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807233931553998

    這裡面指的是一位將軍。戰國時期魯國的一位將軍,因戰功無數而被提生為王,相傳有向地府借陰兵 的能力,但後卻無人能斷定。相傳擁有鬼璽 。 魯殤王原來是魯國的一個諸侯,這個人,天生就有一隻鬼璽,能夠向地府借陰兵,所以戰無不克,被魯國公封為魯殤王,有一天,他突然求見魯國公,說,自己多年向地府借兵,現在地君有小鬼造反,必須回地府還地君的人情債。希望魯國公能夠準他回地府覆命。魯國公當時就准奏了,那魯殤王嗑了個頭就坐化了。魯國公以為他還會回來,就在這裡給他設了這個一個地宮,把他的屍體儲存起來,希望他回來的時候能夠繼續為他效命。但是實際上歷史上並沒有魯殤王這個人的。秦以前,以“王”稱天子,秦統六國後,方稱“皇”。周朝天子以姬姓為主,例如熟悉的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王”以下才為“公”“侯”“伯”“子”“男”,均為諸侯。各諸侯封號,由天子冊封,可以為有血緣關係的人,也可以有功之臣。獲得封號的諸侯,一般均會獲得相應的封地,即為我們瞭解的秦、齊、魯等國。   在各類史書中,各國諸侯以“公”稱呼為多。主要是由於“公”可以作為爵位,也可以作為尊稱。在諸侯國內,國君無論爵位如何都可能被尊稱為公。但當諸侯互會、朝野相見或各類正式公文時,必須各稱自己封號。   由於封號由周天子冊封,故一般人不能稱“王”。到了後期,也有諸侯自封為“王”,與周王室分庭抗禮的另算,譬如楚莊王等。但對封號的順序是不變的,在任何的史書、銘記上均如此,先後為“王”“公”“侯”“伯”“子”“男”。   故小說中“被魯國公封為魯殤王”是不正確的,諸侯尚不能稱“王”,更不能將其他人提升為“王”。   魯國曆*史上僅有“魯煬公”與“魯殤王”字形相近,但由周天子冊封,名姬熙。後世也有個“魯殤公”,但是西晉時期,名賈黎民,其父為賈充,為晉太尉、太子太保、錄尚書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向成為騰訊心悅俱樂部會員。有什麼辦法,要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