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小廢鐵
-
2 # 歷史小廢鐵
中國古代莊園經濟與田莊手工業的區別就是莊園經濟是自給自足的一種經濟,並且有自己的武裝力量,田莊手工業是私人手工藝。
比如說東漢時期的豪族地主是漢代社會引人注目的階級或集團,他們形成了大土地所有制,隨著土地兼併的加劇,新的豪族地主又繼續形成併到發展。
-
3 # 寧強先生
這時期的生產者,歷史上稱為僮客,僕,僮可能就是客。客注家籍,是後來的部曲、佃客一類性質的人。奴隸也有一定殘餘。
由於大族豪強地主控制大量土地人手,東漢國家力量相對削弱,再行徵兵制不行了。當時經濟有發展,人口土地不會減少,但戶籍上人口數減少了。具體分析看,南方大量增加,江西增加好幾倍關中地區人口減少一些是肯定的。最突出的是在今河南地區,這是東漢都城所在,花很大力量經營,人口不會減少的,但戶籍上卻大量減少,原因就是大族豪強廕庇人口。
光武帝調查人口遭到反對,以後就很少再調查了。
東漢時沒有地方兵,只有大族控制的私家武裝、部曲。田莊經濟實力強大,而國家掌握人口減少,力量削弱,這是造成一段時間分裂的根本原因。
起先因長期統一對心理上的影響,只是一定程度上的割據,沒有分崩離析,隨著大族豪強地主的成熟,到一定時期就形成分裂局面,這在封建社會是必然要出現的。從三國、西晉的情況可以看出,南北朝的分裂不是偶然的,當時分裂的原因不能脫離生產的狀況僅歸於“外族入侵”,當然某些少數民族進犯中原,曾起過延長強化了分裂的作用,如果中原王朝力量強大,少數民族不可能進犯推翻它的。西晉的統一因蜀、吳各地豪強大族經常叛亂而受到衝擊,八王之亂是封建割據性戰爭,發生在少數民族進入之前,更說明中原地區分裂主要是內因起作用。
從農民戰爭的情況也可看出這個時期和以前的區別。在以前大族豪強地主未成熟時,秦末農民起義的力量足以推翻一個強大的秦王朝,所以如此是因為沒有各地地主武裝的鎮壓,農民的鬥爭主要針對封建政權,因而比較容易取得成功。劉邦本人也不是大地主而是小地主。王莽末年農民戰爭情況有變化,各地大族豪強的營壘林立,農民起義被利用來改朝換代。農民起義照舊有力量推翻王朝,但政權結果被大族豪強地主的代表人物劉秀和他的開國功臣們取得。
劉秀建立的東漢封建國家和大族豪強地主之間為爭奪剝削利益是有鬥爭的,劉秀要丈量土地檢括人口,大族豪強反抗,在東漢一代都行不通,但他們的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他們共同對付農民。以後發生過很多農民起義均未能勝利。黃巾起義組織上有很大進步,發動起義前有良好的準備階段,但起義後不到一年就被鎮壓,因為到處有大族豪強的武裝鎮壓農民起義,使張角難於集中各地農民力量取得推翻中央王朝的勝利、而後便形成三國的分立。

關於這時期的農民戰爭,既要看到地主剝削依附農民,又要看到國家剝削自耕農民,必須兩方面都看,必須仔細分析農民戰爭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否則從現象上看,黃巾起義前,表面上是統一的,起義後出現了一個三國。實際上是因為當時地主都有自己的武裝,分裂因素早已存在,起義不過是揭蓋子。戰爭前農民活不下去,人食人,地主殺農民,農民也殺地主。起義以後有一段混亂,因為一下子不能戰勝地主,但經過長期鬥爭後,情況有變化,三國都和東漢不一樣,都比較重視安頓流民從事生產,實行屯田,農民有飯吃了,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三國時曹操的力量雖有相當發展,但是他過不了長江,因為南方吳人豪強不願統一,怕帶過去北方的農民戰爭。當時的情況並非武人要戰,文人要和,而是北人張昭等要和,周瑜和魯肅(淮南人)要戰,反對統一。中國封建時代的分裂不同於西歐,從心理上人們還是認為要統一,曹操一定要打赤壁之戰,劉備則要恢復中原,諸葛亮六出祁山。但統一在當時有實際困難。
後來西晉統一了,但西晉的統一不同於西漢。西漢實行徵兵制,沒有經常性的地方兵,地方上也未形成特權地主的力量,東漢也是這樣。以魏為基礎建立的西晉則不同,統一的局面下問題很多,當時舊吳地區的反抗一直不斷,而西晉為防禦吳蜀,在原魏國沿邊駐屯重兵,以曹魏集團為基礎對付吳蜀地主集團。這些軍隊由都督諸軍事指揮,這些人有的是宗室,有的不是宗室。他們掌握兵權,後來就形成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封建割據性戰爭。接著少數民族攻入中原,長期動亂削弱了西晉的軍事、經濟力量,以致滅亡。
三、豪族對土地的控制
私家土地所有制在經濟中佔優勢,這個時期的特點是戰國以來宗族聚居的首領們,依據宗族的力量兼併土地,大族豪強地主的土地所有制的發展。中國封建社會很長,一直存在土地買賣,但這時的土地買賣是農民失去土地的過程,淪為依附農民。
大族豪強地主是最不會出賣土地的,族長受到全宗族尊敬的,要向他交納一些東西,有經濟實力,不會輕易出賣土地。東漢大地主田莊就顯出牢固的局面,同時經營商業,掌握市場。東漢時又有世代為公卿的世族,世族是大族的一部分,基礎是牢固掌握土地,藉以在地方世代掌握權力,併到中央做大官。
政治上層建築適應這種變化,它要依靠地主,所以中央集權有限度,郡縣長史由中央任免,長史以下的官吏是由長官闢用的。郡功曹、州縣主簿等,漢初由富人擔任,後來由本地的大族,固定的幾家大族掌握,形成一種穩定的制度。這時的上層建築值得注意的是用人制度即門閥制度。
秦漢後專制主義的封建國家,不同於周代世襲分封制,秦漢的中央集權實行流官制度,地方長官由中央任命,全國是統一的,但專制集權的程度遠不像隋唐以後。秦漢地方官只主要的郡太守、尉、縣令是中央任命,佐官不是中央任命的,是由郡守刺史縣令“闢除”,自己任用的。地方大族逐步完全掌握郡、縣、鄉各級地方佐官。
門閥制度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展起來的。秦漢後專制主義的封建國家,不同於周代世襲分封制,秦漢的中央集權實行流官制度,地方長官由中央任命,全國是統一的,但專制集權的程度遠不像隋唐以後。秦漢地方官只主要的郡太守、尉、縣令是中央任命,佐官不是中央任命的,是由郡守刺史縣令“闢除”,自己任用的。地方大族逐步完全掌握郡、縣、鄉各級地方佐官。
門閥制度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展起來的。大族豪強在經濟上控制大量賓客部曲佃戶,在大田莊自給自足生產,地主要經營管理田莊,所以只是部分大族進城,其家屬大部分在鄉下。
土地買賣自戰國就開始了,但這時期大族和田莊關係密切,不輕易放棄土地,大族地主的形成過程就是農民失去土地的過程,大族地主的土地普遍是世代承襲下去。
在政治上層建築上,大族豪強地主世代掌握地方政權和中央政權的主要官位,九品中正制就是與門閥制度相聯絡的,適應某些家族壟斷某些官位的情況的制度,這反過來又保護他們世代維持大土地所有權的經濟制度,加強了他們掌握土地的力量。
東漢以後這類地主已趨向腐朽,才出現了西晉的局面。到南北朝時,南方的大族更是奢侈非常,無能從政,他們早已不是早期富有生氣的地主了。從南北朝一開始,大族門閥地主便進入早期衰落階段,從他們極盛的頂峰走下坡路了。
-
4 # 卯金刀先森
東漢以來,興起的“豪強地主”,其面貌是“豪族”。豪即指其擁有土地、財富的經濟實力,族即指其宗族勢力、社會地位。
東漢豪族又與先秦時代的宗族不同,先秦時代的宗法分封融合了整個國家社會的統治制度,宗族即政權。東漢的宗族是與鄉里的地緣結合的,所謂強宗不僅僅是自己的血緣宗族,而是同一鄉里範圍內,受其影響控制依託於其存在的鄉眾,以某一大姓為核心的許多家或單人的人身、政治、經濟依附關係。
後漢立國,本就是南陽潁川、河北、關隴三地豪族在光武的帶領之下中興。光武本人是南陽豪族出身,聞名天下的昆陽之戰即在潁川,而後單車安集河北,河北大族跟隨者眾多。再與竇融、梁統、馬援等關隴豪族結合,遂定天下。這些豪強地主為逃避賦稅,增加自身財富,往往隱瞞自己的土地數量和人力數量。
-
5 # 使用者3227808543547000
(1)它是一種政治和經濟結合的社會基層單位.
(2)田莊的內部,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3)田莊裡,地主和勞動者聚族而居,帶著濃厚的封建宗法色彩.
(4)勞動者叫“徒附”、“賓客”,農民對地主的人身依附關係,比西漢時期有所加強;
(5)田莊還擁有私家武裝,稱“部曲”、“家兵”,是維護豪強地主統治的武裝力量,在一定條件下,又可能轉化為武裝割據的力量.
回覆列表
東漢時期的經濟條件得到了非常明顯的發展,是中國農業技術和農業經濟得到重大發展的時。
在經濟方面,水利技術與耕作技術進步比較明顯。加上豪強地主田莊的發展,是農業抵禦天災人禍的能力更為加強。
在手工業方面,冶鐵業,鍊鋼業,紡織業等都得到了非常明顯的進步。
在商業方面,更是出現了高利貸等一系列表現,商品經濟發展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