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原始人只知道用日和夜來表示時間;後來,人們利用測太陽影子的方法來確定時間,這是日晷,由 “晷針”和“晷盤”組成,晷盤上刻有24個等分的刻度,晷針垂直在晷盤中央.當太陽照著晷針,針影隨太陽的運轉而移動,刻度盤上指示出刻度來,便知道了時間,但它只能在晴朗的白天應用,陰雨天和夜間就不行了.因此,人們又發明了用滴水或漏沙的方法來計算時間,這就是銅壺滴漏,中國發明的銅壺滴漏比外國製作的滴水計時器要早的多,而且應用也很普遍.再後來,人們發明了鐘錶,計時就越來越準確了,也就有了我們今天學習的24時計時法.十六世紀中葉,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從教堂中的吊燈中受到啟示,發明了擺鐘,從此鐘錶就誕生了.不過,當時鐘錶極其簡陋,只有一根指示“小時”的時針,只有到了十八世紀才出現了分針,秒針是在十九世紀才出現的.人們將一天分為24小時,1小時60分鐘,1分鐘60秒.一秒鐘就是一個平均太陽日的1/86400.
在古代,原始人只知道用日和夜來表示時間;後來,人們利用測太陽影子的方法來確定時間,這是日晷,由 “晷針”和“晷盤”組成,晷盤上刻有24個等分的刻度,晷針垂直在晷盤中央.當太陽照著晷針,針影隨太陽的運轉而移動,刻度盤上指示出刻度來,便知道了時間,但它只能在晴朗的白天應用,陰雨天和夜間就不行了.因此,人們又發明了用滴水或漏沙的方法來計算時間,這就是銅壺滴漏,中國發明的銅壺滴漏比外國製作的滴水計時器要早的多,而且應用也很普遍.再後來,人們發明了鐘錶,計時就越來越準確了,也就有了我們今天學習的24時計時法.十六世紀中葉,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從教堂中的吊燈中受到啟示,發明了擺鐘,從此鐘錶就誕生了.不過,當時鐘錶極其簡陋,只有一根指示“小時”的時針,只有到了十八世紀才出現了分針,秒針是在十九世紀才出現的.人們將一天分為24小時,1小時60分鐘,1分鐘60秒.一秒鐘就是一個平均太陽日的1/8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