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30740299214

    答:懸壺濟世是古代頌譽醫者道者救人於病痛。醫者仁心,以醫技普濟眾生,世人稱之,便有懸壺濟世之說。

    許多人也許不明白為什麼一些中藥店門前要掛一個葫蘆,但是,提到“葫蘆裡不知賣的什麼藥”這句俗語,你就會知道這葫蘆肯定與藥有關。

    葫蘆,古代稱作“壺”,俗稱葫蘆瓜,古代道家的象徵之一。《詩·豳風·七月》中“八月斷壺”,特指的就是盛藥的葫蘆,即“藥葫蘆”。

    可代表數字1和8。

  • 2 # 使用者4305309441989384

    意思是:古時候中藥店門前要掛一個葫蘆。葫蘆,古代稱作“壺”,俗稱葫蘆瓜,古代道家的象徵之一。因此,後來人皆稱賣藥的、行醫的為“懸壺”。 出處:漢 範曄等《後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 典故: 大概說的都是漢代的某年夏天,河南一帶鬧瘟疫,死了許多人,無法醫治。有一天,一個神奇的老人來到這裡,他在一條巷子裡開了一個小小中藥店,門前掛了一個藥葫蘆,裡面盛了藥丸,專治這種瘟疫。 這位“壺翁”身懷絕技,樂善好施,凡是有人來求醫,老人就從藥葫蘆裡摸出一粒藥丸,讓患者用溫開水沖服。就這樣,喝了這位“壺翁”藥的人,一個一個都好了起來。 時有汝南(今河南省平輿縣射橋鎮古城村)人費長房,見此老翁在人散後便跳入壺中,他覺得非常奇怪,於是就帶了酒菜前去拜訪,老翁便邀他同入壺中。費長房從此隨其學道,壺翁盡授其“懸壺濟世”之術。

  • 3 # 上品茶道

    中國古人從醫,講究醫者仁心。懸壺,即古代醫者多在身上或者門口掛上一個裝藥的葫蘆。濟世,即醫者有救人於病痛的仁愛之心。就是首先要求從醫者要有醫德,無醫德者會誤人病情或者生命。

  • 4 # 簡學話題

    醫者,仁心。

    天地生萬物而不私,視為仁。救死扶傷拯救生命,需要具有仁的特質才能做到。

    德是載體,承天地仁愛,應用於社會事物之中。但凡擁有這種行為,我們就會說這人有公德。愛己而不助人,視為私德。

    懸壺濟世面對的是眾生,非公德者不能事。

  • 5 # 大工小具

    懸壺濟世本身就是一種信仰,為了人世間的太平祥和。利用個人一技之長為別人服務,解除他人痛苦,彰顯個人立世價值,應該是值得尊重的德行。

    反之,自私自利,謀財害命者是不能擔當醫者角色的。

    德是醫者自我約束,但是在當今社會,單純靠德來約束是不夠的,還需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來規範醫者行為。

  • 6 # 岐黃之道

    古人云:立業德為先,醫生行業尤其要求德行,因為從事的是人命關天之事,病人來求救,是因為對醫者的信任,把身家性命託付於醫者,若醫者無德,定會向病者提出種種要求,或是錢財,或是其他,病者若不同意,就不施救,醫生醫生醫的是生命,怎麼可以見死不救?怎麼對得起醫生的稱號?故唐代藥王孫思邈在大醫精誠雲: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通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獲惜身命。見彼苦惱,若自有之,深心悽愴,勿避險巇、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唯有德藝雙馨,才能稱得上是一名好醫生!

  • 7 # 自學中醫小奮子

    1.個人認為只要有更好的醫德,才能更好的服務民眾,才能更加詮釋醫生二字!

    2.中醫只要有更好的醫德,才能更好的理解和修行中醫,因為中醫的理論和思維,是需要更高的思維緯度去理解的。

  • 8 # 馮曉軍353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跟問題一樣,這兩句話都是指對從醫者的醫德要求,醫者,懸壺濟世,救死扶傷者。醫本仁術,德乃醫本。一位好的醫生,醫德和醫術,缺一不可。有良好的醫德而無精湛的醫術或者有高超的醫術卻醫德敗壞,都難成“大醫”。

  • 9 # 宇宙心

    真正的醫者中醫應該叫中毉,醫是毉的退化。依次為毉、殹、醫、醫。中為正、為德,中毉乃是德毉,毉指的是通天通地的人,可以視無形聽無聲,是正心修身天人合一。

    《黃帝內經》講到醫分上、中、下。上醫才是真正的中毉,上工守神,指的就招魂復魄,轉化病人身體內的低頻能量為高頻,人的病就好了。神醫葛洪在《抱朴子》中說,賢愚皆知己身有魂魄,魂魄分去人則病,盡去人則死,分去則術家有拘錄之法,說的就是人的生死病健皆是因為魂魄的問題,魂魄離開身體用招魂復魄之法,人的魂魄才能回來。《黃帝內經》中也講到,得神者生,失神者;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所以,三魂七魄在身體內,人才是健康。魂魄離開身體,人就會失常,會生病。

    中醫看病講望聞問切,中毉能視無形,看到人的魂魄在不在,這就是望,聽無聲,就是能夠和靈魂溝通,這就是聞,望聞為形而上層面;問和切乃是下醫所為,是形而下的,是在人的肉體上下功夫。

    《淮南鴻烈》中記載,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身之主宰便是心,一切病皆源於心病,心病則身病,心不病則身不病,故身病源於心病。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 10 # 使用者3720388214275998

    元代詩人錢昱有詩傳世:“賣藥不二價,懸壺無姓名。”“懸壺濟世”便成為治病救人的代名詞,也是古代醫家追求的人生境界。

      這裡的壺,即壺盧,是葫蘆的別稱,又名蒲蘆、瓠瓜、匏瓜等。葫蘆是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夏秋開花,秋冬結果,果實因品種不同而形狀多樣。一種稱為京葫蘆,李時珍稱為蒲蘆,中有細頸,個體較小,長10cm左右,也有長約30cm的,下端粗3~7cm;另一種稱為匏瓜,呈梨形,底端膨大,直徑7~30cm。中國各地均有產,以江浙一帶居多。

      葫蘆的用途十分廣泛,早期人類生活離不開它。其幼嫩的果實和葉子是先民的食物和菜蔬。“七月食瓜,八月斷壺”,說的就是甜嫩的瓠瓜可作食用。葫蘆果實外殼色白,外層有蠟質,質堅硬而輕。“一個葫蘆兩個瓢”,在陶器尚未發明的時代,先民用葫蘆瓢當作碗壺、勺、杯使用。至今在中國一些地區,葫蘆依然是輕便而實用的生活工具。

      古人將葫蘆作為盛放藥物及酒的容器,既密封不走味,又得葫蘆清香之氣,融天地精華於一壺。“唯是壺中物,憂來且自斟”,壺中美酒啟之醇香徹腑,茗之更可解憂。把藥與酒浸漬於壺中,密封時日,啟封飲用,是古人治病的重要方法。於是壺與醫藥也就結下了不解之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OPPO手機微信怎麼設定後面閃光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