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81335409089368

    這樣吧,當你玩空當接龍連續好幾局解不開,開始懷疑自己智商的時候。注意以下幾局:7525/8245/29159/25405/30072/14876/8685/22265/19576/17354/2397/11987/24459/30216/9211/6237/13723/9998/14446/25405以上局號隨意挑選兩局,迅速找回自信!

  • 2 # 龍七公子

    法國快速淪陷的原因有三:一是德軍戰略決策正確;二是法軍戰略決策失誤;三是德軍作戰理念先進,法軍作戰理念落後。有關這三方面原因的具體闡述,筆者曾分別寫了二戰系列第40篇,第58篇,第57篇,現在按照順序貼過來。

    第一個原因,德軍戰略決策正確

    說起德軍如何取得二戰期間最大戰果這件事,實在是讓人無限感慨:這世間事,有太多的不可預測。因為從德軍最初制定的計劃來看,他們本不會取勝。可當一次塞翁失馬的事件以及一次弄巧成拙的事件發生後,局面發生了大逆轉。最終導致德軍採用了全新計劃,迎來了二戰期間最大戰果。

    1、原計劃差強人意

    波蘭戰役結束後,德國元首就命令部下儘早制定出進攻法國的計劃。德軍統帥部倒是很快就完成了任務,鼓搗出了一份方案。但這個方案卻無法讓德國元首滿意,因為它完全就是一戰時德軍“施裡芬計劃”的翻版,這裡我們稱之為山寨版“施裡芬計劃”。而且與原版的施裡芬計劃相比,這個山寨貨還存在明顯的缺陷:

    一是因為法軍本就認為德軍的進攻方案不會超出施裡芬計劃的範圍,法軍主力正是集結在比利時一線,等待德軍再次從低地殺來,面對法軍佈下的口袋,德軍獲勝的機會渺茫。

    二是這個“山寨版”的施裡芬計劃最大的弱點,它僅僅以割裂英法聯軍為目標,而沒有把殲滅法軍主力作為目標,德軍將再度進入消耗戰的狀態。如果不能速戰速決,德軍有可能再度陷入一戰時的困難處境。

    不過以常規視角審視德軍與英法聯軍對峙的局面,儘管山寨版“施裡芬計劃”差強人意,卻又別無他選。

    2、塞翁失馬

    山寨版“施裡芬計劃”制定後,英法的情報人員千方百計地想要獲取有關這一計劃的內容,卻毫無進展。正當他們束手無策之時,天下掉下個大餡餅。1940年1月10日,德軍總參謀部一位軍官攜帶著山寨版“施裡芬計劃”的全部資料,前往波昂與空軍商討計劃細節。途中,因迷失方向而迫降至比利時境內,這位德軍軍官未能將檔案全部焚燬,該計劃就此落入英法之手。至此,這個山寨版“施裡芬計劃”再無成功實施的可能。

    德軍A集團軍群參謀長曼施坦因其實早就對山寨版“施裡芬計劃”頗有微詞,在注意到這一計劃明顯缺陷的同時,他也思考到了一個絕妙的破局之策:把主力攻勢轉移到阿登地區,這也是敵人最意想不到的路線。而且,他在請教了坦克戰專家古德里安後,更加堅定了這一信心。以往因阿登地區山路崎嶇,一向被兵家視為不適合開展大兵團作戰的區域。但古德里安告訴他,德軍的裝甲車輛完全可以從這裡透過。如今,山寨版“施裡芬計劃”洩密,曼施坦因認為正是將自己的構想付諸實踐的最佳時機。

    可曼施坦因多次將自己的計劃上報統帥部,卻遭到了統帥部高層的反對,他的計劃被置之不理,曼施坦因多方遊說無果,直到轉機的到來。

    3、弄巧成拙

    德軍統帥部高層對曼施坦因到處遊說他自己的方案,藐視統帥部的做法極其不滿,於是他們(時任陸軍總司令的伯勞希契、時任總參謀長的哈爾德)決定把曼施坦因調離,讓他離決策層遠遠的,去做一個步兵軍的軍長,這就剝奪了曼施坦因的發言機會。

    卻不想,統帥部高層這次失算了。

    因為德國元首決定,要召見新上任的幾位軍長,這其中就有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抓住了這次機會,向德國元首陳述了自己的構想。據曼施坦因回憶,德國元首對他的計劃:“簡直像精靈似的理解地非常快”,並且對他完全支援。

    儘管德國元首在事後宣稱,主攻阿登地區的做法完全是他本人的構想,而曼施坦因不過是“當我談到西線方面的計劃時,在所有的將領當中,就只有曼施坦因一個人瞭解我的思想。”

    但那時候德國的事情就是這樣,有了元首的支援,沒有辦不到的。德軍統帥部被迫接受了主攻阿登地區的構想,並在1940年5月法蘭西戰役開始後成功實施,德軍只用了39天就擊敗了號稱擁有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而德軍突破法軍防線的計劃,史學界稱之為“曼施坦因計劃”。

    第二個原因,法軍戰略決策失誤

    談到“二戰時,法國為何敗亡那麼快”這個話題,目前最中規中矩的答案就是:法軍的軍事思想僵化,完全拘泥於一戰時所取得的戰場經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建立起來的馬其諾防線,卻被德軍繞過,隨後在德軍的“閃電”襲擊之下不堪一擊。

    這的確可以說是法軍迅速敗亡的原因,但並不是唯一的。拋開軍事理念方面的差距,法軍在戰略部署方面也存在嚴重失誤,他們犯下了一個“南轅北轍”式的錯誤。

    怎麼個南轅北轍法呢?

    當時,英法聯軍在研判了西線局勢後認為:德軍不外乎從南、中、北三個方向進攻法國。

    南路,是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如果德軍從這裡來,將是英法最願意看到的,他們有信心使這裡成為德軍的噩夢。

    中路,是阿登地區。這裡地形崎嶇,一向被兵家視為不利於展開大規模運動作戰。

    北路,是比利時,這是一戰時德軍曾走過的老路,其路線是經比利時中部以巴黎為主要突擊方向。

    綜合對這三個方向的分析,英法聯軍決策層認為德軍最有可能選擇的,還是一戰時的老路,所以就把這個方向作為了防禦重點。

    而德軍在最初的時候,也的確是這麼計劃的,進攻北路。這個計劃一旦實施,德軍將走進英法的圈套,陷入對德軍不利的僵局中。然而在1940年1月10日,德軍發生了一次空難洩密事故,其進攻計劃就此落入英法之手。

    這迫使德軍對原計劃進行了修改,德軍名將曼施坦因提出:將主要突擊方向由北路的比利時改為中路的阿登地區,他在請教了坦克戰專家古德里安後,確定德國的大規模坦克群是可以透過阿登地區的,曼施坦因計劃最終被採納。

    與此同時,英法聯軍在得到德軍的原計劃後,絲毫不認為德軍會在計劃洩漏後做出任何的修改,依然堅信德軍會走北路。

    就這樣,英法聯軍犯下了這個“南轅北轍”的錯誤。在德軍決定主攻阿登地區後,英法卻依然不斷地加強法軍北路的實力,削弱在中路部署的部隊,這無疑是完全配合了德軍的新計劃。英法聯軍的主力部隊向比利時中部推進得越遠,那麼德軍的機械化部隊就越容易向阿登地區推進,進而迂迴到英法聯軍的後方並將其截斷。

    也就是說,英法聯軍越在北路努力,就離自己阻擊德軍的目標越遠,法國戰役的結果就此註定。

    第三個原因,德軍作戰理念先進,法軍作戰理念落後

    公元1934年,在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發生了一件事。在現代人眼裡,這件事在世界軍事史上是有劃時代意義的。但在時人眼中,卻是件不起眼的小事。因為與那一年世界範圍內發生的“大事件”相比,法國的這件事實在是微不足道。

    那一年,溥儀在日本人的扶植下恢復帝制,成為了“偽滿洲國”皇帝;

    那一年,那位奧利地人正式成為了德國元首,其勢力在德國已是根深蒂固;

    那一年,蘇聯開始了一場長達五年的內部運動。

    就連義大利隊在本土奪得世界盃都顯得比法國的這件事要重要得多,畢竟法國只是有一個叫戴高樂的人,出版了一本名為《建立職業軍》(又名未來的陸軍)的書而已。

    但就是這本書,卻導致了二戰爆發後,法國的滅亡。

    在《建立職業軍》中,未來的法國總統結合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和可能的作戰物件及其特點,進行了具體分析,他科學地預見到未來戰爭中戰鬥行動的機動性空前增大,並有坦克戰河機械化程度日益提高的運動戰等新特點戰爭也會在未來的戰場上相繼出現。

    戴高樂認為:唯一可靠的保衛法國的措施不是沿用過時的要賽式防禦,而是必須建立一支由10萬人組成的精悍職業軍隊——6個機動能力很高的裝甲師。這種裝甲師與航空兵協同,實施廣泛地機動作戰,將成為現代戰爭中決定勝負的重要突擊力量。

    也許戴高樂沒有意識到,他這本書的出版,是多麼的不合時宜。因為那時候法國政府正在加足馬力修建馬其諾防線,從1928年起,每年都將國防經費的一半投入其中,法軍信奉的是一戰後的成功經驗,即所謂“野戰炮兵掩護下的,經過要塞加強的,不間斷線性防禦”。

    組建機械化部隊?這與法軍內部的主流思想完全是背道而馳的。

    戴高樂的書在法國無人問津,只賣出了750冊,但卻引起了德華人的極大興趣,購買了200冊。後來的“德國裝甲兵之父”古德里安得到這本書後,把戴高樂的軍事思想與自己的主張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裝甲師編制和坦克戰術以及“閃電戰”作戰理論的雛形。6年後,德華人將戴高樂的理論付諸實踐,只用了33天就擊敗了擁有世界第一陸軍的法國。

    後來,法國作家博那在《夏爾·戴高樂》一書中,引用了一位法華人對德華人講的一句話:“德華人贏得戰爭只花了15法郎”——15法郎,是戴高樂那本書的售價。

  • 3 # 環球網

    二戰還沒有爆發的時候,法國當時的陸軍號稱世界第一陸軍。在各大軍事強國中陸軍不管從人數還是裝備上都排名世界第一位。法華人敢號稱世界第一是有原因的。二戰沒有開始之前,法國擁有280萬軍隊,預備役300萬。法國陸軍擁有150以上口徑的火炮10000門,陸軍擁有120多個師,將近250萬人。法國陸軍裝備有坦克3000多輛,坦克不管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要比德國的先進。法國的索瑪重型坦克和B1重型坦克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坦克。還有不計其數的裝甲車輛和卡車。法國空軍當時裝備有2000多架各種型號的飛機,其中戰鬥機將近1000架,轟炸機300多架,法國空軍的裝備在當時的歐洲算是比較精良的。法國還有一隻實力不錯的海軍。但是為什麼法國會在戰爭爆發以後短短的40多天裡被德國擊敗。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法國準備不充分。德國在和波蘭的戰爭中勝利以後,法國高層人物德國不會對法國動武,麻痺大意,等德華人打過來的時候,已經晚了。還有就是法國菌多高層的戰術思想有問題,偏重於防守,對馬奇諾防線看的太重,認為只要守住防線德華人就沒有辦法入侵法國。等德華人繞過馬奇諾防線以後,德華人的裝甲部隊的閃電戰戰術,讓法華人難以適應,在等坦克的進攻下法國軍隊潰不成軍。當時的法國軍隊的高層軍官法軍戰術思想老化,故步自封,把先進的坦克分散配備給了步兵當做火炮和掩體使用,限制了裝甲部隊的使用方式。最後一戰時法國軍隊死傷慘重,軍隊普遍都有厭戰情緒,士兵都不想打戰,怎麼能不輸。所以結果就是德國用了43天就佔領了當時歐洲的第一軍事強國法國。

  • 4 # 使用者5770541302

    法軍當時戰術思想老化,雖然有一定數量的先進裝備,但是由於種種問題無法發揮出效能,而法國極小的縱深容不得這些錯誤,最終德國迅速擊敗法國。

    一戰中的主要作戰樣式是塹壕戰,雙方在較為固定的戰線上作戰,比較依賴防禦工事和火力,因此戰後法國認為直接修建一條防線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時,戰後法華人口不足,兵力是個問題,所以修建一條防線,讓少量機動部隊依託防線進行作戰著實是個不錯的方案,所以法軍一開始就是以守為主的,所以修建了馬奇諾防線。

    然後就是戰術思想了。法軍在很多武器裝備方面要領先於德軍,但是這些武器要麼沒有大量生產,要麼就是使用不當。比如法軍當時不少飛機效能還是不錯的,但是由於管理,財政等問題沒有大量生產。戰術方面,法軍擁有的如B1,2C等先進坦克沒有集中使用,往往會被佔據優勢的德軍裝甲叢集和及時有效的空中支援快速殲滅。

    戰爭一開始,德軍的打法就讓法軍高層震驚,法軍戰線被迅速突破,馬奇諾防線被孤立,大量法軍有生力量被切斷,很快德軍就來到了巴黎城下,最終新上任的貝當政府選擇投降。

  • 5 # Mer86

    其實沒別的原因,就是法華人不想打。或者也可以這麼說,戰爭還沒開打,法華人就已經未戰先怯了。

    ↓法國國旗的另類含義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作為波蘭的盟國,法國自然是要出手幫忙的。

    當時,德軍在西線只有43個師,其中的32個師還是預備役部隊。(整個西線德軍沒有一輛坦克)

    而當時的法軍有98個師(其中有28個師是後備師和要塞師)和2,500輛坦克。戰力是德軍的三倍左右。如此大的實力差距,用當時德國國防軍最高統帥部首長威廉·凱特爾的話說,只要法國下達東進命令,法軍很容易就能夠突入德軍防衛薄弱的西部防線。

    但是,法軍並沒有發動實質性的進攻。法軍士兵在德軍入侵波蘭後,只是向法德邊境前進了5千米(3英里),就停止了進攻。

    那麼,法國當時為什麼不進攻德國呢?原因非常複雜,這裡不贅述。簡單的說,就是法國沒有最好與德國全面開戰的準備——無論是物質方面還是精神方面,法國都沒有最好戰爭準備。

    因此,在波蘭投降,蘇德瓜分波蘭,德軍主力西調之後,法國做出瞭如下決定:在整個1940年,不採取主動行動。法國政府在這一年內,執行並落實一個巨大的現代化和擴軍方案,其中包括大約24個裝甲師。在擴軍完成後,法國於1941年夏天,聯合荷蘭、比利時對德國實施一個決定性的攻勢。(如果荷比盧三國不願意出兵,就強迫它們出兵)

    也就是說,按照法國的計劃,法軍與德國的決戰時間是1941年6月,早於這個時間,法國沒有跟德國死磕的勇氣。至於在這個準備期,如何應對德國的進攻,法國則把希望完全寄託在了馬奇諾防線上。

    不過,大家也都知道,德軍並沒有讓法國的計劃如願。1940年5月10日,德軍在法國預定計劃的前一年,就發動了西線戰役。並且德軍根本沒進攻馬奇諾防線,而是從防線北側的荷比盧三國繞過了馬奇諾防線。

    前面說了,法國沒有完成戰爭計劃是不敢跟德國決戰的。因此,當德軍閃擊荷蘭和比利時兩國時,法國上下全部懵了。

    具體懵到什麼程度了呢?戰爭開打後的第六天,也就是1948年5月16日,當英法聯軍被圍困於敦刻爾克,英國首相丘吉爾質問法國總保羅·雷諾為什麼不派兵增援時,保羅·雷諾尷尬的說——自己沒有戰略預備隊。

    也就是說,本土作戰的法國居然拿不出戰略預備隊增援前線。而無法援救,自然也就說明法國沒有發動反攻的能力。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心裡也清楚了。法國雖然號稱有三百萬陸軍,但當它面對德軍的閃電戰時,它根本就沒有快速聚攏部隊,組織有效抵抗的能力。

    1940年五月底,面對德軍有可能發動對巴黎的總攻。法軍新任司令馬克希姆·魏剛拼湊了49個師加上英國的2個師,編成了3個軍團在索姆河和埃納河一線構成了東西大約300英里的魏剛防線,企圖以這條如同“危房”的稀爛防線,阻止德軍南下。

    然而,“死馬”就是“死馬”,一堆臨時拼湊的部隊終究是烏合之眾。當德軍以137個師的兵力對“魏剛防線”發動總攻後,這條防線僅僅抵抗了十天就崩潰了。在這十天時間,僅古德里安的裝甲兵團就抓了25萬俘虜。

    1940年6月10日,法國政府高層意識到,法國北部怕是守不住了。他們能做的,無非就是三個選擇:

    一、死守巴黎;

    二、退出巴黎,在南部聚攏部隊繼續抵抗;

    三、退出巴黎,與德國展開談判;

    第一條絕對不可行,所以直接被否了。為什麼不可行呢?因為按照法華人的觀念,力盡投降不是丟人的事,如果因為戰爭而讓巴黎葬於火海,這是非常不划算的事情。所以巴黎決戰的提議被直接否了。(法共提議“寧願巴黎毀滅,也不願投降”,但法共當時不是執政黨)

    由於第一條不可行,而剩下的兩條選擇不管選哪個,都是要放棄巴黎。於是法國政府便不戰而退,把巴黎拱手送給了德軍。

    1940年6月14日,法國政府退到波爾多。此時法國政府還有兩個選擇:是繼續抵抗,還是立即投降。

    繼續抵抗的資本是當時的馬奇諾防線還沒有被德軍攻破,防線內還有幾十萬精銳;立即投降的資本也一樣,就是有幾十萬部隊,如果現在投降,手上還有談判的籌碼。

    如果此時,做決定的人是中國領導人或者蘇聯領導人,肯定是要抵抗到底的。但法華人的理念不一樣,其高層經過內部協商後,在臨時首都波爾多宣佈:停止一切抵抗,並派代表與德簽訂停戰協定。

    隨後,德國接受投降。至此,持續一個月時間的法國戰役結束,法國正式投降。

    那麼,法國高層為什麼不選擇抵抗呢?其實原因在前面都說了。

    第一、法國北部的防線已經崩了,法政府手裡只有南部地區。而以法國的實際情況,一旦北部失守了,以南部的條件想要進行有組織的抵抗是不可能的。

    第二、法華人的心態崩了。畢竟一個月之內被消滅百萬大軍,不管換做是誰,都會產生無法贏得這場實力懸殊的戰爭的感覺。中國不也有汪精衛之流麼?

    第三、法華人認為力盡投降不丟臉。這是西方國家對戰爭的共同認識。如果英國沒有英吉利海峽隔著,情況估計也一樣。

    另外,還有一個說不出口的原因,就是法國及時投降,可以把戰爭轉移到別國身上。比如英國和蘇聯。而它可以繼續儲存實力。

    法國投降後,法國沒事了。可英國被炸成了稀巴爛,蘇聯被炸成了月球表面。而同盟國戰後論功行賞,法國的好處一點不少。一個抵抗了才一個月的國家居然也能位列安理會五常。它憑什麼?還不就是憑藉它在戰爭期間儲存了實力。有被英國拉攏的資本。

  • 6 # 瘋狗的輕武

    二戰爆發時候的法國不管啥軍都不咋地,包括陸軍也不強。迅速投降這有多方面的原因,狗子就隨便梳理一些~

    首先法華人在二戰時期對戰爭的態度是消極的,畢竟一戰主戰場就在自己地盤上打,也付出了130萬人的代價,真的打怕了。而且一戰的塹壕戰表現出了防禦戰的巨大優勢,所以法華人在一戰之後主流的作戰思路就是防禦戰。所以也不惜花費巨大代價修築了馬奇諾防線。

    當然,修馬奇諾防線倒也不是法華人一廂情願的希望德華人來硬剛這條線,因為一戰的時候德華人也沒從這塊山地進攻,而是借道比利時打過去的。所以說,法華人把馬奇諾防線修到比利時那塊停止的原因就是,逼著德華人只能再一次繞比利時。這招的目的是脫比利時、荷蘭、英華人一塊下水,以一種拉幫結派而非自強的心態來維持國防本身就是一種怯戰消極的表現。

    德國的上層由普魯士這種非常帶有軍事風格的架構組成,加上一戰結束後,法國對德國近乎剝削性質的不平等條約讓德華人在二戰充滿著復仇+極端民族主義心態。而法國信奉自由主義,公民的國家責任意識很淡薄,二戰前夕還在搞什麼每週40小時工作制,加上2-30年代金融危機,整個民族心態和工業產能極為廢材。

    整個消極的心態令法國的軍隊建設也非常糟糕,到危機四伏的1939年,雖然法國已經動員了57個步兵師,但坦克師才1個。大多數槍支和火炮都還是一戰時期遺留的,空軍甚至連義大利都不如,作戰思路也很陳舊,軍隊的訓練程度也遠不及德軍。

    我們得知道,德華人的閃電戰簡直就是一戰那種塹壕防禦戰的剋星,而閃電戰非常依賴機械化部隊和前線轟炸機,而法華人在這方面非常缺根筋。

    德軍入侵法國的戰術當然也很優秀,先用類似一戰的套路幹比利時,然後英法聯軍跑比利時幫忙,陷入膠著。然後一波裝甲部隊直接從阿登森林繞後,直接切斷了法國本土和法比邊界聯軍的聯絡和補給,結果就是將大量英法聯軍直接包了餃子。

    這種狂風暴雨一樣的打法讓本身就很消極的法華人提不起一點反抗的念頭,甚至感覺被按在地上摩擦還有點小舒服

    所以說,法華人的迅速投降和法華人本身的文化理念,消極的軍事建設態度,陳舊的戰術和武器裝備都有關,法華人在開戰前壓根就沒做好戰爭的準備。

  • 7 # 老威觀史

    在二戰剛開始的時候,德國對波蘭發發動了閃電戰,標誌著二戰全面爆發。由於英法是波蘭的同盟國,因此德國進攻波蘭的同時也就意味著對英法宣戰,英法也正式加入到了戰爭之中。當時德軍主力在東線猛攻波蘭,在西線來說德軍只有43個師,其中的32個師還是預備隊,並且整個西線的德軍沒有一輛坦克。

    而西線的法軍呢?可以說實力非常雄厚,擁有98個師和2500輛坦克,就這樣的實力,如果當時乘著德軍主力進攻波蘭的時候法軍在西線對德軍發動全面性的進攻,那麼德國西線的防線將會很容易就被法軍突破,法軍會很輕易地攻入德國腹地。按照當時一位納粹將軍的話來說,如果英法在德國進攻波蘭的同時在西線發動進攻,後果將不堪設想。

    而奇怪的是,在德國對波蘭開戰後,英法聯軍在西線毫無動靜,直到波蘭被德國完全打敗,也沒在西線放一槍,法軍也只是在德國進攻波蘭後前進了5公里便再也沒有進攻了,而英國的動作則更為緩慢,直到10月11日,也就是波蘭戰役結束後3個星期才從國內調集了4個師到法國參戰。

    由此,英法聯軍喪失了第一個擊敗德國的戰機,那就是在開戰的時候當德軍主力進攻波蘭的時候在西線發動進攻。之所以出現這種“靜默戰爭”,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當時的英法還沒有意識到世界大戰已經到來,心理上完全沒有準備;另一方面便是戰爭準備不足,雖然法軍在西線擁有強大的軍力,但是法國當時沒有準備好足夠的物資以保障部隊的作戰,即便真的發動進攻也會因為戰備物資不足而可能陷入困境。

    所以從這點來說,以前我們都認為當時希特勒集中主力進攻波蘭,是在賭英法不會在西線對德國發動進攻,其實希特勒當時並沒有完全在賭,而是他知道英法在戰備方面的情況,由此認為英法在德國進攻波蘭後暫時不會在西線發動大規模進攻,德國要做的就是迅速結束波蘭的戰爭,然後把主力從東線抽調到西線,這樣便能改變東西兩線作戰的困局了。

    ▲進攻波蘭的死後希特勒並不是完全在賭英法不會進攻,而是認為他們大機率不會進攻

    在1939年德國迅速結束波蘭的戰爭後,法國便調整了戰略,這個戰略在當時來說還是合理的:法國政府在一年之內大力擴軍,擴軍計劃中包括了24個裝甲師,在擴軍完成之後再聯合英國、荷蘭、比利時對德國發動進攻,進攻時間計劃在1941年。如果法國的這個計劃能夠順利實施的話,那麼即便不能打敗德國,也會與德國打成類似於一戰西線的場景,那就是德國與西線的英法長期對峙,誰也贏不了誰,但以當時德國的國力如果真的跟英法耗起來,最後吃不消的肯定是德國了。

    所以法國計劃在1941年之前對德國採取守勢,防守德國主要就依靠馬奇諾防線。說到這裡,法國的戰略就很明顯了,防守反擊。

    在這裡,法國犯了第二個嚴重的錯誤,就是照搬照抄了一戰的模式,但當時已經進入了二戰時期,一戰時期的陣地戰、塹壕戰顯然已經落伍,德華人也總結了一戰失敗的教訓才發明了閃電戰,為的就是打破陣地戰和塹壕戰的束縛。

    其實如果能在馬奇諾防線防守的話,其實也能守住,畢竟這條防線法華人也耗了巨資,花了12年的時間才建成,防禦體系相當地完善且堅固。但這道防線最大的缺點就是,太短了!

    如上圖,馬奇諾防線只修在了法國和德國邊境,並沒有修到盧森堡和比利時。因此德軍在進攻法國的時候便直接繞開了馬奇諾防線,從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攻入了法國境內。當時法軍主力基本都集中在了馬奇諾防線附近,而當德軍主力攻入法國腹地的時候,此時法國竟然抽不出戰略預備隊來抵擋蜂擁而入的德軍!

    當時的法國被德軍的這種戰術直接給打的懵逼了,懵逼到了什麼程度呢?戰爭的第六天,也就是1940年的5月16日,英法聯軍被困在了敦刻爾克地區,當時的法國竟然派不出一兵一卒去救援他們。

    由於法國對戰爭準備嚴重不足,國家沒有動員起來,在5月底德軍就要攻到巴黎的時候,法國菜東拼西湊了49個師和2個英國師在索姆河和埃納河一線構築了大約300英里長的防線,稱為“魏剛防線”。由於是臨時拼湊起來的防線,法國在137個德國師的猛攻下,僅僅10天就被打的崩潰,光是古德里安的裝甲兵團就俘虜了25萬戰俘。

    ▲當時第一個打進巴黎的部隊是第六集團軍,後來這支軍團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被全殲

    到了6月份的時候,由於“魏剛防線”被德軍粉碎,巴黎直接暴露在了德軍的面前,當時的法國高層就面臨著兩個選擇:要麼在巴黎死守,要麼撤出巴黎。如果堅守巴黎,就意味著巴黎會被打成一片廢墟,這對於法華人來說是無法接受的,經過法國高層激烈的討論,最終決定撤出巴黎。其實按照當時的情況來說,巴黎也守不住,如果真的死守也只是多抗幾天而已。

    法國政府撤出巴黎後便搬到了波爾多,其實這個時候法國還是有些本錢跟德華人繼續打的,首先在馬奇諾防線哪裡還有幾十萬的精銳,其次英國在這個時候還是法國的盟友,也會全力支援法國繼續跟德華人幹。當然,能繼續打下去的前提是法國要能把全國動員起來,可是到了這個時候再動員似乎為時已晚了,高層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最終決定投降。

    其實當時法國宣佈投降也是正常,因為法國要繼續跟德國打下去,前提是全國要能組織動員起來,在當時來說已經是來不及了,並且在西方文化中投降並不丟臉,打不過了可以體面地投降,要是繼續跟德國打下去,全國都得打成一片廢墟,還不如把這個包扔給英國和蘇聯,讓他們去跟德華人死磕,自己也能儲存實力。

  • 8 # 玄坤文史

    在二戰爆發前,法國的陸軍在理論上是非常強大的,這主要是表現在資料上,當時法軍部隊接近三百萬,其中二百五十萬是陸軍,上萬門大口徑火炮,三千輛坦克,兩千多架軍事用途的飛機,這樣規模的部隊,即便在今天也足以威懾任何無核國家,結果在德軍的猛烈攻勢下,法華人才四十多天就戰敗了,這個結果是出乎所有國家意料的,為什麼法華人完全不經打呢?

    法軍

    一戰損失慘重,綏靖政策助長法西斯勢力對外擴張

    事實上,在戰爭開始之初,不只是法華人不經打,英華人面對德軍時也是吃了大虧,這個結果其實在戰前就已經出現端倪了,在一戰後,英法兩國雖然是戰勝國,但是在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綜合國力下降,嚴重的傷亡,經濟衰退。

    一戰並沒有徹底的解決各國之間矛盾,利益劃分也不均衡,所以在亞歐大陸衝突還在持續著,但是英法兩國並不願意捲入一場新的戰爭中,蘇聯,德國,美國逐漸崛起。

    二戰前的美國

    在希特勒上臺後,德國逐漸走出了困境,但是也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面對德國的崛起和擴張,英法兩國並沒有在第一時間給予制裁,而是一味的容忍,並試圖禍水東引,嘗試激化德國和蘇聯的矛盾。在德國兼併奧地利,德國,義大利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政等一系列事件發生之後,希特勒更加的肆無忌憚,助長了法西斯勢力對外擴張的氣焰。

    經濟衰退導致法國和德國的差距逐漸拉大

    上世紀三十年代末,美國經濟大蕭條爆發,其影響也對歐洲各國造成嚴重衝擊,英國喪失了世界經濟中心的地位,法國,德國失業率也是高居不下,德國在希特勒上臺後,向美國大量貸款,大力新建基礎設施,改革貨幣,解決了德國內部的失業率高居不下,通貨膨脹嚴重等問題,工業也開始迅速發展。

    而法國政府卻始終沒有出臺積極的經濟政策,也讓德國在經濟規模,工業體量等方面逐漸超過了法國,雖然德國受到《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在工業生產上,很多重要的工業設施,或者是用於軍工的零配件不能生產,但是德國政府很快就無視了《凡爾賽條件》,不但擴張了軍隊,在工業上也不斷突破限制。

    《凡爾賽條約》

    德國在經濟逐漸復甦後,有進一步帶動了工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解決了就業問題,國家逐漸回到了正軌上,雖然這背後的風險是債臺高築,但是很顯然希特勒已經想好了應對之策,而那些較為保守的國家,卻在外交,內政上都陷入了不同的困境。

    戰略思想的落後,導致了法國迅速戰敗

    一個人知道自己的落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已經落後了,二戰中的法國就屬於戰略思想落後的一方,修築馬奇諾防線本身沒有什麼問題,畢竟堅固的防禦工事也是一個軍事強國必備的環節。

    法國在二戰中,還在以步兵為主要戰鬥力這是最大的問題,用步兵來面對機械化部隊,不但機動不靈活,戰鬥力也沒法劃等號,所以當法軍面對德國的坦克群和機械化部隊衝擊的時候,立刻潰不成軍,並且難以組織有效反擊,這和歐洲某國用騎兵衝擊坦克一樣可笑。

    法軍

    近代的戰爭歷史,每隔10-20年,就是一次跨越時代的轉變,一戰時期步兵加上堅固的防禦工事是戰爭的主力,到了二戰,德國的坦克叢集,機械化部隊讓盟軍吃盡苦頭,發展還未成熟的潛艇,導彈也在戰場上嶄露頭角,法國還在用一戰的作戰思維和德軍較量,能堅持一個月已經很不錯了。

  • 9 # 靜夜史

    因為好死不如賴活著。

    在網路的江湖上,至今仍然流傳著“沒人能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的傳說,將法國“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的特點概括得淋淋盡致。

    而法國之所以能成為經久不衰的話題,根源在於法國給世界帶來的反差實在太劇烈。

    要知道,二戰爆發前的法國,陸軍擁有123個步兵師,共計250萬步兵,大口徑火炮10700門、坦克3250輛,世界第一陸軍強國實至名歸;海軍擁有1艘航空母艦、3艘戰列艦、19艘輕重巡洋艦、50餘艘各類驅逐艦及101艘潛艇,排名世界第四;而在空軍更是擁有700架戰鬥機、260架轟炸機、180架偵察機和400架對地攻擊機,總體實力令納粹德國相形見絀。

    然而,在德國法西斯的猛烈進攻下,法國僅堅持了40多天就舉手投降,還不如蘇德戰爭期間蘇軍在巴甫洛夫大樓堅持的時間長,著實令人大跌眼鏡!

    1、區位條件很尷尬

    在影視劇《亮劍》中,特工專家山本一木大佐曾向日本華北派遣軍第一軍司令長官筱冢義男闡述過法國的區位特徵。他認為,相比於中國國土的廣闊縱深,法國本土最大的缺陷在於缺乏巨大的戰略縱深,但卻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這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風捲殘雲的侵略提供了巨大便利,其機械化部隊可快速向任何一個點出擊,這意味著一旦巴黎失守,德法戰爭也就沒有什麼懸念了。

    而法國的區位特徵,在英國地理學家、地緣政治學家詹姆斯·費爾格里夫所著的《地理與世界霸權》一書中也有系統闡述,在這本書中,法國的定位是“大洋強國”。

    從法國的國土形狀來看,西北和東南方向分別毗鄰大西洋和地中海,東部和西南方向則和歐洲大陸相連,是真正的陸海複合型強國。

    應該說,這樣的區位使法國有陸海兩個方向的擴張便利,但卻也極易導致腹背受敵的尷尬局面。所以當德國大舉西進,法國根本無路可退。畢竟法國不是英國這樣的島國,海軍實力不足以為法國提供反敗為勝的資本。再加上彼時的西班牙弗朗哥政權和納粹德國更為親近,所以一旦法國北部淪陷,法國的結局必然是萬劫不復。

    在這樣的情況下,法國發達的交通網,更加速了德國的侵略步伐。不過能讓德國筋疲力竭的,終歸還是本土的縱深,而法國縱然有1234.7萬平方公里的海外殖民地,也難以彌補本土55萬平方公里國土在縱深上的尷尬。

    2、歷史包袱很沉重

    雖然是一戰戰勝國,但法國在戰爭中的損失卻比戰敗的德國更加慘重。

    戰爭期間,法國共有131.5萬軍人陣亡,超過280萬人,勞動力人口損失136.5萬人,損失人口總數超過500萬,而當時的法國總人口不過才4000多萬人,可以說戰爭的人口損失使法華人口結構惡性畸變,可以說一戰讓法國損失了整整一代人。

    不僅如此,一戰的西線戰事還將法國佔本土面積的7%的東北部10省捲入戰爭,東北重工業基地幾乎全部化為焦土,法國工業遭到了空前打擊,再加上戰爭中勞動力的損失,法國工業和農牧業長期低迷。

    更尷尬的是,巨大的戰爭損耗讓法國淪為債務國,財政赤字長期居高不下,法國國內的階級矛盾也開始空前尖銳。

    所以,儘管法國元帥福煦在《凡爾賽和約》簽訂後驚呼“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法國卻再也沒有參戰的勇氣了。當納粹德國東山再起後,法國和英國成為“綏靖政策”的忠實擁躉,對法西斯主義步步妥協退讓。即便德國吃掉捷克斯洛伐克等盟友,甚至大舉入侵波蘭,法國不得已對德宣戰,法國也只是和德國在法德邊界進行了長達9個多月的“沉默戰爭”,對戰爭極其消極。

    因此當德軍神兵天降時,法軍只能一敗塗地。

    3、戰爭理念很落後

    基於一戰期間塹壕戰的巨大成功,法國在戰爭結束後修建了固若金湯的馬其諾防線,而後比利時又修建了類似的堅固工事,法國的安全得到了保證。但法國萬萬沒想到,德軍竟然從最不可能的阿登森林“趁虛而入”,令法國措手不及。

    1932年希特勒上臺後,納粹德國開始瘋狂地重整軍備,短短數年時間,德軍陸軍數量猛增數十倍,海軍和空軍得到恢復,除先進的武器裝備陸續裝備,閃電戰等先進的軍事理念也讓德軍在未來的戰爭中如虎添翼。

    於是二戰爆發後,德軍用27天征服波蘭,用23天征服挪威,18天征服比利時,5天征服荷蘭,4小時征服丹麥。當1940年5月10日對法戰爭發起時,德軍的閃電戰早已爐火純青。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當德軍出其不意地從阿登森林突入法國境內後,德軍充分利用飛機、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的巨大優勢橫衝直撞,令猝不及防的法軍難以招架,數十萬英法聯軍更是被團團圍困在敦刻爾克,陷入被德軍圍殲的絕境中。

    但直到這時,法國仍將坦克等武器作為步兵的掩護和火力補充,迷戀馬其諾防線這樣的塹壕戰,可以說正是這種落後的軍事理念讓法軍一敗塗地,最終數十萬法軍只能在巴黎淪陷前舉手投降,法國也由此徹底淪為國際社會的笑柄。

    另外,應該明確的是,由於二戰前蘇聯和德國秘密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協定》,所以此時的蘇聯作為德國的盟友,也為德國提供了巨大幫助,這種幫助就是動員法國境內的無產階級為納粹德國提供幫助,這也是法國速敗的重要因素。

    而且,由於英美等列強對法國在一戰後強勢報復德國的行為大為不滿,這使得法國並未達到壓制並阻擋德國東山再起的目的。而一戰後的德國很快在美國財團的支援下,迅速恢復元氣,並重新成為法國的夢魘。

    1940年6月22日,維希法國向德國投降,法國戰敗,這是法國的奇恥大辱。

    當然,也正因為法國“識時務者為俊傑”的投降,才儲存了大量的實力,這為戰後法國迅速恢復實力提供了堅實基礎。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10 # 歷來現實

    二戰爆發時,法國投降,一直備受詬病,那麼法國為什麼那麼快就投降?

    一、 綜合實力不敵德國、觀念陳舊

    二戰時期,法國陸軍在歐洲不能算是強大的,或者說他不是最強大的,要排在德國、蘇聯和英國之後。

    以鋼產量為例,1940年法國鋼產量是226噸,德國是2210噸,蘇聯是1832噸,英國是1230噸。

    二戰德國軍費開支是561億美元,蘇聯433億美元,英國316億美元,法國184億美元。

    二戰爆發是法國的坦克防禦能力比德國厲害,但是一則法軍思想觀念陳舊,它的坦克不是獨立編制,沒有辦法發揮最佳效能;二則它通訊方式落後,沒有雙迴路電臺,還要靠旗語聯絡;三是它的坦克是單人炮塔,車長又要指揮,又要裝填炮彈,作戰效率極其低下。

    對於德華人在法國戰役的裝甲戰術,英國首相丘吉爾也驚得目瞪口呆:"我簡直不明白,運用大量快速裝甲部隊進行襲擊會引起這樣劇烈的變革。"

    戰爭首先拼的是綜合國力,光憑愛國熱情不行。

    二、 國土面積狹小

    法國本土面積只有54萬平方公里,沒有戰略縱深,不能像蘇聯那樣打持久戰。而且法國三分之二地區是平原,也不能像中國那樣打游擊戰。在德軍入侵法國後,沒有抵抗的力量,也沒有抵抗的條件。

    法國投降之前,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丹麥全部投降,英軍對法國愛莫能助。

    法軍傷亡、被俘210萬人,精銳部隊不復存在。

    由於法華人力缺乏,戰爭初期法國已動員了三分之一適齡服役男子入伍,無潛力可挖。

    1940年5月16日德軍長驅直入的時候,丘吉爾問法國統帥甘末林:"戰略預備隊在哪裡?"甘末林搖搖頭,聳聳肩,說:

    "沒有戰略預備隊!"

    三、軍人厭戰

    法國是個浪漫的民族,對於戰爭結果,沒有德國和日本以及蘇聯那麼在乎輸贏。

    一戰的時候,法國軍隊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付出了巨大傷亡,僅僅是凡爾登戰役法軍就陣亡54萬。

    日軍和德軍從來都是越挫越勇,日俄戰爭那麼慘烈,從來沒有見日軍發怵的,但是法蘭西人承受不了。

    凡爾登殘酷的戰鬥給浪漫的法蘭西民族造成了心理陰影,戰爭的殘酷"幾乎導致法軍叛變,以至於高層不得不安慰士兵說,以後我們再也不打這麼殘酷的陣地戰了,才使叛變沒有真正發生。"

    此後的戰鬥中法軍士兵拒絕進行進攻性的戰鬥,只是守在戰壕中進行保衛戰。

    之後的凡爾登要塞爭奪戰,法軍一直在要塞碉堡以機槍、迫擊炮、強力彈弓(發射手榴彈)對抗來襲的德軍,說明法國軍人很理性,缺乏捨生忘死的精神。

    在法國戰役期間,成群結隊的法軍俘虜無精打采地把槍支扔給德軍,任憑放在坦克下面壓毀。

    投降的法軍甚至堵塞了道路,以至於德軍士兵說"我們沒有時間接受投降,到路邊去。"。

    法軍將領魏剛後來心情沉重地寫道,使他"最感觸目驚心的,就是德軍的坦克和飛機,已使法軍士兵產生了恐懼的心理現象。這要算是德軍的一個最大的成功"。

    四、投降派佔上風

    法國統治階層當時在戰和降問題上爭執不下,內閣和議會抵抗派和投降派對立嚴重,總的來說,悲觀、失望情緒佔了上風,總理雷諾無法獲得議會信任而辭職,投降派首領貝當元帥主政,法國就邁向了投降之路。

    投降之後,法國變成自由區和佔領區兩部分,希特勒沒有欺人太甚,投降條件不是那麼苛刻。

    而且法國的海外殖民地得以保留,法國只是受了皮肉之苦,並沒有傷筋動骨,損失並沒有那麼大,對法華人來說可以接受。

    但不管怎麼說投降也是一直恥辱,是法華人心裡永遠的痛。不過當時的情況由不得自己,也是大勢所趨之下的一種無奈。

  • 11 # 清水空流

    軍事上的迅速崩潰讓法國心理防線崩潰,法國核心階層喪失了鬥志,敦刻爾克失利以後,法軍最精銳的第一集團軍精銳部隊已經徹底喪失,法軍總司令甘末林手裡已經是無兵可派。繼任的魏剛和貝當也是一籌莫展,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法國就投降了。法國素有歐洲第一陸軍強國之稱,從路易十四到拿破崙,一戰都能跟德意志死磕。為什麼就二戰拜敗的如此之慘。而且一直被人笑話到現在。法華人自己也是滿腹委屈和誰說。

    法蘭西民族已經腐敗了,這是戴高樂在英國建立“自由法國”抵抗組織的時候對當時法國的評價,國雖大,忘戰必危,法國不僅忘記戰爭,而且軍事思想保守,抱守殘缺。在對待希特勒的問題上,綏靖,縱容,希望犧牲小國來保全自己。待戰爭爆發以後又依靠馬奇諾防線,在戰略上已經失敗。在戰役對峙中,法蘭西秉持一戰傳統,實行輪班制度。各團級單位下屬的連,抽籤調到後方修整。高階軍官沒有現代戰爭意識。貪生怕死,不願意為國家流血犧牲。在敦刻爾克失利以後,繼任三軍總司令的魏剛和依舊是無濟於事,用於守衛巴黎的只有49個殘師。而德國用於進攻巴黎的有90個師。魏剛根本無力防守巴黎。

    法國到底敗在哪裡,軍事上的就不提了,戰略戰術都不是德的對手,更關鍵是在精神上的,不是說法國投降了我們就鄙視他,是你毫無抵抗之心的態度讓人鄙視。整個歐洲戰場法奸是最多的,在二戰的結束的時候,歐洲通用語言改成了英語,法國代表對此提出抗議,美國代表直言,你們是要說德語嗎。英國面對德國寧死不降,蘇聯為此犧牲整整一代人,波蘭雖弱,但依舊抵抗到了最後一天。對比之下,法國就顯得過於垃圾了。對比法國,如果把法國的武器裝備給中國,"李雲龍大概能把崗村寧次捆到義大利炮上,一支有戰鬥意志軍隊可以戰勝一切,而沒有了戰鬥意志軍隊即便有最現代化的武器也註定是失敗的。

    但在站在法華人立場來看法國缺乏縱深,又沒有英華人的海峽阻隔。失敗在早晚的事情,一戰法國已經犧牲一代人了,堅持戰鬥只會讓法國再死一代人,既然最後結局以失敗告終,不如投降法國本土會淪為一片焦土,法蘭西就4000萬人,損失不起!但問題在於,能不能打是能力問題,投不投降是立場問題。最無法容忍的是,當法軍解放巴黎時,過去幾年猥瑣投降的男人們,爭相走上街頭嘲諷那些屈身於德華人的女同胞們。這一刻的法蘭西是才是最無恥的。更為關注的是對於法奸, 戰後,法國沒有進行任何清算。

  • 12 # 小約翰

    1940年6月22日,法華人低下了高傲的頭顱,在法國小鎮貢比涅的一節火車車廂裡跟德華人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康邊停戰協定》。

    曾幾何時,法華人在節車廂是以勝利者的身份,接受了一戰戰敗國德國的投降;如今他們也嚥下苦果,嚐到了失敗的滋味。

    法國是當時同盟國的骨幹,與英國並稱為歐洲雙雄,是軸心國的勁敵。

    可是,卻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裡,就德國輕鬆絕殺,慘遭亡國之恥。法國不是號稱擁有歐洲最強大的陸軍嗎,為什麼這麼快就屈服了?

    法國士兵、民眾厭戰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地理位置優越,氣候適宜,良好的自然環境讓法蘭西民族生性浪漫。

    他們缺乏一種堅韌不拔,奮力拼搏,不計代價,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精神氣概。

    法國在“一戰”中死難近130萬人,僅僅是凡爾登戰役就奪取了16萬法國士兵的生命。

    一戰的慘烈在法華人的心中留下了巨大陰影,他們對戰爭心有餘悸,滿懷恐懼,不願意像德意志和大和民族那樣,“誓死捍衛主權”。

    民眾如此,軍人自然也就不會浴血奮戰。在德軍勢如破竹推進的時候,法國士兵失去抵抗鬥志,一股股法軍望風而逃,潰不成軍;向德軍投降的法軍堵塞了道路,德國士兵不得不用擴音器喊:“我們沒有時間俘虜你們,你們要放下武器,離開道路,免得擋路。”

    中國抗戰,是百姓推著政府跑,迫使政府全面抗日;但是在法國,多數百姓不願意打仗,他們渴望“和平”,支援政府向德國妥協。

    正因如此,1940年7月,法國國會授予貝當一切立法、司法、行政及外交權力,選舉他為元首。

    也正因為如此,維希政府獲得了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承認,就連美國在當時也承認維希政府是法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法國國力不行

    1929年爆發的經濟大危機席捲了全球,法國沒有幸免也深受其害。在經濟危機的衝擊下,法國的國內外市場萎縮,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失業率激增(高達30%),物價飛漲,讓法國回到一戰前的狀態。

    在此情況下,政府危機四伏,百姓怨聲載道,內閣六年內倒臺八次。

    政府為了挽救危機,不得不撥出大筆資,這無形中就影響了軍備的投入。

    法國軍備落後、戰術落後

    法國步兵居然還有在用勒貝爾1886步槍(8發管狀彈倉)、貝蒂埃1914步槍(3發彈容量),新式MAS36數量不多。裝備的機槍也是乏善可陳,連毛病多多的聖埃蒂爾式機槍都還在用,大炮也還是1897年75野戰炮,1917年的榴彈炮唱主角;卡車也沒有全部裝備,牽引火炮甚至還是靠馬。

    除此之外,法國還有一支過時的空軍,只有1500架飛機,幾乎比德國少一半,且大多在質量上遠遠不如德國。 

    法軍裝備唯一的亮點是坦克防禦能力比德軍坦克強,但是他們的坦克戰術還停留在一戰時期,把坦克當做步兵支援火力,編制在步兵隊伍裡。而且法軍坦克基本上沒有安裝當時先進的無線電聯絡裝置,通訊方式落後。

    法軍坦克還是單人炮塔,比起德軍的三人炮塔,戰鬥效率低下。

    希特勒對法國政策比較靈活

    希特勒打敗法國後,在法國設立了佔領區和自由區,給予傀儡政權一定程度的自由,讓法華人民不會選擇誓死抵抗。

    同時法國的海外殖民地也得以一定程度的維持,這讓法華人感到還可以接受,敵對情緒大大降低,為法國投降派賣國提供了民意基礎。

    但無論如何,法國投降都是法蘭西的恥辱,投降派被永遠釘在了歷史恥辱柱上。

    在二戰勝利後,所有法國傀儡政府成員,都被法國政府的通緝與囚禁,總理貝當因其一戰戰功之故改判無期徒刑,被囚禁在大西洋中島嶼病故。

  • 13 # 庭州行者

    德法兩國在歷史上是宿敵。拿破崙時期將普魯士欺負得夠嗆,普法戰爭中普魯士立即對法國還以顏色,在色當一戰中殲滅法軍主力、俘虜了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並透過條約強迫法國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塊工業區,此一戰後德意志第一帝國正式建立,德皇威廉一世在法國的凡爾賽宮加冕,這是對法國赤裸裸的羞辱。德意志帝國的誕生正是建立在法蘭西的恥辱之上,法華人自然咽不下這口惡氣,一戰之中又和德國廝殺起來,在隊友的幫助下,法國艱難地擊敗德國,收回了阿爾薩斯和洛林,並在巴黎和會上竭力主張將德國置於死地。但英法為了保持歐洲大陸的均勢,站在了德國一邊,給垂死的德國不停續命。德華人復仇的種子也逐漸萌芽。

    終於,在戰爭販子希特勒的領導下,德國在1940年閃擊法國。號稱當時Continental第一強國的法蘭西在抵抗了44天便放棄了,與 德國簽訂合約,成為了德國的附庸。自此,法國徹底淪為了笑柄。外表強大的法國,為何會敗得如此迅速,如此徹底?

    二戰前夕法國雖然名義上是Continental最強國,但實際已經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內部的問題已經相當嚴重。

    首先是法國的政治。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實行議會共和制,總理為法國的政府首腦,由議會多數黨的黨魁擔任。然而法國的政黨實在是太多,沒有一個政黨能夠長期穩定執政。從第三共和國建立到滅亡,六十多年的時間中換了一百多個內閣總理,可見其政治的動盪性。一戰結束後,法國國內政局發生顛覆,鷹派的總理克里孟梭被選下臺,鴿派重新掌握了法國的政權。20年代中期之後,法國已經不再要求嚴懲作為一戰戰敗國的德國,轉而希望與之保持較為平穩的關係。這種所謂的“鴿派”在德國發動侵略戰爭之初,立即轉換為“投降派”,力主安撫希特勒,而不採取任何強制措施。當極少量的德國軍隊進入萊茵非軍事區而佔據絕對數量優勢的法軍絲毫無動於衷時,法國的軟弱已經暴露無遺。

    當然,投降派能夠登上法國政治舞臺是基於一定社會基礎的。一戰之中法國的損失極為慘重。由於東線的俄軍被德軍輕易擊潰,因此德軍將幾乎所有的主力都投入西線戰場與英法聯軍死磕。而當時坦克、戰鬥機等技術尚無法大規模投入戰爭,因此雙方之間幾乎都在進行著慘烈的陣地戰,尤其是凡爾登戰役,其相當之慘烈,以至於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最後雖然法國取得了勝利,但戰爭對每一個活下來的法華人造成了極大的陰影,民間厭戰情緒十分高漲,沒有人願意繼續戰爭。直到德軍進駐巴黎,貝當元帥在維希成立偽政府,法國五分之二的領土被 德國直接佔領,法國不少人依舊渾渾噩噩,坦然接受自己敗給德國的事實而不去反抗。可見,一戰帶給法華人的ptsd相當深重。

    反戰的情緒無處不在,必然影響到了軍隊,二戰中法國軍隊的戰鬥意志自然不高,敗給德國也在情理之中。

    當然,軍事上的差距,法國與德國也是相當明顯的。雖然20年代戴高樂等一批青年將領已經預見了裝甲機動部隊在未來戰爭中的重要作用,但法國軍界——包括一戰中的法國英雄貝當元帥在內的大多數高層,戰略戰術思維依舊停留在一戰的陣地戰時期,固守在陣地戰加強機槍和火炮的戰術而輕視激動裝甲作戰。實際上,當時的坦克裝甲車製造技術已經開始飛速發展,陣地戰的那一套已經開始走向淘汰,但法華人絲毫不警覺。更為愚蠢地是,二戰之前為了保證各個作戰單位火力配置的均衡,法軍居然將僅有的幾個裝甲部隊拆散,重新分配到其他陸軍作戰部隊,這無疑使得本來就羸弱不堪的坦克部隊更加無用,面對德軍的鋼鐵洪流,法軍的命運可想而知。加之法國不注重坦克製造技術的更新,30年代德國的坦克在效能上已經優於法軍。軍事方面,法國從裝備到作戰理念全方位落後於德軍。

    一戰時期馬奇諾防線起到了重大作用,法華人於是更加迷信這條防線,一戰後不斷加固它,並將大量的部隊投入到馬奇諾防線。然而,德軍在進攻時採用了相當冒險的從阿登森林繞過馬奇諾防線的戰術,打了法國一個措手不及,巴黎直接暴露在德國的鋼鐵怪物群之下。當德軍的坦克開進法國境內的那一刻,法國已經註定了失敗。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法國在經濟危機中遭受了巨大打擊。1929年的經濟危機席捲了整個西方世界,美國透過羅斯福新政從1933年開始逐漸走出危機,其他國家紛紛效仿,經濟情況逐漸開始好轉。然而,法國由於其經濟成分的原因,其國內經濟危機來得晚,且持續的時間長,直到1936年法國的經濟危機依舊十分嚴重。經濟上的打擊,根本不足以支撐法國打一場持久戰,而本來已經低落的民心進一步陷入絕望。當歐洲的戰爭陰雲密佈之時,法蘭西根本來不及也沒能力做好應對準備。

    因此,法國的失敗,是意料之中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捂黃豆長黑毛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