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xdlyy
-
2 # 落葉歸根xx
好吧。不知道從什麼開始,家長和學校,和老師開始對立起來,不得不說,眾多媒體在其中起了極其不好的作用!和老師矛盾突出的家長,往往是孩子學習不好或者品行有問題。有這麼一句話,不一定全對,但有道理,就是一個品行不好的學生,身後一定有兩個或者多個品行不好的家長!極少有學習好的學生家長和老師會產生矛盾。另一方面,不得不說,現在一部分老師補課辦班,收受家長禮物,而且,教育主管部門對比處理不力,雷聲大雨點小,批評教育或者記過了事,根本就是變相鼓勵教師補課,在加上媒體的誘導,家長和學校,老師的矛盾不能不激化。
-
3 # nancy6668
現在的教育已經和以前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以前的教育多依靠學校,而現在的教育是學校和家庭教育雙向作用的一個結果,而且家庭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起很大的影響。所以家校的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孩子每天或每週在學校的時間有限,學校之外的時間孩子做了什麼,大多被輔導班、興趣班填滿了。所以現在的孩子學校內的學習和學校外的學習時間基本已經可以持平,學校內和學校外教育的銜接就是家校的溝通,現在學校也在推行家校溝通的平臺,都是教育良性發展的一個體現。
-
4 # 心隨教育
再負責任的老師,也需要家長的配合
一些家長認為,孩子既然上了學,於情於理,教育問題都應由學校老師全盤負責。 因為老師具有教育方面的專業知識,而家長往往不懂教育。更何況,教書育人本就是老師的本職工作,而家長要為生計奔波,沒那麼多時間管孩子。 家長對老師寄予厚望,老師當然能夠理解。可現實情況卻是,想把孩子教育好,光靠老師的力量是不夠的。家長若把教育責任全推給老師,自己做“甩手掌櫃”,就真的耽誤了孩子的成長。
一方面,老師面對的是一個班(甚至幾個班)的學生,不可能把太多精力放在個別孩子的身上。 每個孩子都有其特殊性。一對父母只需要教育一兩個孩子,尚且累死累活,頭疼不已,而老師要教好這麼多學生,難度可想而知。只有透過家長的配合,才有可能實現因材施教。 老師的工作也不只是教書育人,還有大量的精力被現實中各種填表、考評、比賽、評估等種種與教育、教學、科研無關的社會性事務佔據著。 身為老師,當然希望自己的學生都有出息,桃李滿天下。可沒有家長的配合,老師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
另一方面,老師的很多努力,如果沒有家長的配合,都會是無效的。
例如,老師課堂上講過的知識,如果孩子在家不及時複習,不按要求完成作業,就得不到有效鞏固,前面學,後面忘。這個時候,老師就需要家長來督促孩子。 老師發現了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如果家長不配合老師一起幫助孩子糾正,就算老師做再多的口頭教育,也會收穫甚微。 要知道,今天的老師是不敢輕易懲戒不上進的學生的。家長不管孩子的教育,老師真的獨木難支。 優秀的家長不會過度神化老師,把孩子的未來都寄託在老師身上。家長認真配合好老師的工作,和老師各司其職,形成合力,才是真正對孩子負責。
再優秀的老師,也替代不了家長的作用
有人問:同樣的老師,同樣的班級,同樣的教法,為什麼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 因為學校教育不是萬能的。孩子能否成才,除了先天因素外,主要受到後天成長環境的影響,包括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 其中,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對孩子的影響最大。孩子出生後,最先接受的是家庭教育,第一任老師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為孩子的成長奠基。 孩子上學後,學校教育依然替代不了家庭教育。老師每天所做的只是“澆水施肥”,而父母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才是孩子日常所需的“Sunny雨露”。離開了家長日復一日的努力,單靠老師在學校有限的付出,孩子很難成長為“參天大樹”。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教育孩子確實很辛苦,卻也是任何父母都不應逃避的人生責任。父母需要為孩子付出的心血,真的一點都不能少。
最近,有一則令人哭笑不得的訊息,鬧得沸沸揚揚:某教育機構組織6-10歲兒童進行了所謂“量子波動速讀”培訓,號稱可以讓孩子“1至5分鐘看完一本10萬字左右的書籍,並且能把文章完整地複述出來”。 如此蹩腳的騙局,卻讓有些家長不幸中招。騙子利用的就是他們投機取巧的心理:既希望孩子有一個美好的人生,又不願意在孩子身上投入太多精力,幻想能找到一條“小投入,大產出”的捷徑。
請記住,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育孩子是一個靜待花開的過程,沒有家長可以坐享其成。孩子身上一切優秀的品質,都來自於持之以恆的培養。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給予孩子必不可少的引導和陪伴。您今天對孩子的所有付出,都會逐漸沉澱在孩子身上,幫助孩子形成健全的心智、良好的習慣、優秀的品行,擁有適應社會、成就幸福人生的能力。 最好的教育,就是家長與老師肩並肩 教育最大的忌諱,就是家長與老師成了“敵人”。
常常看到,有的家長對孩子嬌生慣養,容不得老師對自己的孩子嚴厲;有的家長愛面子,見不得老師指出自家孩子的缺點;有的家長把老師當服務者,總要求老師給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待遇”…… 當老師和家長出現矛盾,有的家長選擇當著孩子的面指責、質疑老師,慫恿孩子不聽老師的話,甚至到學校和老師鬧。種種做法,都會讓老師的教育威信蕩然無存。
尊其師,才能信其道。如果家長破壞了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老師的教育就會失去底氣,越來越無計可施。當老師因此感到委屈、心寒,甚至心灰意冷,教育質量必然受到影響,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孩子。 再優秀的老師,也不可能讓所有家長滿意。家長與老師所站角度不同,難免會產生一些不一致。 但如果雙方都能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家長和老師在教育問題上的分歧,完全可以透過真誠溝通來解決。 請家長朋友相信,老師雖然並非無所不能,但懷著跟您一樣的熱忱,為了讓孩子更優秀而殫精竭慮,全力以赴。 孩子是老師和家長之間的紐帶。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老師和家長擁有共同的目標,從來不該是對立面。
身為老師,應該對得起家長的信任,盡好自己的教育職責。凡是該老師做的事情,例如批改作業,絕不能讓家長代勞。 身為家長,應該和老師形成統一戰線,尊重、信任、支援、理解每一位辛勤為孩子付出的老師,和老師共同進步,一起教育好孩子。 一個孩子最大的幸運,莫過於既擁有恪守職責、眼中有光的老師,又擁有以身作則、永不缺位的家長。家長與老師在教育過程中肩並肩,共同為孩子護航,孩子才會走上人生的光明大道!
-
5 # 幸福時光周
是這樣講的。一是教師要主動的,有目的,有針對的到學生家去,向家長彙報其學生的在校情況,並瞭解學生在家的情況,聽取家長對學校的建議和要求。《學校教學常規》規定,教師每學期一般對所教學生至少家訪一次。二是家長要定期或不定到學校瞭解大其學生的在校情況,並向教師彙報學生的在家情況,以及家長對學校的要求建議。另外,學校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家長會,定期舉辦家長學校,經常約談重點學生、學習成績波動比較大的學生,問題學生的家長等,或學校、家長透過微信,電話等途徑對學生情況進行勾通、交流等。家長配合學校形成合力對學生進行教育,是做好學生教育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學校、家長兩張皮的教育或單打一的教育是不可取的。請家長朋友一定不要忽視這一問題。
-
6 # 往事如煙雲FF
這個問題在我們孩子所上的學校表現極為突出,班主任自以為是,聽不進家長一丁點意見,而且動不動威脅孩子和家長。學校唯利是圖,好大喜功,不去抓教學、抓學習,只喜歡去讓學生擺拍、做影片搞宣傳。費用全是學生的,浪費了孩子大把學習時間。本來是初三了,我們卻要面臨轉學……
-
7 # 微風薰香
家校溝通是學校、老師、家長三方面的聯動機制,學校要在家校溝通上建立合理、安全的保障機制。從安全形度來說,學校是否能給家長辦理專用校園卡,家長持此卡進出校園,這樣既保證了安全,又方便了家長與老師的溝通;改革家長會的形式,使之成為真正能解決教學效果、學生成長狀況、家庭教育等方面問題的形式。目前的家長會完全流於一種形式,特別是學校主辦的家長會,很多都帶有商業性質,特別是家長反感。而班級主辦的家長會又是班主任唱主角,家長們的疑問只能在會後一窩蜂似的圍著班主任,使得班主任很無奈,家長們也得不到滿足。家長會應是由家長們先提出自家孩子的問題,由班主任在會上總結共性問題,個別問題會後溝通,這樣才能解決家長們的具體問題。
-
8 # 與心靈之約
自控力、自主性、守規矩、守紀律、學習習慣、尊師重教等主要在家庭培養,這是構建最佳學習狀態和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學習成績的條件。培養不好,教育就會失敗。
回覆列表
首先家長們要懂得主動聯絡教師瞭解孩子的情況,記住孩子是你的不是別人的。教師也要主動聯絡家長溝通反映學生在校情況,這是義務。各自盡責,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