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牽著蝸牛去散步嗎

      其子,贏柱繼位。  秦孝文王,嬴姓,趙氏,名柱,是秦昭襄王的次子,祖母為羋八子。秦昭襄王在位時,受封為安國君。秦昭襄王四十年(公元前267年),安國君的哥哥悼太子去世。 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65年),秦昭襄王將安國君立為太子。  贏稷,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稱秦昭王,嬴姓,趙氏,名則,又名稷 ,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戰國時期秦國國君。早年在燕國做人質。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與其弟爭位,遂立。  參考資料:

    http://www.xueshiboke.com/post/938.html

  • 2 # 玉米不甜只是香

    街亭之戰出現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漢中通往長安的5條路線。

    第一條 祈山道 地勢平坦適合排兵步陣,運送糧草等,缺點就是繞遠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是這條道。

    第二條 陳倉道 也是大路,易於用兵,缺點是道路兩側都是樹林,容易受伏擊。“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說的就是這條道。

    第三條 褒斜道 崎嶇難走,不適合兵團作戰。李白詩中“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就是這條道。

    第四條 駱穀道 是古時漢中通往長安最近的一條,也是最險峻的一條。曹爽伐蜀走的就是這條道,中了蜀軍埋伏大敗而歸。

    第五條 子午穀道 在秦嶺這些道路中最冷門,也比較險峻。魏延提的“子午谷奇謀”其實就是這條道。 諸葛亮親率大軍採用穩紮穩打走攏右路線,也就是祈山道,但是先派趙雲 、鄧芝走褒斜道佯攻長安。魏國中計,派大將軍曹真前往眉縣禦敵。而魏國隊關攏一代的防禦因認為劉備去世四年,認為蜀國已無力進攻,並沒有重點防禦,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直接投降。魏國這時才知道諸葛亮主力其實在祁山,皇帝曹睿親到長安坐鎮,並且派大將張頜直撲攏右。

    諸葛亮大軍來到攏西城下,但隴西城牆堅固,守軍堅守不出。

    打下隴西的方法就是攔截西來的魏軍,斷其糧道。從長安到攏西有兩條路要走,一條是攏山道,道路比較大,易於行軍。另一條是陳倉渭水道,這是一條小路,且諸葛亮主力就在陳倉渭水道與郭淮對峙。張頜想要快速馳援就必須走攏山道,而街亭就是攏山道的咽喉,魏軍的必經之路。如果可以在此攔截魏軍,就可以集中兵力打下攏西,就是兩方都是在搶時間,就是看張頜支援快,還是諸葛亮攻下城快。所以說街亭關鍵是守而不是進攻。

    諸葛亮對馬謖說街亭非常重要,如果失守就會北伐失敗,還特別指示在靠山近水的地方紮寨。而馬謖卻把大軍拉到遠離水源的山上,估計是認為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可能認為高地打低地,勢如破竹。而張頜就切斷水源,圍困于山上,且放火燒山,蜀軍大敗。

    從地圖可以看出街亭的重要,街亭失守,援軍就可以不斷的到來,北伐就失去了意義。

  • 3 # 唯戀無名

    街亭之戰,意義重大,按照諸葛亮最初的思路,是想切斷隴右與關中的聯絡,街亭失手後,魏國大軍源源不斷的湧入隴右,至此,諸葛亮北伐失敗。

    前言:街亭的失守原因,一直以來都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諸葛亮用人不當,街亭之戰本來時諸葛亮北伐滅魏的最好時機,可以諸葛亮判斷失誤,指揮不當,錯用馬謖,因此導致街亭失守。還有種說法直指馬謖,其只會紙上談兵,剛愎自用導致街亭失守。那麼到底是諸葛亮用人不當還是馬謖紙上談兵,我們從街亭的重要性,為何街亭一失守即必須全面撤退以及街亭之戰,如果馬謖不犯錯誤,是不是守的下來,能不能改變戰局來全面分析。

    一,街亭之戰的戰略意義以及它的重要性

    諸葛亮出祁山北伐的戰略意圖就是拿下隴右,涼州地區。實現“西和諸戎”的隆中對構想,只有拿下隴右才能虎視關中。以當時蜀漢的實力若直取關中,即使拿下關中也要面對關東曹魏大軍,後方隴右涼州魏軍的兩面夾擊,出於這樣的戰略考慮,諸葛亮部署兩路大軍進攻魏國,第一路趙雲鄧芝領軍從斜谷道出發攻打扶風郡,第二路大軍由諸葛亮親自率領,出漢中,攻祁山,這裡就要說到,要想順利拿下隴右,那就必須切斷隴右與關中的聯絡,通往隴右的必經之路有兩條,攏山道,渭水道,陳倉渭水道路小容易被堵死,這樣一來,攏山道就成了必經之路,意義重大,因此派了馬謖鎮守,沒想到街亭失守,亂了諸葛亮的部署,魏國大軍源源不斷湧入隴右,諸葛亮計劃失敗只得退兵。

    二,魏蜀雙方在街亭投入的軍隊對比:

    1.魏國投入兵力:

    主帥:司馬懿 先鋒張郃,關於投入到街亭的軍隊人數,眾說紛紜,一種說法,先鋒張郃領兵兩萬,後續曹真大軍五萬,總兵力七萬。另一種說法,按照《周禮,夏官》關於軍隊中士兵與將官的配比,五百人名士兵配一名戰將來算,投入街亭的總兵力為十五萬人。

    2.蜀國投入兵力:

    主將:馬謖,副將王平,至於軍隊配置,諸葛亮首先調撥馬謖兩萬五千人守街亭,高翔的一萬人守柳城,魏延的一萬人守平陽關,總兵力四萬五千人。

    以上資料我們可以得出:從主將的戰力上看,馬謖王平肯定是敵不過張郃曹真的,即便從軍隊上來分析,就按照魏國軍隊七萬人來計算,其人數也是遠遠大於蜀軍,即便馬謖沒有一意孤行紙上談兵,完全按照諸葛亮定下的策略防守,此仗,蜀國也未必打的贏。

    三,街亭之戰真的僅僅是馬謖的責任嗎?答案是否定的,諸葛亮才是最大的責任人,即便沒有馬謖,此戰也未必蜀國能打勝

    街亭之戰馬謖有沒有錯,有,而且是大錯,鎮守街亭,諸葛亮是做出一番部署的,按照諸葛亮的說法,你只要依計而行,守街亭是無虞的。可偏偏這個馬謖作為參謀,紙上談兵頭頭是到,實際卻缺乏實戰經驗,自己自認為看過很多兵書,兵法策略瞭如指掌,因此,罔顧諸葛亮定下的部署,任性的決定屯兵于山上,想以居高臨下痛擊魏軍。沒成想此乃臭棋一步,山上沒有水源,一旦圍困斷水斷糧,則必敗無疑。果不其然,張郃大軍一到,看到馬謖據山而守,果斷命令大軍切斷水源圍山,斷水的馬謖軍很快喪失了戰鬥力。馬謖的錯已經很清楚了,但是諸葛亮在戰略上有錯誤嗎?也有錯,雖說老話說的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你偏偏還是用上了紙上談兵的馬謖,《三國志、馬謖傳》,戰前眾議,“皆以宜魏延吳懿為將,亮違眾拔謖”。如此重要戰鬥,諸葛居然提拔派遣從無作戰經驗的老鄉馬謖為主將,荒唐兒戲。諸葛亮還有個錯誤就是明知街亭為重地,為決戰之地,應由主力出戰,但是卻只派了常年任參謀的後勤馬謖對戰名將張郃,張郃何許人也,“有五子良將”之名,不輸與蜀國的“五虎上將”,此人精通兵法武藝高強,你拿馬謖對陣張郃,豈不是送死。

    四,為何馬謖一失守街亭,諸葛亮就要全線撤退?

    街亭失守,諸葛亮必須得退!

    原因之一:前文已經介紹了,此次北伐,蜀國兵分兩路,第一路趙雲鄧芝領軍從斜谷道出發攻打扶風郡,第二路大軍由諸葛亮親自率領,出漢中,攻祁山,這裡就要說到,要想順利拿下隴右,那就必須切斷隴右與關中的聯絡,那麼街亭就成為了必經之路,卡住街亭,魏國的援軍便無法及時馳援,況且,街亭山高林密易守難攻,可以隱藏大軍。一旦街亭失守,曹魏大軍便可源源不斷的透過街亭攻擊隴右五郡,從而導致諸葛亮大軍腹背受敵。

    原因之二:大家可以看到,諸葛亮此次北伐兵分兩路,故此兵力比較分散,趙雲和鄧芝在箕谷,馬謖和王平在街亭,高翔屯駐街亭以左的柳城、魏延率部在街亭之右的平陽關策應馬謖,諸葛亮自己在上邽城,而曹魏大軍則不一樣,一旦突破街亭,援軍便會源源不斷的湧入隴右,以集中兵力攻擊散佈兵力,以優勢兵力攻擊蜀軍一個點,蜀軍必敗,這就是馬謖一旦街亭失守,諸葛亮只得被迫全線撤退的原因!

    結束語:對於諸葛亮是否真的用兵入神,其實很多人還是有爭議的,雖然他善於謀劃善於用計,也創造出了很多經典戰役,但是僅僅以街亭之戰來分析,諸葛亮排兵佈陣是有問題的:其一,用人不當,對於馬謖的使用上,在戰前就有爭議,《三國志、馬謖傳》,寫到“皆以宜魏延吳懿為將,亮違眾拔謖”,但是諸葛亮還是堅持毫無實戰經驗只會紙上談兵的馬謖。其二:戰略指揮失當,即便是馬謖沒有犯錯,完全按照諸葛亮的部署進行防守,以馬謖王平對戰張郃曹真,以區區兩萬兵馬對戰魏軍七萬兵馬,蜀國有必勝把握。其三:過於自信自大,或許,諸葛亮認為街亭山高林密,易守難攻,只要佔據有利地形便可守之,因此,不派重兵,不派良將,僅僅派了馬謖和王平是不是有些託大呢?因此,很多人認為街亭之戰錯在馬謖,我卻認為馬謖有錯,諸葛亮更錯!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三國志、馬謖傳》《周禮直解》

  • 4 # 歷史笑春風

    一、馬謖失街亭的經過。

    諸葛亮的五次北伐,條件最好的就是第一次。這一次北伐,曹魏由於麻痺大意,根本沒有做好防禦的準備。在整個關隴一帶防禦空虛,只有寥寥三兩萬人,還分散佈置在各個據點。

    公元228年一月,諸葛亮率領六萬大軍出祁山,關隴大震。曹魏君臣一時不知計從何出。當時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降諸葛亮,其他的郡與諸葛亮相約,只要一月曹魏援軍不到,便投降蜀漢。

    曹魏皇帝曹叡和群臣計議,命令中央機動兵團張郃部五萬人去抵禦諸葛亮,自己親自坐鎮長安。

    二月,諸葛亮命令馬謖帶領軍馬在街亭抵禦張郃的進攻。不意馬謖不按照諸葛亮的節制,佔山紮寨,不在平地的五總路口紮營。被張郃絕斷汲道,馬謖軍中無水大亂,被張郃擊敗,失了街亭。諸葛亮見街亭已失,進無所據,只得撤軍。第一次北伐以失敗告終。

    二、街亭的位置和我的疑問。

    據《讀史方輿紀要》的記載,街亭,西漢為街泉縣,後漢縣歸入略陽為街泉亭。在今甘肅秦安之東清水之北,也就是現在的隴城鎮一帶。據《秦安縣誌》記載:“東北百里曰高妙山,曰丹麻峪、故丹麻驛也。曰斷山,其山當略陽南北之衡,截然中起,不與眾山連屬,其下為連合川,即馬謖覆軍處”。

    可是看看介紹,讓人大失所望。這個地方並不是什麼險要的地方。而是一處寬約6公里、長達十幾公里的開闊地帶。這也印證了我的疑問。

    那就是,街亭如此重要,為什麼除了馬謖失街亭一仗後,就再也沒有著名的戰役發生在這裡了。如此重要的地方,一沒有駐軍,二沒有關卡要塞。這算什麼要地?!從哪一方面來看,這都是個死地。根本沒法守。

    三、守不住的街亭,冤死的馬謖。

    既然沒法守,那諸葛亮為什麼要讓馬謖去守呢?我們可以看看諸葛亮讓馬謖守街亭的用意。

    張郃來救隴東必須要走上隴的要道關隴道。在關隴道上,最關鍵的一段孔道就是古隴道,這段孔道東邊出口為固關,西邊的出口為隴坻,如果蜀軍能夠堵住這條孔道,張郃根本出不來隴東。在這段孔道的最要害的地點是隴坻。據《通典·隴州汧源縣》記:“隴山,一曰隴坻,漢隴關。”是王莽設的“四關將軍”之一,是關中西側的遮蔽。

    街亭在什麼地方?街亭在隴坻以南,是個各個交通線交匯的地方,號稱“五總路口”。在地圖上一看,只要控制了街亭,就肯定控制了隴道和附近的所有交通線。

    但這只是紙上談兵者的一廂情願。這段歷史肯定給我們隱瞞了很多東西。我們可以推測一下,諸葛亮一月出祁山,張郃二月來隴東,在這長達一個月的時間,諸葛亮到底幹了些什麼?他為什麼沒有堵住隴道,或者至少控制隴坻。

    不管怎麼說,這是諸葛亮的失策,讓張郃安然通過幾十里的隴道,直接威脅諸葛亮的腹地。諸葛亮便在地圖上選擇了看似重要的地點街亭。估計他這輩子都沒有到過街亭,死也不知道街亭的地形。只是想當然認為控制住這個交通樞紐就萬事大吉了。可他就沒有想到這種對於馬謖的步兵易攻難守的地形讓馬謖怎麼守?!

    諸葛亮還專門叮囑馬謖,要在平地五總路口紮營。你就不想想,這樣平坦寬闊的地形,馬謖兩萬人馬紮在中間,再讓張郃五萬步騎兵包圍。駐守在山上沒有水喝,駐守在平地就有水喝了?這不是奇哉怪也。估計馬謖意氣風發的來的街亭,一看地形就傻眼了。不上山?上山還可以守兩天,跑路還可能跑出幾個人。守平地,沒三天就得全軍覆沒在這裡。

    王平這個老油條一看,這根本就是個死地。於是就給自己找個藉口,跟馬謖分兵。王平分兵後也沒有跑到那個如此重要的,諸葛亮指點的肯定能夠守住的五總路口下寨,而是到山腳找個容易脫身的地方下寨。最後馬謖完蛋了,他倒逃出生天,反而升官。這就是老兵和只會紙上談兵的新兵蛋子的區別。

    四、街亭失守後的影響。

    街亭失敗後,諸葛亮手頭再也沒有可以應急的軍隊。張郃的部隊損失不大,而且集中,諸葛亮已經無法對付,只能撤軍。

    撤軍之後,諸葛亮自貶三等以謝罪。而倒黴的馬謖,被諸葛亮斬首示眾。馬謖死後,諸葛亮再也沒有可用的人才,前景越發的暗淡了。

  • 5 # 酒鬼說事01

    重要與否,因時而定,街亭的戰略地位,並非一成不變。在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戰役中,街亭的作用確實很重要,牽一髮而動全身。一旦街亭失守,諸葛亮的北伐就失去了意義,只有選擇撤退,才不至於全軍覆沒。

    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是蜀漢沉澱了五年之後的一次突然襲擊。意在乘曹魏疏於防範,出其不意的拿下隴右地區,之後以隴右為根據地,圖謀關中或者涼州。

    可以說!第一次北伐,是諸葛亮數次北伐戰役中,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

    因為此次北伐,確實打出了出其不意的效果,隴右諸郡,常年處在比較安逸的狀態下,對蜀漢的這次進軍毫無防備。南安、安定、天水三郡,遙見諸葛亮大軍開至,猶如虎狼之師,壓根就不敢抵擋,望風而降……

    比較有骨氣的,只有廣魏太守與隴西太守,兩郡負隅頑抗,拒不投降蜀漢。考慮到廣渭的地理位置,難以攻克,而且援軍不斷。諸葛亮把戰略目標,集中在了隴西郡方面……

    魏明帝得知諸葛亮的北伐訊息後,趕緊組織大軍,御駕親征,駐軍於長安,試圖支援隴西地區。

    接下來,隴右諸郡陷入了多方混戰的局面……

    諸葛亮以主力大軍包圍隴西。令馬謖領前部先鋒,於街亭阻擊曹魏的援軍;同時,令高詳領軍屯駐於柳城,令魏延引一支偏師屯于山谷之中,以此策應馬謖的街亭行動。另外!諸葛亮派趙雲引偏師一支,入駐箕谷,佯攻郿縣,以吸引曹魏方兵力;

    曹魏方面,張郃領軍五萬,直指街亭隘口。曹真引主力大軍,回防郿縣。上邽郭淮領一支隊伍,進攻柳城。涼州刺使,遣金城太守,領兵攻打南安郡。

    整體局勢捋出來之後,街亭的重要性昭然若揭……

    一旦街亭失守,張郃的五萬大軍,馬上就可以開往隴西郡。那麼?隴西之圍得解。張郃甚至都可以再度分兵,一支隊伍支援隴西,一支隊伍包圍天水。而柳城、箕谷方的兵力,本來就不充足,只是為了吸引曹魏的火力故意安排的疑軍,被擊破是早晚的事。

    馬謖街亭兵敗之後,如果諸葛亮沒有撤軍,會形成怎樣的局勢呢?

    隴西之圍得解,張郃大軍會順勢包圍天水,以及策應金城太守拿下南安。箕谷方面,柳城方面,趙雲、高詳必定戰敗。曹真、郭淮都可以短時間會師於天水。而且廣魏郡、南安郡、隴西郡,也會同時出動軍馬,共同夾擊諸葛亮。

    到那時候,再想要撤退,恐怕很難很難了……

    所以!街亭一失,諸葛亮只有馬上撤軍,才有可能將損失降低到最小……

  • 6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沒錯,街亭就是這麼重要,這其實是一個軍事戰略問題,瞭解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的和詳細過程,就會對街亭這個地方的重要性有深刻了解。

    我們知道,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真正目的是奪取隴右五郡,分別是隴西郡、南安郡、天水郡、廣魏郡和安定郡,隴右的位置就是在隴山的西邊,也就是今天六盤山的西邊,包括今天的甘肅省天水市、定西市、蘭州市、平涼市到寧夏的固原市一帶。

    從漢中通往隴右只有一條道可走,就是祁山道,祁山道是一條由漢中通往隴右天水郡的山間小路,而且是唯一的一條路,祁山道從今天陝西的勉縣經略陽、白水江鎮、成縣、紙坊、西和、祁山到達天水。

    換句話說,祁山道是由漢中通往隴右的唯一道路,反過來也是隴右回到漢中的唯一道路。

    在祁山道的中間位置,有兩個很重要的分路口,一個是上邽,一個是街亭,上邽和街亭是祁山道上的兩個路口,上邽和街亭的另一端有路通往關中。

    街亭連線關中的這條路叫隴山道,是一條主幹道,同時也是關中通往涼州的主要道路,適合大部隊行軍;上邽連線關中的這條路叫渭水道,是沿著渭水行進,可通往陳倉,這是一條小路,不適合大部隊行軍。

    換句話說,如果諸葛亮攻擊隴右五郡,那麼曹魏關中的軍事力量要想救援隴右五郡,只有隴山道和渭水道這兩條路可走,如果是大部隊行軍,則只能走隴山道,隴山道的盡頭就是街亭,街亭的蜀漢守將就是馬謖和王平。

    看到這裡,是否有些明白了?我們再來回顧一下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的總體戰略:

    1、布疑兵。

    諸葛亮讓趙雲和鄧芝帶領一支疑兵,走褒斜道,出箕谷,佯裝北攻軍事重鎮眉縣,吸引曹魏關中主力曹真的軍隊。

    2、出祁山。

    諸葛亮北率主力出祁山,包圍了上邽的魏軍,接著派馬謖和王平守街亭,並讓魏延和高翔各率一支軍隊在街亭的左右山谷中接應馬謖,以阻擋魏軍援兵。

    3、攻隴右。

    接著諸葛亮繼續率領蜀漢主力部隊沿祁山道進入隴右,攻打隴右五郡,五郡中的南安郡、天水郡、安定郡已經投降了諸葛亮,隴右只剩下兩個郡還在堅守待援。

    諸葛亮的戰略沒有錯,以疑兵吸引曹魏主力,以奇兵出祁山,堵住曹魏軍隊救援隴右的兩個唯二路口,自已率領主力收割隴右,上邽和街亭都在諸葛亮的蜀漢軍隊手中,那麼隴右就沒有魏軍的援兵,隴右五郡就無法抵擋諸葛亮的蜀軍主力。

    諸葛亮的戰略可用八個字來形容,叫:聲東擊西、守點打劫。

    諸葛亮的蜀軍守的兩個點是:街亭與上邽,只要蜀軍堵住 這兩個點,魏軍就無法進入隴右,只能乾著急,諸葛亮給馬謖的任務就是擋住魏軍,給自已爭取時間拿下隴右五郡,一旦拿下五郡,佔領城池,那麼即使魏軍來了,也只能打攻城戰,攻城戰短時間內,魏軍就無法擊敗蜀漢軍。

    所以問題的關健還是那兩個點:街亭與上邽,而上邽是小路,只能小股部隊行進,無法集結大軍,所以上邽短時間內,魏軍大軍無法過來,就只剩下街亭這個最重要的點。

    如果魏軍攻佔了街亭,那麼必然繼續南下攻佔上邽,如果魏軍也佔領了上邽,那麼諸葛亮回家的路就被魏軍斷了,後路被斷是什麼概念?將會全軍覆沒的,成為無根之水,即使不戰也會失敗。

    諸葛一生唯謹慎,可惜街亭用馬謖。

    當魏軍一攻破街亭,謹慎的諸葛亮立即撤退,他可不想被魏軍斷了後路,那樣的話,蜀漢將會全軍覆沒,諸葛亮可不會冒這個險,所以立即撤退。

  • 7 # 大鍋故國神遊

    為何馬謖一失守街亭,諸葛亮就要全線撤退?街亭真的如此重要嗎?

    答案是肯定的,確實很重要。

    街亭的重要性是和諸葛亮“平取隴右”的戰略息息相關的。

    一、諸葛亮為什麼要“平取隴右”?

    蜀漢北伐的終極目標當然是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了。但是這是一個宏大的目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從曹丕篡漢(220年)到諸葛亮北伐(226年),時間已經過去了七年之久,若按曹操算起,曹魏在北方的統治已經達到了第三代,中州政局穩定。所以諸葛亮只能選擇曹魏統治相對薄弱的雍涼地區,作為階段性的戰略目標,先進攻並佔領隴右,再圖關中。

    自東漢起,涼州擾攘一百多年,是東漢王朝統治極不穩固的地區。就曹魏而言,情況也差不多,涼州是曹魏最後才解決並納入其統治的地區。並且,在此之後,涼州也一直並不太平。

    《三國志·張既傳》:

    “是時,武威顏俊、張掖和鸞、酒泉黃華、西平麴演等並舉郡反,自號將軍,更相攻擊。”

    這件事發生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當時曹操甚至已經取消了涼州的行政建制。曹丕篡漢以後,出於加強對涼州控制的考慮,又重新恢復了涼州建制,並且以安定太守鄒岐為涼州刺史。然而涼州依然並不太平,再次爆發了叛亂。

    《三國志·文帝紀》:

    “十一月辛未,鎮西將軍曹真命眾將及州郡兵討破叛胡治元多、盧水、封賞等,斬首五萬餘級,獲生口十萬,羊一百一十一萬口,牛八萬,河西遂平。”

    從黃初元年(220年)到黃初七年(226年),曹魏涼州的叛亂幾乎沒有停止過。這甚至影響到了當初曹丕是否趁吳蜀夷陵之戰出兵的決策。

    由此可見,涼州確實是曹魏統治最為薄弱的一環,諸葛亮選擇先取隴右,無疑是正確的,而“平取隴右”的方略也符合諸葛亮一貫以來“西和諸戎”的政策,並且在蜀漢重要的政治文獻中有明確的體現。

    《諸葛亮集》載劉禪北伐詔書:

    “涼州諸國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詣受節度。大軍北出,便欲率將兵馬,奮戈先驅,天命既集,人事又至,師貞勢並,必無敵矣。”

    這裡,所謂的“涼州諸國王”指的涼州境內各少數民族君長首領,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曹魏在涼州政治基礎的脆弱。總而言之,諸葛亮“平取隴右”既符合他一貫的戰略方針,也符合當時的政治軍事的實際情況。

    二、平取隴右和街亭位置的關係

    關於這種歷史地理的問題,筆者覺得,沒有什麼比用一張三維地圖更能直觀地說明問題了。

    我們從地圖上可以看到,秦嶺餘脈和隴山把整個隴右地區與關中平原隔開,僅有少量穿越隴山和秦嶺的通道連線關中和隴右。諸葛亮的想法就是封鎖這些通道,如果一旦成功封鎖這些戰略通道,就算魏軍再多,在隴山也無法展開,更無法發揮其優勢。這樣整個隴右地區就會失去和關中的聯絡,蜀漢佔領隴右就只是時間問題了。而蜀漢一旦得到了隴右,就可以進而拿下整個涼州,從而獲得土地、人口以及其他寶貴的戰略資源。

    而街亭,就位於隴山通道的關鍵性位置。當然,隴山之間的通道並不只有街亭一處可以扼控。但是街亭無疑是當時最為重要的一處,這一點幾乎是魏蜀都同時意識到了,所以我們才看到參戰雙方都“不約而同”地去搶佔街亭。

    街亭的重要性在於它是曹魏從關中馳援隴右的最快捷通道的要衝,雖然魏軍也可以繞道北邊的安定,但是耗時較長,在戰爭時期這無疑會增加很多變數。另外大家可能會問,為什麼不走最為直接的渭水河谷通道,渭水河谷雖然看起來也最為直接,直線距離相對較近,但是這裡河道險峻道路難行,甚至依靠水運都相當艱難。在中國第九個五年計劃期間重修的寶雞到天水的道路,在全長僅126公里的路線上,建設了八十七座橋樑之多,橋隧比達到了近70%。地理環境之惡劣,道路條件之艱難,由此可見一斑。

    在歷史上,除了早期秦人遷徙偶有使用以外,很少有用於軍事的記載,這跟其地理條件惡劣,不適合軍事行動有很大關係。而實際上,秦人後來也是繞道關山草原另闢道路,從隴縣沿著汧河到達寶雞的。

    三、第一次北伐的戰局決定了街亭一旦失守,諸葛亮就只能退兵

    按照前文的分析,蜀軍奪取隴右的關鍵在於封鎖住隴山,而封鎖隴山的關鍵又在於扼守街亭等隴山通道要衝。所以第一次北伐的成敗就變成了,要麼先全取隴右,有一個穩定的後方,依靠隴右為支撐,和東邊過來的魏軍在隴上週旋;要麼先封鎖住隴山,使得關中的魏軍無法支援隴右,從而迫降隴右諸郡。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出其不意,打了曹魏一個措不及手,蜀軍的戰事開始進行的比較順利,這就是所謂的“三郡叛魏,關隴響震”。然而在這種局面背後,蜀軍其實存在相當大的隱憂,那就是蜀軍分散在各地攻城,隴右有很多小而堅固的堡壘和軍事要塞,這些地方依然被魏軍牢牢控制。

    在這種情況下,蜀軍的後方其實是不穩固的,特別是諸葛亮大本營所在的位置西縣,直接受到來自祁山堡的威脅。還有一點,也頗為重要,那就是如果沒有一條安全的糧道的話,蜀漢主力上隴封堵來自關中的魏軍,也是極其危險的。所以當街亭失守以後,諸葛亮馬上就感覺到了“進退失據”,既無法阻止關中魏軍上隴支援隴右,又無法全取隴右,實際上是陷入了魏軍的反包圍。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只能“退軍還漢中”,第一次北伐就此功敗垂成。

  • 8 # 千佛山車神

    在諸葛亮的歷次北伐中,形勢最好的便是第一次北伐,但這次北伐卻因街亭的失手而被葬送,因為街亭一丟,魏軍就可以切斷漢軍的後路,於是諸葛亮只能撤軍,大好局面毀於一旦

    第一次北伐的確是蜀漢歷次北伐中形勢最好的一次,當時魏明帝曹叡剛剛繼位,魏國對於蜀漢缺乏防範。而諸葛亮在平定南中後則是休養生息多年,對於此次北伐的準備比較充足,因此在戰爭初期漢軍還是勢如破竹的。

    由於在此之前蜀漢已經休養多年,蜀漢內部對於這場北伐都寄予厚望,畢竟蜀漢只據有益州一隅之地,人口不到百萬,沒有資本與曹魏長期對峙。並且此時曹魏已立國多年,中原地區對於曹魏的認同感不斷上升,若長此以往,蜀漢收復中原的阻力將會成倍增加,所以大家都希望此戰可以取得較大的戰國,對此蜀漢大將魏延曾在戰前提出子午谷奇謀,希望一戰定江山。

    子午谷奇謀最早出自《三國志·蜀書·魏延傳》:

    “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

    根據陳壽的記載,魏延向諸葛亮諫言,請求效仿當年韓信攻打關中的事蹟,讓自己領兵一萬越秦嶺直抵潼關。

    不過在陳壽的記載中並沒有說明魏延的具體計劃,也沒有指出魏延要走子午谷。而首次提出“子午谷奇謀”的史書是《魏略》。如今該書大部分已經遺失,但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時曾援引過裡面的記載:

    “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唯有御史、京兆太守爾,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

    《魏略》對於魏延的計劃做了詳細的記錄,當時戰前鎮守長安的魏將是夏侯楙,魏延認為夏侯楙是廢物,所以他想領精兵五千,外加後勤人員五千,共計一萬人走子午谷,用十日時間抵達長安。而夏侯楙在見到蜀漢大軍後必定嚇得棄城而逃,之後諸葛亮在引大軍走斜谷到與他會師,屆時咸陽以西的地區可以平定了。

    《魏略》對子午谷奇謀的記載更加詳細,但與《三國志》卻並不完全相同,不過兩本書都提及魏延想搞閃擊戰,突襲佔領關中。

    (魏延的想法就是從漢中走子午道,翻越秦嶺直取長安)

    然而魏延的想法太過冒險,奉行步步為營的諸葛先生沒有采納他的意見。在諸葛亮看來,此時曹魏強而蜀漢弱,想一擊制勝是非常不現實的,魏延的想法太過天馬行空。別的不說,若是夏侯楙沒有棄城而逃,後果會是怎樣?憑藉著長安的城高牆厚,你這一萬人馬就能一舉拿下嗎?年輕,單純,愛幻想。

    (秦嶺是在太險峻了,子午道雖然能走,但也很難走,魏軍也不可能不在此設防)

    所謂謹慎如諸葛,蓄積力量多年的諸葛亮對第一次北伐必定是穩中求穩,諸葛亮完全沒有一戰而奪天下的想法,他想一步一步來。諸葛亮首次北伐的目標很明確,奪取隴右之地,也就是今天的甘肅一帶。

    隴右地區雖然人口不多,但若拿下至少也能補充數十萬人口,而且隴右盛產良馬,戰略位置也比較重要,得到此地後蜀漢便可繞過秦嶺攻打關中。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的戰略就是奪取隴右之地,之後可以以隴右為基地,進攻關中,之後再東出潼關與曹魏爭天下)

    公元228年春蜀漢第一次北伐打響,諸葛亮先是派趙雲、鄧芝等人率軍出斜谷道攻打郿城,吸引關中一帶魏軍的注意力,而自己則親領大軍走祁山道,直奔隴右地區。

    面對突如其來的漢軍,魏國倉皇迎戰,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相繼被漢軍佔領,只有廣魏郡和隴西郡還在堅持抵抗。

    說實話魏明帝曹叡也是一代雄主,在得知蜀漢北伐的訊息後他立即親自前往長安坐鎮,並命令張郃出隴山救援隴右地區。

    隴山也就是今天的六盤山,其位於隴右和關中之間,從關中救援隴右最快的途徑就是走隴山中部的一個缺口,叫街亭。一旦魏軍拿下街亭,就可以進軍隴右地區。

    而如果魏軍拿不下街亭,想救援隴右則需要繞走南面的渭水河谷,但渭水河谷道路艱險更加不易透過,於是魏軍主力就會被漢軍死死地擋在隴山以東,魏軍救援隴右的計劃便會徹底失敗。

    有鑑於街亭的重要性,諸葛亮也趕緊派馬謖和王平搶在張郃前面佔領街亭,而諸葛亮的要求也很簡單,擋住魏軍即可。

    其實街亭真不難守,這裡就是隴山山脈的一個小缺口,兩邊都是高山,只要認真修建防禦工事便可輕易擋住張郃的軍隊。(街亭之戰形勢圖)

    不過馬謖實在是太狂妄了,他自作主張到附近的小山上安營,結果被張郃切斷水源,馬謖三軍頓時大亂,最後還是在王平的掩護下馬謖才逃出生天,而街亭則被魏軍佔領。

    街亭失手的訊息讓諸葛亮大為震驚,諸葛亮萬萬想不到馬謖竟然把街亭給丟了,這麼容易的差事都能給辦砸了,這讓他關門打狗的計劃徹底泡湯。

    眼瞅著魏軍主力進入隴右,高翔和魏延已接連被魏軍擊敗,而趙雲等人在秦嶺攻勢也被魏軍遏制,如今倒是諸葛亮自己極有可能陷入了被反包圍的局面。無奈之下諸葛亮只得放棄所得之地,遷民返還漢中。

    總的來說,街亭在第一次北伐中的重要性非同一般。若守住街亭,漢軍則可以封鎖住魏軍進入隴右的道路,形成關門打狗之勢,消滅在隴右頑抗的魏軍。

    可是一旦失去街亭,魏軍便可大舉進入隴右,漢軍在正面是剛不過魏軍主力的,並且漢軍補給路線更長,補給艱難,一旦糧道被斷,大軍就立馬成了斷線的風箏,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必須果斷撤退,而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也就此以失敗告終,實屬可惜!

  • 9 # 方圓讀書

    我是方圓,我來回答,歡迎關注我哦!

    一直以來,關於街亭失守的原因有很多種,但是爭論得比較多的只有兩種:一種是認為,街亭失守,是由於馬謖剛愎自用,不聽諸葛亮和副將王平的勸告造成的。另外一種則認為是由於諸葛亮用人不當造成的。

    其實總的來說,街亭之戰本來是諸葛亮消滅司馬懿的一個天賜良機,但由於諸葛亮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才致使這一寶貴的機會從他的眼皮底下消失了,因而使他判斷失誤,指揮不當,最終致使街亭失守,從而失去了統一中原興復漢室的機會。

    那麼看到這裡我們不禁會問,這街亭真的如此重要嗎?為何馬謖失掉街亭之後,諸葛亮就要全線撤退呢?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街亭”在何處?

    街亭的位置辨析

    關於街亭的具體位置,一直以來人們的說法不一。第一種說法認為街亭即“街泉亭故城”,位於今天的甘肅秦安縣隴城東北六十里的地方;第二種說法認為街亭在三國時期的西縣境內,即今天甘肅天水市東南的街子鎮。第三種說法則認為街亭是隋代漢川郡西縣境內的街亭山,即今天陝西勉縣境內。

    在後來的歷史研究中證明,第一種說法可以說是古今人公認的說法,第二種與第一種相近。第三種則是完全錯誤的。

    根據《街亭考》中記載:“蜀軍攻下祁山,佔領西城之後,隴右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諸縣紛紛表示降順、只有上邦、冀城為魏堅守……”

    這是《街亭考》否定街亭在今甘肅秦安縣隴城東北六十里街泉亭故城的重要理由。按照記載中所說,街亭在今天甘肅天水市東南的街子鎮,而且該地以東的渭水南部有一條通往關中的古道。

    當年魏軍的將領張郃率領的援軍就是透過此道西達街亭的,馬謖的軍隊也是想由此道:“循南山東進”,“強佔隴山,封鎖魏軍西援的通道”的。而這也就是那所謂的“陳倉——隴山——上邦大道”。

    街亭之戰為何會是諸葛亮消滅司馬懿的天賜良機?

    關於這個問題,其原因有三:第一,街亭地處“山僻之處”,其地勢十分複雜,可以藏匿數萬兵眾;第二當時的蜀軍總計有三十萬,是司馬懿的一倍有餘;第三,司馬懿沒有與諸葛亮交過手,不熟悉諸葛亮的用兵之道,而且魏軍又是孤軍深入到蜀軍背後,這無疑是一招險棋,倘若蜀軍切斷其退路,那麼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便會從人間消失。

    如果想實現這一目標的話,蜀軍的作戰計劃就必須加以調整,以適應新情況的變化。其具體部署如下:諸葛亮親率十萬大軍在街亭正面等候司馬懿而攻其首,然後魏延和高翔各率領五萬大軍以斷其身,再由姜維率領五萬大軍切斷司馬懿的退路以襲擊其尾。

    趙雲再率領五萬大軍打著諸葛亮的旗號向箕谷、斜谷前進,以迷惑魏軍,這樣一來可以把錯誤的資訊傳遞給大將軍曹真,促使他相信諸葛亮中了司馬懿的計謀。二來可以切斷魏軍通往街亭的要道,防止曹真增援司馬懿。三來則可以切斷司馬懿與曹真之間的通訊。

    當然了,也許有人說這樣的部署,時間上根本來不及。但其實,恰好相反,時間上是非常充裕的。因為馬謖在街亭的小山上將兵士屯好之後,司馬懿才趕到,所以諸葛亮做這些部署,時間上是完全是足夠的。

    所以如此一來,諸葛亮便可以在街亭之戰中徹底消滅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這不但可以使他威震四海,還可以促使魏國時時處在恐懼之中。因為曹魏朝廷中已經無一人可與諸葛亮對抗,用諸葛亮的話來說就是:“孺子曹叡即為,餘皆不足慮”。等到這時,諸葛亮不僅掌握了戰局的主動權,而且長安城的大門就從此向蜀漢大軍敞開了,進取中原,指日可待。

    但事實並非如此,諸葛亮只算中了司馬懿的計謀,但卻沒能認識到這是消滅司馬懿的一次絕好機會,街亭的失敗,最終沒能除掉司馬懿,而這也致使了諸葛亮七次北伐皆無功而返。

    至於諸葛亮為何會在街亭失守後趕緊撤退,是因為此時街亭丟失之後,蜀軍如果繼續進軍,那麼便會使自己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甚至還會被司馬懿阻斷通往漢中的要道,如果真是這樣,那麼諸葛亮恐怕就會成為甕中之鱉了。所以諸葛亮撤兵是明智的選擇,當然了,這其中自然也有無奈!

    小結

    綜上便是我們對街亭失守為何會造成蜀軍失敗原因的簡單概述。總的來說,街亭的失敗是多種原因造成的,既有諸葛亮不懂得知人善任,和不重視這場戰役,也有馬謖的性格缺陷。

    參考文獻:《三國志》、《街亭考》、《三國演義》;

  • 10 # 123456GaaN

    建興六年(228年),經過長時間的準備,諸葛亮親率10萬大軍出祁山,北伐曹魏。

    初期的戰鬥很是順利。趙雲的疑兵出斜谷,造成蜀軍翻越秦嶺入關中直逼長安的假象,成功牽制住曹魏的大部分人馬。

    而諸葛亮的主力卻由祁山入隴西,以優勢兵力對該地曹魏駐軍形成泰山壓頂之勢,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相繼叛魏歸蜀。

    下一步的戰略,只要蜀軍派出一部分人馬,封住魏軍由關中前往隴西的進兵要道街亭,爭取時間讓諸葛亮的主力肅清隴西殘敵,那麼整個隴西,以及秦朝龍興之地雍州,還有董卓、馬超賴以起家的資本西涼,都將成為蜀漢的地盤。

    所以,能否守住街亭,是諸葛亮這盤棋局上至關重要的一環。

    然而,諸葛亮此時做出了一個讓諸將很是不解的決定,他置魏延、吳懿等老將不用,居然力排眾議,任命從來沒有領軍的經驗的馬謖,率軍前往街亭去阻擋魏軍。

    諸葛亮如此看好馬謖,主要有兩點原因:

    一是馬謖軍事理論功底紮實,時常談論兵法謀略,並且有理有據,諸葛亮對他很是認同和賞識;

    二是諸葛亮討伐雍闓叛亂時,馬謖獻上了“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建議,斬殺雍闓的同時,卻放過了依附他的孟獲,與後來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的民族政策一脈相承。

    因此,諸葛亮對馬謖很是有信心。而且馬謖臨行前,諸葛亮還交代了一番“當道紮營”的戰法,他料想守住街亭一段時間,應當不是什麼問題。

    可沒成想馬謖居然違背了諸葛亮的作戰意圖,放棄靠近水源的交通要道,反而將部隊駐紮在缺水的南山,導致蜀軍取水通道被張郃輕易阻斷,部隊頓時陷入了混亂。

    等到張郃發動進攻時,沒有實際領兵經驗的馬謖,根本無法排程兵馬組織起有效的反擊。直至蜀軍兵敗、街亭易手,曹魏援軍沿著街亭源源不斷地進入隴西,使得諸葛亮在該地區的兵力優勢蕩然無存。

    如此一來,諸葛亮只得帶著1000多戶歸附蜀漢的百姓,含恨退回漢中,第一次北伐就這樣稀裡糊塗地失敗了。

    可以說,是馬謖一人的輕敵掉鏈子,導致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全盤失利。但諸葛亮也有用人不察的過錯,畢竟當初他力排眾議任用馬謖時,軍中決策層不乏有反對之聲。

    那麼,蜀軍中誰又能阻擋魏軍名將張郃,守住街亭呢?

    回顧街亭之戰,儘管蜀軍一敗塗地,但副將王平的表現卻是可圈可點。

    早在馬謖意圖駐軍於南山時,作戰經驗豐富的王平便極力勸阻,如果依他所言據城而守,糧草水源都不是問題,至少不會露出這麼大破綻給張郃以可趁之機。

    馬謖主力兵敗後,唯有王平統轄的千餘人馬保持住了陣型,張郃看他進退有度,懷疑有埋伏,不敢進攻。王平藉機將諸營軍士聚攏起來,率領他們平安回營,將己方損失降到最低。

    可見,如果由王平取代馬謖統領街亭之軍,張郃很難輕易得手。

    建興九年(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派王平守南圍,司馬懿派張郃進攻王平,彷彿街亭之事重演,王平堅守不出,守住了南圍。

    根據王平南圍之戰的戰績來看,估計他真能拖住張郃,爭取時間讓諸葛亮肅清隴西,最後合兵一處去擊敗曹魏的援軍。

    由此可見,街亭之失很大程度上是諸葛亮對馬謖的錯誤任用。如果派出王平,或其他經驗豐富點的老將,即便打敗張郃有點困難,但守住街亭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 11 # 文史學徒夢九霄

    街亭對於北伐時候佔據了隴西區域的蜀軍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因為街亭是當時曹魏張郃去救援隴西必經之地,如果守住街亭,隴西區域就完全可以被蜀漢控制,曹魏的西線戰場將形同虛設,可是馬謖沒有守住街亭,而曹睿的真實想法又是準備透過解除隴西危機和諸葛亮大戰一場,兵力糧草都不佔優勢的諸葛亮是打不起這一戰的,所以必須全線撤退。

    一、張郃的救援路線

    按道理來說隴西區域告急,張郃大軍從關中馳援,最近的路線應該走寶雞天水這條線,但是張郃卻饒了一大圈,這就證明張郃不是準備南下找蜀軍主力決戰,這就證明張郃的真正目的是從後方包抄蜀軍。

    而曹睿也沒指望張郃一戰就能把蜀軍幹趴下,曹真還有大軍和佯攻的趙雲對峙,這支隨後的部隊才是蜀軍真正的威脅,而從關中通往隴西的道路,除了街亭是必經之地外,其餘的線路已盡落蜀軍之手,所以街亭就是張郃必須打過去的地方。

    二、街亭的尷尬

    街亭古戰場現在沒有一個具體的定論,但是從史書上發現關隴大道上有個叫略陽縣的地方,而略陽縣下有個叫街泉亭的地方,這裡以前也是縣城,不過後來扯縣為鎮了,當地人稱之為街亭,這倒與三國時候的街亭基本吻合。

    既然是縣城,那就可以據守,要知道在古代攻城比較難,守城相對容易,但是街亭撤縣為鎮之後,基本也就廢了,面對一座廢棄的古城,基本無險可守,這個地方一旦發生戰爭絕對不是攻堅戰,而是遭遇戰。

    三、馬謖的無奈

    現在能找到關於馬謖失街亭的主要原因就是排兵布陳出現問題,被張郃斷了水源,一舉擊破,但是剛才就已經說了,街亭已經是一座廢棄的古城,無險可守,馬謖手裡不過一萬兵馬,而張郃五萬兵馬,如果據險可守,馬謖或許還有機會,但是無險可守冷兵器時代一對五,馬謖沒有一點勝利的希望。

    馬謖其實也沒有演義描述的那麼不堪,在諸葛亮身邊多年,作為參謀一些作戰嘗試還是有的,雖然經驗肯定不如張郃,但是一敗塗地還不至於,如果馬謖真的守住了街亭二十來天,也許馬謖就成為另一個郝昭,也一戰封神了。

    總結:歷史永遠是勝利者書寫的,街亭失去之後,張郃大軍就會對蜀漢形成包圍趨勢,同時蜀漢佔領的隴西優勢也會蕩然無存,按照當時的兵力諸葛亮是打不過曹魏的,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只有退兵,這其實才是街亭重要性所在。

  • 12 # 平楠說史

    從公元228年到公元234年,僅六年時間裡諸葛亮共主持五次北伐。

    從表面上看,第三次北伐是最成功的。畢竟蜀軍已經攻佔了陰平郡和武都郡。

    然而,最令人感到惋惜和遺憾的,卻是第一次北伐的失利。

    如果街亭不丟失,諸葛亮就能指揮蜀軍,殲滅困守天水的郭淮部以及馬遵部。到時幾路蜀軍順利會師,諸葛亮便能很輕鬆的拿下隴右五郡,直逼關中。

    諸葛亮的佈局

    第一次北伐是諸葛亮準備最精心的一次。

    為了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從劉禪登基開始著手準備工作。準備的時間長達六年之久。

    公元228年,諸葛亮抓住曹魏主力在東線作戰,西路兵力空虛的機會。蜀軍出祁山偷襲隴右,瞬間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守將紛紛投降。

    一時間天下震驚,曹真和張郃等魏國名將紛紛率軍奔赴西線戰場。就連當時的魏明帝曹叡,都移駕長安,關注起西線戰事。

    除去郭淮部和馬遵率部退守孤城上邽,遊楚率部還在隴西與蜀軍交戰外,隴右地區基本都落入了諸葛亮手中。

    諸葛亮的戰略意圖明確:

    首先,讓趙雲、鄧芝率領的蜀軍偏師在箕谷迷惑吸引住曹真麾下主力。

    隨後,諸葛亮自己率領蜀軍主力剿滅郭淮、遊楚,佔領隴右五郡。

    只要馬謖守住街亭,不讓張郃率領的援軍進入隴右。諸葛亮就能率部殲滅郭淮、遊楚、馬遵所部。隴右五郡自此便會納入蜀國版圖。

    隨後諸葛亮再率軍馳援趙雲,殲滅曹真麾下也將不在話下。

    那時張郃只能做出兩種選擇:

    一、撤軍。

    二、支援曹真。

    張郃做出第二種選擇,對於蜀軍殲滅曹軍主力而言,已經無關大局。

    可以明確,蜀軍佔領隴右,殲滅曹真主力等一系列戰略構想,全在於鎮守街亭的馬謖,能不能阻止張郃麾下的援軍進入隴右。

    出於私心重用馬謖

    劉備在世時就曾叮囑諸葛亮,馬謖此人難擔大任。難道諸葛亮真的忘了劉備的叮囑嗎?

    事實並非如此,諸葛亮重用馬謖完全出於私心。

    荊州派系出身的馬謖是諸葛亮的心腹,而馬的謖的兄長馬良,更是諸葛亮多年的知己好友。

    趙雲承擔著引誘曹真麾下主力的任務,分身乏術。

    至於諸葛亮不讓魏延替馬謖鎮守街亭,則是因為諸葛亮需要自己的親信立下軍功,以便自己繼續掌握兵權。

    劉備臨終前,是將兵權託付給了李嚴,將內政託付給了諸葛亮。

    由處理蜀國內政,到力主北伐掌握兵權,諸葛亮必定經歷了一個困難的過程。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急需親信馬謖立下大功,讓自己繼續掌握兵權。

    街亭就那麼重要?

    由於蜀軍兵力太過分散。

    街亭丟失的第一時間,諸葛亮急忙下令蜀軍全線撤退。

    蜀軍主力在上邽由諸葛亮統率準備殲滅郭淮,偏師由趙雲、鄧芝統領在箕谷誘惑曹真。

    為了守住街亭,諸葛亮讓馬謖、王平分去一部分兵力。

    與此同時,諸葛亮也分派給魏延、高翔一部分兵力,讓二人一左一右策應鎮守街亭的馬謖。

    街亭失守後,張郃麾下五萬曹軍順利進入隴右,而擊敗趙雲的曹真,也率領曹軍主力緊隨其後。

    張郃和曹真順利會師的同時,蜀軍面臨著被分割包圍的危險。

    與此同時,見援軍進入隴右地區,駐守孤城的郭淮、馬遵等部士氣大振。剛剛投降諸葛亮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守將也開始蠢蠢欲動。而另一邊涼州刺史徐邈也準備南下趁火打劫。

    更為重要的是,街亭是蜀軍的糧道補給線。被曹軍分割包圍,糧道也落入敵人手中,諸葛亮令撤軍實屬必然之舉。

    結語

    隴右天水地區,是諸葛亮開闢的北伐曹魏的主要戰場。

    “得失隴右,安危關中”,可見隴右是蜀軍能否攻佔關中的戰略要地。而街亭爭奪戰,直接關係著蜀軍是否能夠取得北伐的勝利。

    街亭失守對於諸葛亮而言,已經不是能否保住隴右三郡的問題,而是一旦撤軍不及時,蜀軍便存在被曹真、張郃率部全殲的可能。

    無奈的諸葛亮只好下令蜀軍全線撤退。

    街亭的丟失,不但讓蜀軍損兵折將,未能達到戰略目的。還讓隴右三郡重新回到魏國手中,而第一次北伐就此化為泡影。

    在馬謖丟失街亭的同時,見形勢不妙的趙雲拼死抵抗,以偏師糾纏住曹真麾下的曹軍主力,為蜀軍保住了撤回蜀中的道路。

    因此,諸葛亮在治罪馬謖的同時,也封賞安慰了趙雲,王平等有功將領。

  • 13 # 常棣tandy

    諸葛亮北伐,以第一次的形勢為最好,卻以第一次的受挫為最重。形勢的迅速逆轉,蜀軍不但未能佔據隴西,反而遭遇大潰敗。形勢逆轉的關鍵似乎是馬謖在街亭的兵敗。若將軍事檢討的目光侷限於此,往往很方便地將蜀軍此次北伐失敗的原因歸結為馬謖的指揮不當,進而歸結到諸葛亮選將用人的不當。

    但這是戰術層面的過失,很容易讓人遮蔽戰略層次的檢討。

    諸葛亮本人對此戰的檢討見之於他請求自貶的上疏:

    臣以弱才,叨竅非據,親秉旄鉞以厲三軍,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怯,至有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責帥,臣職是當。請自貶三等,以督其咎。

    諸葛亮的疏文中確實說到街亭、箕谷的失利對戰局的影響,以及自己“明不知人”、“授任無方”,以致不當地任用馬謖,造成街亭這一關鍵性戰場的失利。

    誠然,馬謖應對街亭的兵敗負直接的責任。《蜀書·王平傳》載,“謖舍水上山,舉措煩擾,平連規諫謖,謖不能用,大敗於街亭”。《魏書·張郃傳》載,“謖依阻南山,不下據城。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兩種不同背景的資料相與印證,基本可以確定馬謖在街亭兵敗的戰術原因。

    但是,僅以諸葛亮錯誤地任用了馬謖、馬謖錯誤的指揮導致了街亭的兵敗,來解釋蜀漢此次北伐的失敗是不夠的。

    街亭失守,未能阻擋魏軍上隴,固然對戰局有影響,但未必會導致蜀軍的全面敗退。諸葛亮第二次出隴西時,司馬懿、張郃的大軍也順利上隴,諸葛亮與魏軍周旋於隴上,尚且取得斬首三千級的戰果,退軍時還射殺曹魏名將張郃。

    蜀軍顯然還發生了更嚴重的事情。《馬謖傳》載,馬謖為張郃所破後,“士卒離散。亮進無所據,退軍還漢中”。《王平傳》載,馬謖敗後,“眾盡星散”。王平所領千人,鳴鼓自持,張郃疑有伏兵,才未敢進逼。王平後來還“徐徐收合諸營遺迸,率將士而還”。另據《趙雲傳》注引《雲別傳》,諸葛亮在詢問何以箕谷不至大敗時也說到“街亭軍退,兵將不復相錄”。

    上述史料,在在顯示,魏軍反攻時,蜀軍發生了崩潰的效應。魏明帝在隨後的一份“露布天下並班告益州”的詔書中說,“王師方振,膽破氣奪,馬謖、高祥,望旗奔敗。虎臣逐北,蹈屍涉血,亮也小子,震驚朕師”。語雖不免渲染,但顯然很得意於魏軍反攻對蜀軍造成的崩潰效果。

    蜀軍出師時,“戎陣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遭到反攻時,為什麼竟會發生崩潰呢?

    尋常讀史,多將注意力放在街亭與馬謖身上,以至於忽略了諸葛亮疏文中在戰略層次反思的資訊。疏中所言“臨事而怯”、“《春秋》責帥”,都是援引儒家經典。“臨事而怯”,典出《論語》。孔子對子路論將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孔子之意,是說為將者應該“臨事而懼”,不可逞匹夫之勇。兵者,國之大事,關乎國家的存亡,關乎千萬人的生死,所以,統兵者應該戒慎恐懼,謀定而動。

    諸葛亮引《論語》中的話,應該是取孔子之意。諸葛亮是在反思自己未能做到“臨事而怯”。有意思的是,後世多批評諸葛亮用兵過於謹慎,諸葛亮卻是在反思自己用兵不夠謹慎。

    釐清諸葛亮反思的兩個層次,他是把未能做到“訓章明法”和“臨事而怯”作為“至有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的根本原因。有人將諸葛亮這段話的意思理解為,不能訓章明法,以至於臨事而怯,所以招致失敗。是其不能貫通經史,不知此語所據,因而所作理解與諸葛亮的本意南轅北轍。如此理解,當然也就不能從諸葛亮的反思裡去推知此前的戰略失誤。

    鑑於前面所梳理的,蜀軍在遭遇反攻時發生“離散”、“星散”、“諸營遺迸”、“兵將不復相錄”諸情形,諸葛亮反思自己未能“訓章明法”,還好理解;他為什麼把未能做到“臨事而怯”也作為兵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呢?

    在曹魏毫無戰略預警的情況下,在事前聯絡涼州諸胡得到積極響應的情況下,諸葛亮兵出祁山,即有三郡叛魏響應,蜀漢北伐,開局大好。訊息傳來,不惟關中響震,洛陽也一時“朝臣未知計所出”。魏明帝派曹真督諸軍駐郿,派張郃統諸軍上隴反擊蜀軍,魏明帝本人隨後親至長安為後鎮。

    此前,曹真受曹丕遺命輔政,張郃在荊州參與對孫吳的作戰。魏明帝此次召用張郃,並未如該年冬再召張郃時那樣用驛馬——此舉意在透過驛傳系統以最快的速度將張郃召至前線,軍隊則就近集結。

    張郃從荊州戰區啟程,率步騎五萬馳抵隴山西口的街亭,蜀軍卻既未拿下隴上的重要城池如冀城、上邽,也未堵塞魏軍越隴之口,這無論如何說不過去;而蜀軍的兵鋒竟然遠及三郡西面的隴西郡。

    諸葛亮反思自己未能“臨事而怯”,對應的情形是過於樂觀。一支軍隊在出師時“戎陣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在遭遇反攻時竟會“眾盡星散”,當與這種過於樂觀的心理有關。蜀軍上下包括諸葛亮本人,可能因開局順利而滋生出過於樂觀的心理,對魏軍作出反應的速度未做充分的估計,因而未能明確下一步作戰的要點:應該迅速堵塞隴山隘口,阻擋曹魏東部大軍入援;至少應該迅速攻取隴上諸城,作為與魏軍持久周旋的據點。

    根據《魏略·遊楚傳》所提供的材料,我們可對蜀軍出祁山後的行動節奏作一個大致的推估。蜀軍出祁山後,略地至南安,再轉攻隴西郡,“後十餘日,諸軍上隴”,始有街亭之戰。如果諸葛亮在上隴之後即優先選擇阻斷隴山隘口,自當有充裕的時間,從容經營,作固守之備。那時,即令仍用馬謖為先鋒,即令馬謖仍會出現“舍水上山”、“舉動失宜”之類的失誤,其實都來得及糾正。

    看來,馬謖統兵去守街亭,並不是諸葛亮上隴之後即作出的部署,而是一個倉促的行動,應該是在魏軍反攻的態勢明朗後倉促作出的部署。馬謖去守街亭,出現“舍水上山”、“舉動失宜”之類的失誤,也可能與時間倉促有關。

    魏軍的反應速度卻是異乎尋常的快。《蜀書·後主傳》和《蜀書·諸葛亮傳》均將諸葛亮出兵一事繫於建興六年(228年)春;《魏書·明帝紀》將此事繫於太和二年(228年)春正月。《明帝紀》還載,“丁未,行幸長安”。丁未日為該年二月十七。此時,魏明帝本人的車駕都已親臨長安,則曹真、張郃西援的時間必定更早,速度必定更快。

    雖然派出了馬謖去守街亭,諸葛亮似乎仍未認識到隴口的攻守將會是下一步作戰的重點。諸葛亮雖然“違眾拔謖”為先鋒,而沒有選用“宿將魏延、吳懿等”,然則“宿將魏延、吳懿等”時在何處?如果隴口的拒守已成為蜀軍作戰的重點,宿將魏延、吳懿等豈不仍應率軍繼進?大軍豈不仍應朝街亭趨近?陳壽在《馬謖傳》中說他“統大眾在前”,然則馬謖所統究竟有多少人馬?魏明帝的詔書中只說“馬謖、高祥,望旗奔敗”,以其一人守街亭,一人守街亭附近的列柳城,分別為張郃和郭淮所破。王平為馬謖副將,所領不過千人。

    日後諸葛亮反思說,“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而不能破賊為賊所破者,則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諸葛亮所言兵“多於賊”,應該是指蜀軍在隴西的總兵力多於張郃所率的五萬步騎。從蜀軍兵鋒遠及三郡西面的襄武看,蜀軍分兵略地,比較分散。一旦街亭兵敗,諸葛亮即感“進無所據”,甚至放棄了作野戰的周旋。可能是因為前線“眾盡星散”的亂流,衝擊到蜀軍整體的軍情,蜀軍發生崩潰的效應,以至於諸葛亮覺得這場仗無法再打下去,所以全線退兵。

    戰後,諸葛亮除了斬馬謖外,還誅將軍張休、李盛,奪將軍黃襲等兵,可知“兵將不復相錄”的潰敗現象不只出現在街亭一處。這也可以反證,從派馬謖去守街亭到兵敗,整個過程倉促到蜀軍連作後續反應的餘地都沒有。

    蜀軍首次北伐在隴西作戰的失利,根本原因不在於馬謖,而在於沒有清晰的作戰要點。馬謖在街亭的指揮不當,只是讓蜀軍戰略失誤的危害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了。當然,如果馬謖是一個有經驗的統兵宿將,少一些“舉動失宜”之類的失誤,則多少能遲滯魏軍上隴,為諸葛亮調整部署贏得時間。

    諸葛亮既然選擇隴西作為北伐的階段性目標,當不至於闇昧到不知隴西在魏蜀戰爭中的地位和攻守的要點。諸葛亮將未能“臨事而怯”作為兵敗的原因之一,合理的解釋是,在開局順利的大好形勢下,蜀軍從上到下滋生一種過於樂觀的情緒,以為可以從容略定隴西,再轉身堵塞隴坻,面向關中;對魏軍的反攻——尤其是魏軍作出反應的速度——未做充分的估計,未能優先選擇阻斷隴山隘口,以至於讓大好的北伐形勢轉瞬即逝。

    這是對蜀軍在隴西作戰部分的戰略檢討,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作戰區域還不只是隴西,東線還有趙雲、鄧芝出斜谷。諸葛亮揚聲由斜谷道取郿,派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箕谷與斜谷相距不遠,一為箕水河谷,一為斜水河谷,谷口皆在秦嶺北麓。趙雲所統偏師的進軍路線為褒斜道,可能是在相持的過程中,因地取勢,轉據箕谷。趙雲率軍出斜谷,示形於關中,牽引曹真屯駐於郿。郿城正對斜口。

    蜀軍在隴西兵敗時,箕谷之師亦遭失敗,只是損失不如隴西那麼大。《趙雲傳》載:“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趙雲在戰後被貶為鎮軍將軍。

    對蜀軍箕谷失利的戰略檢討則涉及諸葛亮用奇的問題。諸葛亮用兵,並非沒有用奇。第一次北伐,即以大軍出隴西,偏師出斜谷,此即奇正之用;但自此以後,諸葛亮確實放棄了用奇。

    (正文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時來運轉猜一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