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
【解釋】意指在面對權威、莊嚴或崇高事物時所產生的情緒,帶有恐懼、尊敬及驚奇的感受。
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論語·季氏》)。
朱熹說:“然敬有甚物,只如畏字相似,不是塊然兀坐,耳無聞目無見,全不省事之謂,只收斂身心,整齊純一,不恁地放縱,便是敬。”(《朱子語類》卷12,“持守”)
引證解釋
【解釋】既敬重又害怕。
《管子·小匡》:“故以耕則多粟,以仕則多賢,是以聖王敬畏戚農。”
《史記·魯周公世家》:“乃命於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孫於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
唐韓愈《賀太陽不虧狀》:“陛下敬畏天命,克己脩身。”
巴金《家》九:“祖父是全家所崇拜、敬畏的人,常常帶著凜然不可侵犯的神氣。”
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論語·季氏》)。
敬畏
【解釋】意指在面對權威、莊嚴或崇高事物時所產生的情緒,帶有恐懼、尊敬及驚奇的感受。
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論語·季氏》)。
朱熹說:“然敬有甚物,只如畏字相似,不是塊然兀坐,耳無聞目無見,全不省事之謂,只收斂身心,整齊純一,不恁地放縱,便是敬。”(《朱子語類》卷12,“持守”)
引證解釋
【解釋】既敬重又害怕。
《管子·小匡》:“故以耕則多粟,以仕則多賢,是以聖王敬畏戚農。”
《史記·魯周公世家》:“乃命於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孫於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
唐韓愈《賀太陽不虧狀》:“陛下敬畏天命,克己脩身。”
巴金《家》九:“祖父是全家所崇拜、敬畏的人,常常帶著凜然不可侵犯的神氣。”
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論語·季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