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hyjj5156

    羋啟可是平定嫪毐之亂的首要功臣,接替呂不韋擔任大秦丞相十餘載,期間滅過韓、趙、燕三國,後來叛變秦國成為楚王,直接與嬴政作對,

  • 2 # 相生橋上的光輝

    秦始皇時期共5位丞相,第一位是呂不韋,之後是昌平君、隗狀、王綰,最後一位是李斯。

    1、呂不韋

    呂不韋(?—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戰國末年衛國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後為秦國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孫。

    早年經商於陽翟,將秦國質子異人帶回秦國,扶植其成為秦莊襄王后,被拜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

    帶兵攻取周國、趙國、衛國土地,分別設立三川郡、太原郡、東郡,對秦王嬴政兼併六國的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莊襄王去世後,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為相邦,尊稱“仲父”,權傾天下。受到嫪毐集團叛亂牽連,罷相歸國,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飲鴆自盡。

    2、昌平君

    昌平君熊啟(公元前271年——公元前223年),羋姓,熊氏,名啟,楚考烈王之子,母親是秦昭襄王之女。戰國末期秦國丞相,秦始皇的表叔,末代楚王。

    戰國末期楚國公子,受封為昌平君,仕於秦,為秦莊襄王、秦始皇之臣。前238年,與呂不韋、昌文君受命平定嫪毐之亂,任相邦,後被秦始皇派往郢陳以安撫楚民。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反秦於郢陳,後作戰不利,向淮南敗退。楚王負芻五年(前223年),秦軍攻佔楚都壽春,負芻被俘。

    昌平君被楚將項燕(項羽祖父)擁為楚王,在淮南一帶繼續反抗秦國。王翦、蒙武率秦軍來攻,昌平君兵敗身亡,項燕自殺,楚國滅亡。

    3、隗狀

    隗狀(生卒不詳),《史記》中誤作隗林。戰國末期楚華人。秦王朝執政時就官至丞相高位。

    秦國統一中國後,隗狀奉命與王綰共同主持統一度量衡事宜。秦始皇廿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隗狀等十人從行,鹹與始皇議功德於海上,立石於琅邪臺下。

    4、王綰

    王綰(生卒年不詳),秦國丞相。他的出生和去世的年代歷史上沒有準確的記載。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王綰主張將秦始皇的兒子、宗族還有功臣們封到燕、齊、楚等國的偏遠地方,讓他們鎮守各地,以保持國家的穩定。

    但是李斯以周室分封諸侯已不合時宜,說那樣國家就會像東周時期一樣混亂。而主張地方郡縣,中央集權;即由中央直接任命、罷免各地方的官員。

    秦始皇就採用了李斯的意見,實行了郡縣制。

    5、李斯

    李斯(?-公元前208年),戰國末楚國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蘆崗鄉李斯樓村)人 。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少為郡吏,曾從荀卿學。戰國末年入秦國,初為秦相呂不韋舍人,被任命為郎。旋任長史,拜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下逐客令時,上書力諫客不可逐,為秦王採納。又為秦並六國謀劃,建議先攻取南韓,再逐一消滅各諸侯國,完成統一大業。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統一全國後,作為廷尉奉命與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等議定“皇帝”之號。後任丞相,多次隨始皇帝巡行。

    反對淳于越分封子弟之議,主張禁私學、廢《詩》、《書》、六國史記及“百家語”。又以小篆為標準,整理文字,作《倉頡篇》以為範文。

    始皇帝死後,與趙高矯詔迫扶蘇自殺,立胡亥為帝。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後,勸二世更為法律,行“督責之術”,加強君權。後被趙高誣為謀反,具五刑,腰斬於咸陽市,夷三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物件,過年家抬不起頭,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