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退本還息:收款人將交款人交納的款項歸還交款人,同時支付資金佔用利息的行為。
例如:我們上小學時,學校強制要求交納了200塊錢保險費,一人發了一個小紅本本,現在民政局說無效了。只能退還當時我們交納的200元,然後象徵性的支付點這麼多年資金佔用利息。這就是退本還息。
退本付息:貸款到期後,借款人將本金歸還出借人,同時支付借款利息的行為。
例如:張某借了銀行10萬元,一年後貸款到期,歸還銀行本金10萬元,同時支付利息5000元,這就是退本付息。
二、兩者的異同點
共同點:
都存在支付資金佔用利息的問題
不同點:
(1)關係不同。退本還息用於交款人和收款人之間,雙方不是借貸關係;而退本付息用於借款人和出借人之間,雙方是借貸關係。
(2)目的不同。退本還息中,交款人交納款項是為了獲得某項服務、權利或資格等,不是為了取得資金佔用利息;而退本付息中,出借人借款給借款人就是為了獲得資金佔用利息。
(3)主觀性不同。退本還息中,交款人交納款項是為了獲得某項服務、權利或資格等,不是為了取得資金佔用利息,所以收受收款人資金佔用利息不是其本意,是被動行為。而退本付息中,出借人借款給借款人就是為了獲得資金佔用利息,所以獲得利息就是他的本意,是其主動行為。
一、概念
退本還息:收款人將交款人交納的款項歸還交款人,同時支付資金佔用利息的行為。
例如:我們上小學時,學校強制要求交納了200塊錢保險費,一人發了一個小紅本本,現在民政局說無效了。只能退還當時我們交納的200元,然後象徵性的支付點這麼多年資金佔用利息。這就是退本還息。
退本付息:貸款到期後,借款人將本金歸還出借人,同時支付借款利息的行為。
例如:張某借了銀行10萬元,一年後貸款到期,歸還銀行本金10萬元,同時支付利息5000元,這就是退本付息。
二、兩者的異同點
共同點:
都存在支付資金佔用利息的問題
不同點:
(1)關係不同。退本還息用於交款人和收款人之間,雙方不是借貸關係;而退本付息用於借款人和出借人之間,雙方是借貸關係。
(2)目的不同。退本還息中,交款人交納款項是為了獲得某項服務、權利或資格等,不是為了取得資金佔用利息;而退本付息中,出借人借款給借款人就是為了獲得資金佔用利息。
(3)主觀性不同。退本還息中,交款人交納款項是為了獲得某項服務、權利或資格等,不是為了取得資金佔用利息,所以收受收款人資金佔用利息不是其本意,是被動行為。而退本付息中,出借人借款給借款人就是為了獲得資金佔用利息,所以獲得利息就是他的本意,是其主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