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奈山的火柱

    這個問題其實很複雜,比較難以回答,需要專門寫論文研究才好,如果有研究文藝理論的朋友,回答就是最好的了。

    簡單地說,個人覺得是這樣的:

    首先,一般我們把敘事作品算作故事。長篇小說novel和通常意義上的虛構敘事作品fiction 這兩個詞語,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在西方是後起的概念,以前敘事作品是分為史詩和戲劇等的,在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小說概念之前,不管是哪種形式的敘事作品,顯然都是故事。中國雖然很早有小說概念,但都有明確的說法,比如傳奇、志人或者志怪等,是所謂稗類,也就是說,即使我們今天都把它們稱為小說,但之前都是有專屬名詞,不用提是不是小說,總之,是故事。

    其次,小說大都是有明確作者的,也許有些不清楚是誰了,比如《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沒錯,但到底是哪個施耐庵就有些爭議,《金瓶梅》作者註明的是蘭陵笑笑生,但具體是誰也不知道,不過無論如何,他們畢竟是有作者的。故事是口耳相傳,也許有人記錄,也許就遺落了,民間性很強,通常沒有明確作者。

    第三,小說在當下是一種文學體裁,故事是比較寬泛的敘事作品,小說都是故事,但故事不一定都是小說。我們可以說,請你給我講個故事,但講出來的不見得是小說,而當下很多小說作家倒是會說,比如莫言,說我是個講故事的人。也有人可能拿《故事會》來懟我,說這個鳳姐說的社會科學刊物都是有明確作者的,總不會是小說吧?我得承認,這個肯定是故事,但是不是小說呢?其實我認為也是一種特殊文體的小說,是通俗小說的一種。關於《故事會》是有專門的博士論文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的。

    最後,說到這裡,就涉及到更核心的問題了,應該說,故事的概念大於小說,一定要區分開的話,那就是小說和我們一般意義上的故事的功能不太一樣,故事帶有娛樂性,消遣性,或者道德警示意味,一般是透過民間口耳相傳的,雖然每個時代也不乏“編故事”的人,但一說起“編故事”,我們知道這個“故事”是虛構的,是帶有很強目的性的,比如一個年輕男人“編故事”,很可能是為了哄女人開心,或者其它。隨著時代變遷,一些被“編”的“故事”也會整理成為書面文字,成為各種故事集。而近代西方意義上的小說,來源於市民社會的興起,和資本主義時代個人主義的興起有關,是市民的史詩,如果要進一步追究,可以去看盧卡奇的《小說理論》,瓦特的《英國近代小說的興起》等。中國現代意義上的小說概念,是受到西方強烈影響的,可以大體上類比,就不用贅述啦。

  • 2 # 兮兮說事兒

    小說和故事,看似相同其實不同。

    所謂故事,顧名思義,就是過去的事。最早的故事,往往都是人們口口相傳,流傳下來的事情。這些事有那麼點影子,但是又不全是真的。因為老百姓不是歷史學家,他們不需要關心以前的事情是否符合歷史,只要有趣就可以。否則,沒有趣的話,故事也就不會流傳了。

    荷馬史詩

    小說是什麼呢?最早的小說其實都是根據故事改變的,因為“故事”必須又根據,小說則不需要根據,往往人們憑著主觀臆斷,把事情編寫得雖然符合邏輯,但曲折離奇就可以了,所以,如果按照文藝創作的規律來看,小說往往比故事更加曲折,也更加離奇。

    後來,小說的形式多種多樣,既有根據歷史故事改變的,即歷史小說,也有反應現代人生活的現代小說,還有講帶兵打仗的軍事小說等等。

    古希臘時代,亞里士多德甚至認為,小說藝術等要比歷史更加符合事實?為什麼?因為小說往往符合人性的邏輯,塑造的人必須有血有肉,所以這有的時候更加有可能推測出真實的歷史因果。亞里士多德雖然主觀臆斷,但可以發現,從古希臘時期開始,人們就喜歡小說等形式,古希臘的“詩經“《荷馬史詩》不就是古代的故事小說麼。

    不過,在中國古代,小說往往地位不高。因為在華人看來,古代的小說都是市井小民喜歡聽的東西,難登大雅之堂,而且裡面不好的事情或者壞人做的事會教人們學壞。最有名的就是《紅樓夢》,這部書曾經在清朝是禁書。就是因為裡面有對禮教的貶斥,也有很多較為色情的描寫,被很多衛道士看成是有傷風化的東西。直到民國,小說才被提高到了很高的地位。

  • 3 # 送您一縷Sunny

    這個問題問得好,有些朋友搞不清小說與故事的區別。常見到有人寫的小說不像小說,把小說寫成了故事會。

    本人認為,小說與故事的主要區別在於故事以講情節為主,而小說以塑造人物為主。我們看小說,往往只記住了人物,而故事情節卻並不太深刻。小說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人們提起《紅樓夢》就會想起賈寶玉林黛玉,提起《西遊記》自然會想起孫悟空豬八戒,等等等等。

    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創造矛盾衝突,把人物放在一定的衝突中,在矛盾困難前,有渴望,有阻礙,有行動。人物在實現夢想渴望的過程中的行動構成了情節。這樣來看,情節是為刻畫人物形象而設計的。

    情節為人物而生髮,人物因情節而復活。而故事僅是一種敘事,把一件事情講清楚就可以了,無論這個故事有多曲折離奇。

    小說中的故事情節支撐著小說往縱深發展,也透過故事情節使人物形象越來越清晰鮮活。因此,故事情節在小說中的地位至關重要。

    好的小說一定要有一個好的故事情節,否則人物無法活躍起來。好的故事情節也是吸引讀者增加小說可讀性的一個手段。因此,寫小說不能不注重情節的編排和設計。

    我在我的長篇小說《風雨桃花劫》(暫定名)中就為了塑造人物設計了一個非常曲折動人的情節,裡面有一個接一個的故事,一個接一個的矛盾衝突,力爭使人物形象豐滿,躍然紙上。

  • 4 # 赫連雲青

    要清楚故事與小說的基本概念,故事一般是以一件事情為核心展開的,圍繞這件事設定情節、人物環境,從敘事、描寫、心裡等方面來展開,故事一般要給人以啟迪,從中明白一個道理,比如:曹衝稱象、鑿壁偷光等;

    而小說則不同,一般是圍繞主要人物發生的多個故事來展開,情節較多,線索一般有主線與輔線,明線與暗線等,此外,小說的人物形象塑造,心理活動變化,比較跌宕起伏,能引起讀者的真情實感,甚至將自己帶入其中;

    故事的背景比較簡單,兒小說的背景一般比較宏大,也就是說,小說一般都會有較深刻的歷史時代背景,比如,平凡的世界,就是以改革開放為歷史背景的。

    故事一般涉及的人物叫少且簡單,小說一般涉及的人物較多,而且比較複雜,但這些人物都有自己的“組織”,多而不亂,比如:紅樓夢。

  • 5 # 汗迷耳洞

    很簡單,寫故事相當於電影,篇幅短,情節緊湊,主題突出,短小精悍,可歸納為“快餐娛樂”屬於速食消遣。而寫小說相當於電視劇,篇幅長,節奏慢,對於人物及情節的設計幾乎面面俱到。可總結為“文火慢煮、小火慢燉”屬於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 6 # 鐵茶壺

    故事一般為一則,敘述故事需要簡練深刻,描述人物需要一筆傳神。

    小說一般為長篇,故事架構需要構思出來,人物的在外,內在,性格需要慢慢的鋪墊出來,需要構思出後再的框架。

    兩者區別不大,不過寫出精彩的故事比小說要難很多,因為小說篇幅較長,有補救的機會,但是故事一般篇幅比較短,考驗功底。

  • 7 # xixi160524

    故事注重情節,有些取材也許真實,有些也許帶著其他色彩。個人感覺好看的故事看一次會記在心裡。

    小說的話可能文筆更優美一些,但是感覺多半是假的。那些長篇大論的小說有時可能是作者天馬行空幻想出來的。比如言情小說……一萬年的各種少女幻想。

    我還是喜歡看各種故事,或者值得深讀能推敲的文學小說

  • 8 # 復香

    我給你講個故事,沒有我給你講個小說。故事短,可以成為小說的組成部分,小說多是由一個又一個的故事組成。

    單獨一個故事也可以成為一部小說。

    很多個故事串聯起來可以成為一部長篇小說,或者短篇小說集。

  • 9 # 事先知

    回答問題前,先例舉倆本有代表性的書刊在來講更能理解:《故事會》---一本雜誌,該雜誌裡面的各篇文章就是典型的故事;《西遊記》---有代表性的小說,下面以這二本書為例來對比故事和小說的區別。

    首先,故事以情節為主,線條簡潔明瞭,一般篇幅不長,結構中可以不用考慮人物在想什麼,只要把過程與結局說出來,而且故事的結局早已落定,只是其間的情節或曲折或複雜,當我們看完一個故事後,在腦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常常會是它的故事內容,而不是故事中的人物,《故事會》就是這樣,你可能想起的是裡面的小故事而不能具體到人物,而且你向別人講述這個故事時側重的都是關於故事的情節方面;小說是寫人的,以描述及刻畫為主,篇幅相對要長,裡面可以展開大篇幅的環境、人物的心理活動、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這些描寫都是為塑造人物形象而服務的,有深度的小說裡的人物描寫,更能引起讀者的深思,比如《西遊記》,看完這本小說你不僅能記往大鬧天宮、西天取經、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等各個故事情節,更能記往的是各個故事裡的代表性人物,取經四師徒、如來、觀音、白骨精。。。。。。甚至你還可能會產生取經四人組中的人物塑造在現實中的各種影射。

  • 10 # 南宮林梵

    多年以後,嗩吶一響,布一蓋,全村老小等上菜。走的走,抬的抬,後邊跟著一片白。棺一抬,土一埋,蠟燭貢品擺上來,從此人間不再來。其實沒有啥不同!都是一樣的敘事故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清朝八旗的的地位高低和排列順序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