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40603506501400
-
2 # 無為6777599135
元曲四大家:關、馬、鄭、白,馬致遠是之一。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為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
釋譯
傍晚枯藤纏繞的老樹上,棲息著歸巢的烏鴉。小橋下水嘩啦啦流著,旁邊散落著幾戶農家。在長滿枯草的古道上,秋風瑟瑟,行人騎著一匹瘦骨潾洵的馬在趕路。太陽慢慢西下,天已黃昏,憂鬱成傷的人還旅途上漂泊著,茫無涯跡。
這首詩被稱為“秋思之祖”
馬致遠曾熱衷於仕途,但未得志,漂泊二 十餘載,五十入仕,看不慣黑暗的官場,退而隱居。《秋思》是他在漂泊旅途時的作品之一,現實的悲苦、字面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對現實的不 滿。飽學之士,百無一用。失意、落泊,痛苦、淒涼、孤獨,衷腸訴於誰,留作紙行間
人與景結合,透過枯,老,昏,古,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蒼涼的暗淡的深秋農家鄉野躍然於畫面上,也不失一種幽靜,幽靜中的孤獨寂寞,一位漂泊天涯的遊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悽苦的秋風,卻不知何方是自己的歸宿,無盡的惆悵,無盡的落寞,路之坎坷,漫漫如人生,沒有希望還在尋求希望,透露出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與情懷,感之落目,悲之痛哭,情與景互化,恰當地表現了主題,表現了孤身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看字如畫景,畫景融於字。應景生情,由情生景
-
3 # 播種星辰的青牛
華人不論是吟詩還是賦詞都是喜歡省略的,遣詞造句時對於文字的應用能省則省、能刪則刪,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這首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中的前三句如果寫成一篇散文,應該是這樣:
枯藤纏繞的老樹的枝幹上棲息著黃昏歸巢的烏鴉,
小橋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飄蕩著炊煙的幾戶人家。
荒涼的古道上,迎著蕭瑟的秋風,一位騎著瘦馬的遊子緩緩前行。
作者在這裡用了極簡的語言,只用了九個名詞就描繪了一幅秋風蕭瑟蒼涼悽苦的意境。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
這裡使用的九個詞描述的全都是大家熟悉的事物或場景,不論是枯藤、老樹,還是小橋、流水,亦或古道、瘦馬,都是大家馬上能想到的事物,當我們看到這些名詞時,一副栩栩如生的圖畫已經出現在了我們的腦海中,當這一副副圖畫連線在一起時,整個悠遠的意境也就油然而生了。
元代白樸也有一首曲《天淨沙·秋》跟這首也很相似。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這首曲也全部都是名詞的羅列,為我們呈現了一副色彩絢麗的秋景圖。
還有唐代溫庭筠的《商山早行》中有兩句,也是名詞羅列: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將早行的情景寫得有聲有色,形象生動,歷歷在目。
-
4 # 野狐習禪
野狐試答
題主好,感謝你很有質量的提問,我的回答也力爭有質量。
馬致遠《天淨沙 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廣為後世傳頌,這首小令是匠心獨運、大巧若拙,無雕琢之痕跡,有自然之天成。馬致遠寫自己的人生體會,也寫出了天下讀書人的世相和心酸,很容易引起後世讀書人的共鳴。
在年輕時,天下的讀書人大都很有抱負,青年時代的馬致遠就對“龍樓鳳閣”抱有極大的幻想,但才不偶命,仕途多舛,空留散曲悲世情。這種情形歷史上的文人大都有過深切的體驗,古代有“秋士”一詞,又有無以計數的悲秋詩文,無不在訴說著士子的落魄與心酸。《天淨沙 秋思》在內容上為天下文人做了申言,在藝術表現上更有著自己獨到的地方。
題主所說的名詞就是小令中的意象,古典詩歌常用意象說話,簡單說,意象就是詩歌中用來表達詩人感情的客觀物象,一組有共同趨向性的意象構成一個有一定情境的畫面,這可以算作是意境。意象、意境在古典詩歌中非常重要,抽象複雜的感情常藉助意象、意境傳達。
“枯藤,老樹,昏鴉。”三個意象營造了一個蕭瑟、蒼涼的秋境,如同電影中的一個鏡頭;鏡頭很快又切換成了一副溫暖、恬適的江南圖景,這個圖景是由“小橋、流水、人家。”三個意象所營造而成的;鏡頭停留片刻,又切換到了蕭瑟、蒼涼的秋境,只是意象換成了“古道、西風、瘦馬。”顯然第一個鏡頭和第三個鏡頭是眼前的實景,是實寫,第二個鏡頭是虛寫,是詩人的想象。看起來是九個靜態意象簡單地排列,詩人藝術的運用了虛實交替手法是意象靜中有動,增添了小令的韻味,在畫面的對比中更好地表達了詩人羈旅天涯的愁懷。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前面九個意象蓄勢,最後一句張本。一位落魄的遊子浪跡塞外,深秋的黃昏,獵獵的西風中,一匹瘦馬行走在蒼茫的古道中,乾枯的藤蔓纏繞著道旁的老樹,樹梢上棲息著幾隻神情麻木的烏鴉。人窮則反本,此時此刻,詩人想起了自己的家鄉,那溫暖、恬適的江南。如血的殘陽把這個遊子拽出了夢境,讓這個天涯的遊子只有斷腸的思念,怎麼也回不到夢中的家鄉。
其實,馬致遠的家鄉是在河北東光縣,他只是在浙江作過幾年小官。他是代天下失意計程車子立言,江南多士子,即便把江南說成故鄉也無大錯,這只是詩人心中的一個情結。讀詩不可死於句下,不可認死理,因為詩歌是空靈的,這首小令在形式上是那樣的明靜、通透、空靈,在內容上又是那樣的沉重、淒涼、傷感,難怪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廣泛傳唱。
-
5 # 西山詩家國
題主這個問題問得好!
這裡面牽扯到對東西方文化藝術體系的不同認知,以及中國古詩詞不斷髮展、創新的理念問題。
西山詩詞客將就題主的問題深入回答,朔本求源,以冀給您帶來最專業的回答!
這種‘名詞羅列’的表達方式,在中國修辭文學上被稱為‘列錦法’,而在電影表現藝術中也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名字-蒙太奇!蒙太奇原本是法國建築行業術語,指裝配、構成,用於電影藝術後意為“剪接、組合”,即指依照情節的發展和觀眾的注意程式把一個個鏡頭(包括聲音)合乎邏輯地連結在一起的一種技巧。
蘇聯電影藝術家普多夫金說 :“電影藝術的基礎是蒙太奇。電影透過這種手段,能把許多在時間和空間上不相承續的鏡頭直接組接在一起,產生對比、聯想、隱喻、抒情等藝術效果。”
作為近代才在西方被廣泛應用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法,在中國詩詞創作中早已被廣泛應用,提前西方國家足足三千年!
這種手法最早在《詩經》中就出現了,比如詩經《蒹葭》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又如《草蟲》中的“嚶哽草蟲 ,趣趣阜螽。”再如《綢繆》中的“綢繆束薪,三星在天。”
這種把含有幾種相關聯的物象或靜態行為,並列地放在一起,就是蒙太奇的原始形態,也是列錦的萌芽。
比如《蒹葭》的這兩句,詩人所見,近處是青青地蒹葭和凝霜的白露,而遠方是追尋的伊人和越不過的水岸。遠近相比、關聯的物象並列,就構架起了時間和空間,讓有形的物象在無形的多維世界中呈現出脫離現實但又存在於現實的朦朧感,從而產生‘物在眼前、意在象外’的意境之美。
這就是蒙太奇和列錦的藝術魅力。
但是,在馬致遠《天淨沙》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的表現手法,早已超越了先秦和兩漢時代,被演化為全新形態的“列錦法”。
列錦法的由來,以及在中國詩詞史上的發展與應用說起來,‘列錦’這個名字還是當代語言學家譚永祥先生髮明的。
譚先生1923年出生,是安徽師範大學語言研究所的研究員,一生中發表了13部關於文學修辭的研究著作。列錦一詞被收入他的《修辭新格》中,因為這類修辭在外觀呈現多項並列鋪排的形式,在內蘊上呈現錦繡之美,譚先生就各取一字,名之為‘列錦’。
既然這一修辭手法是譚永祥先生髮明的,那麼,我們就應按照他的定義來理解:
列錦:以名詞、或以名詞為中心的定名片語,組合成一種多列項的特殊非主謂句,用來寫景抒情,敘事抒懷。
如果嚴格按照這個定義來區別,詩經中的“嚶哽草蟲 ,趣趣阜螽。”才算是真正的列錦。
為了進一步規範‘列錦法’的定義,區別與其他學者,譚永祥還在1982年舉行的屯溪修辭學大會上,特別舉了幾個例子來說明。
他認為辛棄疾的‘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驚鵲、鳴蟬’是動賓結構,不應被列入列錦法。而岳飛的‘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中,都是名詞和定名結構(定語加名詞的偏正結構)的名詞片語。
從譚永祥先生的例證和解釋,我們準確地判斷列錦法的特徵:
即以在詞性上以名詞或名詞片語為核心,在佈置上並列排放多個物象。
這種組句修辭形式雖然是現代人定義的,但卻是從古人的實踐中得來的。
在《詩經》中的‘列錦’形式,雖然在排列布置上還沒有形成一定的規律,但古人已經掌握了‘以名詞為核心’的表現形式。到了漢代,這種修辭手法逐漸成熟,並被大量使用。
在《古詩十九首》中就出現了 “青青河畔草 ,鬱郁園中柳”、“青青陵上柏 ,磊磊澗中石”這種形式的以名詞為核心的詩句。
但是,那時每一詩句中還只有一個物象。只有兩個句子合在一起,才能稱之為列錦。所以,還不是完整的形態。經過魏晉、五代的醞釀,到了唐朝,列錦的結構形式創新才算是達到了頂峰,具備了完整的形態 。
比如孟浩然《除夜》中的“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李白《憶秦娥》中的“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溫庭筠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可以說,列錦法在唐朝的詩歌中俯仰皆拾,已經成為普遍的修辭手法。
而進入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等時期,無論是在詞牌,還是在詩歌、古文中,這種表現手法都成為一種常態。
比如柳永《雨霖鈴》中的“楊柳岸曉風殘月”,黃庭堅《寄黃幾復》中的“桃李春風一杯酒 ,江 湖夜雨十年燈 ”,晏殊《無題》中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等等。
元代馬致遠的《天淨沙》雖然是曲的文體,但也可以使用這種修辭手法。而隨著建築、電影藝術的發展,這種修辭手法因為與‘蒙太奇’有異曲同工之處,所以,也越來越多地被更多的人認識,並在很多現代文學作品中大量使用。
可是,這種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呢?
列錦法不僅具有工整、凝練的形式美,還在‘有無相生’中讓人體會留白,以此提升詩詞的意境▼因為列錦法使用的都是名詞或名詞片語,用詞工整、凝練,形式優美,所以能第一時間吸引讀者的眼球。
下面拿溫庭筠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來舉例說明。
在這兩句詩中,詩人用了十個單象名詞,又組成了六個物象,分別是:“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這些名詞經過不同方式的組合,呈現在讀者面前的就是不同的物象,讓對不同物象有很深印象感的人自動選擇自己的情感傾向。有的讀者曾經經歷過旅途艱辛,他可能就傾向於‘雞聲、月’的風塵感;有的讀者有野舍住宿的經歷,他就會傾向於‘茅舍、板橋’的樸素艱辛;有的讀者擁有秋天早起趕路的經歷,他就會傾向於‘月、人跡、霜’的孤獨冷冽之感。
這些物象都是具體存在的實景,當它們工整地排列在一起時,不同閱歷的人會自動選擇情感的傾向,從而自動腦補各種曾經的艱辛閱歷,與詩人產生共鳴。
這就是語言的外在形式對讀者產生的內在吸引力。
▼列錦法借用了道家‘有無相生’的哲學理論,給詩人和讀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間,擴充了詩詞的時間感和空間感,提升了詩詞的內涵和意境。
道家‘有無相生’的理論在古代文學中佔據了相當的比例。
比如韓愈的“草色遙看近卻無”,遠看草色稀微,走近卻一無所有。作者把這種‘不經意間得到、有意間又失去’的感官和思維認知融合在一起,有無對立又相互轉化,揭示了物質運動和時間的關係,發人幽思。
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就具有這樣的哲學意義,所以讓人感到意境的悠遠。
在這三句中,作者使用了三組九個名詞片語,也即九個物象。而且,每一組的物象都是相關關聯的,組和組之間在表面上雖然不關聯,但在‘斷腸人在天涯’這個主旨下,又被統一起來。
首句的‘枯藤、老樹、昏鴉’,這三個物象給人淒涼悲苦之感;‘小橋、流水、人家’則與前面三個物象相對立,傳遞給讀者溫馨安全的感覺;而‘古道、西風、瘦馬’又與第二句相對立,呈現出作者孤獨無奈的心境。透過三組九象的對立,就轉化出了作者‘思鄉、悲秋’的愁緒。
雖然在這首詩裡,作者沒有體現任何與思鄉有關的詞彙,但透過物象之間的相互轉化,參考出發前、出發後這個隱藏的時間軸線,物象就產生了運動,從‘小橋、流水、人家’運動到‘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從而讓讀者陷入深沉的思考中,意味悠長。
這就是‘列錦法’的藝術魅力,在有意排列各種相關物象的過程中,讓人參考看不到但卻能感受到的時間、空間,主動思考,自行補充詩人的言外之意,從而達到引人入勝的目的。
結束語作為近年來才被發現的‘列錦法’,雖然在古詩詞創作中已應用了幾千年,但還是比不上電影行業裡‘蒙太奇’的名氣。因為,‘蒙太奇’不僅可以使用名詞和名詞片語,甚至還可以使用具有靜態性質的動詞片語。
比如辛棄疾的“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黃景仁的“仗劍天涯明月夜,橫簫孤影一襟風。”其中的‘驚鵲、鳴蟬、仗劍、橫簫’都使用了‘化動為靜’的修辭手法,可以直接轉化為被定格的靜態之象,組成一個個靜態的鏡頭。
但是,作為受益者和繼承者,我們不僅要尊重譚先生定義並命名的‘列錦法’,還應在他的基礎上繼續創新、提高,讓古詩詞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強大的生命力,以造福後來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為詩詞大道不孤,西山詩詞客與你同行!
-
6 # 時間裡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天淨沙·秋思》。
《天淨沙·秋思》這首僅僅28個字的散曲小令,非常有特色。可以說他是一首幾乎全篇押韻的六言絕句。通篇名詞多,動詞少,前面三句羅列“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9個名詞,三個一組,句中沒有謂語,反而表達出作者複雜的情緒。元人周德清稱讚這首小令為“秋思之祖”。它是元曲的一座高峰。接下來我們從以下三個維度講解《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生平經歷《天淨沙·秋思》賞析《天淨沙·秋思》文學史上的地位馬致遠,人生的三個經歷約公元1250年,馬致遠出生大都(今北京,有爭議)一個富裕的家庭。從小飽讀詩書,六藝皆通。像大多數的讀書人一樣,馬致遠希望透過苦讀,入仕,實現自己在政治生涯上的抱負。只是可惜,元朝當時大環境讀書人不受重視,科舉制度也被廢除。雖然馬致遠後來當過一段時間的小吏,也不過僅僅只是當一個小吏而已。政治生涯沒有絲毫的進展,一腔熱血,滿腹經綸,無處施展,鬱郁不得志。
時光如梭,歲月蹉跎,輾轉之間,三十而立。半生奔波,一事無成。人到中年的馬致遠還是當一個小吏,懷才不遇。他也曾抱怨的寫下這樣的文字。
“帶月行,披星走,孤館寒食故鄉秋。妻兒胖了咱消瘦。枕上憂,馬上愁,死後休。”
政治仕途上的不得意,讓馬致遠另闢蹊徑,透過雜劇劇本的創作,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在元代,雜劇成為了戲曲發展上面的高峰,文人墨客爭相加入劇本創作,成立書會,相互交流。馬致遠、關漢卿、⽩樸、鄭光祖被後人稱為元曲四大家。馬致遠更是憑藉《漢宮秋》得以揚名梨園。
人到暮年,追求功名利祿大半生的馬致遠選擇了歸隱西村,過上了恬靜安逸的晚年生活。
綠鬢衰,朱顏改,羞把塵容畫麟臺。故園風景依然在,三頃田,五畝宅,歸去來。綠水邊,青山側,二頃良田一區宅。閒身跳出紅塵外。紫蟹肥,黃菊開,歸去來。翠竹邊,青松側,竹影松聲兩茅齋。太平幸得閒身在。三徑修,五柳栽,歸去來。酒旋沽,魚新買,滿眼雲山畫圖開。風明月還詩債。本是個懶散人,又無甚經濟才,歸去來。——《南呂·四塊玉·恬退》
馬致遠的一生,從少年時代熱衷於仕途生涯,到中年仕途依然坎坷,選擇元曲創作,開啟一座高峰,再到晚年選擇退隱山林。仕途失意、壯志難酬,造化弄人,這位“斷腸人”正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給我們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元曲作品,今天我們依然記得他。
二,《天淨沙·秋思》落寞蒼涼天涯羈旅圖,能否也勾起你的秋思《天淨沙·秋思》天淨沙是曲牌名,規定了作品的格式,秋思是題目,規定了作品的內容。《天淨沙》這個曲牌是由六言句和四言句組成的,每句的字數都是偶數。元代它是用來唱的,今天我們無法聽到,就從文字上進行賞析。
枯藤老樹昏鴉第一句給人的感覺寂廖荒涼,枯萎的藤蔓蜿蜒在老樹上,老樹上落著三兩枝烏鴉。黃昏時分夕陽的餘暉悄悄落下。藤是枯的,樹是老的,鴉是昏的,馬致遠只是羅列了幾個名詞,讀者就可以感受到這位異鄉人那種旅途的疲憊和孤獨的情緒。
小橋流水人家小橋彎彎,流水潺潺,炊煙裊裊。典型的江南景色,相比塞北的大漠孤煙,長河落日,江南的小橋流水多了一份婉約、生機和溫情。但是這份溫情並不是屬於荒野上的遊子,因為這裡不是他的故鄉,他只是異鄉人。此情此景,勾起了他對故鄉無限的思念。
古道西風瘦馬一條承載著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夢想和失意的古道,一匹瘦削疲憊的老馬。蕭瑟西風中,遊子的身影被拉長,在落寞的荒野上,像一幅剪影。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夕陽就要落下去了,漂泊他鄉的遊子依然在天涯路上,怎生不讓人肝腸寸斷。何處是歸宿,蕭瑟秋風中的“斷腸人”,他的身影如此單薄。讀來不就是失意中的你和我嗎?
三,《天淨沙·秋思》在文學史上的成就王國維:“《天淨沙》小令,純是Teana,彷彿唐人絕句。”(《宋元戲曲考·元劇之文章》)“深得唐人絕句妙境。”(《人間詞話》)
《天淨沙·秋思》雖是元曲小令,但實際上,它體現出了中國古典詩歌超高的藝術特徵。馬致遠採用寓情於景的手法渲染氣氛,突出主題,體現出天涯旅人的愁思。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面說的一樣。“深得唐人絕句妙境”,讓元曲這種大眾文學形式,多了深度,雅俗共賞,千百年來被後人所推崇。讓元曲這種文學體裁在文學浩瀚長河中綻放出一朵美麗的浪花。
-
7 # 老街味道
問題:“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純屬名詞羅列,為啥給人感覺意境悠遠?
前言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這幾句出自於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種名詞羅列的修辭方式,在古詩詞中常常見到,尤其獨特的意蘊。
一、列錦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連續出現了9個不同的意象,這些描寫景物的名詞,古人稱為實詞,其中沒有用動詞等虛詞連結。
在陳望道先生的《修辭學發凡》中,這種完全都是名詞排列的修辭方式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列錦。
列錦就是透過意象的排列,增加了讀者的想象空間,因此會讓人覺得意境悠遠。
為什麼會增加讀者的想象呢?又為什麼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呢?
二、一切景語皆情語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人間詞話刪稿》
悲喜歡愁哭笑都是情語,可以直接的表達作者的情感。但是像“枯藤老樹昏鴉”這類景語也可以表達出情感。
藤,是枯;樹,是老的;鴉,是昏的;風,是西風;道是古道;馬是瘦馬。詩人眼中的景物真得是枯、老、昏、瘦嗎?未必。
枯藤的枯是修飾詞,藤是中心詞,選擇什麼樣的修飾詞,很能說明作者的心境。就如同一個畫家,他可以把藤畫得枝葉繁茂、青蔥美麗,也可以畫得枯瘦乾癟。
假如這首元曲,我們把每個意象的修飾語換一下,就變成了另外一種感受:
青藤綠樹雛鴉,小橋流水人家,紫陌春風寶馬。
除了修飾語之外,其實詩人關於意象本身的選擇,也是有意而為。例如中心語的選擇,選擇馬而不是車,選擇陽而不是月,選擇橋而不是舟。
三、列錦的名作除了馬致遠的這首天淨沙以外,他的前輩也傳世了很多使用列錦的名作。
例如晚唐詩人溫庭筠的《商山早行》
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頷聯就是列錦: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而頸聯,使用了兩個動詞:落、明: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頸聯其實也可以用列錦,例如改一下:
槲葉【秋】山路,枳花【孤】驛牆。
不過,頷聯和頸聯要注意結構的變化,因此頸聯作了調整。
唐宋詩詞中列錦的名句如:
臘月雷州雨,秋風桂嶺花。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空山朱戟影,寒磧鐵衣聲。
結束語列錦最大的特點,是不動聲色之中,為我們展示了一幅畫面,將作者的心理感受傳給了讀者。
因為是文字,所以又給了讀者充分的想象空間。
-
8 # 清閒的小魚0Dz0
每每讀起這一首詞,便有一種"夕陽無限好,己是近黃昏"的感覺。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短短几行字,幾個很平常很熟悉的詞,便勾畫出一付景色,而且很優美,優美中帶著淡淡的憂傷和惆悵,大概的意思如下:
枯藤纏繞著一株有了年代的老樹,樹上站著一隻昏昏欲睡的烏鴉。
小橋下流淌著溪水,傍邊還住有一戶人家。
一條古老的道路上,天氣有些微涼了,但還有一匹疲憊的老馬慢慢的在歸途中。這時己經是黃昏時分,傷心的人還漂流在外。
一棵老樹,一隻烏鴉,一條小橋,一戶人家,一條古道,一匹瘦馬,作者把它們組合起來,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刻意的渲飾,讀來卻是非常有深度,回味無窮又意猶未盡。淡淡哀愁何處尋,來年還是斷腸人。
-
9 # 半江煙雨一山春秋
確是的,作者水平很高,唯有高深的人生思想和智慧的心靈感悟以及真切的生活體驗,才能發明創造出如此意境,如此創意,如此精妙的語言金句。
由此,這裡我不得不驚歎我們祖國語言文字的奇妙和文化的博大精深,一連串的名詞組合在一起,就能呈現出如此美妙的美文金句,如此幽深的意境和生活場景 ,哀怨而美麗。
這些名詞組合組合出幾情幾景,然後此情此景下,來一句下承: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真是太絕了,水到渠成, 畫龍點睛,末尾點出全詞主旨及其昇華,作者水平確實高啊!
短短四句,寥寥數語,就便完整地展現了一副夕陽西下,落寞旅人在陌生的他鄉惆悵失落而倍感孤獨無助的畫面。生動傳神,引起讀者強烈的共鳴和極真切的感同身受。
這首傑出的經典文學作品,是值得我們文學愛好者好好學習和借鑑模仿的。
-
10 # 梁溪雪子
關於馬致遠這首千古傳誦的小令的主題和藝術手法大家耳熟能詳,在此不再贅述,單就問題的本身,略談一二見解,以饗讀者。
小令僅僅用了九個名詞,18個字,為什麼就能夠為讀者營造出一個悠遠的意境?而且無論你在怎樣的情境下,懷有怎樣的心情來讀這九個名詞,你都會思緒萬千呢?
九個名詞就像三組鏡頭,分別為讀者描繪了九幅圖畫:
第一組:枯藤;老樹;昏鴉。這一組是仰俯鏡頭。藤、樹、鴉被冠於枯、老、昏,畫面立刻變得昏暗,沉寂,物象染上了淒涼的美感。
第二組是平視鏡頭。小橋;流水;人家。這一組畫面很溫暖,很詩意,與前一組相比似乎有了動感和活力,但這一組畫面是放在中間的位置,它的意義應該起著對比和渲染的作用,為什麼呢?我們再看下面一組。
第三組的畫面是遠鏡頭:古道;西風;瘦馬。人們在第二組剛剛亮起的心境,猛地又被這道、風和馬的鏡頭給拉暗了。一匹瘦骨嶙峋,又頂著凜冽西風,行走在一條千年古道的馬及一個疲憊不堪,前途渺茫的遊子。這幅畫面每個字,每個詞都透露出蒼涼,蕭瑟,又悠遠的意境來。
三組畫面,第二組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承載著連線一三組畫面,並透過它的對比,使一三節的六幅畫面更昏暗、更悽慘。這種表現手法就是渲染和襯托,以樂景襯哀情。
所以,我要說馬致遠雖然運用了九個名詞的疊加,彷彿蒙太奇的手法,透過從上到下,由遠及近,動靜結合,虛實相應的立體構成的全景畫面呈現給讀者,但這九幅意象的選用及表現手法的作用,就為我們讀者精心營造了一個典型的藝術意境:蕭瑟,淒涼,悠遠。
-
11 # 渴望殷鬱
回答了:這首詩是元代傑出的戲劇家,散曲家,馬致遠的代表作《天淨沙-秋思》。用唐代詩人程太虛的《漱玉泉》:“瀑布橫飛翠壑間,泉聲入耳送清寒。天然一曲非凡響,萬顆明珠落玉盤。”來形容馬致遠的這首小詩 ,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它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被歷代人們所推崇,描寫秋思的佳作,出類拔萃,不同凡響,被美名為:“秋思之祖”。
第一,獨具匠心,遣詞造句,選擇景物。這首小詩,僅五句二十八字:“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看著語言極為凝練,但想想容量卻特別巨大。寥寥數語,就勾出遠在他鄉的遊子,思鄉難回,無奈悲滄,這樣一幅悲痛四溢的圖畫。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在外遊子的心情。這幅圖畫由兩部分構成:前面作者精心選擇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 “西風”,“痩馬”。“夕陽西下”這些代表蕭秋的景物,組了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第二部分:“斷腸人在天涯”,僅僅只有六個字,但由於上句荒涼悲滄環境的烘托,渲染,上句寫景,下句寫人 ,描繪出遊子內心深處,無盡傷痛,獨行寒秋,回家無望,悲滄淒涼的境況。
第二,藝術高超,震撼人心。作者以閒熟的藝術技巧,選擇秋天特有的自然景物,“古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九個名詞,無一副詞,卻自然流暢豐富,讓九種不同的景物,沐於夕陽之下,像電影特寫鏡頭一樣,在我們面前依次展現:深秋時節,幾根枯藤,纏繞著幾棵凋零了黃葉的禿樹,在秋風蕭蕭中瑟瑟顫抖,天空中有幾隻寒鴉,聲聲哀鳴。。。寫出了一片蕭瑟悲涼的秋景,造成了一種悽清哀頹的氛圍,烘托出作者內心的悲悽。接著,眼前又呈現出一座小橋,潺潺流水,還有那炊煙嫋起的農家小院。。。。這種幽靜甜蜜,安逸閒致的田園景色,使遊子想起了自己的家鄉,自己的親人,更加勾起了遊子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在這裡,以樂景寫哀情,令人倍感淒涼,讓人同情。烘托出遊子內心的彷徨與無助。
“斷腸人在天涯”,在蕭蕭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鄉愁的遊子,騎著一匹延滯歸期的痩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著遠方踽踽獨行。。。。此時,夕陽西下,灑下淒冷的斜光。這本是鳥兒歸巢,牛羊迴圈,人們回家的時刻 ,可無助的遊子,斷腸人在天涯。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鄉的遊子,面對如此蕭瑟淒涼的景色,想起自己的家鄉,親人,悲從心中來,撕心裂肺,牽腸掛肚,柔腸寸斷!
馬致遠這首小曲,字句不多,含量巨大。表達了難以盡述的內蘊,形象地描繪出天涯遊子的悽楚,悲滄的內心世界,給人以震撼人心的藝術感受,是一篇難得的佳作。
-
12 # 杜象應
一般來說,一句話須由名詞和動詞等組成,形成主語、謂語和賓語等。但在古詩或詞曲中,純用名詞不是沒有。為什麼這樣說呢?
出現名詞連用的在古詩中早已存在,例如晚唐詩人、詞人溫庭筠的《商山早行》中就有名句“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這裡是不是連用了六個名詞,且還沒有一個是針對“早行”的名詞,但它卻意境非凡。僅透過“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的陳述,就明白告訴了人們已在“早行”的路上。
此詩裴然,深得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青睞,他效其體,便模仿而作一首曰:“鳥聲梅店雨,野色柳橋春”。同樣的連用名詞,既風趣幽雅,又意象頻生。
如此看來,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則是更上一層樓,連用了九個名詞。道出的意境又如何?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九個名詞,代表了九個意象,多淒涼傷感,但也不失一分快感,把蕭瑟之秋和遊子之思和盤托出。
這三詩句中名詞連用,不是簡單的羅列,而是場景和順序的刻意疊加,有深意和廣度的巧妙安排在裡面。步步緊跟,環環相扣,連用連動,不朽為百代“秋思之祖”。
其主旨“藤、樹、鴉、橋、水、家、道、風、馬”九字,再配以不同特色或特徵的,從而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畫面。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其意境就更加深厚幽遠了。
既然給我們的感覺意境幽遠,那又該如何理解和體會呢?
“枯藤老樹昏鴉”,此句中“枯、老、昏”極盡衰老、昏睡與枯竭,沒有一絲鮮活勁,說明秋之深了,到處悽慘不堪。
“小橋流水人家”,這一句看似平淡的陳述,實則是充滿歡樂的氣氛,夾在上下兩句中形成對比。溪水潺潺,小橋通向人家,若是你站在此橋上,會聽到人家裡的歡聲笑語。
然而,現實中的你並非有這種情緒,作為一個離家在外的人,心裡面裝的都是無盡的愁思。於是,“古道萬西風瘦馬”就是真實的寫照。
總之,“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前兩句是言及景物,後一句是感嘆自己。好一個名詞連用,將一切秋景、秋思,維妙維肖地刻畫出來了。
-
13 # 詩歌金源
《關鍵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
畫龍鬚點睛,紅花綠葉襯;
無數的鋪墊,畫面的延伸;
皆為一句然: 天涯斷腸人。
《橋》
橋接兩岸,伴水牽山;
愛君我願,跨海越洋。
《陽心》
簡直唯獨尊,在那西天庭;
這不剛入境,已被困圍緊;
寸步走難行,水塞通不靈;
媚眼扔呀扔,彩霞傾情盡;
飛吻親呀親,可愛美麗雲;
可恨他陽君,卻是恁無情;
從不目斜傾,總是零迴應;
有女憤不平,怒叫用雷音:
難道紅日君,某方面不行?!
一個大踉蹌,陽差點厥暈;
不是我不行!紅日吼拼命:
是吾愛情心,唯有紅塵僅!
《紅日》
夕晚近眼前,雲層厚無邊;
無力再回天,紅日墜黯然;
人間美姑娘,請你能原諒;
終是力量淺,難以恆晴天;
萬千愛光芒,只能明獻上;
卿之歡笑顏,我之悅永遠。
《春風河岸》
水波漾起岸拍打,幻成萬朵小浪花;
春娘到來心喜悅,最美浪漫獻給她!
-
14 # 李彬文
這是元曲大家馬致遠創作的一首小令《天淨沙·秋思》,以多種景物並致,組成一幅秋郊夕照圖。特別是前三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全部由名詞性詞語構成,3句話、18個字,描寫9種景物,兩字一物,言簡意賅,語句極為凝練,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讓人拍手叫絕。
小令。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裡的"枯藤、"老樹"給人以淒涼的感激,"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下一句:小橋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閒靜。12個字畫出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
小今。第三句:古道西風瘦馬。詩人描繪了一幅秋風蕭瑟,蒼涼悽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一層荒涼感。
三句詩,十八個字,把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透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字,將詩人的無限愁思,觸景生情,自然地寓景於情,恰當地表現了漂泊天涯旅人的愁思。給人以無限悠遠,悽涼悲苦的意境。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
-
15 # 三秋樹老
知識有限,但對此題感興趣,就當是學習的機會吧。
這是元曲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中的詩句。
作者選取典型物象組成深遠的意境,來表現情感和主旨。“老樹枯藤昏鴉”有淒冷悲涼之感。“小橋流水人家”,表現了旅途的境遇,雖有村舍人家,但漂泊之人無家,更突出了漂泊之感。“古道西風瘦馬”,說出了人在旅途的蒼涼淒冷的境遇。前三句作者選取的物象給人以悠遠淒涼悲苦的意境。夕陽西下,本是鳥投巢,人歸家之時,可是羈旅之人還在外漂泊。這就是“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之意。
最後一句緊承上文,是曲之主旨。前面凝鍊的語言物象統一在曲的主旨之中,表現了人在羈旅漂泊途中的愁思悲涼悽苦的心境。前面一系列的名詞物象的羅列如珠璣,落在曲的主旨的玉盤之中,用來表現悠遠悲涼悽苦的意境。
作者是一位濃縮景物的攝影家,能選取典型物象連綴在一起,雖羅列,但能連綴成句,用來表達情感和曲旨。如無物象的選擇,就如珍珠無線,必將散落。可見作者寫作藝術的高超和運用凝鍊語言的精妙。也由此可見祖國的語言博大精深,實在是難盡其妙。
-
16 # 熱情溪流Do9
這首馬致遠所寫的小詞,能風行我華夏幾百年,前邊這些名詞排列,足以寫出當時的寂靜和冷寞的環境了,無人能及。更加上後邊兩句:(更又)西陽西下(了),(你想呀,這)斷腸人(還)在天涯。(該何去何從呢)?此情此境,怎不使人想到那已經是“斷腸人”了,還要面對這樣的淒涼而又無望的絕境心態,這是何等的痛苦!
(括號裡的內容,是我一時的觸感而加上的。諒!後邊兩句是: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回覆列表
你好! 38+45=38+2+43=40+43=83。 算線就是先算什麼後算什麼。此題方法有多種,如38+45=40+45—2=85—2=83。 如有疑問,請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