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亦公愛龍

    如果是孤寡老人,生產隊定為五保戶,有生產隊給一定的口糧,但死後的房子財產歸集體所有。

  • 2 # 之乎者也b

    任何時候,扶貧救困是人之常情啊,但具體方法不同,生產隊多以集體負擔。改革開放以來由社會負擔。

  • 3 # 張紅心

    五保戶就是在人民公社生產隊時期產生的。如果一個人徹底喪失勞動力,則可以進五保戶。

  • 4 # 左老二

    那當時集體很薄弱,也沒有明確條文。按我們當地情況,也只能如此而己…。

  • 5 # 豁達的奮發

    那時老有所依,死有人埋,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強。

  • 6 # 孔山之叟

    生產隊會負責他(她)們生活必須,有病臥床會委派專人照顧。後來喪失勞動力的孤寡老人公社會統一安排在敬老院。

  • 7 # 文娛小薇

    說一個我們村的真事,下文稱他張三。

    張三在七幾年跟隨生產隊的人一起去交公糧,排了很久的隊終於輪到了,由於前面別的隊已經把下層的糧食排滿了,再交公糧就要把糧食往上摞起來。

    無奈,隊裡的幾個壯勞力只好扛起糧食上木梯,把糧食往上摞(據村裡老人說那時候交公糧用的是麻袋,一麻袋大約130斤),也許是糧食太重,也許是梯子太難走,張三從上面摔了下來。

    張三摔下來後疼的大喊大叫,很快就昏了過去,隊長趕緊讓幾個人把張三送去醫院,檢查後發現張三摔斷了腰椎。可那時醫院條件簡陋,隊裡也沒有錢,掛了幾天吊水張三就出院了。

    出院後的張三腰很難直起來,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鑑於張三是因公受傷,家裡又有2個老人,隊裡經過一番合計,以後張三就不用出工了,每天都給張三記工分滿值,也就是10分。這就是隊裡對喪失勞動力的張三的安排,聽父輩們說,給張三工分記滿值一直持續到包產到戶。

    好在那時的人們都很善良,張三家遇到什麼難事,鄉里鄉親都會幫上一把。

    其實,不是隊裡不願給張三治病,而是那時隊裡確實困難,根本拿不出錢,當然也就沒有什麼補償了,隊裡唯一能為他做的就是給他每天工分記滿值,讓他不為吃喝發愁。

  • 8 # 老貓1954

    如果一個社員因年老體弱什麼活兒(包括看場院的輕巧活)都幹不了,又沒有子女贍養,這就是當年的“五保戶”。“五保戶”的生活由生產隊安排專人照顧(挑水、打柴、種菜園子甚至做飯……),照顧“五保戶”的社員按“出工”對待,記工分。

  • 9 # 清閒的小舟

    尊老愛幼,扶貧助殘是社會公德,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生產隊時代,雖貧窮,但人心向背,人與人之間互幫互助,和睦相處,是和諧的社會主義大家庭。

  • 10 # 自由往

    那時叫五保戶,生產隊有統一的安排。

    小時候家住農村,我們村子比較大。也是公社所在地。有九個生產隊,一般五保戶,都由各自所在生產隊自己照顧。

    那時剛識字唸書,對什麼都感興趣。特別是公社門口的黑板報,每每路過,都會駐足。看看板報,小夥伴們你前我後的,操著半生不熟的漢字,儘量的把板報內容搞熟。

    有時還查字典,互相揣摩意思。也就是從那時,瞭解了五保戶。

    大概記憶是這樣的,對缺乏勞動力、生活沒有依靠的鰥寡孤獨的社員,適當照顧,做到保吃、保穿、保燒(燃料)、保教(兒童和少年)、保葬,使他們生養死葬都有依靠。吃、穿、燒、教、葬為五保,享受五保的家庭稱為五保戶。

    記得挨著我們家最近的九隊,有個五保戶—老侯頭。

    不能幹農活時,隊裡就讓他放羊。住在隊部裡,晚上沒事照顧夜間填料的牲畜 ,主要是馬匹。不有那麼一句話嗎!馬無夜草不肥!就指的這。

    那時候物質匱乏,小孩子們晚上沒事就愛上老侯頭哪,湊熱鬧。聽老侯頭講講妖魔鬼怪的故事,偶爾老侯頭高興了,還能吃點烤豆餅和燒豆子。

    每每這時候,老侯頭都會說,少吃點!少吃點!吃多了,拉稀!用他哪顫抖的手,不停的舞動。

    後來,老侯頭身體不好了。白天隊裡輪流派婦女給他做飯,晚上安排身體力行的隊員陪他。

    記得老侯頭不行了,躺在火炕,一時糊塗,一時清醒。嘴裡不停的叨叨,還是社會主義好呀!這要在解放前,我早餓死,凍死了。嘴裡沒牙!胡啦胡啦的,看他眼角的淚水,孩子們心裡難受,也哭。

    老侯頭走了,隊裡放假一晌午,為他送行。孩子們,雖然不太懂事,但相處久了,他是好人,也跟在隊伍後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婆婆不讓兒子兒媳出去上班,而是在家跟她一起種地,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