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言者青青
-
2 # 關山聽風
“人住麻雀屋,輩輩出棟樑”,是一句在過去農村流傳的俗語。從字面上看,這句俗語並不難理解。
然而,如果不結合舊時社會背景中的民俗風俗,僅從字面上來理解,就容易出現誤解。
有一句常用的成語:“麻雀雖小,肝膽俱全”,比喻事物體積或規模雖然比較小,但是,其所具備的內容卻很齊全。
“麻雀屋”指的就是體積非常小的房屋,屋內的生活設定一應俱全。
在過去農村,人們喜歡把房屋的形狀和大小,用各種非常形象的名稱來比喻。比如,淚滴屋、停屍屋、割腳屋、披頭屋、簸箕屋、推車屋等等。“麻雀屋”的說法也是如此,比喻小巧玲瓏的普通民居。
1、“麻雀屋”一定是貧窮人家的房屋嗎?
現在很多人一提到“麻雀屋”,就認為是舊時貧困農家之屋。其理由是家裡很貧窮,建不起大房屋,只能建非常小的房屋。
住在“麻雀屋”的子弟透過勵志苦讀後,“寒門出貴子,逆境出人才”,終於成為棟樑之才。這種解釋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也容易引起現代人的共鳴。
這種說法表面上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仔細分析,這種解讀並不是“人住麻雀屋,輩輩出棟樑”的本意。舊時農村現實生活中並非如此,更不符合俗語之中的農村傳統習俗。
有一些家裡揭不開鍋,吃了上頓愁下頓,鼎罐吊起來當鐘敲的貧窮人家,也有為數不少的人家住在青瓦房,有的還住三合院或四合院。
農村有一句老話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有一些人家的祖上曾經風光無限,在經濟富裕的情況下,建起了相對寬敞的青磚瓦房,或者相對寬敞三合院、三合院。
然後,由於家道敗落,後代落到了貧窮的境地,田地和山林賣光了,只留下祖屋用來藏身。
人們把這種人家說成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指的是這些人家居住的房屋,比其他貧窮人家的要好多了,家雖敗落,祖屋的架子還在,可以印證祖上曾經的輝煌。
我們再來看看“人住麻雀屋,輩輩出棟樑”這句俗語的內在邏輯關係,就可看出這種解讀的破綻。
如果舊時貧寒家的孩子,住的是又破又小的房屋內,經過自己努力,終於考取功名,成為“貴子”,改變命運。在舊時農村,人們普遍認為,一個人能考取功名做官就是國家的棟樑。
從此,他的命運改變了,他的家境也隨之改變,古人稱之為“光耀門楣”。他的成功,至少不用家裡人再住又破又小的房屋和捱餓了,更不用“輩輩”居“麻雀屋”了。
俗語中的“輩輩”,就是一代又一代的意思。
如果功成名就了,雖然每個人都做不到“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家境肯定有所變化,如果家裡人還一代又一代住破爛小屋,還受凍捱餓,這又是哪門子的勵志故事呢?
宋代趙恆的《勸學詩》所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稻梁謀”,這就是典型的讀書考取功名後,徹底改變命運的說法。
如果讀書不能改變命運和家境,人們十年寒窗苦讀的動力又在哪裡呢?
事實上,俗語中所說的,是家人住在“麻雀屋”之內,孫子後代輩輩出棟樑,也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人都住在“麻雀屋”,家裡子孫才能代代出人才。
封建社會文人傳統,“學而優則仕”,學習成績優秀的人透過科舉考試搏取功名後,就能夠徹底改變自己和家庭命運。
考取功名後,居住的是“黃金屋”,娶得妻“顏如玉”,所得到的俸祿是“千鍾粟”。因此,古人認為讀書是人生最佳的出路(“稻梁謀”)。
由此可見,舊時所謂的“麻雀屋”,不一定是窮苦人家又破又小的房屋,富貴之家也有“麻雀屋”。
如果將“麻雀屋”僅僅理解為窮苦人家的小房子,顯然不符合這句俗語的內在邏輯,也不是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本意。
2、“麻雀屋”是舊時農村建房的一種普遍習俗
在農村,舊時流傳一條俗語說:“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
“富不住大屋”的意思是說,家裡富裕了,也不能蓋太大的房屋,也不能住空間太大的房屋,要量體裁衣,有多大的腳,穿多大的鞋。
在一些現在儲存完好的傳統古村落,我們可以看到,舊時的一些大戶人家,其房屋雖然清一色的青磚瓦房,但是修建的房屋並不高大,反而比較窄小,甚至比一些普通人家的房屋還要小一些。
我所在的村就入選國家第三批歷史文化名村名錄,村裡現在還有一座保持完整的“三善堂”,清代曾連續三代出過兩名知縣一位舉人。
些房人家的院子雖然稱為四合院,但是一個假四合院,整個院子只有兩棟房屋,即正屋和倒座房(當地稱對面倉樓),正屋和倒座房兩邊山牆砌築了圍牆,形成了一個封閉的青磚瓦小院子。
正屋和倒座房之間的距離只有2.5米,不足一丈寬,在我們村裡一百多棟明清古民居院子中,是最小的一個天井。
房屋的高度與相鄰的民居一樣高,這是古建築遵循的規矩。但是,房屋明顯比相鄰的普通民居要小一些。
在其他一些傳統村落也有類似的情況,一些被稱為大戶人家的住宅,房屋院落並不很大,只是建築所用的材料比較講究,院落房屋的格局比較緊湊,院內的陳設比較講究。
農村通常把這種比較小的房屋稱為“麻雀屋”,也稱為“燕子屋”。其比喻意思是,像麻雀和燕子窩一樣玲瓏小巧。麻雀和燕子繁殖能力強,寓意家裡人丁興旺。家裡有了人,才會出人才。
那麼為什麼舊時之人,家裡富貴了後,不去蓋高樓大廈,反而蓋窄小的房屋呢?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受傳統風水觀念的影響
舊時,農村民眾普遍篤信風水,主要體現在建房和葬墳兩個方面。
在風水典籍《黃帝宅經》中,住宅有“五虛五實”的說法,原文如下:
“宅有五虛,令人貧耗;五實,令人富貴。宅大人少,一虛;宅門大內小,二虛;牆院不完,三虛;井灶不處,四虛;宅地多屋少庭院廣,五虛。宅小人多,一實;宅大門小,二實;牆院完全,三實;宅小六畜多,四實;宅水溝東南流,五實。”
這段話中,建房不宜房屋太大,如果房屋大,沒有幾個人住,就是“一虛”的表現。古人認為,住宅“虛”就會導致“風水不聚”,影響人的身體和運勢。
相反,如果房屋小,住的人多,就顯得非常熱鬧,住宅的人氣也很旺,就會得到有利的“風水”。家裡也就會興旺發達,變得富貴。
古代以考取功名之身為“貴”,也就是說,“宅小人多”有利於家裡出“貴人”。
也就是因為受到這種觀念的影響,舊時農村,人們在建房時,即使家裡有錢,多數人認為房屋還是建小一點好。
如此,在農村也就普遍形成了建“麻雀屋”的習俗。
二是古代民居等級制度影響
中國民居建築等級制度,從新石器時期就開始出現,到夏、商、周時開始形成制度,但到周代末期“禮崩樂壞”,曾一度有人不遵守。
春秋時期魯國孔子任大司寇兼攝相事,派子路“墮三都”,此事件就是因為魯國三家貴族不遵守周禮,城牆不得超十八尺,孔子要推掉三家多出十八尺的“違建”部分。
秦漢時期,特別是儒家思想為為封建社會主流識意形態後,這種制度得以恢復。
到了唐宋元明清時期,民居建築等級制度更加具體和嚴苛。
比如,據《明史·輿服志》記載,朝廷對各級官員宅第有詳細規定:
一二品官員廳堂為五間九架,三到五品官員廳堂為五間七架,六品至九品官員為三間五架。
對於“庶民廬舍”,也就是布衣百姓的住宅,規定就更加苛刻了。明洪武二十六年,朝廷出臺規定,庶民廬舍不過三間五架,不許用斗拱。
熟悉傳統民居結構的人都知道,三間五架的房屋(正房)不可能建得很寬大,都比較窄小。這種房屋在一些級別比較高的人眼裡,顯得非常窄小,就像麻雀的窩一樣,所以庶民廬舍房屋就叫“麻雀屋”。
對於朝廷的這些規定,總有一些人腦子一熱,講場面,要顯擺,會作出違制和僭越的事來。違制和僭越之人,大多為商人、仕人,他們要麼位高權重,要麼有經濟實力,也有資格和興趣。
但是,朝廷對違制和僭越的人處罰非常嚴厲,輕則勒令拆除,重則抄家坐牢,最後落得家道敗落,甚至家敗人亡。
因此,從官員到普通百姓,在修建房屋的時候,謹小慎微,都不敢違制,寧可把房屋建成“麻雀屋”,也不能太張揚,低調行事不會出錯,也不會給家裡帶來災禍。
舊時農村,“麻雀屋”住得讓人穩心,即使家裡有人在朝廷做官,對於“耕讀之家”來說,也不怕被人舉報家裡住宅“違制”,受到牽連被免職丟官。後代也沒有受到祖上“汙點”影響,可透過科舉考試,謀得前程,成為國家棟梁。
基於以上兩種原因,在農村也就形成了民居建築普遍建“麻雀屋”的風俗。
總而言之,現在我們對“人住麻雀屋,輩輩出棟樑”這句俗語的理解,不能只看字面的意思,要充分結合古代社會背景和農村風俗,才能正確理解其真實含義。
回覆列表
回答“麻雀屋”指的是什麼?,首先要回答“人住麻雀屋,輩輩出棟樑”這兩句話各自的含義、兩者的關係是否有道理並符合邏輯。
從語法上來解析“人住麻雀屋,輩輩出棟樑”是沒問題的。
“人住麻雀屋”是主謂賓關係。“人”是主語,名詞作主語;“住”是謂語,動詞作謂語;“麻雀屋”是名詞,名詞作賓語。含義是人住在麻雀屋。
“輩輩出棟樑”也是主謂賓關係。“輩輩”是主語,名詞作主語;“出”是謂語,動詞作謂語;“棟樑”是名詞,名詞作賓語。含義是一輩接一輩出棟樑之才。
這兩句,在語法上的對應該系也沒問題。“人”對應“輩輩”;“住”對應“出”,“麻雀屋”對應“棟樑”。
我們再從這兩句來解析其前後的因果關係。因是:人住在麻雀屋,果然:一輩接一輩地出棟樑之才。意思是,人住在麻雀屋,才能一輩接一輩地出棟樑之才。“棟樑”,讀者是知道其意義的,而對“麻雀屋”卻是陌生的。“麻雀屋”在這裡成了關鍵詞。
“麻雀屋”指的是什麼?,“麻雀屋”這個詞的主語是“屋”,麻雀是定語,是告訴讀者這是個什麼屋?是麻雀的屋。“屋”是什麼?“屋”是房屋,這是它的本義,而它的引申義指的就是家,人所居住的家。至此,“麻雀屋”所指很清楚了,就是麻雀所居住的地方,就是人所居住的家,這個家似乎成了麻雀的家。
以前,農村房屋是土打牆壘起了的草屋,日曬雨淋,時間久了,有些牆洞,這些牆洞與屋簷下經常被鳥築巢,尤其是麻雀,在這裡成群結隊地築巢居住。很顯然,這是貧寒家庭所居住的房屋。在這裡,“麻雀屋”名詞當形容詞用,以形容窮人所居住生活的家,幾乎成了麻雀的家。
問題來了。既然“人住麻雀屋”都是些貧窮之人,又怎麼會成“棟樑”呢?而且還是“輩輩出”,窮人等於“棟樑”,這是因果關係嗎?實在講不通。因而,解釋“麻雀屋”是窮人居住的房屋,不符合因果關係邏輯。那麼,“麻雀屋”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土打牆壘砌的草屋
“麻雀屋”關鍵詞是“屋”。把“屋”解釋為人住在像麻雀一樣的屋是講不通的。麻雀是藉助於人所居住的地方而築的巢,怎麼會變成“麻雀屋”了呢?用“麻雀屋”形容窮人家的麻雀多還差不多。如果這樣解釋“麻雀屋”,其意義就變了,是特指人所居住生活的地方,貧寒的人家。“麻雀屋”在這裡成了形容詞,引申成貧寒的代詞了,以對應後邊那句“棟樑”,大家想想,窮人家輩輩出棟樑能講得通嗎?窮人家能輩輩出棟樑?根本不符合因果邏輯。
“麻雀屋”到底指的是什麼?為什麼要說“麻雀屋”?不說大雁屋?或燕子屋?細細琢磨,“麻雀屋”這個詞中的關鍵詞是“屋”字。這個“屋”字在這個詞中是主語嗎?主語倒置的用法歷來有之。例如“熊貓”,“熊貓”意思是像貓一樣的熊,主語是“熊”,定語是“貓”,應該是“貓熊”,可我們現在都說“熊貓”,時間久了,說起“熊貓”,大家也都知道指的是熊,而不是貓了。“麻雀屋”與“熊貓”在用法上一個道理,主語應該是“麻雀”,什麼麻雀?是“家”麻雀,“屋”在這裡是“家”的意思,具體指“家麻雀”。意思是說,什麼麻雀?是“家麻雀”。
“家麻雀”是27種麻雀中的一種。“家麻雀”群居生活,棲息在人類居住的地方。它具有很強勢的競爭性,經常驅逐已經居住在人的家中築好巢的鳥,例如燕子等等,甚至,直接把窩築在原先被驅離已經建好的鳥窩之上。“家麻雀”就是在這樣的強勢生活環境中,形成了一代更比一代強的特性。
把“麻雀屋”解釋為“家麻雀”,對應後一句的“棟樑”,說它具有因果關係的邏輯性,還是講得通的,是有一定道理的。
什麼是“棟樑”?“棟樑”本義是屋頂最高處、承託椽子的木樑。引申義,能擔負責任的人材,有時比喻能擔負國家重任的人。而“家麻雀”的行為,正具有一代更比一代強的精神,完全符合“棟樑”的詞義。
家麻雀
根據“家麻雀”與“棟樑”各自的含義,兩者因果關係是成立的,是具有一定的道理和邏輯性的。例如,人,生活在有權勢的社會家庭環境中,受其影響,他的後代有可能會繼承前輩的權勢,繼續成為社會的棟樑,但不絕對,也有很多斷代的敗家子,並不是輩輩出棟樑。
據此,筆者認為:“人住麻雀屋,輩輩出棟樑”反映的是社會現實,但卻是片面的、唯心的。也許,現代版“老zi英雄兒好漢,老zi混蛋兒混dan”唯心主義血統論,就是從這兩句話中衍生而來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在變中不變的,變是定律,變是不變的唯一客觀存在。
綜上所述,俗話說:“人住麻雀屋,輩輩出棟樑”,“麻雀屋”是“家麻雀”的代詞用法、是代稱,是指人所生活的社會家庭強勢環境與氛圍,而不是單純的家,似乎是“家麻雀”生活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