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
清明節是一個祭祀先祖的節日,民間有傳說,是紀念介子推設定的。但這只是傳說而已,根據史料,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
清明節氣是24節氣中第5個節氣,也是春季的第5個節氣。
節氣是一種自然的物候變化,是中國先祖們在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氣候規律。
24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與干支時間以及八卦等是聯絡在一起的,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
24節氣中,每個節氣都有一種特定的自然表現,也就是物候現象。古時,人們沒有日曆,判定農耕時間基本上依靠節氣的物候現象。比如,看到泡桐開花了,就知道清明節氣來,就要開始種瓜種豆了。
24節氣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
至於清明節,上古時期也有祭祀天地祖先的行為。後來民間傳說較多的是春秋時間晉文公紀念介子推的故事。
相傳,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流亡國外。逃命途中,慌不擇路,誤入山野,又累又餓,無力前行。隨臣介子推偷偷地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湯讓公子喝了。恢復了精神的重耳成功逃脫了追捕。
數年後,重耳返回國內,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有權有勢後,晉文公重賞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勸介子推主動向大王討賞。介子推沒有這樣做,而是悄悄地收拾行李回到山西綿山侍奉老母親去了。
晉文公知道後,帶人去綿山請介子推。介子推聽說後,帶著母親上山躲了起來。綿山山高林密。有人給晉文公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介子推從無火一面出來。晉文公採納。於是,綿山烈火熊熊。待火滅,晉文公在一棵老柳樹下發現了已經死亡的介子推及其母親。晉文公大哭,命人厚葬介子推母子二人。裝殮時,有人發現了一份血書,上面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防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意思是這天不準生火造飯。
第二年,晉文公到綿山祭奠介子推,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於是,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通告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事故悽婉動人,極大地削減了人們觀賞春天美景的心情。
清明節與清明節氣融合,大致始於唐朝。
唐朝時期,人們傳承了寒食節習俗,同時雜糅了多地民俗,一方面踏青賞景,一方面上墳祭祀先人。
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寫《寒食江畔》展示的就是清明時節的自然景觀與複雜心情。
不一樣。
清明節是一個祭祀先祖的節日,民間有傳說,是紀念介子推設定的。但這只是傳說而已,根據史料,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
清明節氣是24節氣中第5個節氣,也是春季的第5個節氣。
節氣是一種自然的物候變化,是中國先祖們在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氣候規律。
24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與干支時間以及八卦等是聯絡在一起的,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
24節氣中,每個節氣都有一種特定的自然表現,也就是物候現象。古時,人們沒有日曆,判定農耕時間基本上依靠節氣的物候現象。比如,看到泡桐開花了,就知道清明節氣來,就要開始種瓜種豆了。
24節氣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
至於清明節,上古時期也有祭祀天地祖先的行為。後來民間傳說較多的是春秋時間晉文公紀念介子推的故事。
相傳,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流亡國外。逃命途中,慌不擇路,誤入山野,又累又餓,無力前行。隨臣介子推偷偷地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湯讓公子喝了。恢復了精神的重耳成功逃脫了追捕。
數年後,重耳返回國內,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有權有勢後,晉文公重賞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勸介子推主動向大王討賞。介子推沒有這樣做,而是悄悄地收拾行李回到山西綿山侍奉老母親去了。
晉文公知道後,帶人去綿山請介子推。介子推聽說後,帶著母親上山躲了起來。綿山山高林密。有人給晉文公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介子推從無火一面出來。晉文公採納。於是,綿山烈火熊熊。待火滅,晉文公在一棵老柳樹下發現了已經死亡的介子推及其母親。晉文公大哭,命人厚葬介子推母子二人。裝殮時,有人發現了一份血書,上面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防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意思是這天不準生火造飯。
第二年,晉文公到綿山祭奠介子推,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於是,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通告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事故悽婉動人,極大地削減了人們觀賞春天美景的心情。
清明節與清明節氣融合,大致始於唐朝。
唐朝時期,人們傳承了寒食節習俗,同時雜糅了多地民俗,一方面踏青賞景,一方面上墳祭祀先人。
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寫《寒食江畔》展示的就是清明時節的自然景觀與複雜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