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可樂82235229

    跟,不是更。一點都不專業。哈哈哈哈

    個人覺得,就是對美好事物的一種嚮往。每個人都想做到更好,往高處走,是因為想變得更好,崇洋媚外,也可能是因為他覺得外邊的世界更好。水流到了大海,就是歸宿。不好的,我們去追他做什麼,浪費時間。

  • 2 # 小杜Sir

    創作你的創作免費下載

    相比於人往高處走,我更喜歡水往低處流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你是否有真正去理解過這句話?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都能夠聽到這句話。或父母對孩子、或同事之間,又或是朋友之間。特別是在長輩對晚輩的諄諄教導之中,最容易見到它的身影,它似乎就是為了用來鞭策我們在人生中奮力向上而生的。

    既然是俗話說,所以我理所當然地認為我找不到它的父母、出生地、生於何時,而事實上我的確沒有找到,它的出現似乎就那麼自然而然。按照目前大眾通俗的理解來說,它的意思應該是這樣的“人要有志向和追求,要積極向上超越他人,攀登人生高峰,成為人上人。而不能像水一樣隨波逐流,自甘墮落,最終只能淪為人下人。”

    當然,這句話從出發點上來說,教育人們要積極向上的本意是沒有錯的。但我們去理解這句話的時候,我覺得應該需要去全面的考量。不知道你是否有聽過這句話“都說人往高處走,可是高處不勝寒。水往低處流,誰知低處納百川。”

    我們先不說為什麼人非要往高處走,我們先來談談水吧。“水往低處流”這其實僅僅是一句對水的特性及自然規律的描寫,水遵循自然規律卻照樣有一往無前的態勢,發於高山之巔流向江河大海,哪怕途中再多艱難險阻,都無法擋住它前進的道路。有首詠水的詩寫的非常貼切:

    有物名曰水,至柔有大能。

    山泉露頭角,立志向海行。

    坎坷等閒過,奔流步不停。

    執著不執著,無往而不勝。

    巨石阻前路,轉頭繞道行。

    懸崖臨絕壁,呼嘯跳澗中。

    遇沙滲地下,暗行不逞能。

    驕陽似火蒸,變雲學龍騰。

    聚團化作雨,遇冷凝作冰。

    春融入江河,滔滔仍向東。

    萬難終歸海,浩瀚波濤湧。

    世人嘆偉大,一笑又升空。

    轉身歸山去,泉聲常叮咚。

    我們由此可見水中蘊含的哲理,而並非只是表面上的隨波逐流,自甘墮落。

    “欺山莫欺水”自古至今,人們對水都懷有一種敬畏之心。中國河湖眾多,由於受季風氣候的影響,降水的時空分佈不均勻,各大江河流域洪澇、乾旱災害發生頻繁、嚴重,在三千多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其中發生洪澇災害的年度有兩千兩百多年。各朝各代政府也都非常重視治水(河務)。新中國以來也發生過多次大的水災,國家也投資興建了一大批水利設施,用於防洪減災。水的威力,人們有目共睹,從大禹治水的古代神話,到楚國孫叔敖、戰國時期李冰修築都江堰,直至今天我們都還在與洪水做鬥爭。

    正因為古時候人們抵抗洪水的能力弱,甚至直至今日面對洪水,我們也只能選擇逃避。我們恐懼洪水的破壞力,在他們面前我們毫無抵抗之力,只有選擇逃避,而逃避最好的方式就是——往高處走,因為水只會往低處流啊。

    看到這裡,對於“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句話,你還會簡單的認為,人是需要時刻嚮往,一往無前的攀登高處,而水只是隨波逐流的懦弱之物嗎?肯定不會,因為到了這裡我想你也看到了,這句話的居然出現了完全相反的意思。

    談完水,那我們現在來說說“人往高處走”。除了剛才所說的,往高處是躲避洪災的一直方法之外,又怎麼演變成了一種積極向上的追求?

    我們都知道,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數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的統治。權利的高度集中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就成了眾人追逐的目標。所以不管是文人墨客還是一介武夫,為了得到更高的權利,擁有更高的財富,往上爬則變成了唯一的目標。擁有了更高的官職就擁有了更大的權利,也就處於更多人的仰望之中,就如同站在高處,可以俯視芸芸眾生。

    而“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句話也正是沾了這光,一躍成了一個高大尚的勵志名言。努力往上爬吧,努力的向高處走去。站的高才能望的遠,那裡你才能看到更美的風景,那裡才有你想要的東西,別原地踏步,不然你永遠只能停留在底層,受人壓迫。這種現象從古至今就這樣延續了下來,成為了一種傳統,那就是——人就是應該無時無刻想著往高處走。它成為了長輩鞭策晚輩努力向上的有力武器,也成為了那些一頭紮在追逐名利上的人心理上的強有力的支撐。

    只是,人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卻沒想過高處不勝寒,自古以來伴君如伴虎,即便是一朝君王,也時刻擔心王位的周全。站的越高,所要付出的,所要承擔的就會越多。

    我不喜歡被“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所綁架,被人戴上不往高處走就是不思進取,隨波逐流的枷鎖,但這並不意味著我不去爭取更好的生活。而相比之下,一味追求更高的名利實在是太累,我倒喜歡做一個謙遜如水的人。有水滴石穿的執著也有江海之大的相互包容,遭遇危難、艱險,無法前行時,以水柔、滲、曲之功,也能收峰迴路轉之妙。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水中蘊含太多哲理,若君子如水,又何需嚮往高處?君子如水,隨圓就方,無處而不自在。

    不同人世界觀、人生觀都不同,或許你嚮往高山之巔,而我卻心繫大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鄧叔群為中國所做的貢獻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