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維觀時空
-
2 # 風趣明月t
中國南北方的地理分界在淮河秦嶺白龍江一線。氣溫,年降水量,氣候類形,地表形態植被,農作物等等都形成南北差異。而人文分界以漠河到騰衝一線即胡煥庸線,東部地少人多經濟發達,西部地廣人稀資源豐富。
中國南北方的地理分界在淮河秦嶺白龍江一線。氣溫,年降水量,氣候類形,地表形態植被,農作物等等都形成南北差異。而人文分界以漠河到騰衝一線即胡煥庸線,東部地少人多經濟發達,西部地廣人稀資源豐富。
中國南方北方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傳統意義上南北方分界線是以自然地理及 氣候差異及人文風俗為主要依據的分界線。
這條線是中國800mm等降水量線;水田旱地分佈分界線;一月份0度等溫線;水稻小麥種植分界線; 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溫帶落葉闊葉林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分界線 溼潤與半溼潤的分界線;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等。
在中國中部橫亙著一條東西走向的山脈——秦嶺。它就象一堵“擋風牆”阻止冬季冷空氣南下,攔截夏季東南季風的北上。向東到餘脈伏牛山再由淮河接替完成南北分界任務。
淮河位於長江和黃河之間,雖不是第一大河,水資源卻極為豐富,淡水資源方面,淮河流域年平均地表水資源為621億m3,淺層地下水資源為374億m3。全長1000公里,重要的是淮河兩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徵都有明顯的不同。所以才把她作為南北界河,而不是長江、黃河。
分界線其實叫分界帶更為準確,這個過渡和變化是透過相當寬的一個帶來完成的。在淮河兩岸,相隔一二十公里甚至更寬,並看不出氣候、農業、自然景觀等方面有什麼變化。實際上,由於淮河地區主要是平原地區,南北冷暖氣流暢通無阻,確實也不可能產生一條截然分明的南北分界線來。以“橘逾淮而北為枳”為例,由於中國東部地區冬季中南下冷空氣強,常常帶來柑橘致命低溫,因此現今即使淮河以南的長江兩岸,除了區域性有利區域外,一般也沒有種植柑橘的經濟價值。
中國南北分界帶的西段秦嶺,冬季阻擋了北方冷空氣,因而在嶺北為典型暖溫帶情況下使嶺南成為典型亞熱帶(能生長同緯度淮河兩岸不能生長的柑橘等亞熱帶指標植物)。但是,秦嶺分界也並非一條線。因為秦嶺南坡約千米海拔以下才是亞熱帶,而秦嶺山脈兩坡千米等高線間的寬度,也就是分界帶的寬度也大約有90-110公里。而且,在歷史上南北分界帶是隨氣候變化而南北移動的。如果全球持續變暖,亞熱帶北界將來甚至有可能要北推到黃河的中、下游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