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王子愛上狐狸
-
2 # 鴨梨心理
第一,參與群意願程度。有的人是主動加入某一個群,那麼他的參與程度可能就會高一點,說話的頻率也會多一點。如果是被動加入某個群,比如是好友拉入,這種參與意願可能就不會很高。
第二,角色衝突。在生活當中一個人扮演了很多角色,比如說一個人是孩子的父親,是妻子的丈夫,是同事的朋友,是父母的孩子等等等,這些角色的扮演,造成了我們在認知選擇時的衝突,從而對群的反映產生一種排斥或者牴觸的心理,也就是我們認知資源的佔用
第三,人際關係的疏遠或者安全感。我們在參與一個群裡的對話時,考慮的是與我關係好不好,群裡人跟我熟不熟,這樣我們才能夠放心大膽的說話,或者說參與意願才會很高,如果群裡只是一兩個人認識,那麼我們說話的意願或者頻率就會降低。
可能在群裡每個人的被捲入程度都是不同的,有的主動有的被動,所以說每個人在群裡的發言程度都是不一樣的。而且,這樣的情況是和個人性格有很大的關係的,如果是屬於外向的人格特點,那麼可能在群裡發言會多一點,反之就會少一點。
老實說,在孩子上幼兒園期間,我不是經常發言,因為那時候家長們都有默契,不刷屏。老師也預設這種方式,有事私聊或者打電話。群裡都是老師發各種通知和照片,以及孩子們在幼兒園的日常影片。
現在三年級了,孩子的學習任務重了,家長們都把重心放在了孩子的學習身上,沒有更多的時間一起集體活動。而我的工作和生活也安排得更滿了,從去年春天開始,我利用業餘時間學習繪畫,就是想讓自己沉澱下來,把心態調整一下。現在幾乎不會在家長群裡有什麼發言,偶爾出現,也不會逗留太久。所以,我現在應該就是家長群裡那個潛水時間比較長的家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