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631324674461732
-
2 # 摘星伴月
小說中的意識流,是指小說敘事過程對於人物持續流動的意識過程的模仿。具體說來,也就是以人物的意識活動為結構中心,圍繞人物表面看來似乎是隨機產生,且邏輯鬆散的意識中心,將人物的觀察、回憶、聯想的全部場景與人物的感覺、思想、情緒、願望等,交織疊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樣"準確地描摹人物的意識流動過程。西方現代小說史上,如詹姆斯·喬伊斯、弗吉尼亞·伍爾芙、福克納等,都以成功地運用意識流而聞名世。
意識流,顧名思義,就是以意識的流動為主要根據而進行敘述的。也就是說其主要的描寫是思想的行進。 在網上查到的資料是這樣介紹的:意識流小說不是一個統一的文學流派,也沒有公認的統一的定義。其特點是打破傳統小說基本上按故事情節發生的先後次序或是按情節之間的邏輯聯絡而形成的單一的、直線發展的結構,故事的敘述不是按時間順序依次直線前進,而是隨著人的意識活動,透過自由聯想來組織故事。故事的安排和情節的銜接,一般不受時間、空間或邏輯、因果關係的制約,往往表現為時間、空間的跳躍、多變,前後兩個場景之間缺乏時間、地點方面的緊密的邏輯聯絡。時間上常常是過去、現在、將來交叉或重疊。這種小說常常是以一件當時正在進行的事件為中心,透過觸發物的引發、人的意識活動不斷地向四面八方發射又收回,經過不斷迴圈往復,形成一種枝蔓式的立體結構。 其特點為:1.以心理時間結構作品。意識流小說家有意打破傳統時間觀念和傳統心理小說的順時序,消除邏輯時間界限,將感覺中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擰在一起組成主觀心理時間,隨人物心理時間的變化結構作品。心理時間的敘述方式有倒時序、迴圈時序、顛倒時序、閃回時序和預見時序。 2.意識流描寫。意識流小說注重表現人物意識活動本身,作家退出小說,著力描寫人物心理的種種感受,開掘深層的意識來展露隱蔽的靈魂和內心世界。意識流描寫的特點具有動態性、無邏輯性、非理性。描寫層次分為意識層和潛意識層。描寫的方式有內心獨白、自由聯想、意識遷移、意識流語言。 3.以心繫人,以心繫事。意識流小說以表現人物的心靈活動為主,化解人物心中鬱積的種種情結,很少描寫人物的體貌特徵,淡化情節以至取消情節,事件極其微小。在心靈宇宙範圍內寫成一曲曲心靈史詩。 另外我個人認為,意識流的作品往往比較艱澀,因為它所依循的是人物的思維活動而敘述故事的,所以跳躍性往往比較大,可以從一個時間段跳躍到另一個時間段,或者從一個事情直接跳到另一個事情上,往往讓人產生前言不搭後語的感覺,從而不太容易把握。 意識流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英國的佛吉尼亞·伍爾夫(作品有《到燈塔去》《海浪》《達羅衛夫人》等),美國作家福克納(作品有《喧譁與騷動》《八月之光》等),愛爾蘭作家喬伊斯,他的主要作品就是《尤利西斯》 另外法國作家普魯斯特被看做是意識流的祖師,他首次在他的作品《追憶似水年華》當中使用了意識流的創作手法。但這部作品由於是首次嘗試,所以並不是純粹的意識流小說,讀的時候也沒有完全意識流小說那麼困難。所以一般外國文學史當中,並沒有把普魯斯特作為一個主要的意識流小說作家來講述。 一般意識流小說沒有明確的定義,而且光憑語言是很難理解到底什麼是意識流的。可以用“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來形容了。所以要讀一些意識流作品以後,就能有一些比較明晰的瞭解了。 推薦樓主可以看看伍爾夫的短篇小說《牆上的斑點》。這是一個典型的意識流小說,而且篇幅不長,看過以後,就會對意識流小說有一個大概的認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