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木木230565468

    馬踏飛燕,又名“銅奔馬”、“馬超龍雀”等,為東漢青銅器,國寶級文物,1969年10月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為甘肅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馬踏飛燕通高34.5釐米,長45釐米,寬13.1釐米,重7.3千克,造型矯健精美,作昂首嘶鳴,疾足賓士狀,顯示了一種勇往直前的豪情壯志,是中華民族偉大氣質的象徵。

    馬踏飛燕的爭議

    1、奔“馬”的爭議

    中國旅遊標誌的文物原型是什麼馬,主要有四種說法。一說是“天馬”。雷臺漢墓出土的銅奔馬體型高大,騰空飛馳,與漢武帝時從西北引進的“天馬”很像;二說是“神馬”。神馬又叫“天駟”,騎行神速。“天駟”本指天上二十八星宿之東方蒼龍七宿中的第四位星,名“房”,亦稱“馬祖神”;三說“紫燕騮”。

    騮指黑鬣、黑尾巴的紫紅色駿馬,騎行速度快,如飛燕般。漢文帝有被稱為“九逸”的良馬九匹,其中有一匹便是“紫燕騮”;還有一說是“特勒驃”。特勒驃本是唐太宗所擁有的“六駿”之一,其奔跑時一側前後腿同時凌空騰踔,名“對側步”,能跑“對側步”的馬是特種良馬,非常稀少。

    2、踏“鳥”的爭議

    銅奔馬爭議最多的是所踏的“鳥”。第一種觀點是郭沫若所稱的燕子;第二種觀點是“龍雀”。東漢張衡《東京賦》中有“龍雀蟠蜿,天馬半漢”之語,龍雀乃秦漢神話傳說的風神“飛廉”,能把風神踏在蹄下;第三種觀點是“燕隼”。

    燕隼體型大小如鴿,形似Swift,飛行迅速;第四種觀點是“烏鴉”。此說從浙江龍游石窟中的“天馬行空”圖中找到靈感:“天馬”前蹄在“烏”背上方,好像在追趕著烏鴉。

  • 2 # 使用者8192774393091

    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馬襲烏鴉、鷹(鷂)掠馬、馬踏飛隼、凌雲奔馬等,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江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現藏甘肅省博物館。 馬踏飛燕身高34.5釐米,身長45釐米,寬13釐米。“馬踏飛燕”自出土以來一直被視為中國古代高超鑄造業的象徵。

  • 3 # 使用者453192890153

    “馬踏飛燕”是東漢時期雕塑藝術和鑄銅工藝融為一體的傑出作品,在中國雕塑史上代表了東漢時期的最高藝術成就。

    銅馬昂首,四蹄翻騰,馬尾高揚,口張作嘶鳴狀,以少見的“對側快步”的步伐賓士向前。其三足騰空,後右蹄踏在一隻正在振翼奮飛的燕背上,燕顧首驚視,與之相呼應,奔馬頭微左顧,似乎也想弄清楚發生了什麼事,而這一切盡在瞬間。

    由於馬蹄之輕快,馬鬃馬尾之飄揚,恰似天馬行空,以至飛燕不覺其重而驚其快,更增加了銅馬凌空飛馳的氣勢。馬體重落一足,小小飛燕承之而可平置,體現了設計者之獨具匠心。

    馬與燕的線條流暢,比例勻稱,賓士與飛翔的動態表現的淋漓盡致,生動體現了駿馬賓士與飛鳥爭先的瞬間。

    該器堪稱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史上神奇而稀有的瑰寶。 現為中國旅遊標誌,寓意一日千里,馬到成功。

  • 4 # 雨中淋雨一直走

    傳說漢武帝時期,大將霍去病軍中有一位張將軍,在武威設郡後,便把自己的家眷安在那兒,他生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張武,小兒子張威,寓意很清楚,要在此地建功立業,耀武揚威。


    大兒子喜文厭惡,小兒子愛動喜武,尤其喜歡馬,而且愛畫馬刻馬。


    兄弟倆志向不合,為此經常鬧意見,甚至拳腳相加。


    又一次,兄弟倆打起架來,大哥張武不是兄弟張威的對手,被打的鼻青臉腫,從此懷恨在心。


    乘張威不在的時候,把他畫的馬、刻的馬燒的燒砸的砸。


    張威回來氣的大哭一場,也尋機燒了哥哥的文稿書籍。


    然後去找自己的朋友,商量做一種摔不碎的馬。


    父親知道小兒子愛馬,便託人帶了一幅有名的畫匠畫的天馬。


    張威如獲至寶,馬上找到他的好朋友,圍坐在雷臺湖邊,開始仿鑄天馬。


    他們又是刻,又是捏。


    雷臺湖的紅膠泥掏了一車又一車,廢泥堆成了一座山,捏出的大馬總是跑不起來;石渣積成一座嶺,刻出的天馬還是飛不起來。


    這時,馬童趕著馬來湖邊飲水,就見一道紅光閃映湖中,一匹火紅的駿馬飛下祁連山,瞬間到了雷臺湖邊,把正在池水的馬群驚散了。


    張威一看這匹突如其來的棗紅馬長相不凡,心想這一定是匹神馬。


    神馬在眾目睽睽之下,來到雷臺湖邊,喝起了湖水。


    神馬喝過水,昂起頭,向四處觀看。


    張威仔細觀察神馬,只見它體格雄偉,眼似金珠,鬃如獅毛,儼然一座火山似的。


    張威覺得這神馬眼熟,好像在什麼地方見過。


    一對照,這神馬跟父親託人畫的天馬一模一樣。


    於是他跟朋友耳語,想設法逮住神馬。


    還沒等張威行動,天馬卻主動向他走來。


    張威看天馬向自己走來,便大膽試著跨上馬,手向祁連山一指,它一揚蹄,一溜煙奔向山頂,再向雷臺湖一指,一眨眼功夫就回到了湖邊。


    從此,張威便騎著天馬上天入地。


    哥哥張武聽說弟弟的神馬後,起了邪念:漢武帝愛馬,何不把天馬送給皇上,換個官坐呢?於是他密謀把弟弟騙在家裡關押起來,自己騎著天馬去見皇上。


    張武被放出來時,知道已經追不回來,只好和自己的朋友加緊鑄造銅天馬。


    一天午後,他手托馬坯,正在精雕細刻,突然一個黑影遮陽,他抬頭一看,一隻怪鳥從湖上飛過。


    頓時,刮來一股黃風,把他手中的馬坯吹在湖中,湖中升起一股水柱,從水柱中閃出一匹馬來。


    張威驚呆了,一看,原來是天馬回來了。


    自從上次天馬來到湖邊,下了一場好雨後,這些天,盡颳大風。


    天上剛飄起幾朵雲,就出現一隻怪鳥,沿雲朵飛旋一陣,雲彩就不見了,代之而來的是黃風。


    這風又幹又熱,連吹幾天,將綠油油的莊稼都吹乾了。


    聽老人們說,天不下雨,是龍王爺睡著了,張威看著天馬,心想:它既然是天馬就有上天入地的本領,我何不騎天馬到龍宮求龍王降雨呢?正在這時,高空又出現那隻怪鳥,隨之刮來一股熱辣辣的狂風。


    張威跨上馬背,向著怪鳥飛去。


    一直追到龍宮門口,怪鳥飛進龍宮,而他們卻被守衛攔住。


    這時又聽到怪鳥的叫聲,只見龍王帶著龍太子出宮來,要去玩神鳥。


    原來那隻怪鳥是龍太子的寵物。


    見到張威,喝道:“這時誰家的小子?”張威說明來意。


    龍太子這時不去理他的神鳥,卻目不轉睛的看著天馬。


    看了半天,轉身對龍王說:“父王,我要這馬!”但是張威怎麼會給呢?即使龍王重金買也不行,最後提出要用龍太子的龍雀換,說龍雀比天馬飛的快。


    天馬一聽龍王小看自己,便昂首長鳴,以示反抗。


    龍太子對張威說:“你的天馬敢和我的神鳥賽一賽嗎?”張威皺著眉頭:“家鄉受災,我哪有心思逗著玩!”“只要你的馬賽的過我的鳥,我就為你的家鄉施雲布雨。


    但是要是輸了,你的天馬就歸我。


    ”龍王說道。


    沒等張威開口,天馬長鳴一聲,龍宮都顫動起來了。


    張威說:“要賽可以,我有個條件,要是天馬賽過龍雀,龍王就得讓他的家鄉永無災害,風調雨順。


    ”龍王答應了張威的條件,帶著隨從呼雷閃電地出發了。


    一聲令下,神鳥搶先竄入高空,天馬在平地上跑了一陣才飛到空中。


    神鳥一直領先,但到後來體力不支,眼看天馬毫無倦意,它便向齊天大山飛去,快到終點的時候,天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神鳥身上擦過,被天馬超過的神鳥不服,奮力向前追去,一頭撞在天馬後蹄上。


    頓時,晴天霹靂,電閃雷鳴,一股巨大的火光,從山頭升起,天馬踩著神鳥,從耀眼的火光中輕輕向雷臺湖滑來。


    人們還沒明白是怎麼回事,雷臺湖中間就突然升起了一座高塔,蹄踏神鳥的天馬巍然聳立在塔頂,仍像活著時那樣英武神威。


    後來,同鄉們一起整修加固雷臺,並在天馬踩死龍雀的祁連山上建起了馬蹄寺。


    從此,武威大地風調雨順,人壽年豐!

  • 5 # 傾y


    1971年郭沫若陪同外賓訪問蘭州,在參觀甘肅省博物館時見到了這件青銅奔馬,被這件文物的藝術魅力所傾倒,說“他是這批文物中的寶中之寶!天馬行空,獨來獨往,就算是拿到世界上,都是第一流的藝術珍品。”

    立刻為其命名馬踏飛燕,雖然後來諸多研究表明那不是一隻燕子,如尾巴形狀是齊展的,並非開叉的燕尾,此作品是比喻馬跑得很快,連獵鷹也趕不上的意思,故此有人提出銅雕作品應正名為馬踏飛鷹而非馬踏飛燕。但由於這個名稱十分傳神,被廣泛地使用。

    1973年這件文物被安排在英國和法國展出,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此後該文物巡展歐美14國,由於文物集巧妙的藝術構思與高超的工藝技術水準、且都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因而被西方藝術家譽為“雕塑藝術的極頂之作”。

    1983年12月,青銅奔馬被定為中國旅遊的標誌。西北師範大學旅遊學院院長、教授把多勳認為,“馬超龍雀”在旅遊行業中是規範定義,寓意著“中國旅遊騰飛、跨越和超越發展之義,對中國旅遊業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時還象徵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寓意中國文化在當代全球文化中有著相當重要的體量和位置。

    簡介

    東漢銅奔馬,別稱馬超龍雀、馬踏飛燕、銅奔馬、馬襲烏鴉、鷹掠馬、馬踏飛隼、凌雲奔馬等,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10月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

    東漢銅奔馬身高34.5釐米,身長45釐米,寬13釐米,重7.15千克。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馬昂首嘶鳴,軀幹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

    東漢銅奔馬在1983年10月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 展覽文物目錄》。

    “馬踏飛燕”的形象被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的識別標誌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標誌的主體形象,是國家一級文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和陌生人走作文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