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言論史
-
2 # 九九177552022
南宋的言相不言君說不上是進步還是倒退,其實是一種官場制度的政治變革,它不同於漢唐兩朝的宰相官制,漢唐宰相除了朝、政、國計以外只參與軍事議題不干涉軍事,直接對皇帝負責,相對權利有限。除非天子特別授權享有軍事特權,例如狄仁傑一例。在南宋就不同了,這個時期的宰相,相比前朝獨立性要大,權利也要大很多,不單直接對皇帝負責而且還可以獨立決斷一些大事要事,受帝王制約掣肘要小,所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就是宰相分離了皇帝的一部分權利,自主效能更強了,另外他們還擁有了使用和調動軍隊的權利,使得將相一家可以互通利益,就是因為南宋宰相權利過大才出現了矇蔽架空的朝與朝臣的空間斷系,但同時也避免了由於朝廷沉珂不果而延誤時機帶來的弊端,可以直接釋出朝政政令和第一時間處理軍政事件,所以只能說是一種變革。這樣回答不知是否滿意或對錯,敬請指正。
-
3 # MYOO鹹魚乾飯
表面來看是進步,其實對於專制是退步,本質沒什麼區別!
北宋的政治生態是三分權,政治-宰相,軍事-樞密使,經濟-鹽鐵支度使,但有兩個根本弊端,北宋所有的官,都是臨時的差,驚奇吧!老趙為了放置權臣設定的障礙,北宋開國還有效,既保留體面的官位,又可以分派不同的差,皇帝又博得好名聲,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又出現兩個問題,一個是官職差事複雜,名不正言不順,容易引起紛爭,特別是黨爭的時候,畢竟宋朝以文立國,二是這玩意虎不住人,看人早不看官職看差,形同虛設,但又名份在,總體來說裁決權在皇帝,這也是老趙故意為之。還有問題就是仲裁權,就是皇帝,那麼宰相的人員選擇,就是皇帝的喜好,總體皇帝不錯,但出現徽宗那樣的就亂了!
南宋延續北宋習慣,但又有不同,因為南宋開國皇權太弱,南宋從開始到結束基本上都面臨巨大軍事壓力和動盪,再怎麼削弱軍事人員的勢力,但也不能防線不要吧!北宋自從遼宋結盟大的戰事就停了!南宋就不行,金朝元朝輪著來,所以北方防線需要強有力的將領,自然而然優秀的將領比較多,朝廷裡軍事權重加大,文官應對外敵不能團結一致,加上南宋皇室太弱,宗族凋零,畢竟都被俘虜到北方了,宗族不行,文官分裂,軍事加大,容易動盪,導致權臣崛起,所以南宋宰相時間較長,權利較大。但,但,但,皇帝的更替是一部分代替另一部分,所以南宋宰相也會失勢,然後呢!縱觀南宋,除了高宗孝宗以外,基本上皇帝都不出名,能力不行,或者宰相比較強!
總上來說,沒什麼進步,只是外因內因進化的結果!都是一塌糊塗!
回覆列表
談到宋朝的官員選拔制度,人們總會提一句話:北宋缺將,南宋缺相。就是說北宋沒有什麼太好的將領,而南宋的宰相班子相當不怎麼樣。
北宋年間的宰相,王安石應該是最為人所熟悉的一個;南宋中後期的宰相,最有名的要屬蟋蟀宰相賈似道了。而他們,就是所謂“責任宰相”和“集權宰相”的代表。
整個宋朝的權力分配,大都奉行一個原則:君主垂拱而治,天下治亂系宰相。這一句話的前半句出自陸九淵,後半句出自程頤,都是儒學頂了尖的大家。他們的意見,就基本可以代表整個宋朝政治生態格局了。
北宋時期,皇帝負責遴選宰相,而宰相負責統領百官。在趙匡胤處心積慮的安排下,北宋形成了政事堂、樞密院、三司三足鼎立的格局。同平章事、樞密使和三司使都是宰相,各自統領政治、軍事、經濟大權,形成了中國式的三權分立。
王安石變法之所以為人詬病,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他身為同平章事,居然把改革的手伸到了軍隊和財政口子上面去了。這種越權的行為在北宋是會遭到激烈反對的,而王安石這種鋌而走險的改革一旦失敗,自然就會招致激烈的反撲。
到了南宋朝,宰相的權力更大,這是由於政治生態的進一步寬鬆和皇帝普遍不愛理政所導致的。到了光宗時期,居然連一個皇帝寵幸的官員的升遷,皇帝也做不了主了,還得要宰相點頭才能執行。
但是這種現象並不是好現象,反而加速了南宋的滅亡。因為這種情況並沒有形成一個制度性的東西,僅僅是韓、賈這種具有特殊身份的人所開創的特例而已。而在這種情況下,本來相互制約的各宰相也無法制衡,大權全都歸於一個宰相手裡,宰相成了真正的獨裁者,那和皇帝有什麼區別?
所以,相權的增加在南宋並不是好事,反而令南宋陷入了相當混亂的奸相擅權的境地,因此可見,過分的放權也許不一定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