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看野生動物

    按照平均每人0.8斤算,中國有十三億,每天就是52萬噸 ,中國大陸現有人口13億多,每天城鄉消費總額在30億元以上。每天消費糧食80多萬噸以上,相當於一個糧食基地縣全年的總產量。

  • 2 # 紅豬自營

    成年男人一天基本消耗為2400大卡,女人為1800大卡,而基本消耗的意思就是你一天完全躺著不動都會產生的能量消耗。

    那麼假設人只完全從主食攝入熱量的話,而且取全部只算男人的消耗抵消下,可以這樣計算。

    小米每百克熱量為358大卡,一人一天需要消耗0.00067噸,一年為0.245噸,13億華人一年需要3.185億噸小米,世界小米產量為4000萬噸。

    糯米每百克熱量為348大卡,一人一天需要0.00069噸,一年需要0.252噸,13億華人一年就需要3.276億噸糯米,世界產量暫時沒找到。

    麵粉每百克熱量為344大卡,一人一天需要0.0007噸,一年需要0.256噸,13億華人一年需要3.328億噸麵粉,世界小麥產量為7.034億噸,按照普遍85%的出粉率,世界生產小麥全部轉為麵粉為5.98億噸。

    大米每百克熱量為346大卡,一人一天需要0.00069噸,一年需要0.252噸,13億華人一年需要3.276億噸大米,世界大米產量為4.94億噸

    土豆每百克熱量為76大卡,一人一天需要0.00226噸,一年需要0.825噸,13億華人一年需要14.989億噸,世界土豆產量為3.68億噸。

    玉米每百克熱量為106大卡,一人一天需要0.00226噸,一年需要0.825噸,13億華人一年需要10.725億噸,世界玉米產量為9.68億噸。

    也就是說華人只吃大米,一年世界66%產出的大米要被華人吃掉,只吃小麥55%產出的小麥要被華人吃掉。

  • 3 # 三農君哥

    中國的糧食,主要是小麥、水稻等主糧,實際上已經實現了連續12年增產豐收。中國目前的糧食總產量達到12429億斤,也連續3年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總體上來講,中國糧食的自有供給率是完全沒問題的,自給率一定在90%以上。

    但是,很多媒體上都在說中國的糧食連年進口,這其實是一個誤會。

    中國目前糧食的總進口量非常大,主要是在進口大豆,國內的大豆生產是嚴重不足的,但小麥、水稻等進口量非常少,主糧作物的自給率非常高。糧食問題上不是小事,中國可以不種大豆,最多是少吃一些豬肉而已,但糧食如果不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那可是大問題。畢竟咱們國家有十幾億人,這麼龐大的人口數量,沒有自給的糧食供給,絕對是不可行的。

    在這一點上,大家也可以完全放心的。中國的糧食是絕對夠自己吃的。在保持目前的耕地紅線的時候,未來糧食的生產力也是可以讓大家放心的。

    只不過,如果把大豆也作為糧食的話,自然會產生中國糧食大量進口的假象。但實際上,大豆並不是咱們的主糧,咱們的主糧是小麥和玉米,優先保證這兩大主糧的生產,咱們國家的糧食就是完全夠用的。

    當然了,除了大豆外,近年來中國進口小麥的數量也在逐漸增加。但是實際上,中國進口小麥不是因為國內的小麥生產量不足,而主要考慮的是對小麥需求結構的調整。

    目前,國內的小麥生產量是非常大的,可惜的是優質小麥的產量低,中國進口的小麥大部分都是優質小麥和專用小麥,比如強筋小麥等。小麥的庫存和產量是完全能保障國內的供求的。

    水稻也是如此。整體上水稻的產量,自從雜交水稻出來後,中國的水稻產量更是牛的上天。袁老先生也說了,中國的水稻產量是沒有問題的,未來的研究方向可能會讓水稻更好吃更優質。

    在水稻方面,進口的水稻也是優質水稻,大部分都是平時嚐嚐鮮的那種。

    而作為糧食作物的另一種主要作物—玉米,去玉米庫存已經提了好幾年了,現在國內愁得不是玉米不夠,而是如何能把庫裡的玉米消耗掉,有點兒多得犯愁的感覺了。

    總體上來說,中國的糧食是完全夠吃的。但我們國家每一年都還在強調糧食的重要性,更多的是一種居安思危的戰略和心態,畢竟像我們這麼多的人口,吃飽是要每天都不得不重視的一個問題。

  • 4 # 東陽你王哥

    1個月30x7=210億(噸)=2.1x10的10次方

    1年7x365=2555億(噸)

    2555億=2.555x10的11次方。 2、有句老話兒說,“半飢半飽日子長.”當然,這話已經有些過時了,我們中的絕大多數早已經幸福的脫離了需要數著糧票,盯著米缸吃飯的時代.隨著生活一天天變得富足起來,人們有條件去嘗試著“奢侈”一把.華人講究飲食烹飪,接風宴、婚宴、壽宴、各種名目的聚會……飯店已成為富裕起來的許多人宣洩情感的場所.也正因為如此,餐飲業得到飛速的發展.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今年1月至5月,中國餐飲業累計實現零售額3346.3億元,同比淨增507.2億元,增長17.9%.2004年,華人均餐飲消費576元,上海市人均餐飲消費水平為全華人均水平的3倍,而餐飲市場發達的廣州市人均餐飲消費高達4143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7倍以上.而在西部一些貧困地區,一家人一年的收入也未必能達到這個數字.然而,在這巨大的增長背後,也隱藏著巨大的浪費.2004年,中國餐飲業消費總額超過7000億元人民幣,約佔GDP總額的7%;而同期美國餐飲業消費總額3760億美元,約佔GDP總額的3%.這當中有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恩格爾係數偏高的因素存在,但浪費的原因也不容忽視.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曾經是常被用於兒童啟蒙的詩句.可是現在,很多富裕起來的人已經忘卻了這首從小背熟的詩的精髓.

    目前,中國政府提出“要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節儉、合理消費、適度消費的理念”,真正要實現這一點,還需要人們從最基本的“吃”做起.

  • 5 # 糧小咖

    全中國一年需要多少糧食?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2018年中國總的糧食產量是13158億斤,近些年來基本上已經穩定在了1.2萬億斤以上的水平;同年,華人口總數約13.95億人。根據簡單折算,中國目前的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943斤,比5年前的2013年增加將近60斤。這一狀況,充分說明了中國糧食產量的增速和人口增速的不平衡,也說明了國內糧食生產一直在穩步發展。但,要說到糧食的總產量能不能滿足消費量,根據行業機構的供需平衡表來看,糧食總量是有缺口的,需要一部分進口來滿足,即品種間是不平衡的。根據海關總署的統計,2018年中國糧食總進口量為11555萬噸,因為各種原因同比下降了11.5%,包括玉米、高粱、大麥、大豆等品種,進口量減少較為明顯。這其中,進口量最大的就是大豆,當年進口量8803萬噸。這也意味著,因為中國把大豆算作糧食類,那麼缺口最大的也就是大豆。其他主糧品種如小麥、稻穀,以及玉米等,雖然也有二三百萬噸的年進口量,但更多的是作為品種調劑來存在的,比如進口一些專用小麥、高階大米等,國內小麥、稻穀的產量是可以滿足消費量的,即自給率達到100%以上;玉米的缺口也是這兩年才因為播種面積逐年下降才出現,有機構預測產需缺口今年約在2000萬噸左右。綜上所述,對於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消費結構也在不斷豐富,既需要大量的口糧,也需要工業、飼料用糧來滿足各類需求,國內糧食6億噸以上的產量、17億畝的耕地面積是難以全部覆蓋消費需要的。當然,如果把大豆的歸類,和國際接軌算到油籽的話,糧食缺口就很小了。

  • 6 # 綜改1

    總體情況是:

    第一,主糧能滿足需求!(總需求量在一萬五千億斤)!

    第二,糧食成本價高!

    第三,進口調節品種,每年在兩千三百億斤,其中大豆佔百分之七十!支付金額在六千億人民幣左右!

    應對方案:

    一,大興水利,節約洪水,南水北調三千億方,新增旱澇保收的機械化耕地二十億畝,降低農產品成本價,擴大大豆種植面積!

    二,停止進口糧食,補貼相應糧農!

    三,每年節約進口資金六千億!

    四,從大西線規劃調水每年一千兩百億方,包括根治黃河四百億方,也就是換取黃河中上游的水資源,三峽工程調洪水每年一千億方到大華北,包括取代黃河水,取代漢江水,取代中線和東線調水,從渤海灣內陸淡水湖每年調水八百億方!

    最終結果:黃河得到根治,地上河變成地下河,恢復渤海灣到西安的水運!中國能在大旱之年也能保障十六億人口的糧食需求,在豐收年可以出口一萬億元人民幣的餘糧!再無沙漠和沙塵暴災難!發揮三峽工程的偉大作用,把長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標準從現在的百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

  • 7 # 鄉村老農有話說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一個消費大國,光是大陸有13億多人口,每天消費糧食80多萬噸以上,每天城鄉消費總額約30億元以上。每天消費豬肉約6萬噸。每天需要植物油2萬噸以上。每天消費糖約1.6萬噸。每天要吃掉雞蛋1870公斤。所以生在農村一定要種田,不然就會造成糧荒。農村人除種好田,還要養好家禽家蓄,也是實現增收的途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子不和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