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雨點帶清風
-
2 # 一個不怕事的人
這個問題是跟當地條件和觀念有關,我們也常住老家,我老家的祖墳知道的還是年年都上墳。就連我前十輩的先人,去世已有二百年了,每年清明,過年還是去燒些紙錢的。
但有些人家,出外工作,離老家很遠,父母去世後三,四十午也就不上墳了。
只要父母健在時,對父母好,讓父母度過一個幸福的晚年,止於上墳嗎,三、四十年也不可厚非,別死搬硬套那些老規矩。
-
3 # 高侃說
中國有句老話叫:“人過五代另起墳,房過三代必走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如果出了“五服”,就要另外找個地方埋葬,而房子裡住過三代人以後,也就會搬離到別的地方,而絕大多數人清明掃墓,也只限於五服之內,再往前的就沒人知道。
公墓打來電話,說我姥爺的墓地需要續交管理費,過期就會挖出來
姥爺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當時姥爺是土葬,可是後來土地重新分了以後,姥爺被拉去火葬,安葬在了縣城裡的公墓裡,母親在家的時候,到日子都會去給姥爺掃墓燒紙。
這些年因為我們都成家了,母親也跟著我們來到外地幫忙照看孩子,只能每次春節回家再去給姥爺燒紙紀念。
有一天我下班剛走進門,母親就把手機遞給我說:“今天我手機一直響,也沒有名字,我沒敢接,你看看是不是騙子。”
我拿過來母親的手機一看,有幾個陌生號碼的來電,我能體諒母親,她沒有文化,人又善良,所以我怕母親被騙,之前有囑咐母親不要亂接電話。
我隨後回撥了一個電話,沒多久電話接通了,我問對方是誰,對方有點不耐煩的說:“我是XXX墓園的,你是不是XXX的家屬?。”
母親靠得很近,當她聽到對方說出名字以後,一下子把電話搶了過去,在詢問了一下之後,才知道是姥爺的墳墓管理費過期了。
管理人員告訴我母親,老爺墓園的管理費馬上到期了,讓我們抽空把管理費續上,延期的話,墓園就會就按無主墳處理,如果不按時交錢的話,墓園就會將姥爺的墳墓挖開,然後墓地賣給其他人。
過來兩天,我和母親趕到了那個墓園,當天還真的看到了一些人拿著工具在拆一個墳子,而且在墓園辦公室外的空地上,散落著一些破碎的骨灰盒和骨灰罐,一個工作人員拿著登記表在畫著什麼。
後來管理人員告訴我們:那些空地上的骨灰盒,都是找不到家人或者家人不交管理費才這麼做的,其實他們也不願意挖死者的墳墓,但是墓園有墓園的規定,他們也只能照做。
我看到有些骨灰盒的都腐爛了,裡面的包裹著骨灰的紅布也都破爛不堪,有些骨灰都漏了出來,撒了一地。
最終我們交了2000塊錢以後,姥爺才得以繼續在墓園裡“安家”。
那透過這件事,也讓我看清了一件事實,就是很多逝去的人因為沒人祭祀,而被當成無主墳處理了,那麼普通人去世後,多少年以後就沒人上墳祭祀了呢?
對於這個問題,老一輩早就給我們暗示過了,老話常說:“人過五代另起墳,房過三代必走人”。
意思就是人如果出了“五服”,就要另外找個地方埋葬,而房子裡住過三代人以後,也就會搬離到別的地方,而絕大多數人清明掃墓,也只限於五服之內,再往前的就沒人知道。
普通人去世,大約260年以後就無人上墳祭祀
在農村,大都是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但是親人也有遠近之分,怎麼判斷親近的遠近呢?
很多老人就會說:“如果出了五服,就感覺沒有那麼親近了。”
那麼,老人說得“五服”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所謂的“五服”,也就是現今老人常用來說的幾輩人的意思。
我老家是這樣定義五服的,從自己開始推算,依次是父親、祖父、曾祖父和高祖父,這五代人為“五服”之內的同族宗親。
不過也有的地方是從自己往上到爺爺輩,往下到孫子輩算五服的,每個地方或許都不一樣。
一般在五服以內的話,無論怎樣,都會知道五服內的親人埋在什麼地方,而像我們家挖出來的棺材,就是過了五服以後,成為了一座無名墳墓。
而五代人中,自己的父輩、祖父輩、曾祖輩、高祖輩逝去以後,很多地方是安葬在自家的農田裡,葬的多了,農田就被佔用的太多,有的人家一畝地裡有十幾個墳頭。
所以,一般到了第五代以後,地裡已經不能再安葬了,所以就會另尋他處,也就是這個時候,開始影響自己的後人祭祀先人了。
久而久之,新起的墳因為後輩都健在,所以日常還有人打理,而之前逝去的祖父輩、曾祖輩、高祖輩年輕一輩或許都不知道在上面地方,慢慢地也就不再過問,這也是農村老人常說的:“上墳不過三代”的意思。
所以,一般來說人,三代人的年齡加起來差不多260年左右,也就是說,大約260年以後,逝去的人就可能無人祭祀了。
沒人祭祀的墳墓會怎麼?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搬離了農村,也就預示著農村將有越來越多的墳子無人祭祀,而城市裡的墓園裡會有更多的人安葬,那麼,農村和城市無人祭祀的墳墓最終的命運是怎樣的呢?
其實農村和城市除了地理位置不同以外,無人祭祀的墳墓最終的結局很可能是一樣的。
1、農村的墳墓會慢慢消失
在古代,有錢人家對殯葬相當重視,一是要考慮風水,二是還要考慮防盜,所以,一般選的墓地都是一些深山或者地下很深的位置,不要說現在很難發現,就算是以前也很難找到。
就算是窮苦人家的人死去,也大都不願意讓死者暴屍野外,會選擇在深山裡找個山洞。
當然,還有一些超級窮的人,死後會隨便找個荒郊野外的地方,用石頭將屍體蓋住,對於這樣簡單的墳墓,很可能家屬前腳剛離開,一轉身猛獸就把石頭扒開,將屍體叼走了。
而近些年來,受傳統習俗等因素的影響,偷埋亂葬、侵佔耕地等現象依然嚴重,特別是近年來耕地、林地及鐵路、公路主幹線兩側等禁止建造墳墓的地區仍有大量違法墳墓存在。
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等殯葬配套設施建設滯後,偷埋亂葬、以罰款代替火化、骨灰裝棺重葬等現象比較嚴重,既加重了人民群眾負擔,又佔用了大量耕地。
因此,“移墳還田”在很多省份開展,“省下方寸土,留給子孫耕”,這是地方奉勸各家各戶把地裡的墳墓移走的宣傳語。
墳子在農田裡確實佔用了土地,可是對於生活在農村的人來說,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片藍天之下,死了以後不埋在土裡埋哪裡呢?
雖然話是這麼說,但是移墳還是推行了下去,幾千幾萬的墳墓就此消失在田野裡。
而這期間,如果是很久沒有被人祭祀的墳墓,就會被集中處理,從此這個墓主人徹底從人間消失。
退一步來說,就算沒有被移墳,由於長時間沒有祭祀,用土堆砌的墳頭在雨水和風霜中慢慢地變為平地,多年以後,人們為了建設高樓大廈,這些墓葬就會被破壞,“死人穴”上被人們蓋上了新房子。
2、城市裡的墳墓也會慢慢消失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城市裡的公墓並不是說花了錢就可以永久使用了,而是跟房子有產權一樣,公墓也是有產權的,而且產權期更短,只有20年,20年以後就過期了。
公墓使用期限達到20年以後,如果子孫不接著續期,墓園就會通知墓主的後代子孫,告訴他們使用期限到期了,需要繳費續期。
如果逝者的親屬到期限沒有續期,公墓管理方就會將墳墓認定為無主墓,相當於是逝者後代主動放棄了這座墓了。
隨後,墓園就會將無主墓來進行資訊公示,等到公示三個月以後,逝者後代還是沒有來繳費的話,那墓園就會自行處理了。
在公示期三個月過完以後,墓園就會安排人員將骨灰盒取出,然後修正以後,將公墓進行售賣。
而被挖出來的骨灰盒,工作人員會貼上標籤,並會在空地上放置一週左右,如果一週內沒有人認領的話,那麼工作人員就會就近集中深埋,或安放在骨灰塔中。
但是骨灰塔墓園任何的防護措施,在骨灰塔裡存放的骨灰盒用不了多久就會被腐蝕,但是墓園也算是“仁義”了。
按照工作人員的說法,無主墓是不可能一直任其存在的,雖然說處理的做法有些殘忍,但是公墓也是要賺錢的,而且平時公墓管理方也會派人管理墓園的環境衛生,這都是成本。
因此,管理方是不可能任由那些無主墓一直存在的。
其實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公墓也是需要請人打理的,這些花費都是需要逝者的家屬承擔的。
如何讓後人祭祀自己久一點?
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城市裡,如果是埋在農田或者公墓裡,後人很可能就會慢慢慢地忘記。
網上有這麼一種方法,可以讓後人祭祀自己久一些,我認為方法還是不錯的:由於墓地價Grand SantaFe來越高,有些人就花錢買房子存放親人的骨灰。
別看只是小小一座公墓,實際上費用是非常高的,網上的資料顯示,北京朝陽陵園的收費是158000元起 ,外僑公墓的收費是148000元起,最便宜的是永寧陵園,但收費也是7800元起。
要知道一座公墓的面積是非常小的,單人或者合葬的公墓佔地面積都不超過1平方米,很顯然公墓的均價比房價還要高了。
有些地方的房價只要幾千元,只要花上10幾萬就能買上十幾平方的房子,而且居住權是70年(聽說現在是永久的了),仔細一算,比公墓還划算,於是就有人有了新的想法。
早些時候在網路上出現了一個“網紅”小區,3000元一平米的房價一經開盤就即將售罄,並且吸引了大量的慕名而來的外地求購者。
據知情人透露,這個小區特別偏僻,遠離市區,而且交通特別不便利,房子賣得那麼好,就是因為很多人買房子不是用來給活人住的。
華人自古講究“人死為大”,有死亡那就勢必要為其操辦後事,而以前的“入土為安”的土葬已經被火葬代替,為了節約土地資源,保護環境,國家提倡遺體火葬。
火葬帶動墓地需求量大增,而墓地的價格也越來越高,於是很多人就想到花幾十萬買一套住宅房,住房產權70年,買來不住人,專門用來存放骨灰,還不用繳納墓地管理費,這也是很多人買“骨灰房”最主要的一個原因。
畢竟誰都不願意去世後,子女們因為心疼高額的墓地費用不給自己續費、拜祭,自己就真的是“死無葬身”之地了。
寫到最後:
人終有一死,對於死去的人來說,具體是真的消失了還是去了哪裡我們無從得知,但是我認為死去的人從心裡是不願意麻煩自己的親人的。
因此,祭不祭拜的他們或許並不清楚,或許在他們活著的時候,多儘儘孝道才是我們現在最應該做的事情。
而隨著墓地的價格飆升,農田裡也不讓隨意埋葬,往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消失”,比如海葬。
其實我們祭奠逝去的親人時,真的無需墳墓,畢竟家裡有照片,有牌位,到時間了給“他們”送點錢財就可以了。
最後想說的是,隨著農村人口的流逝,種姓會在不久的一天變得四分五裂,而在幾代人以後,面對自己的孩子,我們唯一能說的就是:“我們的老家,回不去了。”
或許只有這個時候,我們的思緒中,才能回憶起在老家的某個田地裡或者某個墓園裡,我們的祖輩之前埋在那裡,只是如今可能再也找不到了。
-
4 # 在茲念茲
一個人去世後,究竟是否有人長久以往去掃祭,第一要看亡者生前的為人如何與關係親疏,第二要看後人生存與事業可否有發展,如亡者生前賢德雙全,或後人事業興旺蒸蒸日上,此時墳頭無草芥,供桌香香常年燃,反之一如剷平荒草灘
-
5 # 問答達文
城市二十年,農村三十年。這並不是亂說,這裡面是有科學道理的。98%人只是不懂罷了。
作為人生大事之生老病死,很多人對於人的死者死亡的前三年都是相當“照顧”的。不管城市也好,還是農村也罷,基本上都是這個樣子的。
要是三年過後呢,就相對來說,照顧得比較少了。基本上只有在特殊節日的時候,才會上墳看望已故的親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頻次會慢慢地減少。
對於城市和農村的殯葬風俗完全都是不同的,在中國的農村地區,基本上還是一直沿用著古老的土葬的方式,對逝者的進行埋葬處理。
而在城市裡面,大多都已經是實行了火葬。骨灰將會存放在購買的公墓裡面。每到了特殊節日後,就會上公墓前進行祭拜。一般情況下都是二十年的時間。
在瞭解這個問題之前,我們 就必須對公墓進行一定的瞭解
什麼是公墓?
公墓顧名思義,就是規劃出來,用於埋葬亡者的所用的土地。陵園是公墓的一種安葬方式,要想使用人家的公墓,就必須花錢購買。
公墓是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是在銷售。在城市人去世了以後,不能像在農村一樣進行土葬處理,而是對於他們來說,是要選擇一個另外一種的殯葬方式。這就殯葬方式就是火葬。
在城市幾乎都是沒有土葬這一說的,在火化完畢以後,將逝者的骨灰就會放在事先購買到的公墓進行存放,每年在特殊的節目的時候。
就會有逝者的子孫後代,開車到陵園進行祭拜自己的祖先,尤其是在清明節的時候,在去往陵園的路上堵車,都是經常發生的事情。
這就是公墓,相關的資訊,很多時候,城市這種在陵園祭拜自己的祖先的方式,都是20年的時間左右把。為什麼會這麼說,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普通人去世以後,多久就不上墳了?
透過前面的標題,我們就瞭解到了。城市上墳是20年的時間,而農村上墳是30年,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是和以下幾個方面有直接的關係的。
原因之一:受到陵園使用週期的限制
在城市,當有家人去世以後,在陵園購買的公墓,首先我們要清楚,不是終生制的,你花了十多萬購買的公墓,說白了只是一個使用的週期。
一般的公墓只有二十年的使用週期,就是所謂你將骨灰放在陵園只能有20年的時間,很多人就要問了,那我還想放更長的時間可以嘛。
可以的,最大不能超過70年的時間,在20年週期滿了以後,你就可以繼續續費,也可以接著使用的,不過你續費的時候,就按照現在的公墓的銷售價位續費的。
並不是二十年前的費用,經過實際的發現,在城市中主動給自己祖先公墓續費的人,只佔到很小的一部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大多數的人都是到了公墓的一個二十年的交費週期後,選擇不在交費,這個時候骨灰就會從公墓中取出來,交給逝者的子孫手中。
子孫拿著二十年前的骨灰,這個時候可以拋向大海,或者當成草木灰都是可以的。在二十年後,遇到清明節的時候,只能在十字路口燒紙錢。以表示自己的對親人的懷念。
真正的公墓已經不屬於他們了,故在二十年後,就不在上墳祭拜祖先了。而是轉變成另外一種思念,這種思念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淡忘掉。
原因之二:農村土葬受到殯葬文化的制約
農村的土葬就沒有城市的公墓那麼的麻煩了,在每一個村裡面,都有一個專門埋葬逝者的墳地,這種墳地是往往都是公共墓地。
本村的人去世以後,都是可以在這個地方進行埋葬的,在農村大多都是遵循“養一代人,供一代人”的傳統思想。當農村的老人去世以後,逝者的子女就會安排好逝者的住所。
這個時候,就形成了“供一代人”的形式了。為什麼說是隻供三十年的時間,原因就是在於,在殯葬文化之中,30年是一個週期。在農村人家過白事,大多都是講求 3、6、9的日子。
這個不難理解,就是在農村出殯的日子,按照死亡的日期開始算起,第三天是可以下葬的,第六天也是可以下葬的。要是時間更長一點,就會在15天下葬。
這些3、6、9、15的日子,其實都是和傳統的殯葬文化,有直接的關係。要在逝者亡後的三十年的時間裡面,每到特殊假日的時候,就會上墳進行祭拜。
很多人這個時候,就會說了,為什麼只到了三十年就不再祭拜了呢,我想說的是,有祭拜60年的人,但非常少。大多數都是自己的時間不允許。
一旦過了三十年的祭拜週期,下一個祭拜週期就是60年了。很多人在做這個選擇題的時候,都會選擇三十年的時間,要是祭拜60年,恐怕自己的時間都不夠。
那麼三十年以後的公共墓地會怎麼樣,一般情況下,在農村地區,三十年之後的墓地就會移為平地,會讓你無墳可拜。條件寬裕的農村可能會給你保留更長的時間。
這樣的做無非就是合理利用土地,不佔用公共資源的表現,你要知道三十年的時間,不知道有多少人就會死掉,時間越長佔用的公共資源越多。
要是不進行清理的話,可能人類居住的場所就會被墳地所包圍。所以在我們這邊的農村,三十年就是一個週期,剷除舊墓。安葬新墓。以此迴圈。
原因之三:身體條件不允許了
你要知道當家裡的人去世三十年以後,你自己本身也是年齡很大了,像一些農村的墳地,大多都會在一些偏僻的地方,有的山區的人,可能就把自己祖先的墳地,安葬的山上。
這樣一來,年齡大了以後,體力跟不上了,上山就沒有那麼容易的,肯定會減少上山的次數,這個時候祭拜祖先的次數就會少很多了。
很多時候,在農村也是可以看到每到清明節的時候,會在十字路口焚燒紙錢,這些人祭拜的方式,往往都是逝者死亡三十年以後了,無墳可上。要麼就是因為自身的身體原因不能上墳前祭拜。
在農村三十年週期肯定都是要達到的,要是達不到三十年的週期的話,儘量找自己的子女代勞就可以了。要是子女不願意代勞,那也不要勉強。
無人祭拜的墳墓,最終會怎麼樣處理呢?
這裡面主要是二種不同的方式,一種就是城市的公墓、另外一種就是農村的公共墳墓了。二種不同型別是有不同的處理的方式。
1、城市的公墓
這種墓穴,20年是一個繳費的週期。在20年期滿以後,可以選擇續費繼續使用,續費的週期往往就是三十年了,50年又是一個繳費的週期了。在50年期滿以後,到70年就截止了。
那麼在這種公墓的話,一般情況下,在期滿的前三個月,會和你電話聯絡,詢問是否需要繼續繳費的問題,由於後代的電話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在這個裡面,會有出現三種不同的情況,第一種情況就是直接聯絡上了公墓的主人,會根據要求選擇續費或者不續費。要續費的話,必須在三個月的時間之內完成費用的繳納,公墓正常使用。
第二種情況,就是壓根聯絡不上墳墓的主人,這種墓穴就是判定為無主墓穴。這種墓穴就會按照當時合同的約束,一般情況下,都是期滿後,保留一個月的時間。
然後會被當成無主的墓穴處理,骨灰就會被挖出。公墓就會二次繼續售賣,挖出來的骨灰放在專門的地方先進行保管。要是在保管期間還沒有人來認領的話,就會被人家任意處置了。
第三種情況,聯絡上了公墓的主人,表示不在續費了。這也是最常見的一種的方式了,這期滿後,骨灰就會被挖出,然後交給逝者的主人。公墓的服務到此也就結束了。
墳墓的主人拿著 自己祖先的骨灰,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處置就可以了,這點作為公墓方是無權進行干涉的。
2、農村的公共墳墓
農村的墳墓是沒有期滿與過期這麼一說的,大多都是根據自己的村的實際情況來定的,有的村30年以後了,墳墓還在。而有的村在幾年以後,就要求你來遷墳。
大多數的情況,都是三十年的週期的,在三十年後,就會將你祖先的墳地,夷為平地。然後在地面部分種植莊稼、農作物等等。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就是在大山裡面的這種情況,這種公共的墳墓,在另外一代人去世以後,就會作為一種無主的墳墓。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大自然融為一體。
在經歷過幾個年代以後,沒有人會記住在你的腳下,會有一個墓地。更不清楚,這是誰的目的。早就被大自然打磨得差不多了。
寫到最後
我想說,不管怎麼樣,我們祖先的公墓都會在一個時間段內全部的消失掉,但我們對於我們對自己祖先的懷念,並沒有因為公墓的消失,而放棄祭拜。而是轉化成為另外一種緬懷的方式,永久的懷念。您說是吧!
回覆列表
只要去世的人有後代,多少年後都會有人上墳祭祀,沒有後代的,一般幾十年後就成孤墳了。
其實,人的祭祀是漸進式的,一代接著一代,比如父親祭祀爺爺,若干年後,自己祭拜父母,幾十年後,自己又被兒女祭祀,這是一種自然現象,自古以來,先出生先死,這就形成了代代有墳山,年年有人拜。
現在每一年清明,都要祭祀十幾處墳山,有遠有近,需要兩天時間才能完成,其實,在這一過程中,想要說清楚那個墳山是那一代人,是男是女的確有點困難,如果不看宗支簿,墳頭上沒立有碑文,根本不知道泥土下埋的是誰。
我們村從廣州朱氏巷搬來己經十九代了,算起來以經二三百年,但每年三月三都有後人給先祖上墳祭祀,從未間斷過,所以,只要先人的分支有後代,清明節日就會有人敬茶敬酒。
木有根,人有祖,每一個人都是父母所生,所以,我們不能忘了祖宗,沒有前輩,就沒有晚輩,因此,即使千年以後,後人也會給前人上墳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