遠了。更別提與左宗棠相比了。曾國藩自己指揮的作戰,常常大敗。本人為此還曾經自殺過。湖口之敗,祁門被困,都是例子。
曾國藩之所以能打敗太平天國,一則是因為洪秀內訌。一則靠結硬寨,打呆仗的永續性消耗戰略,拖垮了太平天國。但從軍事指揮講,消耗戰對自己,也是一種重大的傷害。歷來兵家強調貴速不貴久,就是這個道理。曾國藩的湘軍集團,軍費開支巨大,加上劫掠,養活這樣一支軍隊,早就拖垮了清朝的財政。清朝平定太平天國後,急不可待的裁撤湘軍,財政上不堪其累是個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曾國藩的軍事能力,真就不咋地的。連其弟曾國荃都不如。
-
9 # 艾迪特
如果單論曾國藩的軍事能力,我認為他的水平也就是個中學生水平,比起他的弟弟曾國荃以及左宗棠等不是一個水平線上的。曾國藩打敗太平天國靠的不是他的軍事能力,而是他的政治水平以及個人素養。
-
10 # 平頭王666
學生時期看過曾國藩傳。對於曾文正公的軍事能力,我覺得可以拿一個人物來類比——司馬懿。他作為湘軍的統帥打仗追求步步為營,最後拿下太平天國倒不是正面戰場進攻多麼犀利,而是善於盤活各方面資源,用整體的實力碾壓對手,封鎖對手,分化對手,從而擊破對手。作為統帥,不是前鋒,能夠選擇正確的軍事鬥爭方式,是最重要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曾國藩是一名頂級統帥!
-
11 # 以筆記天下
太平天國在廣西金田發動,僅用了兩年三個多月,就席捲了長江中下游地區,並在武漢、南京等地大舉進攻,在南方形成了一個與清朝相抗衡的強大勢力。
由於太平軍擁有精妙的戰略和戰術,所以戰局才會發展得這麼快。
這一點,清政府的官員們都很清楚。烏蘭泰是從太平軍開始圍剿太平軍的,他對太平軍的描述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他的部下大多都是在金川和白蓮教的圍剿中度過的,但從來沒有見過太平軍的戰鬥方式。
太平軍的打法,讓清軍有些不習慣,但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武功。
直到現在,一些地方還經常發生家族間的爭鬥。
清代中期以後,兩廣一帶的土地糾紛不斷升級,當地居民與外來客家團體的武裝衝突日久天長,愈演愈烈,使用的武器也愈加精良。
兩廣民眾在交戰中逐漸成熟,從實戰中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戰戰略,加之廣東、廣西一帶有著深厚的H幫傳統,在平定叛亂後,以一系列的勝利贏得了清政府的統治。
太平天國雖短暫,但它使中國的軍事技術由古代到現代的飛躍。太平天國的戰鬥方式,從今天冷兵器開始,到十九世紀的槍械戰鬥,再到後來的重灌步兵,以少勝多,其中有現代武器的運用,也有中國特有的農民戰爭理念。
中國農民的農民戰爭與歐洲和南亞的農民戰爭最大的不同在於大規模、長時間的移動。中國農民運動是取得勝利的唯一途徑,而太平天國的革命始終遵循著“機動”的方針。
金田之亂後,太平軍只有2萬多人,依靠在廣西、湖南一帶的連番活動,擺脫了清朝數萬軍隊的阻擊,北上攻佔武漢三鎮,再沿江北上,奪取南京。
南京新中國成立以後,太平天國不可避免地與清軍展開一場“一城一地”的戰爭。但是從總體戰略上來看,太平軍還是很活躍地運用了機動作戰,曾國藩認為太平軍在應對清軍多次進攻南京的策略時,採取了主動的游擊戰策略,多路出擊,從後方進攻,奪取了清軍腹地的幾個城市,使清軍陷入了被動,四面受敵。
1860年,太平天國都城天京遭清兵圍困,太平軍率精兵直逼杭州,調集敵軍倉皇回援,這時太平軍已急馳回朝,將天京的圍困衝散。這就是所謂的“以身犯險”的戰術。
天京失陷以後,太平軍中有一支與安徽省淮南市活動的捻軍會合,採取“易步為騎”、“千里輾轉”等新策略,充分發揮了太平天國的機動戰術。經過一系列複雜而又勇敢的機動作戰,在與太平天國的鬥爭中,成功地擊潰了清僧格林沁、淮軍等主力,使起義達到了新的高潮。
太平軍的裝備和清軍相比,差了不止一籌。
叛亂之初,太平軍士兵所用的都是竹槍、長槍、大刀、藤牌等自制兵器,偶爾也會有一些土製的槍械,但品質遠不如清軍的制式獵槍,而且彈藥和彈藥都十分匱乏,在戰爭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太平軍在南京建立了一個穩定的軍火生產基地之後,就開始大規模地製造槍械。在各大城市中,一般都有上百門火炮,猛烈的火力對正在進攻的湘淮軍和經制軍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但是太平軍沒有正式的外交地位,又缺少與外國商人接觸的渠道,所以清軍從外國購買洋貨時,太平軍用的還是老式槍械。
李秀成攻破蘇州之後,又從Z私販子那裡買了一些外國的槍械,根據湘軍的說法,李秀成的軍隊裡有很多的洋槍,“幾二萬杆”,在攻打天京城外的湘軍大營的時候,“子落如雨”。
但是李秀成從那些冒險者那裡買到的,都是些李鴻章所說的“人字”和“萬字”的舊洋槍。淮、西方人的常勝軍,配備了西方的槍械,以及一套完整的重型火炮。
大多數時候,太平軍都是在面對裝備精良、武器精良的敵人時,不得不使用低階的武器。這讓太平軍不得不在其他地方下功夫。
太平軍最注重的是戰術上的情報工作,有時甚至動用了國家的力量來支援情報行動。
據清朝從天京探子那裡得到的訊息,太平天國在攻佔南京後,將城內繳獲的金銀大多用來做J細,短短數日工夫,就為J細花費了一千萬兩。
太平軍派來得J細,都是平民。太平軍考察之後,覺得有資格做J細的,都會給他們一些路條和銀子,讓他們返回州縣,蒐集情報,製造破壞。因為他們都是平民,所以很難引起清朝的重視。
而太平軍特別訓練的J細,大多都是假扮僧侶、遠行商人,在各大城市都有固定的聯絡和據點,能神不知鬼不覺地進入通衢大鎮,蒐集大量的軍事情報,甚至連北京的皇帝都逃不過太平軍的滲透。往往清軍一有異動,太平軍就會知道。
同時,也為太平軍進行靈活機動的情報工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資訊保證。
西方人畫的太平軍士兵,除了頭髮凌亂,和普通的清朝平民沒有什麼不同。
太平軍是一支長途跋涉的軍隊,他們有自己的戰術體系,太平軍憑藉這種戰術,在靈活性上要比清政府和湘淮軍強得多。
太平軍在行軍前,先派人到要經過的地方去探查道路的崎嶇程度、道路狀況、行軍路線,並在岔路上預先佈置好了交通要道,再由大隊計程車兵列隊行進,一切都有條不紊。
他們在各處安營紮寨,有的在地勢險要的地方安營紮寨,有的在村莊裡搭起了土牆,城牆上有戰壕,戰壕之外還有障礙物。
太平軍的將領們,大多都是建立營地的經驗,他們會親自視察營地,安排營地的建設。清軍對太平軍營的評價是“非師古法”,但“壘如城,壕如川,堅固如匹”,而且各個軍營之間,聲音相連,互相依存,“這就是兵法。”
清軍不是沒有自己的軍隊,但這是一種制度,執行起來卻是另外一回事。
行軍時,有些士兵出錢僱人,用門把自己扛著。有人藉此機會,藉著官車Z私貨物,賺了一筆。在安營紮寨時,大都沒有遵照清代“不許在鄉村露營”的規定,強行霸佔客棧、民宅,也不注意設定防禦工事和巡邏。太平軍經常會在夜裡偷襲他們的營地。
曾國藩考慮到兵法上的不足,著重構築營壘,穩紮穩打,湘軍在防禦上的造詣比太平軍還要高。不過,湘軍的機動能力遠不如太平軍,因為他們追求的是穩定和火力。
太平軍與清軍的交戰,的確如清軍所說,以埋伏、劫營、奇襲為主要手段,但這並不代表太平軍在正面戰場上毫無章法。
太平軍在行軍時,往往採取一、二、三列縱隊,遇敵時改為左、中、右三種陣形,這是中國傳統的作戰方式。但是,太平軍的特點是,他們在中間線的人數少,而在側翼的人數更多。
從遠處看,就像是一隻螃蟹在揮動著一對巨大的鉗子,所以,這種中路弱,兩翼強的陣形,被稱為“螃蟹陣”。曾國藩把這個陣法叫做“蓮花抄尾”。
太平軍這樣的陣形,在迎敵的時候,會在中線的薄弱處牽制住清軍,從兩側包抄過來的清軍,就像是蓮花瓣一般,將清軍團團圍住,往往還沒來得及合圍,便被嚇破了膽。
南京易主,太平天國政權被推翻後,在北方活躍的捻軍,其武器已全部變成了冷兵器。
面對荷槍實彈的淮軍,他們將螃蟹陣的威力發揮到了極致。捻軍一般都是偷襲,或者偷襲,先從兩側包抄,然後由步兵在前。
捻軍的步兵們揮舞著手中的長槍和棍棒,頂著淮軍的槍械瘋狂的衝鋒,眨眼間就到了淮軍的身前,與騎兵們一起,將淮軍的包袱團團圍住,一層層地將淮軍團團圍住,讓他們的槍械根本無法施展。
只要一個時辰的時間,淮軍就會死傷慘重,甚至全軍覆沒。捻軍的冷兵器對熱武器的剋制,在中國古代的冷兵器上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太平軍在劣勢的情況下,也有自己的後路。
他們把《三國演義》中的撤退計劃,都復刻得一模一樣。在撤退之前,他們要把敵人逼到山下,擺出一副大獲全勝的架勢。
然後在寨子里布置了燈火和旌旗,再由老弱病殘拿著鑼鼓,每天都要敲鑼打鼓,看似一切都很正常,但實際上,一晚上的時間,大軍就會全部撤離,直到數天之後,清軍才發現自己的營地空蕩蕩的。
這一幕,往往都是假的,就連湘軍的江忠源,都被他給騙了。有詩人寫了一首詩,嘲諷清軍將領的無能:“空營之奇,入城之君猶在夢中”。還有人以此為例,猜測太平軍的戰略,至少是從《三國演義》中學來的。
太平軍佔領南京以後,由遊擊作戰的作戰方式轉變成了遊擊作戰與防禦作戰相結合的作戰方式。太平軍在守城戰役中,把中國的守城策略發展到了新的高度,也就是“守險而不守”。所謂“險而不攻”,就是指防禦的重點不在城牆上,而是在城外選了一處險地,建立了堅固的防禦工事。
這樣既能節省防禦,又不會把軍隊平均分佈在城牆上,又能在最有利的條件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位置。
在中國的歷史上,這種防禦原則只在守城將領中使用過,而在太平軍中大量使用這種防禦策略。
另外,太平軍尤其喜愛利用中國的守望塔作為偵察監視的工具。據清軍記錄,太平軍紮營時,每一處營寨都要建一座瞭望塔,有時一營就是幾十裡,而望塔的數目卻超過了百座。
這些哨塔有五米多高,有十多米高,哨兵們站在了瞭望塔上,可以看到敵人的營地佈置,湘軍說,太平軍駐紮在營地附近,可以隨時調動軍隊,從敵人的要害下手,這和太平軍利用瞭望塔,可以知道清軍的兵力分佈有關。
南京城的報國寺,傳說太平軍曾在其旁建了一座瞭望塔,比塔頂還要高。
太平軍攻城時,以地道為主。金田起義前期,太平軍因缺乏攻城之法而屢遭挫敗。後來,湖北的幾千名礦工都被收編到了這裡,他們就開始修建防禦工事,挖地道。
太平軍的第一道攻擊,是在城牆的偏僻角落,選擇一條通道,再在牆壁上挖出一條通道,用木頭支撐,挖到了城牆下,再在城牆下放上Z藥,一旦引爆,城牆就會坍塌,士兵們就會蜂擁而至。武昌、南京這些著名的城市,就是用這種方法來征服的。
在天京的圍攻中,面對天京的城牆束手無策的湘軍,就是採用了這樣的打法。他們一直在挖地道,一直往天京的方向推進,最終用ZY把天京的城牆炸開,天京被徹底摧毀,太平天國的統治也就這樣結束了。
湘軍、太平軍的地道攻城之術,在當時確實是一種很好的辦法。與湘軍、太平軍的攻城戰相比,淮軍和常勝軍的攻城戰看似簡單,實則百試百靈。
李鴻章將攻城的方法描述為:集中大量的大炮,特別是大口徑的重炮,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從裡到外,既要摧毀城頭上的守軍,又要把城牆炸得粉碎,讓步兵衝出缺口。他們的攻城術,比他們長年累月地挖地道要快得多。
太平軍最大的弱點,就是太平軍與淮軍的進攻方式不同。
以中國的傳統戰爭觀,太平軍的戰略與戰術水準,堪稱史無前例。但是到了19世紀中葉,傳統的作戰方式卻被時代所淘汰。
太平軍崇尚機動性,湘軍則以配備洋炮的艦船運輸兵力、物資,在長江一帶的機動作戰中,反倒是佔盡上風,而常勝軍則是以武裝輪船運輸兵力和火炮,更是有效率。
太平軍的螃蟹陣勢看起來很強,但面對有分隊掩護、全用洋槍的淮軍,卻很難抵擋住敵人的兇猛攻勢。
從軍事上來說,太平天國是中國兩千年來最大的一次革命,但這一次的高潮來得太遲了。
-
12 # 覃思知者
湘軍的成功,個人認為並非軍事作戰能力特別強,也並非曾國藩統軍水平很高,而是各種因素聚集起來成就了曾國藩以及湘軍。首先,曾國藩組建的湘軍,雖然被朝廷猜忌,軍需與糧餉多受掣肘,但大勢是清王朝腐敗,八旗與綠營沒有作戰能力,不得不讓地方辦團練,地方自救,故而時勢造英雄。其次,曾國藩是湖南人,正好奔喪回籍,而湖南巡撫胡林翼是其同窗好友,多方資助曾的團練事業,否則曾的事業不會騰飛,中途夭折是遲早的事,那時的曾國藩同僚之間的關係處得很差。再次,太平天國內訌,給了曾國藩喘息與壯大的機會。
當然曾國藩領導下的湘軍戰鬥力不容小覷,與其治軍有莫大關係,效法秦朝軍功爵制度,將士們奮勇殺敵。湘軍的成功不能全部歸功於曾國藩的治軍水平,前期湘軍也經常吃敗仗,而是天時、地利、人和等多種因素鑄就了湘軍的成功。曾國藩率領的湘軍雖然剿滅了太平天國,但不能就說曾國藩的軍事水平就非常高,這之間並沒有必然的關係,從湘軍前期經常打敗仗以及後面鎮壓捻軍的挫敗,也說明了這一點。
-
13 # 快樂的小魚bM
太平天國自己內部不亂清朝就滅亡了!也就沒有愚昧旡知禍國殃民的慈溪皇太后!曾國藩無知!現今很多人學習他以他為榜樣太無知了!
回覆列表
問的是曾國藩的湘軍能力到底是什麼水平吧 ?
這個問題是不能縱向來比較的 ,那會鬧出“關公戰秦瓊 ”的笑話的。
只能是橫向比。
和誰比呢 ?肯定是和太平天國的洪秀全軍隊比。
太平軍最後敗給了湘軍 ,不是太平軍戰士不行 ,而是領導太平軍的高層領導在還沒有取得完全勝利的情況下,就開始了各種各樣的腐敗。
其實曾國藩的湘軍能力不咋滴,洪秀全的太平軍最後是敗在自己人手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