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凌兒媽媽

    婆婆如何判斷出孩子沒有吃飽的?孩子體重增加緩慢還是經常睡不長久,醒來哭鬧呢?按道理說,孩子有沒有吃飽,媽媽是最清楚的,當孩子吮吸的時候,有沒有吞嚥聲呢。如果吞嚥宣告顯,說明孩子吃飽了。如果相反,則可能是真的奶水不足。

    假如奶水不足而又想堅持母乳餵養,那可以多喝些骨頭湯,魚湯及豬蹄湯。假如喝了很多湯湯水水仍然不能下奶,那就看看是不是乳腺堵塞,可以找個催乳師按一按,乳腺暢通就能分泌乳汁了。同時多讓孩子吸吮,也能分泌更多乳汁。

    如果確實孩子吃不飽,那新增一些奶粉也無妨,總之不能耽誤孩子的生長髮育啊。

  • 2 # free情感說

    加奶粉不一定就要斷母乳的,其實我感覺母乳和奶粉一塊兒餵養,斷奶的時候會很輕鬆的,我的大女兒就是晚上餵奶粉,白天餵母乳,孩子兩個都能夠接受斷奶的時候很輕鬆。如果孩子一直過於依賴母乳斷奶的時候,比較痛苦。所以寶媽可以試著每天給孩子喂一兩次奶粉的,母乳繼續喂著就行了。

  • 3 # 鐵蛋媽愛散講

    有一種餓,叫奶奶覺得我餓。

    孩子真的餓麼?

    我們怎麼判斷寶寶餓不餓呢。

    看寶寶大小便,體重增加情況,大運動和精細運動的發展。

    出生一週以後的寶寶,小便一天(24小時)能有比較重的4片尿不溼,顏色比較清或者淺黃。

    大便一天能有3~4個硬幣大小。純母乳寶寶一般不會便秘,母乳裡的寡糖能很好的幫助寶寶排便。

    體重增加的話,需要使用生長曲線量表。動態評估孩子的體重適合增加合理。

    大運動精細運動都有相應的評估量表。

    大運動提前或者落後兩個月都是正常的。需要媽媽輔助訓練,比如頭兩個月多練習趴,加上背部肌肉訓練。5~6個月幫助寶寶扶著坐。7個月可以在寶寶前面用玩具逗引寶寶,讓他爬起來。

    精細運動通常是從大關節到小關節。肩部~肘部~手腕~手指。用積木,樂高等大顆粒的玩具,讓寶寶自己學會抓握。

    奶粉是母乳的a貨,奶粉都是模仿母乳做的,但是遠不及母乳。有母乳這樣的正版貨,為什麼還要花錢買a貨呢。奶粉裡有各種新增物,號稱營養全面,吸收性還有待商榷。

    如果寶寶各方面的發育的很好,完全沒必要加奶粉,還浪費錢。

    吃的太胖對寶寶的健康還是埋下隱患。嬰幼兒時期的肥胖是不可逆轉的。他們的細胞已經變的肥大。將來減肥也會異常辛苦。

    一個聰明機靈的寶寶哎一個胖嘟嘟的寶寶更好,您覺得呢。

  • 4 # 職媽育筱娃

    我也是第一胎,目前母乳快一歲半,還在繼續中,你現在經歷的都是我經歷過的,而且當時我面對的不止是婆婆公公,還有其他長輩,自我寶寶出生以來,來看望的人幾乎第一句,恢復怎麼樣,接著你奶夠嗎?然後就能收到一大堆的過來人的經驗,那時,新手媽媽,也是在惶恐地聽取各位意見,差點也沒有堅持下去,現在你也面臨跟我一樣的問題,我跟你分享下我的心路歷程:

    1、孩子出生,護士弄了我乳頭,說我有奶,而我自己沒啥感覺,懷疑自己不夠奶,患得患失,再加上長輩過來,說寶寶哭是奶不夠,要趕緊加奶粉,就聽從前輩的意見,給他喝奶粉,看到孩子喝的很快,也覺得孩子餓了,但是還是想堅持母乳,所以去諮詢護士才明白其實這是錯覺,孩子出生自帶食糧,剛出生孩子的胃是很小的,但是他吮吸的本能很強烈,逗孩子的人都知道,如果你把手放在旁邊,他也會吸你的手,還吮吸津津有味,這不是他餓了,而是他在認識身邊的東西,請牢記剛出生的孩子是吃不了多少的,媽媽的奶是夠的,不要主觀或者外力作用下,給孩子餵奶粉,把孩子的胃撐大了,傷身啊,我們母乳進食,孩子可以控制,但奶瓶沒辦法,孩子一般都是會吮吸完,撐過頭再吐出來(題外話:我們喂幾次奶粉,結果孩子幾天沒大便,上火了)。

    2、出月子,孩子測體重,發現寶寶體重沒有增加,反正下降一點,這時候又是奶不夠的理論,非要餵奶粉,這時候學習理論,如怎麼看孩子喝到奶的表現、有沒有吃飽,已經明白我奶是夠的,真的是抗住家裡所有人的壓力,包括寶爸,給自己一個期限,第一個月孩子排出胎便等,體重本來會下降點,要看第二個月的增加,每天都是抗爭中,一直吃豬腳、吃肉喝湯,一直堅持按需餵養,第二個月增加了2斤多,這些終於他們接受我奶是夠的,所以自己感覺最重要,再看育兒書相關知識,做好心中有數,這樣你就能堅持下去,不要輕易聽信一些過來人的經驗,孩子是你的,餵奶的也是你,只要孩子體檢正常,發育正常,體檢達標,那就可以了,每個孩子都不一樣,難道把孩子養成大胖子才值得驕傲,以醫生資料為準,每次質疑,我都用資料反擊,我樂意喂,孩子發育好,旁邊人請不要瞎操心。

    3、奶是會越吸越多的,母乳是為寶寶量身定製的,會根據孩子需求調整營養,而且母乳過程,也是媽媽與孩子親密關係的延續,珍惜母乳這個不能倒流的時光,多學知識,多吮吸,有奶就不要放棄,你與寶貝愛的紐帶,共勉,所有的母乳媽媽。

  • 5 # 小宇宙調頻工作室

    孩子一般只吃母乳就足夠的。如果媽媽平常上班,也擔心孩子吃不飽,可以先加點奶粉試一試,混合餵養也可以。

    母乳不僅是滿足孩子的食慾和營養,更多的是一種情感的連線和親密。如果能保持母乳餵養,就可以一直堅持,和餵奶粉也不衝突。

    如果孩子願意喝奶粉,就試試,有時候孩子吃母乳就不喝奶粉。如果孩子不喝奶粉,婆婆也就不在說了。

  • 6 # 寶媽悅讀

    很多婆婆可能也是心疼孩子,而且老人們的慣性思維就是寶寶只要一哭就是寶寶餓了,所以婆婆們就會習慣性的說,你母乳不夠,寶寶沒有吃飽,但是寶寶到底有沒有吃飽我們做媽媽的應該是最清楚的,雖然我們可能是新媽媽,可能還沒有什麼經驗,但是經過一兩次可能就能摸出自己寶貝的規律了,而且作為過來的寶媽,我覺得大部分的寶寶都是可以吃飽的,根本沒有必要加奶粉的

  • 7 # 三土媽媽

    首先婆婆是依據什麼來判斷孩子沒有吃飽呢?如果是小月齡還沒有新增輔食純母乳的寶寶,判斷孩子奶量是否充足需要依據尿量和24小時內小便次數來判斷的。長期來看也可以參考寶寶身高體重增加情況,給寶寶繪製身高體重曲線圖。不能單純的看寶寶是否哭鬧,但是寶寶哭鬧一定是有原因的,他可能是餓了,也可能是尿不溼溼了不舒服,也可能是腸絞痛,也可能是冷了熱了,也可能是想要媽媽抱抱了,等等原因。還有日常生活中也聽說過媽媽吐槽老人會跟隔壁孩子比較體重來作為自家寶寶吃多少的判斷標準,這是很不可取的。

  • 8 # 悅雨育兒

    第一孩子多大呢?你婆婆是怎麼判斷出來孩子吃不飽呢?不要聽信別人的,想想孩子的表現,要相信自己。

    孩子體重提升的慢?還是不一會兒就餓了?還是睡覺不踏實?總是哭鬧?結合孩子的狀態自己理智的判斷一下吧!!

    還有一個簡單的辦法,餵奶後給孩子喝奶粉,看他喝不喝,或者把奶吸出來,然後再對比一次他喝奶粉喝了多少,就差不多了,但也不絕對,因為孩子吃母乳的時候母乳還會不斷的產出呢!!

  • 9 # 與小貝的沐光飛行

    孩子吃沒吃飽,只有一個判斷標準,就是24小時的尿量。只要24小時內尿了六次,就是吃飽了。哭鬧啊,睡不長啊,不拉粑粑等都不是判斷標準。

    對新媽媽來說,沒有經驗,周圍又有各種聲音。總覺得母乳非得井噴一樣,孩子一口氣吃飽睡過去3.4個小時,一個月長3斤才是母乳足,吃飽了。但實際上天生的奶牛媽媽並沒有那麼多,很多人都是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堅持不懈。這個過程不容易,就是信心的考驗。

    如果希望堅持母乳,想增加奶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勤喂。泌乳反應是靠刺激建立神經反射,喂的越勤,大腦就會建立“需要多分泌”的反射,堅持高頻率喂一陣,奶量就會上來,這叫“追奶”。所以奶是越喂越多,不是越攢越多。同時也多喝湯水,保持心情愉快。這個時期,只要媽媽充滿信心,堅信自己奶是夠的,遮蔽周圍的聲音,就會成功。而一旦加了奶粉,很容易越加越多,而自己的奶越來越少。

    作為孩子的第一養育人,別人說了不算,媽媽自己要拿主意!加油。

  • 10 # 寶媽ouou

    孩子有沒有吃飽,當媽媽的應該最清楚,婆婆說孩子沒吃飽,不能做為給孩子吃奶粉的理由。

    我家寶寶出滿月體重增長不足600克,其實就是餵養不當把孩子給餓著了。婆婆就一直說我讓我給孩子加奶粉,但是我還是堅持自己的選擇,繼續母乳,按需餵養,45天體檢時寶寶體重合格了。知道現在寶寶1歲半了還在哺乳。如果當時沒有堅持下來加了奶粉,也許早就斷奶了。其實寶媽得要自信,只要寶寶一切正常,體重增加在正常範圍內,就不用擔心,多多讓孩子吸允,奶水是越吸越多的。

  • 11 # 源源和皮皮媽咪

    老人家都這樣的,總是擔心自己的孫子孫女吃不飽。至於孩子有沒有吃飽,給孩子餵奶的媽媽應該是最清楚的。我家小寶每次吃奶都是自己鬆開奶頭,抬起頭微笑,一副很滿足的樣子,我覺得應該是吃飽了,而且之後也不會因為不飽而哭泣。

    如果你覺得孩子是吃飽了,可以跟你婆婆好好溝通,多說說母乳餵養的好處,也讓孩子爸跟她多洗洗腦。

  • 12 # 我家有個糖豆

    孩子多大了?六個月之前最好是純母乳餵養。觀看孩子每天的尿量有沒有達到六次以上,如果有那就說明孩子是能吃的飽的,不需要新增奶粉。因為婆婆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的好,可是都忽略了什麼才是最好的,母乳是最適合寶貝的食物了,任何奶粉都代替不了母乳,所以還是母乳餵養吧

  • 13 # 九皮皮

    孩子吃不飽會喜歡哭鬧,睡不踏實等現像,你可以仔細觀察一下寶寶的狀態啊。不能婆婆說吃不飽就吃不飽了啊,當媽的自己也要上心啊。而且自己餵奶,應該更清楚孩子有沒有吃飽。

    如果孩子真吃不飽,也不影響母乳餵養,可以加奶粉混合餵養啊。孩子大了也可以新增輔食。

    如果孩子幾個月就吃不飽,自己需要在飲食上加強營養,多吃一些能增加奶水的食物,如黃豆、鯽魚、豬肚之類的,不要怕胖。只有自己吃好了,才會有奶水。

  • 14 # 小小白的爹爹

    加與不加,不是婆婆說了算,也不是你想堅持母乳餵養就能堅持的!是孩子說了算!如果孩子吃不飽,肯定會有哭鬧反應,或者是根據孩子的尿量也可以判斷出孩子是否吃飽!要觀察孩子的反應來決定是否新增奶粉!不過如果能堅持母乳餵養的話,就一定要堅持!

  • 15 # 育兒敏媽

    1.觀察寶寶反應

      媽奶量充足時除了乳房有明顯脹感外,可以聽到寶寶“咕嘟咕嘟”的吞奶聲,寶寶吃完後會自動放開奶頭不吃,兩餐餵奶之間能睡兩三個小時。

      如果嬰兒吃奶時咽得少,吃完後仍然哭鬧,吃完一會兒又要吃,或含著奶頭不放,常意味著沒吃飽。

      寶寶張著小嘴左右尋覓或吸吮臨近口邊的被角、衣角、手指等,睡著的寶貝從深睡眠轉入到淺睡眠,有時會睜大眼睛,有時可以看到眼瞼顫動,或是睡眠中也會有吸吮咀嚼動作,像在夢裡吃東西一樣,都是該給寶貝餵奶的時候了。

    2.觀察大小便

      寶寶的大小便可以間接反映寶寶吃奶夠不夠,特別是小便量是比較客觀的指標。吃母乳的嬰兒一般每天大便3~6次,吃奶粉的嬰兒大便次數稍少,多在每天2~5次,呈糊狀。如果寶寶沒吃飽,大便次數就會減少。

      寶寶出生前幾日小便量較少,三天後一般每天小便6次以上,尿液呈淡黃色或無色。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一天6次以上小便,說明進食的奶量是足夠的。

    3.觀察體重增長

      體重增長是衡量飲食是否充足的可靠依據。為了減少體重測量的誤差,可以選定統一的時間稱重,例如每次都在排便後、餵奶前、穿同樣多的衣物稱重。一般足月新生兒第1個月體重增加720~750克,第2個月增加約600克。

      6個月以內的寶寶,平均每月增加體重600克左右。寶寶體重增長好,說明奶水充足;體重每月增長少於500克,表示寶寶被餓著了,或有其他疾病。

      要注意的是,剛出生的寶寶有個特殊表現叫做“生理性體重下降”,指寶寶出生頭幾天進食少、身體裡的水分丟失較多,所以生後幾天會有暫時性體重下降,下降的幅度不超過出生體重的10%,一般生後7~10天恢復到出生體重。如果體重下降得更低或10天時仍不到6斤就需要尋求醫生的幫助。

  • 16 # 月嫂36220061

    婆婆總說孩子吃不飽讓給加奶粉,加還是不加?

    月嫂育嬰師劉美玉告訴您不加。給孩子加奶粉,真的寧願撐到別餓到嗎?我鼓勵媽媽純母乳餵養,越添奶粉奶越少。勤吸才是硬道理,寶寶的嘴巴就是最好的催乳師。奶又不是水龍頭,就算是水龍頭都要擰開關啊,孩子的嘴就是擰開關的動作,你不擰水龍頭就希望水龍頭出水?只要讓孩子多有效吸允,奶就會有。任何按摩擠奶吸奶器都不如孩子的小嘴有效。只注重喝什麼湯水而不讓孩子多吸允是本末倒置。

    “產後沒奶”很可能是一種錯覺!

    新生兒出生後,自帶養分可維持一段時間,其次,這時孩子的胃容量只有幾十毫升,對奶水的需求極少。如果此時,讓寶寶吸奶,媽媽根本察覺不到奶量的變化,因為寶寶只能吸很少一點,平均到兩隻乳房,一邊也就十幾毫升,所以才會讓不少媽媽產後“沒奶”錯覺。

    一般來說,產後快到一週時,媽媽才能明顯察覺到自己“下奶”。對於新生寶寶而言,初乳那是「營養豐富、量身定製」。可以促進寶寶免疫系統生成,為後面的進食做好準備。由於新生兒胃口小,媽媽身體接受的訊號是:沒必要浪費能量產出多餘的奶。

    再者,產後奶多,寶寶吮吸能力不強,還會導致憋奶漲奶。

    媽媽只要靜靜的等待,相信一定可以給寶寶充足的母乳。

    產後第一二天奶不夠吃怎麼辦?

    1.正常健康足月兒是帶著飯盒來的!

    人是唯一一種出生時“偏胖”的哺乳動物,在孕晚期的最後6-8周,胎兒會積累大量的脂肪和糖原,以供出生後最初數天的能量需要。對於足月兒來說,出生前的能量儲備就足夠足月兒維持能量需要。少量的初乳不是為了滿足新生兒營養需要,而是為了促進新生兒腸道生長髮育,提供免疫保護。

    2.生後第一天,正常足月寶寶吃多少?

    2010年南美的愛嬰醫院臨床研究中,母嬰同室按需哺乳的足月寶寶,生後第一天的總奶量是15ml,平均哺乳次數10次,平均每次1.5ml。另:科學研究資料表明,新生兒出生後24h內的胃容量只有5~7ml。

    3.怎麼保證有奶?

    減少任何可能干擾哺乳的影響,比如母嬰分離、洗澡或者兒科檢查、或者訪客過多等,或者使用安撫奶嘴等。如果因特殊原因導致母嬰分離,可以使用吸乳器定時移除乳汁,以幫助建立和維持泌乳。

    一天24h內“沒到12次哺乳,不要隨意判斷媽媽沒奶!”

    關鍵詞:頻繁有效吸吮,24小時內吃奶的次數要達到8-12次,每次吃奶的時間要保持30分鐘左右,寶寶含接乳房要包含大部分乳暈。

    產後如何快速下奶?

    乳汁一般在產後的兩三天開始分泌,在三四天開始才出產真正的乳汁。而快速下奶的簡單方法之一就是讓寶寶吸吮刺激媽媽增加母乳分泌,而且吸吮的時間越早、次數越多、時間越長乳汁分泌越是充足,所以剛生產後即便沒有奶水,也要讓寶寶多吸吮。

    4、要學會拒絕月嫂和婆婆加奶粉的建議

    婆婆怕寶寶哭,擔心寶寶餓著了。只要寶寶體重增長符合標準,1-6個月的體重=3+0.7*月齡;7-12個月的體重=7+0.5*(月齡-6)。而不是用奶粉把寶寶喂成一個大胖子。

    只要母乳媽媽堅持,新生兒出生後不需要擔心餓到寶寶的問題,加油,母乳餵養的媽媽們,寶寶成年以後的健康與您相關……

    總結: 只要堅持前面十幾天純母乳多吸允,吃奶才能變的容易,就能給寶寶和媽媽健康都打下好基礎,是非常值得的!

    奶粉真的是新增無風險嗎?

    對於完全有能力養育自己孩子的絕大多數哺乳動物,都不需要藉助其它動物的乳汁來生存。包括人類。

    奶粉不是常規需要準備,而是在確實媽媽和寶寶有異常的情況下予以新增。

    因為配方粉新增是有風險的。

    這也就是為何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準則要求配方粉銷售說明風險的原因。

    希望每個新手媽媽,都能看到這篇文章,從而準確判斷是否需條新增配方粉。

    母乳寶寶和奶粉寶寶腸道菌群也不同,只要新增一瓶奶粉,孩子的腸道菌群就有可能被破壞!

    ● 分娩方式影響腸道微生物的形成

    陰道分娩(順產)的新生兒植入了母親體內的益生細菌。

    剖宮產出生的新生兒最早接觸的細菌可能來自外部環境、其他嬰兒或護理人員,他們是細菌的載體。

    剖宮產出生的新生兒的主要腸道菌群可能受到長達六個月的干擾。

    所以順產是孩子良好的開端。也是順利母乳的最好促進。

    ● 純母乳對新生兒的腸道健康至關重要

    用純母乳調節、影響新生兒的腸道,可作為防治腸道疾病的良方。

    ● 在新生兒監護病房降低新生兒生態失調的措施之一是給他們喂新鮮的母乳。

    ● 母乳寶寶和奶粉寶寶的腸道菌群不同

    母乳寶寶腸道pH值較低,約為5.1-5.4(酸性環境),在最初的六週內以雙歧桿菌為主,還有大腸桿菌,擬桿菌,梭菌和鏈球菌等降低病原的(致病)微生物。

    依據飲食型別建立的菌群出現在第四天,母乳寶寶腸道含有47%的雙歧桿菌,奶粉寶寶僅為15%。此外,奶粉寶寶腸球菌含量較多。

    奶粉寶寶腸道pH值較高,約為5.9-7.3,同時含有較多腐壞細菌。

    母乳和人工混合餵養的嬰兒,在頭四周腸道平均pH值為5.7-6.0,第六週降至5.45。

    如果在嬰兒出生後最初七天內新增奶粉,將推遲形成體內的強酸性環境,該環境的潛能可能永遠無法徹底發揮。

    添加了奶粉的母乳寶寶形成的腸道菌群及其行為類似奶粉寶寶。

    ●新生兒出生後,胃腸道經歷了迅速的發育和成熟過程

    出生時寶寶的腸道功能不成熟,免疫發育不完善,胃腸道粘膜連線緊密,可能需要發育數週以上才能成熟,才能完全隔離蛋白質及致病菌,母乳寶寶腸道滲透率降低得比奶粉寶寶快,所以初乳及乳汁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可以覆蓋腸道,在新生兒腸道功能不完善時提供被動型免疫,讓新生兒腸道免於被病菌侵害。

    母體分泌的免疫球蛋白A具有抗原特異性,抗體針對寶寶直接接觸環境中的病原體有抵抗作用,而讓母乳寶寶更加不容易生病。

    母親吞嚥、吸入或以其他方式接觸致病菌時,在體內合成抗體,這些抗體會忽略正常腸道中的有益細菌,專門對抗疾病,卻不會引起發炎。

    所以醫生說:“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一般六個月內不會生病,因為他/她是用媽媽給的免疫力和母乳中的免疫力來抵抗外界的病菌,而非你看到的小小軀體。六個月以後寶寶從媽媽體內帶來的抵抗力減少,但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濃度因新增輔食後對奶總量需求減少反而顯得濃度更高(免疫球蛋白總量不變),對於媽媽要上班分離焦慮和開始爬行的寶Bora說這時的母乳愈發重要。 所以六個月後如果堅持母乳餵養和適當輔食會在免疫力方面優於奶粉餵養的嬰兒,比奶粉寶寶少生病,生病後痊癒更快,更易護理。

    ● 在母乳寶寶腸道遮蔽形成前不應當喂配方奶

    開始餵食奶粉後,母乳寶寶的腸道菌群類似奶粉寶寶,不再以雙歧桿菌為主,出現了專性厭氧菌。

    即使給母乳寶寶新增很少量的奶粉(每24小時1次),其腸道菌群也會向奶粉寶寶轉變。

    新增固體食物會導致母乳寶寶的腸道系統發生劇烈變化,腸桿菌和腸球菌迅速增長,逐漸被擬桿菌、梭狀芽胞桿菌和厭氧鏈球菌定植。

    新增配方奶後,母乳寶寶的腸道菌群在24小時之內變得幾乎與成人腸道菌群沒有區別。

    即使恢復純母乳餵養,也需要2-4周的時間,腸道才能恢復成有利於革蘭氏陽性菌群的環境。

    過敏風險

    來自易感家族的寶寶(如爸爸媽媽有過敏性鼻炎、溼疹、藥物過敏等過敏史),出生頭三天內,可能只需一瓶配方奶(錯加、非必需的新增、或者是計劃中新增),就足以使其對牛奶蛋白過敏(從而引發溼疹等過敏性疾病)。 在新生兒時期應當避免即使是小劑量的過敏源如牛奶,防止牛奶引起的過敏反應。

    如果新生兒父母有一人有遺傳性過敏,則其患病風險在37%;

    如果父母雙方都是遺傳性過敏,根據他們相同或不同的病因,62-85%的新生兒可能患病。

    只要1納克的牛乳清蛋白B就可以感染一個易感嬰兒。6個月以內不應當新增固體食物,1歲以內不應當新增奶製品,媽媽應當在自己的飲食中完全避免花生、堅果、牛奶、雞蛋和魚。(Zieger,1999; AAP, 2000)

    冷凍的母乳是母乳寶寶的最好加餐,特別是高風險的易感人群;

    對哮喘和過敏的研究結果可能因為寶寶早期喝過配方奶而受到干擾,小劑量的配方奶對寶寶的免疫系統可能造成傷害;即使母親之後主要是純母乳餵養,這一點也應當在研究分析時加以考慮。

    非母乳餵養或短期母乳餵養的兒童,會更多患β細胞自身免疫性疾病。過早接觸牛奶的寶寶,直到5歲,患I型糖尿病的風險都會增加。

    美國兒科學會營養委員會、歐洲兒科變態反應和臨床免疫學會及歐洲兒科胃腸病、肝病和營養學會,一致建議:將純母乳餵養作為預防食物過敏的手段。

    首先我們來說說“吃什麼喝什麼才能讓奶水多起來。”

    母乳的關鍵是什麼?

    是——孩子的嘴,足夠的水!

    孩子有力而積極的有效吸允是產奶的關鍵,如果沒有孩子的嘴,你吃什麼,喝什麼,除了能為自己的體重加分,增加乳汁淤積或乳腺堵塞的風險,對產奶並無太大貢獻。所以只要孩子有吃奶的需求,不是給奶粉,而是馬上母乳。不管是吸奶器還是爸爸的嘴,相信我,距離孩子的力氣和方法差距太遠!

    首先,在剛生出來時千萬不要用奶瓶,否則會產生乳頭混淆,干擾寶寶與生俱來天然的吸奶方式。因為奶嘴無論怎麼模仿,都不可能和乳房結構一樣。在這個大前提下,其它因素其實無關緊要。

    其次,儘量不要在月子裡喝老母雞湯和麥乳精,因為老母雞含有雌激素,有對抗泌乳素的作用,所以產後就算要補身體也不能吃年齡太大的老母雞,建議在乳汁順暢以後再吃,而麥乳精據說也會有一點麥芽抑制產奶,看看你喜歡喝的飲料成分表中有沒有這個成分吧。

    最後,只要你喜歡的湯水,不管是白開水還是蜂蜜水還是小米粥還是老火例湯抑或是鮮榨果汁,只要你喜歡,儘可放心飲用,最重要,是你喜歡喝,喜歡就能多喝點,你說是不是!如果你一定想要一些心理暗示,那麼就喝豬手東加點花生,鯽魚東加點通草,只要你喜歡,就好。我個人比較推崇的是小米粥,裡面可以加入各種雜糧或者紅棗百合之類,甚至還可以加香蕉等水果進去呢。濃茶和烈酒不算哈!

    不得不提:心理暗示的作用!

    很多媽媽總是擔心自己沒奶,人是高階動物,心理暗示確實可以影響到乳汁分泌。這不神奇,你想到明天能見到都教授真人心情會激動,想到升職加薪血壓會升高,泌乳素刺激乳汁產生,都是激素的作用。所以,當你一直給自己暗示“我沒有奶,我奶不夠!”就會象一個魔咒一樣,真的影響到你的產奶量。所以保持心情愉快,然後暗示自己“這個世界上沒有奶粉!(或者我家這罐奶粉是世界上最後一罐奶粉),每個孩子都是自帶口糧來的,我的乳房一定可以養活我的孩子!”那麼你的奶就真的會夠了!

    在哺乳期間,如果看到奶癟了就暗示一次自己“我沒奶”,看到孩子吃一會哭了又暗示一次自己“我沒奶”,甚至看到孩子比別人輕點瘦點又暗示一次自己“我沒奶”。這真的會讓自己沒奶的。

    長大後我們高矮胖瘦各不同,沒見誰逮著瘦的矮的就跟他/她說“你是不是吃的不好?是不是營養不良?”對於嬰兒時期,我們實在是太過關注從而影響自己的正常判斷了。而媽媽們總喜歡拿自己跟奶牛比,只要奶不漲不噴,就覺得自己沒奶。咱不那麼幼稚好不好?奶牛的奶也是靠每天不斷刺激出來的,不是自己就能噴出來。而且漲奶噴奶其實對乳房並不好,供需平衡才是不會下垂的真理!你不需要漲奶到堅硬如鐵才證明自己有奶。就如同你不需要大哭一場證明你的眼睛裡有眼淚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現金支付材料運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