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和Auto
-
2 # 一尊還靁江月
BBA短時間內不會沒落
除非汽車像手機一樣,從傳統功能機一下子進入了智慧機時代,來次革命式的變革,那時候洗牌,沒有跟上的品牌就像諾基亞一樣,只能以另一種方式活著(其實活得也不錯)。
車子,不是一年兩年可以積累起優勢的,品牌更不是五年十年可以深入人心的。
全球車型,主機大廠,豪華品牌,這些因素結合起來,設立的競爭壁壘足夠強大,這個說到底是錢壘起來的綜合競爭力,還不是純技術本身,在同價位想分走一杯的,也許只有他們幾個本身。
新能源轉型,不要低估了主流大廠的研發和轉換能力。
大眾,這個不換臉的,搞起純電來也是出生就成熟,ID4等車型,綜合品質足夠高,剩下的就是價格,宣傳,以及新能源車本身釋出晚帶來的認知問題。
當然,在純電這塊,自主和傳統合資大廠的這個差距被縮小了,甚至自主品牌很多地方超越了,但最後比拼的還是整體的造車實力,是工業化程度,產能,研發力,是市場營銷,品牌打造與維護,是一輪銷售後的售後……
自主品牌車在新能源上已經趕超了很多,特別是幾個新品牌,但是依然要看到很多不足,比如PPT造車,產能,續航里程,三電系統的不成熟等等。佔了先機,但市場不講這個,最後誰能活下來誰活得好,還得看後續。
壓力山大,看特斯拉的真香模式就有種危機感,一面被輿論鞭撻,一面看到路上越來越多的特斯拉。
寶馬奧迪推出的新能源,寶馬iX,奧迪Q5 e-tron,可以說又輕鬆在新能源高階價位置站定,自主品牌極力想站上去的位置,它門出生即在那,你說差距在哪裡,談價效比麼?沒用。
-
3 # 譚浩俊
一汽奧迪深陷銷量泥潭,還有機會翻身嗎?
曾幾何時,桑塔納是中國消費者最羨慕、最看重、最喜愛的一款車,那時的中國消費者,要是買了一臺桑塔納轎車,可是不得了。行政機關能夠坐上桑塔納轎車的,可是都有一定地位的,在單位是一把手,其他的,還真的沒有“資格”坐這車。但是,現在呢?如果誰還開著桑塔納,哪怕是最時興的桑塔納,都會被認為是“窮人”。
為什麼?因為,好車多了去了,作為汽車中奢侈品的寶馬、賓士,如今也是隨處可見。特別是寶馬,堪比當年的桑塔納,甚至沒有當年的桑塔納地位高。稍有一點錢的,都買了寶馬。開上寶馬後的興奮感,也早已不像過去。自然,對奧迪來說,也就更無法與過去相比了。
事實也是,奧迪曾經是華人最喜歡的一款車,特別是取代桑塔納成為中國消費者眼裡最實惠的一款車後,相當一段時間,奧迪都是最令人羨慕和信任的車。只是,近年來,奧迪的地位明顯下降,銷量也在減少。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顯然不是消費者對奧迪的喜愛度降低,而是奧迪自身的吸引力下降了,如果再不改進,再不提升,會被消費者拋棄的,會淪落為今天的桑塔納的。
-
4 # 明月何時同步去天涯
有機會翻身,肯定得與科技同步,給大眾生活提供更多便捷,否則終將被時代推下神壇。
現在什麼都講價效比,價格同樣的車型,你的車有什麼別人不具備的特點就會勝出。不省油,維修費還貴,保養起來也費錢,你的效能評價就起不來,關鍵是現在買車的消費者不一定都是大富豪,也有很多普通工薪人,產品的競爭方向就是好用、耐用、適用。
-
5 # 一隻慕慕a
是有機會,但是可能性也很低了。
面對賓士寶馬的內飾而言,奧迪真的不佔據優勢,這有可能是銷量不行的一個原因,其次因為降價保銷量導致品牌力下降也算是其中一個深陷銷量泥潭的一個原因,畢竟華人嘛,愛好面子。
而且奧迪更新速度也不及寶馬賓士,要說能不能翻身,只能看奧迪會不會有好的產品了,和本土化的最佳化設計。
回覆列表
奧迪汽車在華市場前景渺茫·BBA德系神話將要破滅
開寶馬、坐賓士、看奧迪,這是個老梗了。
寶馬汽車主打運動,賓士汽車主攻豪華,奧迪汽車則是在公務汽車領域有不可撼動的地位,形象是“正統”的;然而現在的奧迪汽車卻完全沒有了沉穩的氣質,這幾年開始走運動路線了,形象的變化讓奧迪失去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只是為什麼要做這麼冒險的轉變呢?這就要聊聊公務用車的選項的變化了。
曾經大家瞭解的公務用車的相關知識無非是“雙18”,指排量不超1.8T、價格不超18萬,其次是高標準的車輛也有些大排量選項;對於品牌似乎是沒有限制的,但由於大眾汽車與上汽集團的合資節點恰到好處,拿出的PassatB2(桑塔納)也正符合當時的需求,當然更重要的還是能夠共享供應鏈體系的建設經驗,所以大眾汽車成為了公務汽車的不二之選。在嚐到甜頭後,五年後的大眾汽車將奧迪品牌引進來並打造為高階品牌,至此奧迪成為高階公務汽車的選項。
不論在歐美還是日韓,一個成功的品牌都有作為公務汽車使用的經歷,比如美國的凱迪拉克和林肯都是總統座駕,雪佛蘭薩博班是特勤車,三大品牌的皮卡應用更廣泛;英國的勞斯萊斯、賓利和路虎都做過王室座駕,日本的雷克薩斯和日產也不例外。作為普通人總不會很懂車,可是選車總得有個參考;那麼在沒有參考的時候,公務汽車的選項就是唯一的參考,所以大眾奧迪才能在個人使用者市場裡也成為熱門品牌,寶馬賓士順帶沾了光,但車輛的特點決定了不適合作為公務車使用,但是在商圈還是可以用一用的。
奧迪的成功是基於發力公務汽車市場,奧迪的失敗則必然會是失去公務汽車市場。
自2017年第三季度開始,公務汽車不再允許採購外國品牌的車輛,至今已經有五年的光景了;老舊奧迪汽車在不斷淘汰的過程中,替代奧迪汽車的全數都是中國汽車品牌,高階用車有紅旗、蔚來和王朝汽車等品牌,商務車有傳祺、大通或江淮等,越野車有哈弗和坦克,輕客以大通、東風、江淮等品牌為主,皮卡車自然是銷量最高的長城皮卡。
至此中中國產汽車成為了新一代年輕人選車的風向標,曾經依靠公務汽車成長起來的大眾奧迪、本田豐田日產、通用別克等品牌都要開始走下坡路了;除非車輛還有先進的技術和極高的價效比,可是這些品牌基本都沒有,奧迪也不例外。
Quattro四驅系統是奧迪真正的且唯一的賣點,但這套系統的真正核心優勢只是“託森差速器”,這種差速器是由美華人託森發明,也就是說並不是奧迪的特有技術;這就很尷尬了, 這個賣點隨時能被取而代之。於是奧迪選擇了自己放棄該技術,現在的四驅奧迪合資車全部都用“多片式離合器限滑差速器”……分動箱加託森差速器能夠實現全時四驅,並且能做到最理想的智慧分動;下坡時重心在車尾,後輪抓地力強、行駛阻力也大,普通差速器給阻力更大的後輪分配的動力少、前輪動力多,所以急加速容易出現前輪打滑失控;而託森差速器能反向給阻力大的後輪更多的動力,加速就會更穩,下坡時也是前輪動力多、後輪動力少,託森差速器真的很牛。
多片式離合器限滑差速器的奧迪四驅車全數變成了適時四驅,而且不能再像託森差速器一樣的智慧分動;更尷尬的是這套適時四驅在日常行駛中還是用前輪驅動,切換四驅是在前輪打滑或者特殊的行駛模式中,駕駛品質就更差了。
奧迪唯一的賣點沒有了,在失去技術光環之後,所有的缺點都會顯得更加突出;奧迪的缺點主要是發動機異響、共振、滲油,DSG變速器換擋頓挫、異響和故障率高,其次則是車輛基本沒有智慧化配置,內飾設計與用料在豪華車裡也比較粗陋,實車的水平並不比大眾汽車高,畢竟使用的發動機是同款;一定要說有什麼區別的話,也就是採用了“縱置發動機”的佈局了。
可是一般的縱置發動機都採用前置後驅的佈局,而奧迪為了控制製造成本,很牛皮的使用了“縱置前驅”的系統;發動機飛輪朝後、動力拐了彎再去驅動前輪,這樣不僅會加大動力損耗,也完全沒有提升車輛駕駛品質的作用嘍。
綜上所述,奧迪汽車沒有什麼賣點了,質量表現又很不理想,同時也失去了品牌光環,所以未來成為冷門品牌是必然的結果;同時寶馬和賓士也不例外,一旦奧迪失去熱度,這兩個車輛同樣質量堪憂且價格嚴重虛高的品牌,等待的也是被中國製造的高階汽車取代,現階段已經有銷量看齊或反超寶馬賓士的中中國產轎車和SUV,也有均價反超的國潮高階車,德系車的時代基本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