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遺產君
-
2 # 魁哥說歷史
三國演義中,徐晃是曹操麾下戰力排名前五的猛將,他一生戰功累累,深受曹操的賞識與器重。襄樊之戰中,徐晃不僅在武功上力壓關羽,更是在用兵上打敗關羽,解了樊城之圍,被曹操盛讚為周亞夫一般的人物。可是,被曹操奉為戰神的徐晃,為何死得如此憋屈?
襄樊之戰
漢中之戰,劉備取得大勝,在眾臣的推舉勸諫下,劉備進位漢中王,同時上書給漢獻帝。曹操看到劉備的上表後十分憤怒,想要起兵攻打劉備,最終在司馬懿的勸諫下放棄,轉而聯合東吳,誘使東吳出兵荊州,自己再出兵漢中,這樣劉備就會首尾不相顧,疲於應付。
關羽軍隊,攻勢非常猛,直接將曹仁給打得大敗,龜縮城內。曹操得到關羽出兵的訊息後,派出名將於禁和龐統前去解圍,結果還是被關羽打的大敗。關羽水淹七軍,擒獲了于禁和龐德,直接震驚了天下,嚇得曹操差點遷都,以避關羽的鋒芒。冷靜下來的曹操,又派出徐晃統帥大軍前去迎戰關羽。
關羽因為手臂上有舊傷,不敵徐晃,關平擔心關羽受傷,鳴金收兵。徐晃率軍追殺,這個時候,樊城中的曹仁也引軍殺出城來。兩軍夾攻,將關羽的軍隊打的大敗。
解了樊城之圍後,曹操率軍到達戰場,看到徐晃的戰場遺蹟和軍容,再對比之前于禁的大敗,不禁對徐晃一通誇讚。
周亞夫何許人?他可是漢朝的名將,被稱為戰神一般的人物,曹操稱讚徐晃有周亞夫之風,就是將他奉為戰神看待,他的用兵、治軍之道,連曹操都自愧不如。
徐晃之死
關羽兵敗麥城,曾派出廖化向上庸的劉封求援,然而在孟達的勸諫下,劉封拒絕出兵救援關羽,導致關羽最終被殺。劉備諸葛亮知曉此事後,有意責備劉封和孟達,而孟達也與劉封不和,最終乾脆就直接投降了曹魏。在孟達的幫助下,曹軍最終奪取了上庸郡。
徐晃率軍衝到上庸城下,孟達已經關閉了城門,收起了吊橋,於是徐晃大呼:“反賊孟達,早早受降!”孟達大怒,命令手下放箭,結果就正好射中了徐晃的額頭。
徐晃中箭,被眾軍士搶救回營,然而卻因受傷太深,最終搶救無效,當晚身死。
一代“戰神”,就這樣,因為自己的魯莽,衝到敵人的城下,被敵箭射中而亡。實話說,這種死法對於一般衝鋒的士兵還是比較正常的,但是對於像徐晃這樣的武將,則是比較憋屈的了。在己方佔據軍事優勢的時候,專門跑去敵方城下送人頭,真是莽撞。
身為曹操手下五子良將之一,徐晃武功、領軍能力都是非常強的,被曹操奉為戰神。然而,最終由於他自己的魯莽,求功心切,徑直跑到地方城下,成為敵人的活靶子,頭顱中箭,憋屈而死,可悲可嘆。
(本文以三國演義為主。)
-
3 # 中行偃1
答:依據此題,我們來看看當初如果關羽不採取先發制人的手段攻擊襄樊,而是採取守勢,會是是個什麼結果?
《三國志·于禁傳》: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長安,使曹仁討關羽於樊。《三國志·武帝紀》:冬十月,宛守將侯音等反,執南陽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討關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圍宛。這是發生在公元219年。後來因為關羽先出兵進攻襄陽,揭開襄樊之戰的序幕……導致羽名將身首異處。
僅僅過了3年,黃初三年(222年)九月,魏文帝曹丕率軍首徵東吳。魏文帝命徵東大將軍曹休、前將軍張遼、鎮東將軍臧霸出洞口,大將軍曹仁出濡須,上軍大將軍曹真、徵南大將軍夏侯尚、左將軍張郃、右將軍徐晃圍南郡。吳建威將軍呂範督五軍,以舟軍拒曹休等,左將軍諸葛瑾、平北將軍潘璋、將軍楊粲救南郡,裨將軍朱桓以濡須督拒曹仁。但是,徐晃與夏侯尚等人最終未能攻克朱然駐守的江陵,只好放棄攻勢而退軍。
張郃駐軍州上守備,使朱然與外援斷絕。孫權又派遣潘璋、楊粲等將解圍,但依然失敗。當時城中守兵很多都患了腫病,尚有戰鬥能力的只剩下五千人。曹真等人築起土山,開鑿地道,建立樓櫓逼近城牆,箭如雨下,將士們都驚恐失色,朱然晏然無懼意,激勵士卒,趁敵軍出現戰術漏洞時攻破敵軍兩個軍營。魏軍圍攻江陵有六個月的時間,還沒有退軍。江陵令姚泰率領軍隊守備北門,見魏軍強盛,城中守兵少,穀物糧草將盡,便跟魏軍勾通,圖謀作為內應。準備行動的時候,事情被發現,於是朱然按軍法處斬了姚泰。夏侯尚、徐晃等人未能攻克江陵,於是撤走攻城部隊退軍。
此戰,張遼死於軍中,曹仁、張郃、徐晃、張遼、曹休、臧霸、曹真、夏侯尚……包括文帝曹丕親自坐鎮宛城,幾乎集中了魏國所有的精銳部隊,乘著夷陵之戰的硝煙未散,妄圖一舉拿下荊州!孫權調兵遣將孫盛、楊桀、潘璋、諸葛瑾企圖增援朱然,全部被粉碎!
而且,朱然軍內部還有內鬼姚泰,作戰部隊大部患水腫……憑藉著能戰鬥的5千人馬,朱然成功地擊退了夏侯尚、徐晃!使曹真、張郃毫無作為。
當然,這是朱然。羽名將麾下近5萬精兵,不可同日而語……唯一可以比較的是羽名將也曾經率領5千精兵攻擊徐晃,被徐晃打得直喊“大哥”(大兄)!
一代名將徐晃就是這麼被朱然指揮的殘兵敗將擊退了……能把羽名將打成了小弟的人,他怎麼能不憋屈?
-
4 # 漂浮在陽光之上的砂粒
徐晃是三國曹操“五子良將”之一,他也算是一個十分厲害的人物了,是曹操的肱骨之臣,因為他不僅在戰場上有謀略,而且十分忠勇,常年跟隨曹操征戰南北,為曹操王朝的建立做了不少貢獻,深得曹操喜愛。但是歷史上關於徐晃的死因卻有不同的說法,其中有兩個版本最令人信服。
徐晃死的原因之一據說2是被孟達殺死的。據史料記載,徐晃單槍匹馬去挑戰孟達,而孟達在城樓上看見徐晃,非常驚慌,讓手下的人急忙撐起吊橋,徐晃的馬登時沒收住,直接來到壕邊,挑釁地對孟達說:反賊孟達,快點出來受降,孟達十分生氣,就開弓射向徐晃,而這一箭正中徐晃頭額,被曹操的部隊救去,徐晃被救回後曹操趕緊為他尋找大夫為他治病,大夫為他取了箭頭,並且及時為他調治,但由於傷勢過重,徐晃當晚就死了,僅為五十九歲。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徐晃常年為曹操徵兵作戰,奮勇殺敵,大大小小受了不少傷,身體每況愈下,而後面生的一場大病,徹底擊垮了他羸弱的身體,正所謂病來如山倒,他病的十分嚴重,甚至到了下不了床的地步,雖然曹操為他遍尋名醫,但終究沒能挽救回他的生命,在魏明帝時期,因病逝去。
對於徐晃這個人我還是十分敬佩的,他不僅有能力,而且據史料記載,徐晃一生儉樸,勤儉節約,並且對自己要求很嚴格,時時約束自己。他在死前還特別囑咐埋葬他時不必大費周章,一切從簡。而且他立功很多,但從不驕傲自滿,很少邀功請賞,所以在曹操的軍隊中很多人都敬佩他,信服他。
-
5 # 大觀歷史風雲
你好,我是趙COCO,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咱今天只聊聊演義裡的,正史不提,太生澀。
三國演義中原話:孟達登城視之,只見一彪軍,打著“右將軍徐晃”旗號,飛奔城下。達大驚,急扯起吊橋。徐晃坐下馬收拾不住,直來到壕邊,高叫曰:“反賊孟達,早早受降!”達大怒,急開弓射之,正中徐晃頭額,魏將救去。城上亂箭射下,魏兵方退。孟達恰待開門追趕,四面旌旗蔽日,司馬懿兵到。達仰天長嘆曰:“果不出孔明所料也!”於是閉門堅守。卻說徐晃被孟達射中頭額,眾軍救到寨中,取了箭頭,令醫調治;當晚身死,時年五十九歲。
徐晃年輕時曾做河東郡小吏,因隨車騎將軍楊奉討伐賊寇有功,被升為騎都尉。因保護漢獻帝回洛陽有功,楊奉被拜為車騎將軍,駐兵大梁。徐晃見爭鬥日益加劇,就勸楊奉歸附曹操,楊奉決定聽從徐晃的建議。但是隨後楊奉反叛出逃,於是徐晃就跟了曹操,曹操見徐晃作戰勇敢,很有謀略,頗有古之大將之風,很是喜愛。從此,他便成為曹操的一名忠實戰將,跟隨曹操轉戰南北,為曹魏的建立屢立功勳。被曹操封為五子良將之一。
-
6 # 葉落梧桐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東楊(今山西洪洞東南)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本為楊奉帳下騎都尉,楊奉被曹操擊敗後轉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勳,參與徐州之戰、官渡之戰、冀州征伐、白狼山之戰、南郡之戰、關中征伐、夏侯淵平涼州之戰、漢中之戰等幾次重大戰役。在樊城之戰中,徐晃率軍擊退關羽,又緊隨關羽展開追殺,並趁機連破關羽十重圍塹,徹底解除了樊城之圍。因為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曹丕稱帝后,徐晃被加封為右將軍。其後,徐晃跟隨夏侯尚擊敗蜀將劉封並奪取上庸。公元227年病逝,諡曰壯侯。這是正史對徐晃之死的記載。
但在演義中徐晃的死就要顯得有悲情色彩了,話說孟達其實最開始是蜀中國人,後來才投降到曹魏的,但是這個孟達並沒有一心歸曹,所以就想回歸蜀國,剛好這件事情就敗露了,所以司馬懿就派遣右將軍徐晃去剿殺孟達,徐晃追殺到新城城門的時候被孟達一箭剛好射中了徐晃頭部,當時還沒死,但是到了晚上就不治而亡了。
從演義也可以看出,徐晃的死其實算得上是為魏國效力而死的,所有演義裡面就把徐晃刻畫的更加有血腥形象一些了。
所以最後大家也知道了,徐晃到底是怎麼死的吧,正史和演義中的死因原因可不一樣哦,要注意區分了。
-
7 # 夏目歷史君
徐晃在曹魏擁有很高的地位,不是因為他的背景好,而是因為他建功無數。
史料記載:“(徐晃)又從破顏良,拔白馬,進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將軍。”
他幫曹操先後擊敗顏良和文丑,為曹魏的發展奠定基礎,這說明他確實十分軍功不小。
徐晃無論是個人能力還是綜合素質都非常高,因此他絕對是三國時期最頂尖的將領之一。
根據《三國演義》的記載:“時諸軍皆集,太祖案行諸營,士卒鹹離陳觀,而晃軍營整齊,將士駐陳不動。
從演義來看,徐晃死得非常憋屈,因為他是被徐晃在慌亂當中射死的。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唏噓不已,一代名將竟然以這種方式隕落,確實令人難以接受。
相比之下,《三國志》的記載明顯更為可信。在去世之間的那段時間,徐晃和孟達壓根就沒有接觸過,這相當於變相駁斥了《三國演義》當中徐晃被射死的理論。
根據《三國志》的描述,徐晃是因病去世。在《三國志》當中,有關徐晃病死的記載可不是寥寥幾筆,而是非常的全面。
換句話說,這個問題之所以被很多次提出來,是因為混淆了《三國演義》的劇情和真正的歷史。
之所以《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記載大相徑庭,不只是因為《三國演義》的體裁為小說,更主要的原因是這本書的作者羅貫中在寫書的時候一直本著“尊劉抑曹”的思想觀念。
因此在描寫曹魏武將的時候,難免會出現刻意抹黑的情況。徐晃自然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存在。為了凸顯蜀漢將領的勇猛,羅貫中只能有意壓制徐晃。
最後,我們可以開一個腦洞,那就是假設徐晃真的是被孟達射死。在這種情況下,徐晃死得的確非常憋屈,但是他依然沒有跌下神壇。
有句話說得好,叫做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徐晃不是在正面作戰的情況下被人挑落,而是中了來自高處的箭矢,只能說他死得憋屈,說他倒黴,而不能說他弱小。
-
8 # 新銳歷史
徐晃是三國時期的著名將軍,當時和曹仁,張郃等人併成為曹操的幾大良將,為魏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建安五年的時候,在官渡的戰役裡面,徐晃跟著曹操打敗了投靠袁紹的劉備,又跟隨曹操擊敗了顏良,之後就被拜封為偏將軍。
那麼為什麼許多人覺得徐晃死的很憋屈呢,其實這與他怎麼死的有很大的關係!
一、徐晃為何被曹操奉為戰神?徐晃這個人很會把政治的鬥爭和軍事結合在一起,當曹操在和袁紹的爭鬥之中,因為兩方交戰的時候比較長,所以仇恨比較大。
曹操每次攻佔下袁紹曾經的地盤之後,總是會有屠城的行為。
但是徐晃覺得,這樣只能會讓袁紹以前的手下更加的反抗,對於曹操統一天下會更加的有阻礙。
在建安十三年的時候,曹操在基本上收復了北方之後,親自率領了十萬大軍去征伐荊州,想要一舉吞下江南,方便自己統一天下。
後來,徐晃隨著曹操出征,攻打了宜城地,又和滿寵去漢津征討關羽。
曹操在赤壁戰役之中被聯軍所擊敗,曹操留下徐晃共同駐守江陵,後來和曹仁一起在江陵共同對抗前來征討的周瑜。
徐晃在打贏仗凱旋歸來的時候,曹操親自迎接徐晃,並且設宴進行慶功,用來犒勞徐晃。
曹操當時親自舉杯敬徐晃說:“這次襄陽的勝利都是將軍的功勞。”
曹操曾經感嘆,徐晃對於士兵要求嚴格,訓練出來的士兵都是勇猛之士,比起來其他的士兵強悍很多。
徐晃深諳奇正之道,最善聲東擊西,荀攸曾在官渡之戰中向曹操推薦徐晃,於是曹操派徐晃和史渙帶著幾千騎兵共同攻打韓猛,在故市截燒其輜重。
在戰爭年代,糧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是鐵,飯是鋼!
徐晃認為:截其源,斷其糧,賊可擒也!
烏巢糧草被燒的訊息傳至官渡前線,袁軍軍心動搖,內部分裂,張郃因受誣陷而與將軍高覽臨陣反叛,燒燬軍械,向曹操投降。
至此,袁紹大軍急驟崩潰,官渡戰勢急轉直下,曹軍士氣大振,取得了決戰勝利。
焚燒軍糧是定戰爭勝敗的關鍵性作戰,在這一戰役中,徐晃的功勞不言而喻,因此被封為都亭侯。
二、徐晃怎麼死的徐晃的結局,在小說《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卻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關於徐晃怎麼死的,現在出現了好幾個版本,認同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兩個版本。
徐晃之死原因一(被孟達殺死):據《三國志》記載,曹丕稱帝后,徐晃被加為右將軍。
孟達於新城謀反時,司馬懿調徐晃急行軍趕往新城,誅殺孟達,孟達登城視之,只見一彪軍,打著“右將軍徐晃”旗號,飛奔城下。
孟達達大驚,急扯起吊橋,徐晃坐下馬收拾不住,直來到壕邊,高叫曰:“反賊孟達,早早受降!”
孟達大怒,急開弓射之,正中徐晃頭額,魏將救去,城上亂箭射下,魏兵方退,孟達恰待開門追趕,四面旌旗蔽日,司馬懿兵到。
孟達仰天長嘆曰:“果不出孔明所料也!”於是閉門堅守。
卻說徐晃被孟達射中頭額,眾軍救到寨中,取了箭頭,令醫調治,當晚身死,時年五十九歲。
徐晃之死原因二,如正史中所言,公元227年病逝,諡曰壯侯 ,是正常死亡的。
徐晃墓位於許昌市東20公里張潘鎮城角徐村東北1公里處,是許昌縣政府九七年立的,墓現於耕地中。
三、為何說徐晃死的憋屈?在《三國演義》之中,徐晃是死於叛將孟達之手,被後者一箭射中前額,隨即一命嗚呼。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感覺徐晃死的憋屈的原因。
總體而言,演義中的徐晃確實是被弱化了一些,然而徐晃的這個結局,卻並非全是作者刻意貶損。
在演義中有一個頗為有趣的現象,像黃忠、太史慈、甘寧、張遼這樣的一流武將,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結局,那就是在戰場上被敵人射殺。
不過在歷史上,他們和徐晃一樣都是因病去世的,作者之所以會這麼安排,其實是為了體現出一種英雄主義。
結語或許在那個時代,武將要實現自身的價值,就應該是在戰場上堅持到最後一刻。
所以不難發現,徐晃在演義中雖然是枉死於孟達之手,卻反而實現了自己作為武將的最後價值,
這也是羅貫中再用另外一種方式在向這些武將致敬。
-END-
-
9 # 初心有言不止
徐晃當得起“戰神”,雖然沒有戰死沙場,似乎不夠壯烈,但絕不是死得憋屈。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東楊(今山西洪洞東南)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徐晃本是楊奉麾下的騎都尉,楊奉被曹操戰敗之後,徐晃就轉投曹操。之後,跟隨曹操東征西討,立下了赫赫戰功。其中參加比較重大的戰役就有:徐州之戰、官渡之戰、冀州征戰、白狼山之戰、南郡之戰、關中征戰、夏侯淵平涼州之戰、漢中之戰等。特別是襄樊之戰,徐晃戰敗了威震華夏的關羽,就連曹操也佩服的五體投地。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進攻襄樊,水淹七軍,活捉了于禁、龐德,逼迫於禁投降,龐德拒不投降被殺死,威震華夏,讓曹操有了遷都的想法,可見事態之嚴重。
曹操連忙調集十二營大軍,同歸徐晃指揮,對抗關羽。同時,曹操祕密與孫權聯絡,共同夾擊關羽。曹操將孫權即將進攻江陵的訊息故意洩露給關羽部下,由於關羽部下家眷都在江陵,引起了軍心混亂,關羽此時猶豫不決。
徐晃採取聲東擊西的戰術,揚言要進攻關羽大軍駐守的圍頭,卻突然進攻關羽一部駐紮的四冢。關羽親率五千步騎前來與徐晃對戰。
徐晃與關羽是老鄉,而且一向關係很好。二人一見面,就隔空喊話,聊起了家常。
徐晃但言平生,毫不談及軍事。聊完之後,徐晃突然下令:“全力出擊,得關羽首級者,賞金千斤。”
關羽一聽,十分恐懼,說:“大哥,你這是怎麼說話呢?”
徐晃說:“這是國家之事。”
兩軍混戰,關羽戰敗。徐晃乘勝追擊,連破關羽十道鹿寨,徹底擊敗關羽。
關羽逃走,後被東吳將領潘璋部將馬忠殺死。
曹操對徐晃這一戰績,也是大讚不已。在一篇令中說:“敵人圍塹鹿角十重,將軍(徐晃)致戰全勝。我用兵三十年,以及所聽說過的古代善於用兵之人,都沒有這樣長驅直入敵圍的。”
襄樊一戰,徐晃創造了“長驅直入”的成語。
徐晃一向治軍嚴整,曹操盛讚他“有周亞夫之風。”可見,徐晃的軍事才能和戰功,被曹操稱為戰神也不為過。
曹丕稱帝后,徐晃被加封為右將軍,進封逯鄉侯。隨後跟隨夏侯尚擊敗蜀將劉封,奪取了上庸。
227年,徐晃病逝,諡號“壯侯”。
徐晃一生戰功累累,最後壽終正寢,應該是很圓滿的一生,沒有死的很憋屈。
但多事的羅貫中看不過去,就給徐晃安排了一個不一樣的死法。
就看一下《三國演義》是如何讓徐晃憋屈而死的吧。
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親自率領大軍兵出祁山。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望風而降。本是原蜀將、上庸太守孟達,在諸葛亮的誘使下準備反叛曹魏,投降諸葛亮。
司馬懿八日內,行軍一千二百里,前來進攻孟達。半道上遇到了徐晃,徐晃就跟隨司馬懿一起行動。由於徐晃跑的太急,沒剎住馬腿,一下子衝到了城牆壕溝邊,被孟達一箭射死。享年五十九歲,從這個過程來看,徐晃的確是死得有些憋屈。
本來徐晃死後,又被招來,想再立奇功,不想心急了點,就這麼窩囊的又死了。
這個故事編的不是很好,讀起來不很爽。
227年,徐晃就病逝,228年硬要他再打一仗,應該讓他風光一下才是。
關羽(161--220年),除了劉備,關羽一般不會輕易叫人大哥,就是在襄樊之戰最艱難的時候,不是出於對徐晃的尊敬,也不會稱呼徐晃大哥。
由此看來,徐晃應該比關羽大一些才是。關羽死時已經六十歲,徐晃在七年之後才病逝,起碼應該六十七歲以上,絕不是羅老先生所說的五十九歲。
從徐晃去世的時間和壽命,就看出演義所說不靠譜,就更不必說徐晃死得憋屈一事,也就更不靠譜。
-
10 # 不沉的經遠
既然講徐晃死的憋屈,那就是說《三國演義》了,不過演義中死的憋屈的猛將多了,也不差徐晃一個。
所以徐晃不是第一個被小人物射殺的名將,也不是最後一個,雖然有些憋屈,但是也不用太奇怪。
-
11 # 庭州行者
徐晃乃是曹操帳下第二猛將,整個曹營除許褚之外,戰鬥力屬徐晃最高。徐晃未入曹營之時,曾與許褚交戰,五十回合之內不分勝負,可見二人實力在伯仲之間。但徐晃的綜合能力顯然強於許褚。許褚的角色,僅僅是曹操的保鏢,獨當一面、行軍佈陣,並不是許褚的強項。從演義而言,許褚的腦子顯然是有些簡單,類似於愣頭青一類。徐晃則不同,徐公明是不折不扣的複合型人才,無論是漢中之戰還是樊城解圍,徐晃都能充當一路軍馬之主帥,並且相對出色地完成任務。
因而,按照整體實力而論,徐晃堪稱曹操帳下第一名將,稱之為曹營戰神無可厚非。但放眼當時天下,徐晃實在是難稱頂尖。以戰鬥力而論,徐晃雖然有過八十回合擊敗關二爺的耀眼戰績,但當時的關二爺不僅年邁而且一隻手臂受傷,戰鬥力連自己巔峰時期的百分之三十尚且不到,徐晃擊敗這樣的關二爺,並不十分值得誇耀;曹操與袁紹相持之際,面對袁紹軍中河北名將顏良文丑,徐晃連二十回合都堅持不下來,完完全全處於被壓制狀態;漢中 之戰與張郃聯手面對趙雲,看到趙雲武藝,頓時喪失了出手挑戰趙雲的勇氣。
如此多的敗績歷史,證明徐晃在當時並不算十分頂尖。
這位曹營猛將的一生,算得上是虎頭蛇尾。曹叡繼位時,徐晃已是三朝元老,年老體衰。恰逢上庸守將孟達叛亂,私通諸葛亮,此事被曹叡發覺,於是曹叡遣司馬懿領兵前去平叛,徐晃則為先鋒。此事的徐晃雖然年齡大,但他並不服老,率軍一路狂奔到上庸城下,不做絲毫防護,便大喊“反賊孟達,早早投降”。如果孟達在城下與徐晃相遇,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但人家孟達這時緊閉城門,徐晃根本無可奈何。徐晃的囂張氣焰也激怒了孟達,孟達拉起長弓,對著徐晃腦門上就是一箭。這徐晃畢竟是老了,連躲閃的機會都沒有,便被射落馬下。
重傷的徐晃被送到許都,沒過多久便因為箭傷感染,不治身亡。
徐晃是個比較狂妄的人,雖然一定程度上來說,狂妄並不是壞事,但過度狂妄一定會被反噬。曾經面對顏良文丑,徐晃不知天高地厚地搶著上前立功,結果皆敗退回來,令曹操軍隊士氣大跌。樊城之戰,在東吳背後捅刀子的幫助下,徐晃戰勝了威震華夏的關二爺,自此之後徐晃更加狂妄。征討孟達,本應有計劃進行,不可冒進,更不能直接將自己暴露在危險之中,但徐晃不信邪,非覺得自己戰勝關二爺,天下無敵,結果被小小的孟達給陰了,真可謂是自作自受。雖然徐晃曾經擊敗了關二爺,但本質上徐晃和關二爺是同一類人,這也註定了二人結局的相似性。
隨著徐晃的去世,曹魏政權中功勳力量大為削弱,無意中為司馬懿奪權掃清障礙,實在是天意。
-
12 # 華哥關心你
徐晃屬於典型的擁曹派元老,朝中分量可想而知。追隨曹操,戎馬一生,功勳卓著,三國將領中,能與徐晃將軍可比的屈指可數。
徐晃將軍身經百戰,卻從未有過性命危險。這次出征,徐晃將軍年世已高,不適合打先鋒,這一點,老道的司馬懿怎能不懂?但為什麼明知故犯,讓老將軍打頭陣。
司馬召之,心路人皆知。此話也適用於司馬懿。所以,徐晃將軍之死,必然是遭司馬懿設計。這一箭,到底是誰射的,尚需調查。
回覆列表
徐晃作為曹操手下的大將,武力頗高,且深知兵法,被曹操奉為戰神,還被《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列為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在於呂布、袁紹、劉備、馬超等等各路諸侯的戰爭中,徐晃都扮演著天降奇兵的角色,最後卻被不起眼的孟達給射死了,你說他憋屈不憋屈?
孟達是個反覆無常的叛將,在《三國演義》的描述中,孟達見到徐晃的第一反應是畏懼,不戰而逃,逃回新城後,緊閉城門,徐晃追至城下,被孟達的亂箭射中頭部而身亡。
孟達居高臨下本身就佔有優勢,一箭便得手確實有一些運氣成分,徐晃被射死則純屬於意外事故,並非他自己技不如人才被殺,如果他與孟達單挑,恐怕十個孟達也不是他的對手,因此,不能以此來說明徐晃不如孟達而徒有虛名。
徐晃出道很早,起初擔任過郡吏,後來追隨車騎將軍楊奉討伐賊寇,楊奉確實不咋的,白波賊出身,而且一輩子幹的基本都是賊乾的事,徐晃因功升遷為騎都尉,在李榷、郭汜攻打長安之際,徐晃勸楊奉保護獻帝出逃,獻帝逃到洛陽後,封徐晃為都亭侯,後來董卓、韓暹彼此不和,矛盾日益激化,徐晃又勸楊奉投降曹操,楊奉先是答應了,隨後又反悔,反而主動去打曹操,結果自然是被曹操修理了一番,楊奉棄徐晃於不顧跑去投奔了袁術。
緊接著曹操又去攻打楊奉殘部,打得他東躲西藏,消停了一陣子的楊奉又不甘寂寞,動起了歪腦子,跑去搶劉備的糧草,結果被劉備幹掉了。
曹操是愛才之人,對徐晃的歸降他很是高興,曹操一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一開始就對徐晃展現出了高度的信任,把士兵交給剛歸順的徐晃,讓他去討賊,事成後就立即拜他為裨將軍。
徐晃是個心眼很實的人,曹操出手一招就收服他的心,徐晃很感恩也很激動,覺得自己終於遇到了值得託付一生的人,自己之前接觸過的董卓、李傕、郭汜、楊奉等人,他們會這一手嗎?徐晃總感覺之前那麼多年白活了。
自此徐晃忠心追隨曹操,他在曹營如魚得水,倍感值得,追隨曹操南征北戰,立下戰功無數。
徐晃這個人治軍嚴謹,對將士們的要求很高,講求令行禁止,有一次,曹操巡視三軍操練,許多將士看到曹操來了,紛紛像見到明星似的迎頭觀望,有的甚至跑出了佇列,唯獨徐晃手下的將士巍然不動,泰然自若,列隊整齊,曹操很是滿意,盛讚徐晃有周亞夫之風。
徐晃是屬於一個不爭不搶之人,他一生簡樸,嚴以律己,對於戰功以及封賞的分配,他都從無怨言,因此,曹軍中常常流傳著“不得餉,屬徐晃”的的美言,徐晃這種品格的將軍,有利於內部團結,對一個國家來說,能擁有這樣一位將領,是莫大的榮幸。
徐晃一生參與的戰役很多,獨自指揮的戰役也不少,幾乎沒有敗績,他官至右將軍,封陽平侯,食邑三千一百戶,如此千古名將,豈能是浪得虛名之輩?
當然了,孟達射死徐晃也只是《三國演義》中杜撰的情節,歷史上的徐晃是正常死亡的,並沒有死在戰場上,更不可能死於孟達之手,他病逝於曹丕任上,諡號壯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