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
蘭花名言唐·孟郊《贈別崔純亮》。
這兩句大意是:鏡子即使破碎了,仍不改變它可作鑑照的光亮;蘭花即使枯死了,仍不泯滅它溫馨濃郁的芳香。
用兩個通俗的比喻,讚美受打擊、受迫害,至死不改變志向、保持崇高節操的人。
後句可用以讚頌蘭的品格。
唐代詩人 孟郊 《贈別崔純亮》 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
唐·李世民《芳蘭》。
參差影:長短錯落的影子。
輕重香:或淡或濃的香味。
這兩句大意是:麗日照耀,篩下長短錯落的蘭影,珊珊可愛;清風過處,傳來淡濃不一的幽香,沁人心脾。
中國古人曾把松、竹、梅譽為“歲寒三友”。
然而松有葉而無香,竹有節而無花,梅有花而少葉。
唯有蘭,香、花、葉“三美俱全’。
在古代的辭賦詩文裡,蘭是高潔的象徵,節操的標幟,美好的化身,蘭具有君子之風。
因此,騷人墨客常借蘭詠志,以蘭自況,唐太宗李世民《芳蘭》詩:“春暉開紫苑,淑景媚蘭場。
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
~。
會須君子折,佩裡作芬芳”即其一例。
此詩前六句狀物,後兩句抒情,不僅寫出蘭花的色態品性,也蘊含著詩人的操守志趣。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 《芳蘭》 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
明·張羽《詠蘭葉》。
泣露:指蘭葉上的露珠瑩瑩如淚。
光偏亂:指日光照射,蘭葉上的露珠閃爍不定,這兩句大意是:蘭葉綴著晨露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在Sunny照耀下,葉上的露珠宛如美人兒閃爍的淚滴。
蘭花飄香溢芳,固然令人喜愛;而修長的蘭葉滴翠流碧,更有一番神韻。
可惜一般人只知蘭花之香,不解蘭葉之美,所以詩人說“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
”構思新穎,有獨到的審美情趣。
元末明初文人 張羽 《詠蘭葉》 獨愛山中蘭,幽香抱枝死! 範師孔 霜節百年期共老,國香一點為誰爭。
關於蘭花的名言元·謝宗可《並蒂蘭》霜節:高尚的氣節。
國香:指蘭花。
元代詩人 謝宗可 《並蒂蘭》 孤高可挹供詩卷,素淡堪移入臥屏。
宋·劉克莊《蘭》。
挹(yì譯):取出來。
這兩句大意是:蘭花孤傲高潔,可以取入書房;蘭花素淡清香,可以點綴臥室。
此二句讚美了蘭花的高潔淡雅,據說蘭花的每根莖只開一朵花,為淡黃綠色,清香異常,因而詩人說蘭花品格高潔,可在書房與詩卷為伴,可在內室伴君子入眠。
寥寥兩句,將詩人對蘭花的喜愛之情充分表達出來了。
此二句可用以描寫蘭花或其它清素淡雅的花卉,一說“供詩卷”、“入臥屏”指入詩入畫,亦可。
南宋詩人、詞人 劉克莊 《蘭》 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
明·張羽《詠蘭》。
芳:用作動詞,飄散芳香,寸心:指花托上由心皮構成的雌蕊,俗稱“花心”。
這幾句大意是:蘭花能夠開出白花又可開出黃花,旁近無人它也獨自散發著清香,花心原本不大,卻容有許多芳香。
蘭花受人賞愛,但它並不是為賞愛自己的人開花,野生的蘭花出自深谷,即使“無人”也會“自芳”,所以人們常用“空谷幽蘭”形容品質高潔的人。
蘭花的花心雖“不大”,卻能容得“許多香”。
每當蘭花盛開時,從花心中散發出清遠的幽香,使人感到心曠神怡。
元末明初文人 張羽 《詠蘭》 數朵微含,一枝乍秀,淡淡如菊。
笑穠李夭桃,只解尋常妝束。
清·陳維崧《蕙蘭芳引》[溪店寺橋]。
微含:含苞待放。
乍秀:剛剛開花。
穠(nóng農)李夭桃:茂盛而豔麗的桃李花。
只解:只知,只懂。
這幾句大意是:數朵蘭花含苞待放,有一枝剛剛吐秀,其色淡淡如菊;可笑那茂盛而豔麗的桃李花,只懂尋常的妝束。
以“穠李夭桃”與“淡淡如菊”的蘭花相比,突出了蘭花的淡雅高潔,不同流俗的特點。
《詩經)有“桃之夭夭”“何彼穠矣,華如桃李”的句子。
後人熔化錘鍊成“穠李夭桃”,作者將其用在這裡,極為恰切。
對比襯映的手法也運用得很成功。
可用來詠蘭花。
清代詞人 陳維崧 《蕙蘭芳引》 深林不語抱幽貞,賴有微風遞遠馨;開處何妨依鮮砌,折來未肯戀金瓶。
蘭花名言宋·劉克莊《蘭》。
抱幽貞:懷抱幽獨的操守。
遵:傳遞。
遠馨(xīn欣):散佈很遠的香氣。
蘚砌:滿布苔蘚的臺階。
這幾句大意是:蘭花生於樹林深處,終日默默不語,懷抱幽獨的操守,既然有微風可以將清香傳向遠處,那麼靠近滿布苔蘚的石階開放又何妨?即使有人因為喜愛而把它折來置於室中,它卻決不肯依戀那插花用的金瓶。
蘭花生於“深林”,靠近“蘚砌”,懷抱“幽貞”,不戀“金瓶”,品格實在可嘉!可用來詠蘭花,也可用來讚美那種澹泊遠志,不慕榮貴的人。
南宋詩人、詞人 劉克莊 《蘭》 皇上就跟我一樣,也是一個人罷了。
一朵紫羅蘭花兒他聞起來,跟我聞起來還不是一樣;他頭上和我頭上合頂著一方天;他也不過用眼睛來看耳朵來聽啊。
把一切榮銜丟開,還他一個赤裸裸的本相,那麼他只是一個人罷了;雖說他的心思寄託在比我們高出一層的事物上,可是好比一隻在雲宵裡飛翔的老鷹,他有時也不免降落下來,棲息在枝頭或地面上。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詩人 莎士比亞
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
蘭花名言唐·孟郊《贈別崔純亮》。
這兩句大意是:鏡子即使破碎了,仍不改變它可作鑑照的光亮;蘭花即使枯死了,仍不泯滅它溫馨濃郁的芳香。
用兩個通俗的比喻,讚美受打擊、受迫害,至死不改變志向、保持崇高節操的人。
後句可用以讚頌蘭的品格。
唐代詩人 孟郊 《贈別崔純亮》 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
唐·李世民《芳蘭》。
參差影:長短錯落的影子。
輕重香:或淡或濃的香味。
這兩句大意是:麗日照耀,篩下長短錯落的蘭影,珊珊可愛;清風過處,傳來淡濃不一的幽香,沁人心脾。
中國古人曾把松、竹、梅譽為“歲寒三友”。
然而松有葉而無香,竹有節而無花,梅有花而少葉。
唯有蘭,香、花、葉“三美俱全’。
在古代的辭賦詩文裡,蘭是高潔的象徵,節操的標幟,美好的化身,蘭具有君子之風。
因此,騷人墨客常借蘭詠志,以蘭自況,唐太宗李世民《芳蘭》詩:“春暉開紫苑,淑景媚蘭場。
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
~。
會須君子折,佩裡作芬芳”即其一例。
此詩前六句狀物,後兩句抒情,不僅寫出蘭花的色態品性,也蘊含著詩人的操守志趣。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 《芳蘭》 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
明·張羽《詠蘭葉》。
泣露:指蘭葉上的露珠瑩瑩如淚。
光偏亂:指日光照射,蘭葉上的露珠閃爍不定,這兩句大意是:蘭葉綴著晨露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在Sunny照耀下,葉上的露珠宛如美人兒閃爍的淚滴。
蘭花飄香溢芳,固然令人喜愛;而修長的蘭葉滴翠流碧,更有一番神韻。
可惜一般人只知蘭花之香,不解蘭葉之美,所以詩人說“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
”構思新穎,有獨到的審美情趣。
元末明初文人 張羽 《詠蘭葉》 獨愛山中蘭,幽香抱枝死! 範師孔 霜節百年期共老,國香一點為誰爭。
關於蘭花的名言元·謝宗可《並蒂蘭》霜節:高尚的氣節。
國香:指蘭花。
元代詩人 謝宗可 《並蒂蘭》 孤高可挹供詩卷,素淡堪移入臥屏。
宋·劉克莊《蘭》。
挹(yì譯):取出來。
這兩句大意是:蘭花孤傲高潔,可以取入書房;蘭花素淡清香,可以點綴臥室。
此二句讚美了蘭花的高潔淡雅,據說蘭花的每根莖只開一朵花,為淡黃綠色,清香異常,因而詩人說蘭花品格高潔,可在書房與詩卷為伴,可在內室伴君子入眠。
寥寥兩句,將詩人對蘭花的喜愛之情充分表達出來了。
此二句可用以描寫蘭花或其它清素淡雅的花卉,一說“供詩卷”、“入臥屏”指入詩入畫,亦可。
南宋詩人、詞人 劉克莊 《蘭》 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
明·張羽《詠蘭》。
芳:用作動詞,飄散芳香,寸心:指花托上由心皮構成的雌蕊,俗稱“花心”。
這幾句大意是:蘭花能夠開出白花又可開出黃花,旁近無人它也獨自散發著清香,花心原本不大,卻容有許多芳香。
蘭花受人賞愛,但它並不是為賞愛自己的人開花,野生的蘭花出自深谷,即使“無人”也會“自芳”,所以人們常用“空谷幽蘭”形容品質高潔的人。
蘭花的花心雖“不大”,卻能容得“許多香”。
每當蘭花盛開時,從花心中散發出清遠的幽香,使人感到心曠神怡。
元末明初文人 張羽 《詠蘭》 數朵微含,一枝乍秀,淡淡如菊。
笑穠李夭桃,只解尋常妝束。
清·陳維崧《蕙蘭芳引》[溪店寺橋]。
微含:含苞待放。
乍秀:剛剛開花。
穠(nóng農)李夭桃:茂盛而豔麗的桃李花。
只解:只知,只懂。
這幾句大意是:數朵蘭花含苞待放,有一枝剛剛吐秀,其色淡淡如菊;可笑那茂盛而豔麗的桃李花,只懂尋常的妝束。
以“穠李夭桃”與“淡淡如菊”的蘭花相比,突出了蘭花的淡雅高潔,不同流俗的特點。
《詩經)有“桃之夭夭”“何彼穠矣,華如桃李”的句子。
後人熔化錘鍊成“穠李夭桃”,作者將其用在這裡,極為恰切。
對比襯映的手法也運用得很成功。
可用來詠蘭花。
清代詞人 陳維崧 《蕙蘭芳引》 深林不語抱幽貞,賴有微風遞遠馨;開處何妨依鮮砌,折來未肯戀金瓶。
蘭花名言宋·劉克莊《蘭》。
抱幽貞:懷抱幽獨的操守。
遵:傳遞。
遠馨(xīn欣):散佈很遠的香氣。
蘚砌:滿布苔蘚的臺階。
這幾句大意是:蘭花生於樹林深處,終日默默不語,懷抱幽獨的操守,既然有微風可以將清香傳向遠處,那麼靠近滿布苔蘚的石階開放又何妨?即使有人因為喜愛而把它折來置於室中,它卻決不肯依戀那插花用的金瓶。
蘭花生於“深林”,靠近“蘚砌”,懷抱“幽貞”,不戀“金瓶”,品格實在可嘉!可用來詠蘭花,也可用來讚美那種澹泊遠志,不慕榮貴的人。
南宋詩人、詞人 劉克莊 《蘭》 皇上就跟我一樣,也是一個人罷了。
一朵紫羅蘭花兒他聞起來,跟我聞起來還不是一樣;他頭上和我頭上合頂著一方天;他也不過用眼睛來看耳朵來聽啊。
把一切榮銜丟開,還他一個赤裸裸的本相,那麼他只是一個人罷了;雖說他的心思寄託在比我們高出一層的事物上,可是好比一隻在雲宵裡飛翔的老鷹,他有時也不免降落下來,棲息在枝頭或地面上。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詩人 莎士比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