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3038680831492504
-
2 # 鵜鶘心理
“早戀”在家長心裡一直是一個非常令人頭大的問題,尤其是女生的家長。早戀這個詞似乎跟不知廉恥或者學習成績差、逃學這些偏差行為相連線。
回想起小時候家長以及老師,對我們的要求非常嚴格。凡是學校裡有任何關於早戀的吹草動,老師們都會分別找他們進行談心,然後,非常嚴肅地以此為負面案例來教育我們。這一度導致我們對談戀愛這個詞特別的敏感。哪怕對男生有好感,也不敢輕易地說出來,或者表現出來,有時反而會刻意地保持界限,壓抑好感。這些在我現在看來是非常可笑以及非常可惜的事情,因為當時朦朧的感情可能是人生最純美的記憶了。
而到了工作以後,家長就開始督促:“啊?!怎麼還不談戀愛?可以談戀愛、結婚、生孩子了。我想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有那麼多剩女的原因了。小時候在我們有朦朧感情的時候,為被扼殺在搖籃當中。之後,卻讓我們要迅速放開自己去迎接新的感情,太難了。帶有目的性的感情,豈能純粹?很多臨結婚前雙方產生的矛盾很多也因此而起。
以上我們描述了關於社會對早戀定義的事情,這也是從一個側面迴應了,孩子為什麼會早戀這個問題,那麼我們接下來從孩子角度來看一下孩子為什麼會早戀?
其一,孩子開始有了性的一些啟蒙的需要,但是學校和家長的這方面教育卻沒有跟上,會導致說孩子沒有辦法控制,那些懵懂的情緒。容易出現一些偏差行為。
其二,親密關係跟安全感是密切相關的。有時若在家庭中沒有辦法獲得足夠的安全感以及與親密關係連線的話,孩子就容易到社會或者是其他的環境當中去尋找這樣的一種親密感與安全感。
其三,也有可能是青春期的叛逆,就是凡是家長所不同意我做的,我都想要去嘗試,從而選擇了早戀。
-
3 # 貝貝和豆豆的視野
在我們國家,早戀就是指在生理或心理上還未完全成熟,在生活、經濟上不能完全獨立、同時又比法定結婚年齡小很多的青少年之間發生的戀愛現象,主要以中小學生為主,男女生髮生的戀愛現象。 早戀現象在世界各國均普遍存在,但絕大部分國家的父母包括社會對“早戀”現象表現得較為理性,持寬容的態度,甚至在多數西方國家的意識中也沒有“早戀”這個概念。實際上早戀這個概念是新中國成立後才出現的名詞,“早戀”一詞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表現為父母激烈的否定態度。
青少年在進入青春期後,受性生理發育的影響,性意識開始萌芽、出現性躁動、心理上產生與異性接觸的強烈要求。性心理的變化,驅使他們行為上有意識地接近異性,當遇到喜歡的物件時,早戀也就隨之出現。由於青少年的心智不成熟,想法簡單,且出現獨立意向,叛逆心理,帶有一定的成人感意識,此時的他們不太接受父母的說教,對父母有牴觸的情緒,更願意與同齡人相處,傾訴彼此的想法。相似的境遇產生共同的話題,這是青少年出現早戀的一個原因。從眾與炫耀心理讓青少年刻意追求早戀,受社會環境影響,比如影視作品、報刊雜誌、網路等都是青少年模仿成年人行為的來源渠道,因此從心理角度來看早戀是青少年為了證明自己具有成年性質的行為。學校和家庭在兩性方面的教育缺失亦是早戀出現的原因。
回覆列表
感情是慢慢培養出來的。
這句話不假。因為日久生情。首先你要明白。男生對你是否有好感。你可以問明白。因為你已經像他表白了。如果妾有意。郎無情。我不能說一定不會產生感情。但這個過程你也可以想象。他說:不是我能決定,我個人覺得有點牽強的感覺。你追的物件是他。當然他能決定。難道他不能控制自己喜歡或不喜歡誰嗎。我認為是可笑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怎能依靠。慢慢來沒錯。如果對方肯給你機會。願意你與他慢慢交流。或者是嘗試交流。你可以上。大膽的上。因為現在他是被愛。你要征服他。他就是你的盤中餐了。愛就大膽說出來。不要在乎什麼。年少輕狂嗎。不要到時候後悔。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