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農一姐

    明天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的重要祭祖的日子,也是掃墓添土的日子。清明節掃墓有很多講究,也有很多的規矩和禁忌,俗語說“前三後四,前三後七,左五右六”,究竟指的是什麼意思?

    中國的清明節與清明節氣同一天,也就是哪天清明節期到來,哪天就是清明節。清明節氣是太陽執行到黃經30度處,時令交界的日子。清明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變得暖和了,“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春耕開始了。

    清明 節氣到來的這一天,清明節也就來了。所以中國的清明節是不固定的,但是也比較的好記,因為每年清明節都會放假三天,這個目的是讓後備位先人掃墓,不要忘了老祖宗,不要忘了自己的根。

    清明節一般是每年的4月4號至4月6號之間,對於農曆來說是不固定的。因為中國的24節氣與太陽的自轉規律有關係,與月亮的陰晴圓缺沒有關係。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的這首唐詩描述了古代清明節人們掃墓的心情,也描述了清明節經常是下雨的天氣,尤其對於人們的心情影響非常的大,畢竟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祭祖的日子,緬懷先人。

    清明節如何掃墓呢?在傳統意義上,清明節掃墓是在當天裡面要帶著供品、紙錢,扛著一把鐵鍁去掃墓。到墳前把貢品擺上,把紙錢點燃,然後再把墳墓上的雜草清理一下,添上一些新土。這樣就表明了,這個墳墓有後代人來上墳,也就是表明了後繼有人。

    清明節上墳有哪些禁忌?比如70歲以上老人,懷孕的婦女不要去上墳。年齡大了,上墳比較勞累,懷孕的婦女的這個陰氣森森的墳前是不吉利的。上墳的時候,不要去漫過墳前的供品,這是對逝者的不尊重。

    如果清明節當天沒有時間或者是趕不上上墳的日子怎麼辦呢?

    古代有句俗語:“前三後四,前三後七,左五右六。

    也就是說古代不一定了,當天不能上墳,可以提前上墳,也可以延遲上墳。裡面是有一個典故的。

    在清朝有一個當官的,清明節到了,回家上墳,結果急急忙忙地趕回家,已經清明節過去了。這個當官的只能在清明節後的第1天去上了墳。

    這個當官的清明節沒有趕上上墳,感覺得對老祖宗有點不尊敬。於是回到了京城,就上書給皇帝,要求把清明節上墳的時間進行修改,同樣也表達了對逝者的悼念。

    當時皇帝就批准了這個“奏摺”,於是就提出了“前三後四”之說。意思是說在清明節前三天或者是清明節後4天上墳均代表著清明節掃墓的情懷。畢竟皇帝是一言九鼎,能夠改變一些風俗習慣。

    後來在民間又演繹出來了“前三後七”的掃墓的說法。也就是說清明節前三天或者清明節後7天均可以上墳,不影響對逝者的悼念情懷。因此現在清明節中國規定放假三天,也是出於現實時間的安排。

    對於俗語中的“左五右六”,並非指的是上墳提前,或者是延長時間,而是指得上墳的時辰。

    在古代沒有我們的24小時的計時方法,因為那個時候沒有現在的科學技術,能把一天分為12個時辰,分別用地支來代表,一個地支代表是兩個小時。十二個地支分別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比如此時就是指的午夜23點到凌晨1點。

    左五右六”指的是一天中上午有5個時辰,下午有6個時辰,除去中午午時,在其它的任何一個時辰都可以去上墳,但不要在中午的午時去上墳,因為中午的太陽非常的旺盛。五十指的是上午的11點到下午的1點。

    過去上墳是為了讓逝者來領紙錢,中午的太陽非常的毒辣,陰陽是相剋的,不利於祖先的鬼魂來臨前。另一方面中午太陽照射比較厲害,氣溫相對比較高,也是陽氣最旺盛的時辰,去上墳的話也是非常不好。

    左五右六”的另一個解釋是指的在一些地方,清明節掃墓是不培土的,一般是在春分過後五六天的時間裡,可以對墳墓上培土,表示後繼有人。這就是各個地方的風俗不一樣。其實中國大多數地方是在清明節這一天掃墓並陪土。

    俗話說“掃墓不過三代,上墳不過未時”,這意思是說清明節掃墓,只對自己已故的父母、爺爺奶奶、老爺爺老奶奶的墳墓掃墓,古時候有“一墳管三代”。所以清明節掃墓並非是亂掃的,每個人掃墓都是代表著逝者後繼有人。

    在清明節上墳的時候最好不要超過了,下午的3點。“未時”指的是下午的13:00~15:00之間。因為超過這個時間,太陽細菌陰氣上升,墳墓陰森森的,讓人感覺得害怕。尤其是清明節前後刮鬼風,也就是這個季節,颳風比較多,更顯得不吉利的現象發生。

    今年清明節上墳應注意哪些?

    今年的清明節非常的特殊。今年清明節是陽曆的4月5日,陰曆的三月初五,陰曆和陽曆的日子是重合的。在古代這種現象非常罕見,當然也有其相應的習俗,那就是清明節上墳不要燒紙片,甚至整個三月也不能燒紙錢。

    尤其今年疫情非常的嚴重,很多人根本無法回家掃墓。各地提倡透過植樹懷念、網路寄語、家庭追思、書寫祭語、吟誦祭文等文明方式,追憶先人,文明掃墓。

    對於一些地方清明節允許掃墓,最好採取現代時尚的掃墓方式,也就是用鮮花替代燒紙錢的方式。這樣既是低碳環保,就能避免火災的發生,安全方便,何樂不為呢?

    總之,明天就是清明節了。年年清明祭掃,改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對先人的尊重和懷念。緬懷追思、表達情感是清明祭祀的內涵和真諦。緬懷先人,重於心不拘於形式。

    “墳前半噸灰,不如床前一杯水”,所以生前要好好孝敬老人,比去世以後燒多少紙錢都有用。“只見活人受罪,誰見死人享福”,你說對嗎?

    目前疫情嚴重的情況下,生者的平安健康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降低因人員跨區域流動和扎堆聚集,可能引發的疫情風險,提倡透過網上掃墓寄託哀思,這是今年清明節最好的掃墓方式。

  • 2 # 三農科普

    清明節將至:“清明上墳三不燒”,老輩人留下來的規矩,一不留神就燒了!

    轉眼又要到清明瞭,是中國的傳統的節日之一,是祭祖掃墓的日子,已經流傳了2500多年了,人們在這一天會準備好各種祭品,為已逝親人莊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與敬意。

    在古代祭祀活動是一個非常繁瑣的事,會有很多儀式,特別是一些貴族和大戶人家,這種儀式會更加盛大和繁瑣的。即使是現在,南方的一些地區也還是比較注重這種儀式的。

    一、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

    這句俗語主要是說上墳日期的選擇,其實,現在我們沒有那麼講究了,在清明前後只要有時間就去了,不會特意去選擇哪一天。但是,在過去的時候人們還是比較注重這個時間的。

    我們先來看一下前三後四是什麼意思,這個比較容易理解。意思是說在清明的前三天或者是後四天去上墳,像浙江麗水一些地區就有“前三後四”的說法;像湖南長沙一些地區會選在清明節的前三天或後七天去掃墓,稱為“前三後七”。

    為什麼要這麼選擇日期呢?有一種說法是清明節這天上墳燒紙的人多,在燒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冥幣丟失的情況;還有一個說法是,清明節的前一天是“寒食節”,不能生活,要吃冷食。因此,有了“前三後四”、“前三後七”的說法。

    當然,中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的人文風俗有些差異,不全是按“前三後四”去上墳的。比如,北京一些地區一般會在清明節前的單日去掃墓;晉南一些地區一般是將掃墓分為兩次,在清明的前幾天各家分頭去,清明後的幾天會派代表去祭祀共同的祖先;東北和山東一些地方會選在清明節當天去掃墓。

    我們再來看一下“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主要是說上墳當天幾點燒紙更好。過去人們認為,上墳燒紙在早上五、六點鐘太陽還沒有升起的時候最好。因為在這個時間段內,陰盛陽衰,是比較好的一段時間。再有,今年清明這天是戊日,戊就是土,在過去戊日這天是不能動土的。所以,今年可以適當提前五、六天修墳培土。

    二、清明上墳三不燒

    1、不能燒活人的照片和衣服

    出於避免一些疾病和活著的親人過度傷心的原因,很多人會把逝者生前的照片或者衣服之類的一些物品給燒了。但是,在古人認為,這些活人用過的東西是不能燒的,是非常不吉利的。

    2、不燒二紙

    所謂的“二紙”可不是特殊的紙,而是說,在燒紙時避諱燒到一半時中途離場,要一次性燒完。所以,不能燒二紙也是對逝者的尊重。

    再有,一家人一起去上墳,燒紙的時候不能讓他燒一堆,你再燒一堆,這樣也是不行的,給人的感覺就是家庭不和,是不吉利的。

    3、不能等黑天回家

    過去的人認為,上墳的時候不能等天黑了再回家,因為清明節是陰曆當中的“gui節”。在《山西舊事》中記載:清明、中元和十月初一是三大gui節。古人認為清明節這一天是陰陽界限最弱的一天,為了怕相沖,清明這天祭祀最好要安排在白天,並且,白天也方便完成一些事。

    4、不要和孩子們談論上墳的事

    據我瞭解,很多地區上墳燒紙是不能讓孩子跟著的。必定祭拜是很莊重的一件事,要有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在這個祭祀過程中就會有一些跪拜禮。但是,孩子對這些並不懂,對這些都不有具體的概念。所以,孩子在上墳的時候會多說話,嬉笑玩鬧等,這樣對逝者是非常不尊重的。

    再有,我們知道小孩的心智不太成熟,過早的接觸這類東西,可能會對他的三觀發育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我們無論是從傳統習俗上來講,還是從科學的角度上來說,都是不建議和孩子談論關於上墳相關的一些事情。

    以上這兩點之前上墳禁忌的一小部分,還有很多繁瑣的事就不在這裡分享了,必定我們現在觀念和以前不同了,沒有必要非得弄個條條框框來束縛自己。

    總之,不管是古代繁瑣的祭祖儀式也好,還是我們現代的上墳掃墓也好,都是我們後人用來寄託悼念先人的一種方式。是對逝者的敬畏之情和感恩之情,是一種行為上的表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紋眉紋哪種眉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