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際莊郝哥

    必須要教育他啊,什麼壞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但是要講究方法,不要傷害孩子自尊心,可以跟孩子說,你是不是拿錯別人的東西了,態度和藹一些,你試試。另一方面本著負責任的態度我感覺還是有必要跟孩子父母溝通一下這件事的!

  • 2 # 蕾蕾283831526

    不能說她偷。這點大的孩子,還搞不清楚你的我的,看到好玩的就想要。但是每次發現,都要告訴她,人家的東西不能隨便要。

  • 3 # 暖心秋媽

    應該用恰當的方法教育孩子。

    聽你的描述,我也想起曾經我帶過的一班孩子。那個班有一個小男孩也是有這樣的情況,平時在家裡的時候,不管是去到哪個鄰居家,看到別人桌子上有吃的食物,他直接拿來吃了。如果他覺得對方家裡那些玩具好玩,他會偷偷的拿回家裡。當鄰居找到他們家的家長時,家長還會振振有詞的說,你為什麼不把你們家的東西收好,讓我家的孩子給拿到了。左鄰右里看見這樣傻的人,大家懶得理他,出門都會把門鎖好,看見他家孩子要進家門,鄰居都會把他趕走。

    可是我的運氣特別差,這個小男孩居然來到我們班。才開學的第一天,他就把別的孩子的筆盒給拿走了。當時是開學第一天,亂哄哄的教室裡我們幾個老師並沒有發現這情況。開學的第三個星期,當我們戶外活動回教室後讓孩子換衣服時,其他發現他的書包有自己的物品。那時候我們才發現小男孩的不良習慣。

    於是乎,我們就和家長溝通,可是家長竟然還讓我們教育其他孩子把自己的東西收好,不要放在顯眼的地方讓他的孩子給拿走了。對於這樣的家長,我們能怎麼辦呢?

    和大人講道理,他簡直當我們說的就是廢話,所以,我們也懶得和他們繼續溝通,我們從孩子的身上進行教育:

    一、和孩子以聊天的方式讓他懂得拿別人物品會有什麼後果。

    大班的孩子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為了想著還可以把這不良的習慣改掉,我們三個老師分別和他進行聊天。

    ①因為他做的這些事兒,他在家裡還有沒有好朋友?

    當我們老師問他在家裡有沒有好朋友的時候,孩子告訴我們,在家沒有人願意和他一起玩。

    ②當他做了這些事之後,他周圍的孩子還願不願意和他一起玩?

    孩子告訴我們,以前還有孩子和他一起玩,可是後來當他常常拿別人家的東西之後,那些孩子都不和他玩了。

    孩子告訴我們,鄰居家的大人都不准他進家門,而且更不準那些孩子和他一起玩。

    ④要是他不拿別人的物品,會不會有好朋友?

    為了讓孩子不再犯那個愛拿別人物品的不良習慣,我們讓一個比較活潑開朗的孩子和他做朋友,以此讓孩子知道有朋友是一件特別開心的事。

    剛開始一個月的時候,十月份時孩子確實是忍著不再去拿別人的東西,可是第二個月到了11月份的時候,孩子又有拿別人物品的現象。原因是他沒有這些學習用品。於是乎我們又和家長溝通,讓家長給孩子購買學習用品。

    孩子的不良習慣反反覆覆,其實最大的原因還是在家長的身上,家長自己沒做到言行舉止讓孩子有榜樣可模仿。

    二、努力發現孩子的優點,鼓勵他堅持做到管住自己的手和心。

    儘管帶那個孩子的一整年時間裡,我們三個老師都努力的發現他的優點。可是,孩子在家已被養成的不良習慣。我們花了很大的力氣養孩子去改變。在幼兒園的時候,一到五的學習日子他都可以堅持,可是放假回家的兩天,他的不良行為又固態重萌。

    我們不斷地換行為好、活潑開朗的孩子去開導那個小男孩,並且做他的好朋友。其實也是在小男孩身邊放下了“眼線”,讓這些行為好的孩子給看著他,不能讓他有空閒的時間去拿別人的東西,一旦發現他拿了別人的物品,除了讓他放回去之外還要告訴老師。

    對於屢教不聽的家長,對於屢教堅持不到的孩子,我們和孩子家長溝通不了,只能對孩子不斷地提醒與鼓勵孩子發展其他良好行為。

  • 4 # 心似蓮花開好運自然來

    麻煩問一下老師,您是什麼畢業的?是幼師嗎?有畢業證沒?孩子上的是幼兒園小班還是大班?幾歲了?您瞭解孩子的成長過程與幼兒的成長規律嗎?

    教育學家盧梭曾說:“要尊重兒童,不要急於對他作出或好或壞的評判。”作為老師,當孩子犯錯時,我們自己首先要保持理性,然後再來引導和教育孩子,瞭解孩子為啥要拿這樣東西。孩子還小,有時候還分不清你的我的,只是感覺自己喜歡,就拿走了。她們對“偷”這個概念還在未知之中,我們可以嘗試著讓他們去知道他的這種行為是不對的就好。

  • 5 # 明圖明明圖

    雖然不能給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拿別人東西的行為定性為偷,但明顯孩子家長的態度是有問題的,他們沒有告訴孩子正確的行為應該是怎樣的。

    這樣的情況做為老師其實挺難辦,如果家長不配合,越過家長去教育孩子效果肯定也不會好,因為家長和老師是雙重標準,孩子不知道該聽誰的。

    但也不能因此就說孩子的家長怎樣怎樣,很可能家長根本沒有意識到他這樣的行為會給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他可能是認為孩子還小什麼也不懂,等到大一點可能會好,也可能是平時管了,但效果並不好。

    所以最好的辦法首先是先給家長談,從老師的專業角度告訴家長孩子這樣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家長必須引起重視,否則很可能等到孩子在一點會形成不好的習慣,做出不好的事情,讓家長告訴孩子什麼是正確是什麼是錯誤的。

    其次讓家長知道,因為孩子在幼兒園拿別的小朋友的東西,導致了別的小朋友不願意給孩子玩,別的家長也有意見,讓家長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第三告訴家長,老師在幼兒園會給教育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並告訴孩子如果想玩別的東西應該怎麼做等,同時會重點關注孩子,希望家長可以配合,在家裡的時候也加強教育。

    一般情況下,老師只要拿出專業的態度去認真給家長談,家長都是會需心接受的,但也不否認有的家長思維與眾不同,但做為老師來說,已經盡到了自己的責任,也不必過分糾結,等事情嚴重到再也無法收拾的時候,自然會有解決辦法。

  • 6 # 麥芽er

    教育是一定要的,但是要注意用詞,他們現在這個年齡段,對“偷拿”這個詞是沒有概念的,可能只是喜歡就感覺可以拿回家,這種行為一定要從小教育和糾正,如果縱容下去以後危害還是有的。

    我兒子小時候也出現過這種行為,我會對他說,你這種行為是不對的,這個東西不屬於你,你沒有權利把它拿回家,丟這個東西的小朋友找不到他的東西時一定很著急很難過……他可能聽不進去,但我下一步會把他喜歡的一樣東西偷偷藏起來,他找不到會哭,會著急,這時我拿出來再跟他講,那個小朋友會和你現在一樣難受哭泣,你希望別人拿走你愛的東西嗎?他使勁兒的搖頭,到這裡孩子們就會明白一些道理了。接下來再跟他講,如果你喜歡小朋友的這個東西,可以主動和小朋友玩和他一起玩這個,也可以把你喜歡的和小朋友交換玩,他聽完高興的點點頭,第二天主動把東西還了回去,在也沒有出現過這類問題了。

    所以對孩子教育不能以“他還小”“他就那樣”……等等這些說辭,這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也是對家庭教育的不負責。

  • 7 # 愛婷美媽媽

    這個問題主要分兩個年齡段來分析。

    一、如果是三四歲的孩子拿別人東西都並非有意的。

    對於三四歲的孩子來說,某件東西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界限並不清晰。他們很多時候只是單純的喜歡某樣東西,就像在路邊撿到的一塊小石頭,喜歡就帶回家了。

    孩子可能比較喜歡同學的那個玩具,他可能一直想要玩,但卻被同學一直“霸佔”著,或者他想自己“獨佔”。

    總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具備有意偷拿的意識和能力,把別人的東西拿回家,大多是無意行為。

    那麼該怎麼解決這樣的事情呢?

    首先,老師要明確的告訴孩子,“這樣做不好,這個東西是某某同學的。”可以拿一個孩子自己的玩具,直觀的告訴他,“這個是你的”“那個是某某同學的。”

    其次,要讓孩子懂得,想要別人的東西,必須經過別人的同意。平時就要有意識的培養這種待人接物的意識,比如要拿他的畫筆,可以說“老師,可以用一下你的紅色畫筆嗎?”

    二、如果是五六歲的孩子拿別人東西就是有意的了。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有了“物權”的概念。知道拿別人的東西不對,但因為很喜歡這件東西,很難控制自己的意念和行為,忍不住就偷偷拿回家。

    這種情況,除了要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明確不經允許不能拿別人的東西以外,還要採取相應的措施,幫助,教育孩子。可以有以下幾種方式:

    1 當第一次發現孩子偷拿東西時,千萬不要嚴厲批評,但要嚴肅對待,採取正面教育的方式,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正。

    2 如果孩子把東西還給同學了,以後連續幾天都沒有再偷拿別人的東西,還可以給與孩子表揚和獎勵。

    3 如果孩子經常拿別人的東西,就需要觀察孩子的行為動機和規律性,幫助孩子克服這個毛病。

    比如有的孩子是看到大人或電視上有這種“順手牽羊”的行為,孩子的行為可能就是模仿,就要針對這方面進行教育。

    要嚴肅的告訴家長,如果現在不採取措施,聽之任之,孩子極有可能把不屬於他的第二件,第三件東西拿回家,長此以往,形成習慣,孩子就會對任何感興趣的東西,不管屬不屬於他,他都要想辦法據為己有,這樣的行為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當然,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也不能,粗暴的打罵,要注意方式方法,老師和家長及時溝通,一起努力幫助孩子克服掉這個偷拿別人東西的習慣。

  • 8 # 親子成長手冊

    1、自己日常上課可以給孩子們講對待其他人的東西,沒有經過別人的允許的話,是不可以拿的,這個一個基本的禮儀

    作為一名幼教老師,很多時候除了教授孩子們知識以外還會給孩子們教授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在自己的課堂上要告訴孩子們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這個過程最好不要一直說教,而是用情景表揚的方式或者是遊戲或者是故事的方式,讓孩子知道自己是不能拿其他人的東西的,要拿的話必須經過其他人的同意,如果對方不同意自己私自拿了這就是一個不好的行為,如果嚴重了就是偷盜的行為,防微杜漸很多的道理都是小時候養成的。

    2、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及時的告知家長

    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要及時的告知家長,因為孩子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綜合的產物,但是老師溝通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方法,沒有一個家長願意聽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偷東西這個行為,你告訴家長孩子這個年齡階段發展的心理特徵,並且告訴家長需要注意的方式和教育的方法,如果家長是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加以提示。

    3、做好自己該做的不要生氣和傷心,做到問心無愧就好

    老師也是一種職業,自己有自己的職業操作,所作的工作無非就是需要家長和配合,共同教育好學生,但是老師不是聖人,如果教育的過程中家長不配合或者家長和自己的意見相左的話,自己盡力了,做到無愧我心就好,不要因為這點小事生氣影響自己的心情,畢竟你和孩子接觸的時候也就是3年左右,盡你自己最大的能力影響和幫助孩子就好。

  • 9 # 邊走邊活隨記

    首先她的家長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過還是可以再嘗試誠懇地和家長談談你內心的想法。畢竟孩子的成長和她最親近的人的教育方式息息相關。

    其次,你可以好好跟孩子說。問問孩子拿同班小朋友東西是出於什麼心態,不要片面地理解我大人眼中的“偷”因為孩子對於“偷”這個字還是沒有概念的,她可能只是覺得這個東西好,只是想玩。告訴她拿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歸還是不好的行為習慣,要及時歸還,並且不能把其他同學的東西據為己有。

    相信聰慧和負責的你心裡其實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了。知道該怎麼解決了。

  • 10 # 老孟的娃世界

    您能顧及家長和孩子的面子,在這裡提問尋求更合理的解決方法,可以看出是一位負責任的老師,先向您表達我的敬意。從您的描述中不難看出,孩子的不當行為很顯然是家庭教育的缺位造成的,因此不止孩子應當教,就連家長也應當予以警示。

    對孩子要“柔”

    幼兒時期的孩子還不具備明確的物權意識,他們的行為往往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不會太去在乎“誰的”這個問題。很多時候在他們看來,只要是自己看到的自己喜歡的就可以去佔有,因此大多數孩子的這種“偷拿”行為是屬於無意識的。

    但是還存在一種有意識的情況,比如孩子在拿同學的東西時,會有左顧右盼確定物主不在這種動作,那麼此時就絕不能以“年幼”來分析孩子的行為了。我見過一個學生,他因為家庭條件不好被父母在物質方面控制的非常嚴,因此當他看到自己喜歡而又不可能擁有的東西時就會偷偷拿走。以您說的這個孩子父母的態度來看,家長是完全有可能傳遞給孩子,“喜歡你就先拿著玩唄,這樣就不用買了”如此的思想。因此我認為您可以先透過孩子的行為表現來判斷屬於哪種情況。

    但是做錯了就不應該予以姑息,否則不只對這個孩子不負責,也是對其他孩子的不負責。孩子正處於可塑性強的年齡段,完全可以透過柔和的方式予以糾正。您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1.幫孩子明晰“物權”的概念。您可以在課上安排這樣的小遊戲,讓孩子們站起來說一說“什麼東西是某人的”,比如紅色外套是悠悠的,藍色牙刷是樂樂的。經常做這樣的訓練,可以讓小朋友們強化自己和他人的區別。

    2.私下否定孩子的行為。您可以在發現孩子拿了別人東西時,把他拉到一邊告訴他是不對的。讓他想一想如果有小朋友拿了他最心愛的玩具,他是什麼樣的心情。由於幼兒記憶時間比較短,給予孩子及時的指導是很必要的。

    3.教他為自己的行為道歉。一旦發現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您可以帶領他私下去找東西的主人,帶他歸還物品並且向小朋友道歉。但道歉的方式不用太過嚴厲,可以由您來說“他今天拿了你的東西,但我想他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下次一定不會了對嗎?”最後將回答的時間留給犯了錯誤的孩子,給他一個思考的時間。

    對家長要“剛”

    每個熊孩子背後一定有個熊家長,如此不負責任的家長不可能給予孩子很好的精神引導,為了防止家長長時間浸淫孩子的思想,我認為對他家長的教育也不能忽視。

    給您出個主意不妨嘗試一下。一般不在乎別人權利的人,會特別在乎自己擁有的東西。您可以悄悄扣下孩子的東西,相信家長髮現了一定會問您去處,您就回復“可能是別的小朋友拿走了”。多試幾次家長一定會忍不住到學校,請您找出“真兇”,這時您再把東西拿出來,請他體會一下那些被他的孩子拿了東西的小朋友的父母是什麼樣的心情。希望這樣的感同身受,能讓他們明白教育的重要性。

    但為了避免某些家長蠻不講理,您應當在行為前跟園長有所溝通,並且不要避開監控設施,相信這樣能避免您為某些人的野蠻背黑鍋。

    雖然說沒有家長的助力想要糾正孩子的行為更加困難,但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相信以您的一顆寬容博愛之心,定能幫助孩子懸崖勒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鳳尾竹怎麼養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