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劉邦未受制於呂氏,只是顧忌太多。

  • 2 # 使用者8026275761286

    首先,第一點那就是劉邦對呂雉心懷愧疚之情。在劉邦還是一個四十多歲的混混時,身為大戶人家小姐的呂雉就下嫁給了劉邦。而且還十分甘願去拋棄自己以往那些富貴的生活,願意與劉邦一起過苦日子。所以,對當初的下嫁,劉邦的心裡要是說不感激那是假的。

    而且,後來劉邦起義之後,呂雉也沒有任何的抱怨,一起與劉邦開始度過艱苦的日子。後來劉邦失敗的時候,甚至經常把呂雉還有幾個孩子丟棄。好在當時的車伕比較好心,這才由把幾人給撈了上來。再後來的時候,劉邦的勢力漸漸可以與項羽相持。不過,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項羽把劉邦的一家老小都給抓回去當了人質。直接在項羽的軍營裡度過了好幾年的時間。可想而知,作為一個俘虜,在敵人的軍營裡肯定是受過了不少的折磨。因此劉邦對呂雉一直都懷有愧疚之心,這才沒有把呂雉給廢掉。

    而且,除此之外,呂雉自己的能力也十分不錯,在劉邦在前線征戰的時候,後方的事物基本上都是交給呂雉去做的。而呂雉這麼做的原因就是為了自己孩子的未來。因為在被項羽俘虜的幾年裡,呂雉也已經想明白了。劉邦早就已經不愛自己了,所以他要為了自己孩子的未來去努力。基本上劉邦後方的穩定,大多都是靠著呂雉的努力。當然,除了這些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劉邦不願意另立皇后的原因,最有可能就是他害怕呂雉。劉邦在成為皇帝之後,因為經常流連後宮之中,所以基本上大多的事物都是交由皇后呂雉去決定的。

  • 3 # zxmldr2008

    主要是劉邦早期發跡離不開呂氏的幫助,特別是呂氏幫助他贍養父母,劉邦感恩與她,其次呂雉比劉邦年輕。

    再次是劉邦的個性軟弱,而且漢朝確實少不了呂雉的幫忙。劉邦得感謝呂雉。

    最後呂氏的權力在漢朝很大,大部分都被呂家人霸著。其實人家劉邦也很想自己掌握的。沒辦法,一個妻管嚴。

  • 4 # 羽哥在潮州

    主要原因應該不在於劉邦與呂雉夫妻情深,畢竟劉邦在危難之際可以捨棄自己的一雙兒女;也不懼怕項羽烹殺自己的父親;在呂雉被俘期間,劉邦很快就另有新歡,這都證明,劉邦是“行大事者不顧家”的人。所以,儘管劉邦晚年對呂雉已有敵意,依然把江山社稷交給呂雉的主要原因應該包含以下兩點:

    第一、呂雉有獨立的政治資源,她的權勢並非全部來源於劉邦,相反,劉邦之所以能夠成功,曾經有賴於呂氏勢力的支援。與漢朝一起建立的,是圍繞呂氏的龐大勢力網。

    第二、儘管有權利紛爭,但偉大的政治家劉邦深知,在他死後,只有呂雉才能維護漢朝的穩定——呂雉才是劉邦的最佳繼承人。

  • 5 # 穿插游擊隊

    說起劉邦的創業史,大家習慣性認為是“漢初三傑”——張良、蕭何和韓信起了巨大作用。這主要是因為劉邦自己定了調,“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除了這三傑外,曹參、周勃、樊噲,很多一線將領在歷史上十分出彩,給後世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是司馬遷給後人留下的禮物。

    劉邦創業團隊。來源/電視劇《楚漢傳奇》劇照


    被刪除的記憶


    《史記》原本有52萬字左右,但我們今日看到的《史記》,不是司馬遷的原著,而是一個幾經刪改的版本。《史記》的歷次刪改具體刪改了什麼我們不得而知。可以確定的是,漢高祖劉邦髮妻呂后家族在漢朝創業史中的作用,尤其是呂后長兄呂澤一系的巨大功績,對於呂氏家族覆滅的最大受益者、漢文帝往後的皇族來說,是如同芒刺在背的存在,肯定是歷次刪改的重點物件。


    劉邦迎娶呂雉。來源/電視劇《楚漢傳奇》劇照


    漢武帝是漢文帝的孫子,漢文帝是以旁系上位,他的兩個異母兄長繼承優先權明顯高於他:劉邦的嫡長子、呂后之子漢惠帝劉盈,以及劉邦的庶長子、齊王劉肥。齊王一系後代對皇位的覬覦在“七國之亂”後宣告終結,漢惠帝一系則要慘得多:周勃等人在發起政變誅滅呂氏家族後、漢文帝進京之前,宣稱漢惠帝的幾個小孩不是他親生,以此為理由把這一系完全滅絕。周勃等人之所以把事情做得這麼絕,是因為漢惠帝是呂后的血脈。漢文帝這一系在遏制了周勃為首的功臣集團、穩固了地位之後,卻繼承了他們滅絕漢惠帝后代時“漢惠帝諸子非親生”說法,強化自己繼位的正統性。


    這一過程中,官方認定的漢朝創業史口徑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在以周勃為首的功臣集團滅絕呂后之子漢惠帝一系、漢文帝及其後人受惠於此坐穩皇位後,呂氏家族在漢朝創業中所做的貢獻遭到了刻意的遺忘。


    譬如漢初封賞時以食邑數7800戶排名第五、僅比排名第四的蕭何少200戶的丁復,在功臣表上排在第十位,可謂勞苦功高。但史書明確記載,丁復“屬呂周侯(呂澤)”,他長期是呂后長兄呂澤的部下。丁復只是其中一個例子,仔細看功臣表,會發現上面許多人和呂氏家族,尤其是呂后的長兄呂澤有相當深厚的淵源。後來,呂氏家族被徹底打倒,但呂澤的存在始終繞不過去,他死得早又沒有汙點,所以只能淡化處理。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漢初很多食邑數極大的侯在《史記》中並不列傳,毫無疑問是政治原因。食邑眾多、並不列傳的功臣基本與呂家有很深的關係,給他們立傳就繞不開呂澤一系的軍功,如實記載呂澤系軍功又會影響蕩平諸呂的合法性,對漢文帝及其後代的正統性構成挑戰。因此,呂家的功勞就被全部抹殺了。


    作為最偉大的史學家之一,司馬遷採用了非常高水平的處理辦法,儘可能地全景式還原漢朝的創業史:一方面,在一系列《本紀》和當事人傳記中,司馬遷按照漢武帝時代官方結論為基調進行寫作。另一方面,他把許多寶貴的原始資料也原文摘抄在《史記》之中。譬如《史記》卷十八中保留了珍貴的原始資料:《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侯者年表》包含了漢高祖封侯時漢朝官方對所有封侯者功勳的排名,堪稱研究漢朝創業史時最有價值的文獻之一。因此,雖然幾經刪改,我們仍然能從現版《史記》中找到呂澤功勳的蛛絲馬跡。


    這就要從劉邦和呂雉聯姻說起。


    呂雉影視形象。來源/電視劇《楚漢傳奇》截圖


    幾乎是聯合創始人


    司馬遷為我們繪聲繪色地描述了呂公初到沛縣的接風宴上,劉邦如何“好為大言”,看似不靠譜的行為,卻顯示出了極高的人格魅力,因此呂公決意把女兒呂雉嫁給了他。劉邦在沛縣是標準的地頭蛇:他早年和魏趙之地超級豪強、繼承了信陵君衣缽和部分門客的張耳交遊甚密,後來成為秦朝基層公務員,在沛縣黑白兩道上地位都很高。他弟弟劉交在秦朝初期師從荀子的高徒、頂級大儒浮丘伯,學術水平頗高。因此,碭縣的豪強呂公來到沛縣後,選擇當地豪強的劉邦作為聯姻物件。後來,劉邦在押送刑徒去驪山服役路上,看到逃亡者甚眾,於是乾脆把剩下的所有人遣散了,自己跑去芒碭山裡落草。


    劉邦選擇芒碭山,一大原因是這裡靠近呂氏家族的地盤碭縣。這期間劉邦在芒碭山的具體活動我們知之甚少,但從現存的若干記載看,劉邦此時得到了呂氏家族的大力資助。這期間,呂后本人還常去芒碭山看劉邦,並且編造出了“劉邦頭上有紫氣”的神話。


    芒碭山。來源/紀錄片《中華揭秘·芒碭山漢墓》


    更讓人驚訝的是,後來位居漢初十八功侯之一、漢朝開國名將蟲達,早在戰國末年已經是天下知名的頂級劍客,活動範圍在東萊(今日煙臺)附近,竟然帶了三十七名頗有武藝的人千里迢迢投奔了流亡在芒碭山中、只有若干刑徒相隨的劉邦,這是為何?


    只有兩個可能:劉邦在和張耳交遊時認識他,或者戰國時代舊齊國(呂氏齊國)的俠客,認的是呂家。根據蟲達後來作戰時長期隸屬於呂澤麾下來看,後者的可能性明顯更大一些。


    除了丁復、蟲達這兩個功臣表前列的漢將被明確記載長期“屬悼武王”或“屬呂周侯”(呂周侯是呂澤的封號,悼武王是死後追封)作戰外,漢軍中曾經隸屬於呂澤的將領可謂數不勝數。劉邦本部在關中封王后採用秦制,呂澤部仍然沿用舊楚制,因此很長一段時間內,關於漢軍的記載中,秦制和楚制的官銜是並行的,採用楚制頭銜的往往就是呂澤所部。


    譬如,垓下之戰中指揮漢軍左翼和右翼的將軍孔聚和陳賀,也是在芒碭山時代跟隨劉邦的老資格。《史記》記載,他們在劉邦入川后才正式加入。加入劉邦軍時,他們的稱號是“左司馬”,這是標準的楚制官職。這兩位芒碭山時代就加入劉邦的老兄弟在秦朝滅亡期間功勞不小,得到左司馬之職,為何沒有直轄於劉邦?只有一種可能,他們最早投奔劉邦是呂氏家族授意,因此後來加入了自成體系的呂澤所部,直到劉邦入川整編部隊時被調配到了劉邦本部。


    也就說,劉邦流亡在芒碭山時,呂后就開始為他做“頭上有紫氣”之類的輿論宣傳,呂氏家族也授意和自己有較多往來的豪俠蟲達、孔聚、陳賀等人前去投奔劉邦。這些人長期在呂澤麾下作戰,也有部分後來被調配到劉邦本部,最終都因為功勳卓著得以封侯。


    有人對劉邦功臣表進行過系統分析,其中的“郭蒙、丁復、蠱逢、孔聚、陳賀、朱軫、馮無擇、周信、呂嬰、郭亭、張平、元頃、靳歙、董渫、傅寬、靳強、馮溪、高邑、陳涓、劉釗、戎賜、搖毋餘、陳濞、呂元越、華無害、華寄、周灶、召歐、繒賀、召歐、王吸、丁義、莊不識、丁禮、陳倉、毛澤、張越人”等人都和呂澤有較多淵源,王陵、雍齒等和劉邦私交不睦但是也加入了他陣營的漢將,也歸於呂澤節制。除此之外,還有大名鼎鼎的陳豨。可以說,漢朝開國功臣的一小半和呂澤有過直接隸屬關係。


    那麼,呂澤在漢朝建國過程中究竟有多少功勳?按照司馬遷的評論,呂澤的功勳是:“還定三秦,將兵先入碭,漢王之解彭城,往從之,復發兵佐高祖定天下,功侯。”劉邦在彭城被項羽打得一敗塗地、狼狽逃亡,“往從之”,前去投奔呂澤,呂澤“復發兵”,也就是給了劉邦短期內東山再起的兵力援助,這幾個詞足見呂澤自成體系,且勢力不小。


    影視劇中的劉邦與呂澤。來源/電視劇《楚漢傳奇》截圖


    此外,這個“佐高祖定天下”在司馬遷筆下是極高的評價,除了呂澤之外,得到這個評價的只有蕭何、張良和陳平三人。也就是說,在經歷了多次刪改後的《史記》中,對於呂澤事蹟的細節已經無法確定,但對他的評價仍然和“漢初三傑”是一個檔次。當然,實際影響力上,呂澤恐怕只有更大。扣掉早期呂家對流亡芒碭山間劉邦的資助不提,在統一天下的戰爭中,呂澤部可以確定的貢獻主要有以下幾個:


    第一,協助劉邦平定三秦,劉邦東出時,呂澤單獨帶領一路兵馬佔領了自己的老家碭,在劉邦彭城慘敗後,呂澤這支獨立部隊幫助漢軍穩住陣腳。值得注意的是,劉邦東出時,呂澤嫡系之一的丁復則留在關中負責圍困章邯。


    彭城大戰經過圖。來源/網路


    第二,在滅齊之戰尤其是殲滅楚國援軍的系列戰役中做出了主要貢獻。韓信偷襲齊國後,齊楚聯兵,劉邦也派出大批漢軍增援,呂澤所部參與並有極大貢獻。按照除了韓信傳記外,其他更多事主的傳記,龍且所部楚軍在濉水戰敗,並沒有當場陣亡,而是帶殘部逃回彭城。在丁復的傳記中明確提到“屬悼武王殺龍且彭城”,也就是說,追擊到西楚國首都彭城並擊殺龍且的,正是呂澤本人統帥下的丁復部。


    第三,在滅亡楚國、擊敗項羽的最後戰事中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陳下之戰中,知名劍客蟲達所部立下大功,以至於蟲達因此封侯並食邑四千戶。呂澤部將汾陽侯靳彊在此間“擊項羽,以中尉破鍾離眛”。在垓下決戰中,統帥漢軍左右翼的孔聚、陳賀也是從呂澤所部轉隸到劉邦本部的。


    呂氏家族,尤其呂澤在漢朝建立過程中貢獻太大、實力也很強大,這將對漢朝建立初年的局勢產生很大的影響。

    呂氏的政治地位


    劉邦成為漢王后,除了把呂澤封侯外,第一時間把岳父呂公和呂澤之弟呂釋之一起封了侯,以答謝呂氏家族跟隨自己征戰的功勞。但是在劉邦擊敗項羽成為天下之主時,對於呂澤的記載卻變少了,而且略顯詭異。當時,呂太公已死,呂澤和呂釋之兄弟被再次封侯,但是這次的食邑數竟然沒有記載。合理推測,呂澤的食邑數太高,甚至可能超過了蕭何,因此後世刪改《史記》時,刻意刪除了具體的食邑數。考慮到呂澤嫡系丁復的7800戶封邑,已經和蕭何的8000戶封邑幾乎持平,呂澤的食邑數必然更多。


    當時,呂氏被普遍認為“功至大,又親戚太后之重”。如果說在打天下時呂氏是劉邦最可靠的盟友,但現在,劉邦心裡已經動了廢掉呂后之子劉盈、改立戚姬所生的劉如意為太子的念頭,呂氏家族的實力就讓他投鼠忌器了。


    此時,漢朝北境發生了巨大變亂。韓王信原來的封地距離關中過近,劉邦把他改封到了太原附近,但是這裡是漢朝和新興勢力匈奴人接壤的前線。夾在長安的中央政權和匈奴人的壓力之間,韓王信反叛了漢朝。劉邦親自擊敗了韓王信,隨後又多次擊破了匈奴人,但是輕敵的他最終在“白登之圍”中受挫。此後,韓王信在匈奴人支援之下持續騷擾漢朝北方邊境,成為一大外患。身為皇帝的劉邦當然不可能長期坐鎮邊境,因此需要一位資歷和能力都足以統帥北境漢軍的大將來坐鎮。呂澤毫無疑問是合適人選。


    讓人意外的是,呂澤在出任北境統帥後不久,竟然莫名其妙戰死了。史書並沒有記載這一年在北方邊境有什麼大規模會戰,韓王信的主力之前已經被劉邦本人殲滅大半,呂澤很可能是死於某次小規模衝突。有研究者甚至猜測,呂澤的死背後是劉邦的易儲安排,這當然過於陰謀論了,不值得采信。但相關史料大量被刪除,的確增加了我們還原這段歷史的難度。可以確定的是,呂澤在剿滅韓王信餘部的戰爭中戰死,隨後劉邦覺得自己的易儲計劃有了實施空間,開始試探性操作。


    但是,讓劉邦意外的是,朝堂上所有的文武百官幾乎都極力勸諫。連冒險跳出來支援劉邦的投機分子都找不到,這從一個側面說明當時呂氏勢力之大。


    即使如此,呂后仍然心有不安。她去找自己的另一個兄弟呂釋之求助。比起呂澤,呂釋之雖然以戰功封侯,但資格和履歷遠不如呂澤。然而,呂釋之頗能找到問題的命門,他成功說動了張良。據說,呂釋之“劫”了張良,從已經退隱二線的張良多次為呂氏出謀劃策看,很明顯這是張良的主觀意願,只是後來呂氏及惠帝一脈被滅絕,張良的形象卻進一步被拔高,因此定下了“劫持”的論調,為張良撇清責任。張良幫劉盈請出了劉邦都無法請到的隱士“商山四皓”,劉邦見到這個情景,知道自己更易儲君的謀劃難以實現,於是放棄嘗試。在這場易儲風波中,呂氏顯示了巨大的政治實力,哪怕在掌門人呂澤死後,朝堂上連一個敢堅定支援劉邦的人都找不到,拼死強勸的大臣倒是不少。甚至和劉邦私交極好的張良,也站在呂氏一邊。


    呂澤死後,北境急需可以獨當一面對付韓王信和匈奴人的新統帥,這也牽出了另一段公案:陳豨的叛亂。


    陳豨執掌北方軍權


    被多次刪改的《史記》雖然沒給呂澤單獨立傳,仍然有許多蛛絲馬跡透露了呂澤的巨大功績,尤其是丁復、蟲達、靳歙、傅寬等名將戰功在功臣表中的保留使我們能有許多有效資訊。作為呂澤曾經的部下,陳豨是另一種魔幻的情況。他在《史記》的卷三十三有傳記,與韓王信、盧綰同傳,卻不在篇目上。這個傳記內容之離譜,簡直匪夷所思:


    “陳豨者,宛朐人也,不知始所以得從。及高祖七年冬,韓王信反,入匈奴,上至平城還,乃封豨為列侯,以趙相國將監趙、代邊兵,邊兵皆屬焉。”


    簡單來說,陳豨“不知道怎麼就跟隨了劉邦”。接下來沒有任何事蹟,直到韓王信叛亂後才在北方戰場登場,然後突然接替了新戰死的呂澤之位,統治趙、代兩個地方,並且掌握這裡所有的邊境士兵。石頭裡蹦出一個陳豨,突然就成了統帥趙、代兩個諸侯國和北方所有邊軍的大將?要知道,劉邦最信任的鐵桿好友、實實在在穿一條褲子長大的盧綰,也不過執掌偏遠的燕國一地。


    影視劇中的盧綰。來源/電視劇《楚漢傳奇》截圖


    再仔細從《史記》角落裡找其他關於陳豨的記述,我們在功臣表上找到了另一條敘述:“以特將將五百人前元年從起宛朐。至霸上。為侯。”


    宛朐在今山東菏澤,劉邦和其豐沛嫡系這一階段並沒有前往這裡活動的記錄。五百人在起事之初絕不是小數字,稍早時蟲達帶三十七人投奔劉邦就被大書特書,包括修成正果的劉邦麾下名將靳歙也起於宛朐,很可能最早是陳豨的手下。毫無疑問,這裡的資訊又經歷了較多刪減。然而考慮到同樣到處招兵買馬的呂澤在此階段的活動範圍覆蓋到這裡,他招攬陳豨的可能性極大。隨後,在外徵集兵馬的呂澤和劉邦會師,擊敗並斬殺了秦泗川郡守,這是秦末大起義中秦朝的郡守第一次被擊敗後斬殺,可以說是大勝利,這裡面陳豨的功勞不小。


    劉邦成為漢王后封侯,陳豨早早被封為陽夏侯。另一方面,劉邦和陳豨都是信陵君鐵桿粉絲,有相近的行事風格,因此私交極好。漢軍東出時,劉邦、呂澤各自帶領一支人馬作戰,陳豨留在關中。後來,漢和趙國開戰,陳豨帶兵攻佔代地,此地從此歸入他的管轄長達八九年之久。攻佔代地後,陳豨和韓信等人合力滅亡趙國。劉邦對陳豨是極為信任的,即使陳豨後來叛亂,他仍然肯定了貢獻:“豨嘗為吾使,甚有信。”


    陳豨在代地,一方面要注意北方邊界,另一方面還有為劉邦嫡系監視趙國的張耳、張敖父子和南韓的韓王信之責。在擊滅燕王臧荼的戰爭中,陳豨同樣表現出色。


    陳豨的能力甚至得到了一貫恃才傲物的名將韓信的肯定。韓信對主動來巴結自己的樊噲、灌嬰不屑一顧,對陳豨說話卻非常客氣,雙方在趙、代之戰中有過配合,想必合作愉快,因此互相欣賞。韓信最後被殺時的罪狀,就是和陳豨進行密謀、攛掇陳豨反叛並且試圖在劉邦外出時攻佔長安策應陳豨。


    影視劇中韓信被治罪。來源/電視劇《楚漢傳奇》截圖


    呂澤死後,長期在代地經營的陳豨接過了漢朝北境的所有軍務,負責對抗匈奴人支援下的韓王信等人兩年多,可謂位高權重。但是,邊境手握大軍的統帥和長安中央朝廷之間的猜忌逐漸增長,以嚴苛聞名的周昌出任趙相,更讓陳豨覺得不好過。他對信陵君的喜愛和模仿,曾經是他和劉邦迅速拉近關係的一大因素,現在卻成了他蓄養門客威脅朝廷的罪證。誠然,連劉邦最親近的鐵桿盧綰最後都沒能逃過這種君臣相疑,又何況豪俠性格的陳豨?再加上淮陰侯韓信曾經的攛掇,陳豨最終決定放手一搏,起來造反,並且給劉邦造成了極大的麻煩,但最終以失敗告終。


    陳豨最早以呂澤的部下登上歷史舞臺,是劉邦最為信賴的將領之一,卻以君臣相疑背叛結局,“呂澤舊部”和叛臣的雙重標籤,使他早年的功業在史書中遭到了刻意的抹殺,到最後,“不知道怎麼就跟隨了劉邦”的陳豨突然就直接成為趙、代兩地的實際統治者和漢朝北境軍隊的統帥。


    總之,呂氏家族的實力相當強勁,尤其是呂澤在漢朝創業過程中起了極大的作用,並在軍隊裡留下了盤根錯節的關係。


    呂氏兄弟在朝堂上維持的大量人脈,為呂后和劉盈的地位提供了巨大的武力保障。劉邦死後,呂后牢牢把控朝政,甚至一度有過盡殺不可靠朝臣的瘋狂設想。但是,呂氏能力最強的呂澤死得比劉邦更早,和張良關係頗佳、有一定戰功和人脈的呂釋之也死得較早,隨著呂后的病死,呂氏第二代普遍能力平平,也就註定他們無法守住如此巨大的政治遺產的命運了。

    END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字加個文字念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