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但說裝修

    愛孩子是人的天性,古代有句話“愛孩子是連母雞都會的事”因為父母工作忙,孩子交給爺爺奶奶來調教,隔輩親,造成了爺爺奶奶對孫子的溺愛,主要問題還是對孩子怎麼個愛法。

    第一:對於管教孩子,要有自己的原則性,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做要給孩子一個明確的態度,孩子一哭鬧就給,這是不對的;

    第二:言傳身教,父母做一個好榜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自己充實,快樂,有責任感,孩子是會模仿你的;

    第三: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孩子的好的習慣我們要多表揚,不好的習慣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

  • 2 # 藦蘿花

    現在小孩子不說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至少也是爺爺奶奶的“掌中寶”,姥爺姥姥的“心尖尖”,還是各路叔叔阿姨、七大姑八大姨的“寵愛寶”,爸爸媽媽?當然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

    特別是初為人父母的新手爹媽們,那個激動,那個興奮,那個無措

    覺得世界真奇妙,怎麼會有這麼個小東西從肚子爬出來!

    我們要怎麼弄他才是合適?

    於是,各種的網上搜

    生怕落了哪個科學環節誤了“天才寶貝”的成長之路

    用單位一位新外公的話來說:“你以為小朋友難搞定?錯!搞定小朋友的爹媽才是難!”

    新生代父母的教育焦慮可見一斑。

    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且不說求學寒窗苦讀一路打怪升級,單是為謀個好的前程,也是考了證書一堆,可就是沒有“育人證”(不是“準生證”哈)!

    育人,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沒證!

    新生父母不僅緊張,而且有超強的自信:

    我家寶寶就是要成為一堆孩子裡最靚的那一個!

    燈神燈神教教我,怎樣才能讓那傻小子成天追狗攆貓,上點正路啊!

    那個焦慮啊,生生把“老母親”“老父親”弄成兩隻沒頭蒼蠅。

    養育孩子僅憑熱情還真的遠遠不夠。

    從你知道要當父母開始,就要開始各類知識的積累儲備。

    好在現在網路發達,專業網站上的專業知識隨時等你摘取。

    別嫌苦叫累,為了寶寶的未來,您就當再“高考”一次吧。

    至少,在今後生活瑣碎的路上,你會發現自己慢慢也可以“兵來將擋,水來土屯”,甚至能體會到“所向披靡、無所不能”的豪邁!

    知識就是力量!果然不是騙人的。

    好在現在新生父母在學歷、見識比上一代人都有優勢。

    要感謝我們生在一個飛速發展的好時代,知識,只要你想要,就可以有。

    焦慮是有的,無措也是有的

    讓我們一起深呼吸,讓慌亂的心舒展開

    看著可愛的小寶貝,牽著他(她)的小手說

    讓我們在學習中成長,在學習中前進,一起走向那個美好的未來!

  • 3 # 轉行農婦

    現在有一句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也就是說,家長尤其是母親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但是,教育的內容是什麼?很多人對此都有誤解,認為是指教孩子文化知識。我認為,從娃娃抓起的教育,主要應該是教孩子如何做人。

    現在的孩子,一降生,一般就有父母和祖輩6個大人圍著轉。真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孩子稍微懂事就有求必應。而中國特有的“隔代親”傳統,加上如今孩子的祖輩大多已經退休,更是把許多孩子從小就慣出“獨”、“霸”個性。這也是從中國推行獨生子女政策以來“小祖宗”、“小皇帝”、“小公主”層出不窮的原因。

    我記得,上世紀80年代以前,小學生放學,都是由老師組織學生們排隊回家,也沒有家長接送。家長接送是第一代獨生子女上學以後開始的。可見,從中國的獨生子女開始,孩子的家庭教育就走上了歧途,兩代家長的嬌慣,使得很多獨生子女注重享樂,不懂做人,缺乏責任意識。到了現在,當初的“小祖宗”們年齡最大的近40歲,已經是社會的中堅力量了。現在的“他們”,儘管也出現了一些“能人”,但是,“他們”中的大部分,對長輩、社會的責任意識相比老一輩如何?為什麼一些窮人家的孩子能夠心安理得的成為窮人家的“富二代”?

    中國現代社會,為什麼“拼爹”現象嚴重?就是因為一些官員和富人對自己子女的庇護,使他們平時能夠依仗長輩的權勢或錢勢,或升官發財、或為非作歹。但孩子們一旦出事,“拼爹”就成了“坑爹”,家長們同樣後悔不及。這是中國家庭教育失敗的惡果。

    過去講究的是“孝子賢孫”,現在呢?動輒辱罵甚至毆打長輩的人有多少?不贍養老人的有多少?這些也都是中國家庭教育失敗的結果。家長們都是自食其果。其實,很大程度上,家長們都應該是第一責任人:從小把孩子慣壞了。

    你捨不得教育孩子,社會會狠狠地教育他!與其等待孩子將來被社會敲打得頭破血流,不如從小教孩子有所敬畏,敬畏生命,敬畏尊長,敬畏規則。舊時中國,家有家規。家規會刻在戒尺上,子弟一旦違反,戒尺伺候。古人懂得,無規矩不成方圓,立規矩須有懲戒。沒有懲戒,規矩形同虛設。

    現在很多家長會和不聽話的孩子“約法三章”,但堅持不了幾天,孩子就反悔。究其因由,多是因為只有胡蘿蔔,沒有大棒。透過合理的懲罰讓孩子從抱有敬畏之心,才不會無視家規國法,公序良俗。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科說:“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最近幾十年,華人透過各種渠道學習了西方先進開明的民主教育理念,注意到了對孩子們身心的保護,將中國傳統的私塾教育的“戒尺”輕易扔掉,卻沒有學到西方對問題學生的懲治手段和法律法規,導致教育用“一條腿”走路,自然容易變得畸形。

    只用表揚和哄去教育孩子,期望單純用感化去教育問題學生,只是“雞湯大師們”的一廂情願。

    教育必須有相應的懲戒制度,這也是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

    幾乎所有的美國學校都有禁閉室,學校有權將違紀學生停課、關禁閉、週六返校禁閉、開除直至送少年懲戒學校。

    南韓有《大韓民國教育處罰法》,包括允許使用長度不超過100釐米、厚度不超過1釐米的戒尺打男女學生的小腿。

    英國《2006年教育與督學法》規定,教師有懲罰不規矩學生的法定權利,包括:罰寫作文、週末禁閉、校長懲戒、停學。體罰包括允許打手心,每雙手不超過三次,允許鞭打男生的臀部不超過六下……

    我們當然不提倡恢復體罰制度。

    但是,如果只維護孩子的權利,而不強調他們的責任,如果孩子可以隨意挑戰秩序而沒有任何懲戒,家長和老師只能說服,只能作所謂的“思想工作”,那這種教育制度是不是有效的?

    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是一種隔靴搔癢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

    溺子如弒子。孩子不能在蜜糖和讚美中長大,適宜的批評有百利而無一害。孩子如同樹苗,如不及時修枝剪杈,極易長成“歪脖子樹”。

    家長不僅要自己嚴格教子,還應和老師形成統一戰線,同心同德,形成合力。絕大部分老師是為了孩子好,批評是“愛之深、責之切”。只要批評得對,家長就應該支援老師。

    很多人長大後對老師充滿感激,就是因為老師及時給出批評,“懸崖勒馬”,避免了更嚴重的後果。更有意思的是,很多老師感慨,畢業後真正感恩老師者,往往是那些受批評多的學生。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

    別把孩子當成摸不得、碰不得的稀有動物。越是稀有物種,生命力越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手機怎樣解除鎖住的wi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