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話好混亂……我明白你思維大概也在混亂中。
是在填詞時遇到的問題吧。“上去通押”指得是仄聲韻詞中的韻腳處,上聲與去聲是可以通押的,而入聲獨成一類,不能與上去聲混押。譬如李清照的《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去聲)。
濃睡不消殘酒(上聲)。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去聲)。
知否(上聲)?
應是綠肥紅瘦(去聲)。
你所說的可平也可仄的那種情況,應該是很多人所疑惑的“小括號”問題,這類情況是不會出現在韻腳處的。
還以《如夢令》為例,該詞格律一般被寫為——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疊句),(仄)仄(仄)平平仄。
這裡面帶括號的字,就是可平可仄的字了。
所以,你是兩個概念混淆了。如果被我越說越迷糊了的話,還是自己看書的好,自然而然就明白了。
你說的話好混亂……我明白你思維大概也在混亂中。
是在填詞時遇到的問題吧。“上去通押”指得是仄聲韻詞中的韻腳處,上聲與去聲是可以通押的,而入聲獨成一類,不能與上去聲混押。譬如李清照的《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去聲)。
濃睡不消殘酒(上聲)。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去聲)。
知否(上聲)?
知否(上聲)?
應是綠肥紅瘦(去聲)。
你所說的可平也可仄的那種情況,應該是很多人所疑惑的“小括號”問題,這類情況是不會出現在韻腳處的。
還以《如夢令》為例,該詞格律一般被寫為——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疊句),(仄)仄(仄)平平仄。
這裡面帶括號的字,就是可平可仄的字了。
所以,你是兩個概念混淆了。如果被我越說越迷糊了的話,還是自己看書的好,自然而然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