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立言50

    一切人類歷史和中國歷史就是物質文化歷史,用哲學尤其是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史觀。我有了科學正確的歷史物質文化的方向。從苦澀歷史中,能追朔歷史的有血有肉魂魄中。真正的心靈對話,穿越了時空隧道,加上高科技的考古,使我走近了歷史物質文化中去。

  • 2 # 姚宇時代頻道

    中國自古以來對於文化領域,一直就有物質和非物質之分。就如同現在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然同樣也有物質文化遺產之別。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我覺得在當今回顧傳統文化,建立傳統文化自信,以及怎樣使傳統文化和今天的現實社會科學相結合,是非常重要的。

    我相信今天的很多小朋友,可能還不能把非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很好的區分。 舉個例子中國京劇在舞臺上表演的,唱腔,舞蹈以及故事都是非物質文化。而演員頭上戴的,身上穿的,手裡拿的,以及樂隊的樂器等的。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都歸為物質文化。再比如廚子做飯,菜譜和製作手藝是非物質文化。而食材和鍋碗瓢盆,則屬於物質文化範圍。

    因此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是支撐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兩大關鍵支柱。而一直以來,無論是我們的教科書中,或者是你的大量專家的研究成果中,關注的焦點大多是哲學,歷史,文化思想,這一類非物質文化領域。

    這看起來似乎有些重文輕器的嫌疑,但其實不然,在歷史傳統中,一直都有對物質文化的記載和總結。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考工記》明朝的《天公開物》。元代的《一統志》等等。這些都是對實體物質化的工具,機械,工程,甚至冶煉裝置,手工藝產品等非常具象而翔實的記載。

    很多人今天的華人,總以為中國文化就是虛無縹緲的哲學和精神層面的描寫。甚至很少去思考,今天我們生活中所使用的50%以上,仍然是在延續著幾千年傳統的器物,是它發展了,它變形了,它更適合今天我們使用了。

    比如我們廚房用的菜刀,歷史上從有他那天,其型置和功能基本沒有本質的改變。

    比如我們今天的汽車,從馬車過渡到汽車。只是動力和傳導形式發生了改變,其本質幾乎沒有改變。比如它有四個輪子,它有一個裝人的箱子。 它的功能是裝人或者拉貨,它的方向無非是向前或者向後。我們當然可以說今天的汽車有法拉利,有蘭博基尼,我可以搞刺激的高速行駛。我們可以帶著小蜜去炫富等等。但我們要說在古時候,馬車也能幹這些事兒。只不過形式不同而已。

    再比如天文曆法,這是從幾千年之前,在沒有文字記載之前,就已經有的生產生活工具。至今我們依然在用,甚至整個東南亞地區都在使用。

    這樣的比如,我可以舉出成百上千。但是我相信它也不足以概括中國傳統文化中,物質文化的全部。物質文化史是一個非常有必要的學問,它不僅僅是對器物的簡單記錄和梳理。它具有著科學的物理屬性,它能夠幫助我們今天的人,認識科學在中國發展的脈絡。古代科學對今天科學的重要意義。中國文明不僅僅只有文化和哲學,以及那些歷史故事。

    更重要的是,中國5000年文明的支撐是物質的,是科學的,是真實的,是我們能看得見,摸得著,可再現,可重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賽羅奧特曼是由哪些人變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