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光華
-
2 # 文芒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必須搞清楚臺灣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靠的是什麼發展起來的,
90年代的臺灣當局制定了一系列經濟建設計劃,檢討80年代發展的教訓,以“亞太運營中心”計劃為藍本,推動高科技產業,並且以此為基礎大力發展城鄉結合及社群化,使當時臺灣有亞洲矽谷之稱,快速形成了優良健康的經濟體系,公營與民營並進,大力整改產業轉型,規劃加工出口產業,在1996年形成經貿型樞紐,使得臺灣實現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出口量井噴狀態,人均GDP達到了13000美元,那個時候的臺灣確實是亞洲四小龍中的佼佼者。
反觀當時的南韓,南韓自60年代初經濟起飛以來增長率達到每年9%,人均收入達到6500美元關口,雖然近幾年來由於國際經濟環境惡化,造成經濟增長疲軟,經濟泡沫過多,出現了許多問題 ,97年金融危機席捲南韓,造成了大量外債,經濟一度萎縮,99後來南韓進行經濟改革,漸漸擺脫了金融危機的陰影,截止2010年時經濟總量達到世界第12名,
為什麼現在臺灣比不上南韓呢?
有這幾點1:兩者經濟結構不同,南韓是巨頭經濟式發展,臺灣是以中小企業發展,近十多年來南韓的科技產品升級,品牌出口,文化輸出都是井噴來形容,大家應該知道近幾年的韓流吧,這就完全能說明了.
2:由於近幾年臺灣當局執政黨領導蔡英文實行了很多不利於經濟增長的政策,對大陸的高速發展執行對立對抗的政策,造成很多負面因素,給臺灣的經濟發展指出很多盲目的發展道路,加之如今的世界經濟環境惡劣,使臺灣經濟常年低迷,GDP也漸漸落後於南韓,甚至落後於中國內地一線城市。
打字不易,望採納。
-
3 # 25號宇宙的嘲笑鳥
其實這是西方內部產業鏈分工佈局改變的結果。臺灣內部的各種問題,實際上還不是主要原因。原來西方把臺灣建設成為一個樣板,不僅出於政治原因,而且融入全球產業鏈還有個問題就是說你不能輕易對其動武,否則會把全世界的產業鏈都打斷,這種責任和後果是很嚴重的,以後也會影響到自己。所以說這種策略是很高明的。現在情況已經逐漸明朗,臺灣遲早會被大陸收回,那麼在臺灣的種種,產業就必須要轉移,否則就會成全大陸。轉至南韓,實際上也是,這種策略的體現,換湯不換藥。
-
4 # izichaolu
只有什麼奇怪的,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嗎?
-
5 # 嘉禾98
這個比較兩地有點意思。作為非專業人士,只能憑經驗說點看法。基本原因應該是臺韓兩地走的路徑有所不同。前者以自由中小資本為主體,初始發展快,民眾付出的代價相對低些,惠及的面也廣些。政府的介入和干預程度不是很高。而後者則開始就以國家機器強力集聚資本,造就若干壟斷資本集團,從重工業著手構建整個經濟。民眾應該是付出沉重代價,做出犧牲。但發展的後勁更大些。另外,南韓本身的體量(面積人口)就較大些,可以造就和容納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提升整個國家的經濟效率。這個因素也是不可忽視的。
-
6 # 大飛14170707
臺灣人做事沒耐心,沒狠勁。你看早期東南汽車,還有一點名氣,臺灣人搞內部配件而不市場化,現在己經被那時還在做機車的吉利,做電池的比亞迪遠遠超越。他們的htc當年和三星相當的,朋友買了一個四千多的水貨,半年主機板壞了,修一下三千多。自己把自己搞死了。
臺灣人現在最厲害的就剩下電話騙人了。
-
7 # 春曉144640302
國家重心不一樣!一個全力發展經濟,一個全力搞政治,意識形態。李登輝主政的時候,已經註定了臺灣的沒落!如今世界經濟發展在中國帶領下日新月異!錯過一時,就可能落後十年,錯過這麼多年,持續沒落,是必然結果。神仙都沒辦法了!
-
8 # 尋陽令
題主根本就沒有做功課,而是信口開河。
臺灣的人均gdp一直略高於南韓不假,但什麼時候兩倍於南韓了?你倒是貼出有說服力和明確出處的資料呀。
好吧,我來告訴你,最根本的原因是貨幣匯率此消彼長的變化。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釋出的按購買力平價法計算的人均GDP,臺灣至今一直高於南韓。
回覆列表
大家都知道世界都是南韓的,雖然大家覺得可笑,但這卻體現出了南韓人的雄心抱負。
臺灣人則沒有什麼遠大眼光,臺灣造鞋不划算了,就把工廠搬大陸,大陸辦廠不合算了,就把工廠搬越南孟加拉,跟著這些臺灣商人的是供他們花天酒地紙醉金迷的色情產業,幾十年依舊在做鞋。
高科技產業也是給美國日本的高科技資本產業轉移打工的,沒有形成自己的自主性。
目前臺灣產業面對的是追趕上了的中中中國產業的強有力競爭,很快就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