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今天道

    《父子雄兵》的豆瓣評分在5分左右,預測票房很難過億,從宣發造勢、卡司投資等投入看,這部電影應該算是票房口碑雙失利了。究其原因,依然是口碑。

    首先,這部電影的發行是沒有問題的,開畫當天,在內外都有強敵的境況下,從《繡春刀》《悟空傳》《大護法》《神偷奶爸》等口中奪下超過20%的排片,對於任何一部中中國產片來說都不算差,畢竟這部電影除了大鵬和範偉,並沒有強有力的品牌,導演更是不甚有名,這是在《煎餅俠》的勢能下的慣性排片。

    不過從開畫效果看,《父子雄兵》的上座率遠遠低於預期,最終在第二天排片遭到壓縮,23%降低到了21%,週日跌到19%,上座率13%也低於同檔期其他電影。上座率不高的只有一個原因:型別不對路、口碑落敗。

    先說型別。2015年堪稱喜劇年,《煎餅俠》《唐人街探案》《港囧》《夏洛特煩惱》等電影都拿下10億左右票房,極大提振了投資界和創作界的信心。然而2016年以來,電影的市場環境已經悄然變化,喜劇電影並不像一年前那麼賣座了。2016年全年賣得最好的是《美人魚》,這是周星馳個人超級IP的作用,其後破10億的清一色的大特效《盜墓筆記》,《三打白骨精》、動作片如《湄公河行動》《極地逃亡》,愛情片《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北京遇上西雅圖2》,真正稱得上喜劇電影的還是《情聖》,這是賀歲檔的一匹黑馬,是在其他強敵不濟的情況下逆襲的。而像《擺渡人》《王牌逗王牌》都賠得底兒掉。

    到了2017年以來,情況依舊:打頭的喜劇佳作是《乘風破浪》,韓寒個人IP加持 ,口碑和票房雙收,和周星馳類似;《大鬧天竺》《伏妖篇》表現不如預期,《東北往事》勉強過億,大賣的是《悟空傳》《嫌疑人X獻身》這些懸疑、魔幻題材,《美容針》《喜歡你》《決戰食神》這些電影都在3億以內,無法與2015年相提並論。

    在這種大環境下,《父子雄兵》要想殺出一條血路,需要在電影的喜劇元素上做得更足、更吸引觀眾,甚至不能是《煎餅俠》的水平。換言之,把《煎餅俠》放到2017年的電影市場去賣,過5億都是疑問。而《父子雄兵》無論是陣容水平、故事講述能力、主旨、情懷、宣發等各個層面都不如《煎餅俠》,一個大鵬特色的《老炮》故事和一位新導演的合作,沒有出色的喜劇劇本的前提下,成為強勢選手可能性為零。

    觀眾在成長,成長的速度比電影人要快,這只是短短兩年時間裡發生的事。觀眾分得清好與壞嗎?《摔跤吧爸爸》賣了13個億是最響亮的答案;觀眾需不需要最純粹的娛樂?《速度與激情8》轟下26億是個最響亮的答案;觀眾還需不需要喜劇?《乘風破浪》《情聖》一個拍得快、一個後期做得快,不影響他們成為票房口碑雙收,也是響亮的答案。

    觀眾還需要好看好笑有內容的喜劇,但已經不是《煎餅俠》這樣的快餐故事+網劇轉化了,《父子雄兵》更不是他們期待的。《縫紉機樂隊》在國慶檔會如何?我們拭目以待吧!大鵬要加油!

  • 2 # 木子禾乃子

    《父子雄兵》這次遭遇到了口碑和票房上的雙失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有的事情只能有一次成功,但卻是不可複製的。

    大鵬這次與範偉聯合,精心打造了《父子雄兵》,意圖攜《煎餅俠》之餘勇,再造一個傳奇。但是事實是非常打臉,市場上的反應並不如預期,口碑與票房都雙雙失利。

    不錯,當年的《煎餅俠》,的確是創造了一個傳奇,首次觸電的大棚,創出了高票房,火的一塌糊塗。大鵬跟著也膨脹了,以為自己一下成了大導演,隨隨便便就能創出一個高票房的作品了。《父子雄兵》就是在這種形勢下,搞出來。但市場給出了無情的迴應,票房不好,口碑也差,豆瓣上的評分只有5.5。

    其實看看《父子雄兵》,的確沒有什麼能引起人注意了。雖然他以搞笑和親情為主線,但是喬杉不是岳雲鵬,搞笑完全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而親情也未曾感覺到太那麼親情。看到的只是父子倆,都為愛糾纏不休,很是乏味。故事的主線,情節的發展,過於俗套,的確沒有心情繼續往下看。

    更要命的是還請了那一位神一樣的喊麥高手天佑,與大鵬演唱《一人飲酒醉》,說實話,這歌在喊麥裡聽著有感覺,放在這裡不倫不類,十分違和,聽著感覺特別不好。本想借天佑拉拉人氣,但似乎沒有起到作用。人們一聽這個歌曲,在這裡感覺就不對。他與父子雄兵的親情與搞笑完全起不到融合的作用,所以沒有什麼效果,弄不好還起了反作用。

    其實大鵬應該清醒一下,《煎餅俠》其實也就是一種情懷,它是不可複製的,這種漫不著邊的搞笑,一次就足夠了。甚至如果將《煎餅俠》放在今天,能是一個什麼樣的票房都是個未知數。而把這個不確定因素,當成了制勝法寶,註定《父子雄兵》今天的下場。

    娛樂雖然說是沒有極限,但它絕對不是無限的娛樂。如果根本就不靠譜,那麼什麼都是空話。最終市場會給一個真實的答案,結果往往是殘酷的。希望大鵬能總結經驗教訓,在這方面能有新的突破,未來還是有機會的。

  • 3 # 陳規陋習1

    沒看過這部電影,但知道大鵬導演後,知道註定是爛片,所以不準備看。煎餅俠的成功,榮譽是大鵬的,但,這是大鵬的實力造就的麼?顯然不是。煎餅俠我和老婆去看的,不論細節,起碼我們看的蠻開心的。但是,裡面無論是演技、笑點還是看點,都是客串的眾明星帶來的,如果沒有這些明星,煎餅俠也就是爛片。甚至可以說,看煎餅俠,就是在看一個個明星的短片。現在,沒了這麼多明星幫忙,大鵬又憑什麼拍出好電影?

    可以說,父子雄兵的雙失利,在開拍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

  • 4 # 大連華通豐田

    連預告都不用看就知道是爛片,大鵬拍個屌絲男士什麼的還行,電影還是算了吧,煎餅俠雖然票房高,但是笑點太老套和尷尬了,我看完基本都沒樂過,這第二次又想坑大家去買票?門也沒有啊,對了!就跟天佑合作這事我也不會花錢去看的。

  • 5 # 老七懂個球

    還是用作品說話,煎餅俠太垃圾了,然後宣傳炒作的好,騙了十多億票房,但口碑爆差!因為觀眾不傻,包括接下來的《縫紉機樂隊》,依然選擇不看。《屌絲男士》積攢的人氣和人品敗光了!望大鵬多出好作品,演而優未必導,大鵬如此,寶強亦是如此!

  • 6 # 彎西先生

    原因是中中國產片口碑差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大家都沒興趣花費時間和金錢再去“試錯”了!煎餅俠當時的票房運氣成分很大!!!要是前段時間的“絕世高手”在煎餅俠那陣上映,也不會像今天這麼慘!!!就像股市,閉著眼睛買都能賺錢的年代過去了!!!

    今年絕對是中中國產片運勢轉下的轉折點!!!觀眾沒那麼好騙了。

  • 7 # 朱玉卿

    可能回答有點長,但事不講不明,理不辯不清:

    觀眾早知道 | 點映/試映/口碑場,票房撲街為哪樣?

    以前,聽說別人參加了某部電影新片的超前點映神馬的,總是羨慕不已(請原諒,就是這麼個俗人)。現如今,對於神馬新片的點映、試映、口碑場、首映禮等,卻越來越不感冒了。

    畢竟,現在的點映已不再是曾經的點映了。

    它!變!了!

    反覆研究最近所有參與過此類點映的影片市場表現,尤其是《父子雄兵》真真是心情複雜到難以言表。

    與很多人一樣,片方也凌亂了:點映、試映、口碑場、首映禮等等規定動作都做了,各種“口碑炸裂”“零差評”滿天飛,為什麼票房還要“撲街”?於是,各種甩鍋觀眾“腦殘” “不識貨” “不愛中中國產片”,甚至上綱上線到 “不愛國”……我去,這個誤會實在太深了!

    何謂點映和試映?

    遙想當年,有膽量進行超前點映的影片少之又少,除非對影片品質和口碑有絕對自信的佳作。而現在,點映蔚然成風,幾乎成為影片宣傳發行工作的標配,只要進入宣推期,不管三七二十一,點映就開始了。

    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讓觀眾對點映影片徹底失去了興趣。很多片方並不明瞭點映的真正價值和其針對性,盲目點映只會讓觀眾對之視而不見,白白的浪費捉襟見肘的預算和寶貴的時間。

    什麼是點映?通俗地講,就是選擇在個別地方飛個別影院,預先放映還未正式上映的影片。肯定有人要質疑了:哎?現在的點映怎麼是全面開花,頗有“由點及面”的“面映”架勢嘛。的確,現在的點映已經不侷限在一個小的範圍內進行,然後靠口碑發酵,接著以“病毒式傳播”,靜等最後的“逆襲”了。已經發展成提前全面上映的模式,然後,呵呵,就沒有然後了。

    這就悲劇了。畢竟,不是所有影片都有《失戀33天》和《大聖歸來》的實力和運氣。

    當年,個別影片靠著自身過硬的品質從點映做起,賺得個缽滿盆滿。這讓不少片方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爭相模仿。後來,一些大投資大製作的大爛片也加入了這個行列,讓點映很快失去了應有的效用。

    那時候,《英雄》點映是為了參加奧斯卡,《無極》的點映卻開創了讓觀眾和媒體閉嘴的先河!現在,許多影片點映期間積累的口碑都是“做”出來的,刻意忽略觀眾真實的觀影感受,神馬“零差評”“無尿點”均與觀眾無關。最終,觀眾開始刻意忽略這些“神口碑”,對這些“套路”視而不見,讓所有的宣傳就像舞臺上孤單的小丑在自娛自樂地表演。要知道,只有真正讓觀眾走心的電影,大規模點映才會引爆自來水,比如大家津津樂道的《大聖歸來》和《大魚海棠》等。

    何謂“口碑場”

    事實上,無論點映還是試映,在國內都承擔著口碑場的作用。即透過提前傳口碑,以吸引更多的觀眾在影片正式上映時走進影院。但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影片真的“有口碑”。

    但就當前的影片點映現狀來說,已然失去了原有功能,被閹割成全面上映的鑼鼓,甚至有些大規模點映成為影片提前上映的遮羞布。有些影片靠著 “超前點映”在全面上映前先收回一些票房“墊底”,比如當年《萬萬沒想到》;有些影片則因為點映口碑不佳變成同期影片的陪練,口碑票房兩撲街,跳樓的心情都有,比如(大家自行腦補)。

    嚴格地說,適合點映的影片要麼質地過硬看頭十足,比如當年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以及今年驚天逆襲的《摔跤吧,爸爸》;要麼粉絲成片底氣十足,比如小四的《小時代》,韓少的《後會無期》,星爺的很多影片。總之可以肯定的是,點映是要分物件的!

    而最近,也許是天氣太熱,以至於所有上映的新片均開啟了瘋狂的點映模式,有些甚至不明覺厲地一口氣點映三四天,但票房實在不忍直視。

    在這樣的“亂點”中,最應該點映的《繡春刀II》無辜躺槍。挺好的影片,點映的票房卻並不理想——觀眾對於點映早已經失去了興趣。究竟拿什麼拯救中中國產影片在觀眾心中的位置?這是全行業都應該關心的課題。

    點映/試映=觀眾調研?錯!

    影片試映會在好萊塢不算是新鮮事兒。當年李安大叔的《臥虎藏龍》就是從點映做起,然後一舉成名。但在好萊塢,試映會又是真正的觀眾調研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六大片廠出品的商業影片,必須從劇本階段就開始與觀眾進行親密互動,不斷從觀眾那裡徵求建議,不斷進行除錯,直至影片確定最終的上映版本。

    但在中國,無論是點映,還是試映,對於製片方來說,並非在認真做觀眾調研,瞭解觀眾的真實觀影反應,然後對影片自身,或者影片的宣發方向和重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而是為了獲得觀眾的免費自來水宣傳,然後推動票房大賣,完全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和意義,成為單方面操縱下的“偽口碑”宣傳,與觀眾的真實想法沒有一毛錢關係。這樣赤裸裸的行徑最終讓觀眾心灰意冷,自動遮蔽所有來自宣傳渠道的“零差評”。

    能否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尊重觀眾,才是中中國產影片重新贏得觀眾認可的唯一選擇!影片票房撲街,怪不到觀眾,這個大黑鍋,觀眾不背!

    SO,怎麼辦?

    很簡單,一部影片是否適合點映或者試映,請一定要慎重。在決定是否點映之前,片方最好透過專業的團隊,比如國內首家從事電影測評與觀眾調研的聚影匯,認真組織目標人群的樣本觀眾,透過科學的調研方法,比如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真正掌握和了解到觀眾的真實觀影反饋。在此基礎之上,透過專業的分析,精準定位影片的目標觀影人群,並據此調整宣傳和策略發行,才能得出是否點映的結論,才能在市場上贏得主動。

    套用一句流行語,在電影觀眾大時代,任何試圖欺騙觀眾的行為,都是耍流氓。

  • 8 # 木易電影

    當然還是電影本身不夠好的原因。

    《父子雄兵》由袁衛東執導,大鵬、範偉、張天愛、喬杉等主演。

    大鵬飾演一個叫範小兵的創業者,為了償還高利貸,將範偉飾演的父親捲入糾紛,由此引發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這部打著喜劇標籤的電影,逗觀眾笑是首要任務,但遺憾的是,整部電影除了若干橋段稍有喜感之外,其餘乏善可陳。

    五個方面讓它走向了平庸。

    一、影片故事雖然完整,但劇情有些生硬,彷彿是為了製造喜劇衝突而硬生生拉開一個故事。

    前半段小打小鬧還算合理,後半段又是“讓父假死”,又是“澳門救兒”,很有硬湊的味道。

    二、全片的笑點不鹹不淡,創意不足尷尬有餘。

    語言上的幽默與情節上的衝突,或許能激起觀眾一絲笑意,但不能帶來連續笑果,更不能帶來整個身心都樂不可支的愉悅。

    最搞笑的元素基本上都在喬杉身上,他的表情、動作、言語,都能帶來莫名喜感。

    三、主要的角色設定有點勉強。

    範偉飾演的老兵怎麼看都太像親切可愛的伙伕,而不像身經百戰的軍人;大鵬飾演的創業者也並沒有太多創業的特質,倒像個又慫又不懂事的“闖禍王”。

    這倒不是兩位演員的問題,而更多是劇本的瑕疵。

    四、“給活人辦葬禮”的劇情設定有點太過強行,甚至有些過度惡搞,讓人看得很不舒服。

    這種過度消費死亡、對嚴肅事物有失尊重的方式,實在讓人笑不出來。

    五、女性角色可有可無,幾乎成了襯托男性角色的“花瓶”。

    張天愛飾演的女孩近乎無條件地愛著範小兵,愛情基礎不牢不說,後半段的幾乎消失,也讓這個角色的份量顯得過輕。

    即便是柳巖的客串,也都顯得是為了烘托喬杉的爺們魅力。

    此外,影帝任達華飾演的反派老大以及“二手玫瑰”主唱樑龍飾演的反派手下,本來都很出彩,結尾卻散了,有點可惜。

    從喜劇電影的角度去衡量,範偉、大鵬、喬杉都是很不錯的喜劇演員,影片也算得上合格的喜劇。

    只是,它既沒有做得太好,也沒有做得太差,整體平庸,可看可不看。

  • 9 # 音樂小妹來啦

    凡事都有好壞兩面性。如果說這個片子壞的一方面是壓根不是個合格的電影,那麼這個片子好的一面就是一次教科書式的商業運作。

    最開始,這個故事壓根就不是喜劇片,而是動作片,從僅剩的故事主線上就能看出來。資方意向出來後,策劃案的結果是拍一部純粹的動作片,由此開始了立項階段。

    在中國,一部電影立項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敲定明星。名氣越大,越有賣點,因為好宣傳,畢竟一個誰都不認識的演員很難引起觀眾的興趣。就好比梅西C羅同一個隊去踢一場友誼賽,基本不用宣傳,自來水就能幫著把球票賣光。但是適合角色的明星不一定有檔期,所以大多數時間,是把所有符合商業定位的明星都聯絡一遍,再看哪個人更感興趣,或者更符合角色。最開始,敲定了兩位香港資深演員,業界大佬,其中一個還是動作巨星,明星定了後,馬上導演就談妥,也是個香港導演,業務能力雖然差點意思,但是江湖地位夠,能鎮得住二位大佬。專案一開始看上去順風順水,但很快就意外事件就出現了——其中一位大佬因為個人原因不能參演了。這是倒下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連鎖反應很快出現。

    前期啟動資金已經就位,當然不能讓錢打水漂,於是專案組緊急聯絡了大陸一位二線青年男明星。

    故事繼續按原計劃推進。

    但是青年男明星按照故事中的戲份,是主角,他的資歷還不足以讓大佬幫他配戲,所以要改故事線的要求很快從香港反饋回來。但就在商討新故事的情況下,這位大佬也因為個人原因退出了。緊接著,香港導演也沒了興趣。

    這下專案組傻了,目前的明星陣容完全不符合之前的商業定位。要麼再磕一個一線明星來搭戲,要麼全面改故事。反正不能讓前期的投資打水漂。

    時間緊,任務重,製片人們緊急磋商,尋找對策。此時大鵬出現了,有知名度,有粉絲量,商業級別也達標。好,改故事!

    於是一個動作片,變成了一個喜劇片,劇作在拍攝過程中克服種種困難,終於在規定時間內如約完成,準時上映。這裡應給製片組導演組掌聲,因為他們完成了自己的生產任務。

    但是,重要的“但是”出現了。

    但是,商業行為上的成功不能代表電影的成功,因為電影作為商品,不能丟掉電影本身的商品屬性——講故事,否則該商品就不能算是電影。

    這片子講好故事了嗎?沒有。甚至那都不能算是個合格的故事。

    這個,才是目前中國電影市場的現狀——在沒有完整電影工業體系的情況下,電影被資本綁架著一路狂奔。電影連反思一下自己還算不算電影的時間都沒有。

    資方立項,要的是票房,完全按照大資料打造電影這本無可厚非,畢竟資本的天性是逐利的。但是在讓資本天性肆意發展的時候,能不能想想電影的天性。拼湊出了明星陣容,給了宣發部門大展拳腳的材料,卻不給導演編劇攝影美術等部門充分創作電影的時間和空間,那這玩意生產出來就不能算電影,最多隻能算是在電影院裡面播放的超長小品,段子,PPT。

    足球圈有句話,叫中國足球和足球是兩種運動。目前電影圈的現狀差不多,中國電影和電影是兩個東西。

    所以,如何評價《父子雄兵》?完美的商業運作下,生產出的一個無法稱之為電影的畸形。觀眾都不傻,被騙一次,還能再被騙第二次麼?

  • 10 # 重複小情歌

    2015年,大鵬的《煎餅俠》憑藉其自身的人緣以及《屌絲男士》的熱播,積累的粉絲才能取得成功。其實也是粉絲票房。我是不喜歡這種風格的電影,就像當年小瀋陽的火一樣,比較另類新穎搞笑。時間長了大家覺得厭了,審美疲勞。《父子雄兵》劇情老套,好多老梗,又乏笑點,看了有時覺得好尷尬。當然受歡迎度低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一次分田到戶是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