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布穀鳥講歷史
-
2 # 一枚明粉
在近些年的宮廷劇中,我們經常看到皇帝大赦天下的情節。其實,在古代的確偶爾會有皇室大赦天下的情況,這種時候一般是在皇帝登基、皇帝大婚、立太子、太后大壽、皇帝大病或天災等等時發生,但是,也不要高興的太早,因為有些罪犯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被排除在大赦之外的。1. 謀逆
謀反是古代十宗罪之首,這個很好理解了,畢竟本來大赦天下就是為了穩定人心、穩固皇權之用的,赦免謀逆之人豈不是給自己的江山埋下了隱患?
2. 欺君這個也是必須不能赦免的,同理與上。其實,大赦天下並不是皇帝的情緒性的決定,而是帶有強烈的政治目的的,所以,凡是那些政治犯,都在大赦範圍之外。
(大赦天下)
3. 惡逆
指毆打或者殺害自己的直系親屬,如子殺父、毆打祖父母等犯罪行為;或者是殺害自己的兄弟姐妹或丈夫的直系親屬的犯罪行為,這些都屬於違揹人倫之行,所以不會赦免。
(大赦天下)
-
3 # 珞珈山的貓
有一種法外開恩叫:大赦天下!
有一種罪不可赦叫:十惡不赦!
何為大赦天下?我們透過很多歷史題材的電視劇,經常會聽到有關大赦天下的訊息,很多犯有刑事案件的人也都期待著能夠遇到大赦天下而獲得自由。大赦天下一般發生在皇帝駕崩、新皇繼位、皇帝大婚、皇帝大壽以及太皇太后大壽等重要的國家歷史節點,體現的是一種皇恩浩蕩的恩情和普天同慶的喜慶。然而並非是所有的罪行都會得到赦免。有些罪行因其十分惡劣便不在大赦天下範圍內的。等待他們的只有法律的制裁和服罪就刑!
當然,很多小的犯罪案件,諸如偷雞摸狗、傷人鬥毆、打家劫舍等等,還是可以期待一下國家大赦天下這種美事的。畢竟這些都在大赦天下的範圍內。一旦遇到天下大赦便可以提前免除罪行,重新做一個自由人,對斬監候的罪犯也可以全部赦免,不再秋後問斬。也不再是待罪之人!
何為十惡不赦?然而,歷史上還形成了一個成語:十惡不赦。講的便是那些罪行滔天,天理難容到即使遇到了大赦天下都不得翻身的大案要案。這些人所犯的罪行已經不是皇恩浩蕩便可以赦免的了!十惡不赦大罪在歷史上雖說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都是以下十惡罪行最為惡劣!
一曰謀反大罪。位居十惡不赦之首。企圖謀取統治者的天下和江山社稷,因而謀反大罪是統治者一定不會赦免的大罪。必須嚴懲,才能夠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
二曰謀大逆大罪。指毀壞皇家的宗廟、陵寢、宮殿的行為。或者以下犯上,欺辱皇家威嚴,都是大逆不道之罪。
三曰謀叛大罪。謀叛是指叛逃到其它敵對國家。賣國求榮、出賣國家利益的人。
四曰惡逆大罪。指打罵殺害自己的祖父母、自己的父母雙親以及姑、舅、叔等長輩和尊親。忤逆至極,罪不可赦
五曰不道大罪。無道。毫無禮義廉恥,道義之心的人,犯罪時都毫無人性,喪盡天良的人也在不赦之列。
六曰大不敬大罪。不按照禮儀對待皇帝,僭越使用儀仗樂器禮儀,偷盜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偽造皇家御用物品以及在皇家規範之外誤犯食禁等。
七曰大不孝之大罪。古人十分講究孝道,歷史上很多國家以孝治天下,因而對於那些不敬父母,不盡子女贍養父母的義務、打罵侮辱長輩等的子孫,是萬萬不會縱容的。再者就是在直系長輩喪葬期間不服喪,飲酒作樂的子孫,也在大不孝之罪!
八曰不睦之罪。中國很早便形成了城邦村舍,鄰里關係是國家穩定的基礎,而那些與鄰里關係不和,刻意禍害家鄉鄰里的人,因而也是十惡不赦的大罪。
九曰不義之罪。古代人與人相交,義字當先!而那些毆打、殺害父母官(一般指州縣長官),或者謀害好友的性命。霸佔好友財產妻妾,或者丈夫死後不服喪還一心尋歡作樂的孀妻也在不義大罪之列。
十曰內亂之罪。指子女與祖父、父親的妾通姦或者父親、祖父強姦兒媳、孫媳等。亂了倫理綱常,十惡不赦!天理難容!
十惡不赦的罪行很大一部分是違背了天理,另外便是對統治者構成了威脅,對於威脅到自己統治的人自然不會輕饒,必然斬草除根,誅滅九族,以絕後患,這就是古代統治者的最打擊的事情!
-
4 # 玄坤文史
在中國古代,每逢皇室有重大喜訊時,常常就會以施恩大赦天下,比如皇帝登基,立太子,立皇后等事件,都會特赦一批罪犯。
然而我們常常看影視劇上面都會有大赦天下這種橋段,但是歷史上大赦天下並不包含所有的罪犯,試想一下,如果不管什麼樣的罪犯都一股腦特赦出來,那麼很容易會造成一種執政者縱容犯罪的現象,甚至一定程度上,可能還會造成動盪,於是隋文帝楊堅就提出了十惡不赦的說法,也就是十種及其惡劣的罪行並不在特赦之列。
謀反不在特赦之列;謀大逆不在特赦之列,也就是迫害皇帝宗祠陵寢等行為;叛國不在大赦之列;惡逆,打殺長輩,尊親不在大赦之列;不道,濫殺無辜不在大赦之列;大不敬,包括偷竊,仿製皇帝御用之物,不在大赦之列;不孝不在大赦之列;不睦,主要指不尊重或毆打尊長之人不在大赦之列;不義,毆打殺害官員,背叛丈夫的人不在特赦之列;內亂,這個是指通姦之人不在大赦之列。
另外在不同的朝代,對待特赦也是有不同法令,某些特別的罪行在一些朝代也在不予特赦的範圍之內,比如在唐宋時期貪官汙吏也不在特赦之列,另外看《水滸傳》上面經常看好漢到飯店叫上幾斤熟牛肉,事實上在宋代殺牛的人也不在特赦之列。所以古代皇上大赦天下,並不是特赦所有人的。
-
5 # 楚邾
並不是,如果所有人都可以赦免,那就存在一個很大的bug。一般皇帝繼位、冊立皇太子等等,都會進行大赦天下,如果所有人都可以赦免,那豈不是可以在快要大赦時候去搶劫一波,或者乾點其他壞事,然後在大赦的時候就會被赦免,但顯然是不可能的,明代《大明律》就規定“凡聞知有恩赦而故犯罪者,加常犯一等”。
還以明代為例,明代大赦一共52次,以嘉靖朝最多,共有7次,包括正德十六年繼位,嘉靖十二年和十五年皇子出生,嘉靖九年南郊祭天和十七年圜丘祭天,嘉定十五年定廟制和上兩宮徽號以及嘉靖十八年冊立皇太子。
犯人流放
明代規定遇大赦不赦免之罪有兩種:其一是極惡之罪,包括危及證權的謀反等,有違人倫的大不敬、不孝、不睦、犯奸、內亂等,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殺人、放火、拐賣人口等,以及官員貪汙、奸黨等,此外,對多次買賣人口、盜竊等不僅不赦免,反而加重罪行;其二是已經確定的罪行不會再赦免,如已經流放到相應的地方,一般不會再赦免。
-
6 # 歷史雜貨鋪
在很多影視劇中都能夠看到這樣一個鏡頭,如有有人犯事了,直接遠走高飛,然後落草為寇,很多人都好奇這樣真的可行嗎?難道要一輩子做個山賊嗎?實際上在古時候,只要不是犯了太嚴重的事,都可以用這招,那麼這些犯事的人為什麼都要這樣呢?
首先第一點這樣官府不太好捉拿,前提是不要是重罪,這樣一來就可以避免牢獄之災,這個只不過是權宜之計,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等著皇帝大赦天下,大赦天下是皇帝常用的手段,一般在皇帝登基的時候,換年號,立皇后,立太子的時候,皇帝都會選擇大赦天下,這樣一來那些亡命天涯,落草為寇的人就可以回到家繼續過日子了。
大赦天下在古時候有很重要的意義,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遇到天災人禍,很多時候災民會去搶劫,這就觸犯了刑罰,自然是要懲罰的,如果沒有大赦天下的話,會將這些人逼反,這個時候大赦天下就很重要了,大赦天下同時也是皇帝收買人心的重要手段。
當然大赦天下不可能是所有人都赦免的,首先肯定就是造反的人,這類人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被赦免的,皇帝不會對他們慷慨,更無需收買他們,他們的唯一下場就是死。官吏貪汙受賄的絕對不赦免,歷朝歷代幾乎都有這個規矩,在大赦天下的時候都會加入這一條。
上述兩條是每個朝代都不會赦免的罪,剩餘的罪名其實說白了還是看皇帝怎麼想的,畢竟每個皇帝想法不一樣,最終解釋權在皇帝那裡,有些罪名皇帝覺得可以赦免那就赦免,他覺得不能赦免那肯定不行,總之大赦天下絕不可能是所有人都赦免。
-
7 # 腦洞大開的歷史
這又是一個被影視劇所影響的知識性問題!有關歷史的影視劇無論拍的再好,也無法徹底還原歷史的細節。更何況現在許多歷史據根本不講歷史,只喜歡講“宮鬥”。
“大赦天下”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漢高祖就曾九次大赦天下。從漢朝開始,幾乎每個朝代的君皇都喜歡“大赦天下”,尤其是皇帝登基帝位之時。這似乎已經成為了歷史的規律。可以確定的是,古代皇帝的“大赦天下”不會赦免所有人的罪名。因為有些人註定只能在牢房中等待死亡。
在古代“大赦天下”中,不會被皇帝赦免的主要有三種人。第一種謀反之人,這類人是極其危險,會威脅到皇帝的統治穩定。在古代,往往謀反之人,一般都會被立即執行死刑。如果沒有處死,則會被收押在守衛重重的監獄。這種情況比較少,明朝名臣于謙立不世之功,最後也是以謀反罪被馬上處斬。
第二種就是欺君之人,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心就會被定上欺君之罪。這種罪行可大可小,純屬看皇帝的心情,輕則放在監獄關上幾年,重則關上一輩子或者立即處死。這類人古代實在是太多了。
第三種就是重刑犯了。
這種人一般都觸犯了古代的律法,而且造成了重大的影響,比如土匪首領。各地官府為了抓抓捕重型犯,往往會付出不小的代價。如果放了這些重刑犯,他們恐怕會第一個不答應。
參考文獻:
1.張宏傑:《坐天下:解讀中國帝王》
2.喬繼棠:《中國皇帝全傳》
“許述工作室”成員“醉臥沙場”主答
-
8 # 秉筆春秋呂書生
不會赦免所有人的。
漢代皇帝說了算,以推恩為主,遇到踐祚、元服、改元、立後、立儲、封禪、郊祀、臨雍等情況就會大赦天下,而且漢代大赦的頻率很高,到漢末時期幾乎一年一次。
比如漢桓帝時期,大赦天下前夕張成指使其子故意殺人,本來是在赦免範圍內的,劉質等人還是處決了他們,因此引發了第一次黨錮之禍。到漢靈帝時期,大赦天下時就不赦免黨人。
“四年春正月甲子,帝加元服,大赦天下。賜公卿以下各有差,唯黨人不赦。”——《後漢書》
有個成語叫“十惡不赦”,隋朝就已經定下了十項不能赦免的重罪:反逆、大逆、叛、降、惡逆、不道、不敬、不孝、不義、內亂。
到唐宋時期才有具體赦宥制度,“恩宥之制,凡大赦及天下,釋雜犯死罪以下,甚則常赦所不原罪,皆除之。凡曲赦惟一路或一州,或別京,或畿內。凡德音,則死及流罪降等,餘罪釋之,間亦釋流罪。”——《宋史》
-
9 # 村裡剛通網tt
當然不會,我們看古裝劇經常會聽到一個詞“十惡不赦”就是這十種罪別說大赦天下的時候了就算你有皇上親賜的丹書鐵券或免死金牌也不行
大逆不道,破壞皇帝的宗廟、陵墓和宮殿。這些行為,都是對皇帝的大不敬,為了體現皇權至上的理念,皇帝自然是不會將這些行為視而不見的,比如年羹堯被皇帝處斬的罪名之中便包括了這個。
謀叛,暗中策劃背叛朝廷的行為。這條罪名和謀反比較相像,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們沒有謀反成功,只是在計劃罷了,比如明初宰相胡惟庸
惡逆,對親屬的殺害行為或毆打行為;不孝,對直系尊親屬的忤逆行為;不睦,親屬間的謀殺、出賣、毆打或控告的行為。在中國古代的時候,人們對“孝悌”的注重程度是很深的。
不道,違反封建倫理道德的行為;義,違背封建仁義道德的犯罪行為。這點很好理解,倘若連倫理道德都不管不顧的人,即使被釋放了,也不會痛改前非,反而會再次危害他人。
大不敬,不尊敬皇帝的言行。敢於對皇帝說出大不敬言語之人,自然也不可能輕易被皇帝原諒。
回覆列表
想多了,“大赦天下”是弘恩,展現寬仁的手法,屬於政治行為,政治目的從來都是為了穩定,危害統治根基的大罪是不可能赦免的,否則就是自掘墳墓,這是底限。
“大赦天下”經常出現在新皇登基,或者皇帝駕崩,對某一範圍內的罪犯一律予以赦免的制度。大赦的效力很大,它不僅免除刑罰的執行,而且使犯罪也歸於消滅。經過大赦之人,其刑事責任完全歸於消滅。尚未追訴的,不再追訴;已經追訴的,撤銷追訴;已受罪、刑宣告的,宣告歸於無效。“天下大赦”的引申含義,就是既往不咎,不再追究過去的問題,給予新機會重新開始的意思。但有十宗罪在大赦之外,不能免除。
一、謀反
謀反罪是古代十罪之首,這個緣由就不用多說了,都想奪了皇帝老子的江山,還能赦免?
《唐律》規定:謀反、謀大逆者,本人不分首從皆斬;其父親和十六歲以上的兒子皆絞;妻妾和十五歲以下的兒子以及母親、女兒、兒子的妻妾、孫子、祖父、兄弟姐妹全部入官為婢;家中的部曲、奴婢、資財、田宅也全部沒官;伯叔父、侄子無論是否同居,皆流三千里。
二、謀大逆
《唐律·名例·十惡》:“二曰謀大逆。”原注:“謂謀毀宗廟、山陵及宮闕。”這個說的就是破壞皇室宗廟、陵寢等,僅次於謀反。不管皇族信不信不重要,重要的是老百姓大多迷信,祖龍之地要是被破壞了,那就是壞了氣數了,這可了不得,天下是會大亂的。儘管如此,皇陵還是一直被摸金校尉惦記。
三、謀叛
就是預謀叛國,《明律》中規定:謀叛罪凡共謀者,妻妾子女給付功臣人家為奴婢;財產沒入官府,父母祖孫兄弟不問同籍或異籍,皆流二千里安置。知情故縱隱藏者絞,知而不首告者,杖一百,流三千里。謀而未行,首犯處絞刑,從犯杖一百,流三千里。有能告捕者,將犯人財產全給充賞。知情而不首告者,杖一百,徒二年。逃避山澤不服追喚者,以謀叛未行論:拒敵官兵者,以謀叛已行論。
這個就是對付漢奸的,近代有很多都可以處以絞刑了。
四、惡逆
惡逆說的是殺親,天地君親師是古時候,維護等級秩序的道德基石,謀殺親人是不可饒恕的,即使在今天,也當如此。
五、無道
滅絕人性的殘殺無辜之人,就是無道。最經典的就是漢武帝時期的“巫蠱之禍”,牽連達數十萬人,甚至動搖大漢統治根基,漢武帝最終被迫下《罪己詔》以平息天下。
今天的邪教、恐怖主義都應該歸為無道,滅絕人性的無道行為,不可饒恕。
六、大不敬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以下犯上叫做大不敬,尤其是直接觸犯皇帝者,殺無赦。
七、不孝
自古以來,孝道都是華人道德的基礎,儒家思想的昌盛,更是把孝道定為了鐵律,大明朝在張居正之前,哪怕是當朝首輔,甚至是皇帝本人,都無權“奪情”,可見孝道之重。今天不孝,頂多就是受到道德譴責,這或許也是世風日下的一個因素。
八、不睦
自古講究和諧,《唐律》規定,男子打罵妻女,女子打罵丈夫,這些家庭暴力,都是可以告官的,被定性為不睦。
現在應該延續這個傳統,就少了很多家庭矛盾了。
九、不義
《唐律疏義·十惡》有記載,殺本屬府主、刺史、縣令、現受業師;吏卒殺本部五品官以上官長;及聞夫喪匿不舉哀,守喪期間作樂、穿吉服及改嫁等。皆是不義之罪。
不義之罪可輕可重,但是絕不容恕,對於維護社會體系的健康,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十、內亂
指家庭內部的亂倫行為,如小功以上親屬間的強姦、通姦、奸父祖之妾皆屬內亂。亂搞男女關係,在古時,也是不可寬恕的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