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都神韻

    蘇軾的《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2 # 不逾絜矩

    《古文觀止》裡的文章篇篇經典,是自古來文章集大成者的傳奇。

    而我這粗鄙之人有幸從幾歲就接觸《古文觀止》實乃家父淵博也!然而我卻不喜讀書,無奈家父日日逼迫,至七八歲時候亦能背誦幾闕宋詞小令,十一二歲勉強能通讀《鄭伯克段於鄢》,最先讀篇名鄭伯克,段於鄢。老父持樹條猛打糾正曰鄭伯克段,於鄢。由於當時讀的是線裝繁體字豎行本,一些簡單註釋都是吳調侯,吳楚才老夫子的。憑我這千年冥頑的劣性豈能看懂。

    於是老父就給我講了一個故事,話說當年我父親的大哥王奎,六歲入私塾,八歲亦能待人接物,聰明異常,至十一二歲智力逐漸開發,亦發顯得聰慧。

    一日讀書遲到,先生要罰用戒尺打手心。王奎不耐疼痛,對先生說,願意午時放學全背《祭十二郎文》,若不能背數罰並用。先生允,但不能至午時,只能巳末。於是在巳末時我伯父居然神奇的背誦完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在鄉里一時傳為佳話,半年後伯父不知生了什麼病竟然英年早逝。死時正好年十二,不滿十三。令吾祖父痛心疾首,三五年不與人言。

    而吾讀《祭十二郎文》時正好也十二歲,但是反覆難背頌。吾老父從此視吾為庸才也!果不其然,不得不佩服老父識人之明。

    後來吾一天天長大,別的書讀來到索然無味,一本《古文觀止》翻得猶如油渣,能閉目背誦的篇幅到也不少。但是卻不能助我升學!所有篇目中,往往感其優美者,感其曲折者,感其幽怨者,感其豪放者,對於文篇的喜好恰是一個人性格的體現!吾對李密《陳情表》,韓愈《祭十二郎文》,李華《弔古戰場文》,司馬遷《報任安書》,王勃《滕王閣序》,歐陽修《秋聲賦》,袁宏道《徐文長傳》等篇目尤其喜愛。

    根據提問要求,讀來暢酣淋漓首推《滕王閣序》,但是吾獨愛李華的《弔古戰場文》。

    這篇文章是作者精心鉅製的一篇駢賦,描述了古戰場的淒涼景象,從而揭示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和痛苦。文字流暢,情景交融,吟誦起來暢酣淋漓,順暢通篇!

    作者主張實行王道,以仁德臣服邊人,達到天下統一。透過連環舉例說戰士在苦寒的邊疆戍衛的艱苦,而又遇到無能的將帥害了自己不說,還連累士兵送命。即使不死“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骨曝砂礫”提出在我軍潰敗時普通士兵戰降兩難的處境。作者直接用鋪敘,白描把殘忍的戰場環境映入讀者眼簾。

    引用趙國的李牧用兵;周的時候驅逐獫狁的典故說明戰爭的勝負不是士兵多就能取勝,而是將帥的任用才是關鍵。秦修造長城,漢擊敗匈奴都是以普通士兵的生命去獲取勝利,雖然有功,但是不足以補過。

    替普通人民發出吶喊式的提問“蒼蒼烝民,誰無父母?提攜捧負,畏其不壽。誰無兄弟?如足如手。誰無夫婦?如賓如友。生也何恩,殺之何咎?”作者自問自答這是時代造成還是命運招致?自古以來都是這樣,有什麼辦法,只有施行仁德,才能讓百姓為天子守衛邊疆。

    《弔古戰場文》採用駢體,以四字句為文章主旋律,實現工整對偶。鋪陳注重語言駢儷,句句韻致使文章清新,樸實。讀來韻味悠長,音調鏗鏘,有一唱三嘆之感,使文章悲壯之情極具感染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1年股市休市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