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野孤沙網塵
-
2 # 葉子愛生活VV
任何品牌的行動硬碟或是硬碟都不防摔,硬盤裡面是磁頭等很精密的配件,其實很怕摔。硬碟在工作的時候,哪怕是輕微的震動都有可能會對硬碟產生影響。相比防摔性,固態硬碟能好一些。但是也要輕拿輕放,可以買硬碟保護盒存放。
-
3 # 劉煜說路由器
講耐用度的話,應該是用SSD的行動硬碟。規避了所有HDD硬碟的劣勢
-
4 # 逗是重複的
目前兩大硬碟廠商 ,希捷 西部資料簡稱WD.
希捷質保2年,WD質保3年。
3.5寸桌上型電腦硬碟,2.5寸筆記本硬碟或者行動硬碟都有。
硬碟使用過程中儘量避免磕碰,摔,突然斷電,震動,等情況,避免損壞磁頭。
任何一個電子儲存都有一定壽命,再加上一些人為或者非人為因素。
-
5 # 變形金剛之吹破天
1.品牌,這幾年我用了希捷、西數、東芝三家的盤。有一個盤有點問題,是希捷的。但這個盤是拿來mac做time machine,不知道是因為讀寫太多還是怎樣,2年後他沒事喜歡發出吱吱吱吱的聲音。東芝和西數目前沒發現問題,主要我覺得沒有那麼多的讀寫量。我又翻了下京東的行動硬碟,這幾年不管是希捷還是西數都更新了一些2.5的不同系列,大家要買挑評價多的買就可以了。
2.硬碟轉速,其實這個問題不用糾結,現在大多數的2.5的盤,還基本是5400轉。另外有種沒轉速的,SSD,不過買1T也是機械硬碟的數倍價格,不划算;
3.SSD和機械硬碟,硬碟科技其實談不上日新月異,SSD雖然發展了好多年,雖然效能卓越,但是價效比來說肯定還是不如機械盤。我覺得這是廠商的陰謀,沒有壓榨完利益前,他們根本沒有動力去升級。如果對於效能有強烈需求,記得買SSD。
-
6 # 白白白xgNAW
購買前最重要的是要知道:目前在生產傳統機械硬碟HDD(Hard Disk Drive)的只有希捷Seagate,西部資料Western Digital,西部資料旗下日立環球儲存HGST(Hitachi Global Storage and Technologies)(現改名叫昱科環球儲存, 昱=日立),東芝TOHSHIBA。
其餘的品牌都是找上面這些硬碟代工貼牌,買不買就看你自己了。通常,各家都會把最好的留給自己出貨,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當然,有一個例外,就是蘋果。蘋果是一個非常苛刻的買家,所以這幾個大廠會老老實實把蘋果要求的最好產品交付於它做成MAC。要知道,所有的廠商都希望自己的東東能賣給蘋果做成MAC,這樣就可以吹噓自己的產品質量多麼多麼好,於是,蘋果就可以強勢到親自去他們的生產線上看資料挑機器,哪臺的優率高,就指定那臺給它生產。其他的品牌,根本沒這個發言權,因此是拿不到最好的東東滴。)
所以,硬碟,無論行動硬碟,還是桌上型電腦硬碟,建議只買上述那幾個原廠的,而且現在市面上你能買到的最常見的就是Seagate,WD,TOSHIBA,任選其一就好了。
至於哪個品牌,看個人喜好吧。專業人士分析半天,到你那都不管用!因為你的電腦配置跟人家不一樣,還有你可能拿著USB3.0的仍然往USB2.0的口上插,還有,你的CPU可能還是8086(開個玩笑)。
下面,說點正經的,評測就不說了,每個人都不一樣(而且那些評測有時候就好比現在的主播,誰贊助就有傾向推誰)。說點大家很少知道的東東:
首先,各家廠商的硬碟碟片都是按其產品的要求生產的,不是說質量好的碟片就給高階產品用,差的就給低端(這是網上最流行的說法,不完全正確)。
舉個例,企業級別的特別是伺服器用的硬碟,因為轉速很快,而且要求效能非常非常穩定,所以基片,上面附著的磁性薄膜材料,以及搭配的磁頭,跟普通消費級別的硬碟完全都不一樣,注意,是完全不一樣,是質的飛躍級別,生產時的要求各方面也嚴格得多,甚至連生產線上的機器都是最好的。但產品優率依然可能只有普通硬碟碟片的50%不到,因為對伺服器用的碟片要求真的是太嚴苛了。打個比方,生產100張碟片,可能最後能透過質檢送去組裝的只有可能40%都不到,而普通硬碟可達到90%。再加上後面跟磁頭的組合,最後的產品合格率可能更低。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各家企業級別的硬碟都那麼貴,這是有道理的。
普通家用級別的硬碟,各方面要求不會那麼苛刻,成本自然下來很多。有人說質量不好的就給低端用,這是不正確的。企業級的和普通級別的互不搭配的,碟片尺寸,磁頭都不一樣。所以所謂"不好",是指同一產品線裡的所謂次品。而且,要看是不好到什麼程度,比如2T碟片有一面因為某種原因完全不行,那麼可以轉成單面碟用,3T的硬碟就可能是一張2T碟片+一張單面碟(實際只有1個面用);當然,也有可能是碟片兩個面的某些效能都不行,比如性噪比,磁核寬度等等,那麼可以選用搭配更好的磁頭來想辦法提升,但依然是這個系列的產品,它依然能透過質檢達到效能要求出貨。
硬碟出廠是100%檢驗,所以不合格的出廠前全部就已經淘汰了,至於到手就是壞的,那隻能說運氣不好,出廠後因為某種原因出現問題了。
只有筆記本用的2.5寸硬碟是玻璃基片,桌上型電腦3.5寸的都是鋁製盤,企業級的也是鋁製盤,IBM當年把桌上型電腦搞成玻璃盤,結果發生碎碟事故,影響之大,最後乾脆把這個不怎麼賺錢的夕陽產業甩給了日立HGST,自己跑去給其它公司(比如現在很火的HW)做諮詢賺錢去了。
接下來,說點8G...
在硬碟界,質量要求最高的是當年的IBM,也就是後來接手的日立環球儲存HGST(這也是為什麼HGST的故障率是所有品牌裡最低的),稍微遇到碟片有點點問題就淘汰(IBM原來San Jose的一幫人以及接手的Hitachi真的對產品質量真的要求很高),但其自家磁頭不行,搭配不出對其自身來說成本低而效能好的產品,所以老不賺錢,恰逢WD想一舉成為跟Seagate抗衡的老大,於是大舉收購。可惜由於行業反壟斷,只收購到了日立HGST的筆記本硬碟業務。而桌上型電腦業務則被東芝TOSHIBA收了。
WD在這個領域一直做得還可以,但不是說它的磁碟做得有多好,是因為WD很會最佳化其產品,選擇搭配合適的磁頭,也就是取長補短,最後達到一個還不錯的效果,於是WD活下來了。現在WD收購了SanDisk,也是擔心HDD日漸沒落,得趕緊趕上SSD這趟車。
希捷,技術創新很厲害,下一代的HAMR(熱輔助磁記錄)也是他們一直領先,San Jose的研發中心也很牛。希捷當年為了聘請一個卡內基梅隴大學CMU的牛人帶領技術革命性的研發,在CMU所在城市匹茲堡專門建了一個研究所,整整一棟樓,帶領一大堆牛校畢業的PhD搞技術。可惜後來HDD行業不景氣,於是關掉了,但牛人們都去了矽谷。不過,說到Seagate的品質,呵呵,... (研發和生產出來的東東還是有區別的)
前面說WD收購了日立HGST的筆記本碟片生產線,所以如果你買的筆記本硬碟或者行動硬碟是WD的,那麼有可能裡面有可能是日立的碟片,恭喜你,質量還可以。但WD在馬拉西亞也有自己的碟片廠。而且這幾大硬碟廠自己生產不夠的時候,還會你買我,我買你,相互買來組裝,所以,你以為你買的是Seagate,WD,TOSHIBA他們自家生產的東東,但其實恭喜你可能真的中雙色球了,裡面還有可能是昭和電工在新加坡生產的碟片(效能超好)和TDK的磁頭,這個時候,這些世界知名大公司500強也就是扮演了一個類似電腦城裝機的角色,只不過它裝的是硬碟,其實質就是搞了一下資料讀寫的系統整合,類似於C919(開個玩笑,能搞系統整合的都是大家哦,沒有兩下子是弄不出來滴!)
硬碟,效能是其一,但最重要的是穩定,耐用。如果追求速度,那不如直接SSD。最好的辦法,還是養成好習慣,重要的東西,勤於備份。備份,備份,備份,重要的事情X3遍!3-2-1備份原則,網上有介紹,建議沒事的時候搜來看看!
無論Seagate,WD,HGST,TOSHIBA,無論哪個系列的產品,你和那些珍藏的小姐姐,時間久了,都只能看緣分。多買一個盤備份,也就幾百塊,遠勝於到時候去資料恢復中心。一個Tb的資料就會讓你領略一下什麼叫任其宰割or迴天為力。
順便,說說東芝。當年第一個把PMR(垂直磁記錄)技術變現的就是東芝的硬碟。07-08年的時候,各家的實驗室研發都掌握了PMR技術,但是產品實現起來,磁碟高速旋轉時要想磁頭把垂直記錄的磁訊號上下翻轉總是不那麼容易,很難擦寫。東芝厲害的就是在磁碟上又多加了一層特殊的磁性材料,使得磁頭寫入的時候可以遊刃有餘,於是,友商們趕緊買來拆開仔細研究,這才豁然開朗,紛紛仿效推出自己的PMR並沿用至今...
-
7 # 影娛小鎮
小尺寸行動硬碟就是一個硬碟盒,裡面有個主機板,裝了一個2.5寸硬碟,2.5寸硬碟就那個幾個牌子,希捷 西數 東芝,如果固態的可選牌子多點,東芝 浦科特 三星等。
-
8 # 生活並非只有苟且
反正我用金士頓,價格相對貴一點,但質量有保證
-
9 # 日月星辰LDM
目前在生產傳統機械硬碟HDD(Hard Disk Drive)的只有希捷Seagate,西部資料Western Digital,西部資料旗下日立環球儲存HGST(Hitachi Global Storage and Technologies)(現改名叫昱科環球儲存, 昱=日立),東芝TOHSHIBA。這幾個品牌我覺得不錯。
其他的硬碟廠商基本是外包代產。
-
10 # 愛裝修的小石
牌子的都比不是牌子的好,你能叫的上牌子的比如三星,金士頓都還可以,建議在官方旗艦店購買正品比較放心
回覆列表
行動硬碟主要部分是硬碟,硬碟盒兩個部分。
硬碟一般都是西數,希捷,hgst。
硬碟盒主要是主機板。
大品牌的行動硬碟可以選擇西數,希捷,東芝。或者選擇SSD行動硬碟,比機械硬碟耐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