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求凰鳳
-
2 # 自錦成傷
哪個都不喜歡,羅氏是髮妻,受觀念影響,必定覺得重要,娶公主是為了生存,日久必定生情,所以兩個都重要,卻沒哪個刻骨銘心
-
3 # 使用者1013692127974
羅氏女是楊四郎正妻,有書稱林素梅、雲翠英,為原北漢降將代州銅錘令公孟志遠之女,人號“神力孟四娘”
-
4 # 青松5698
佘太君:名賽花,羌族,雲中(今山西大同)人,折德扆之女。宋代名將楊繼業(楊業)之妻。曾祖父曾任後唐麟州(今陝西神木縣北十里)刺史,隸屬李克用;祖父折從阮,公元930年後唐明宗授他為府州(今陝西府谷縣)刺史;父折德扆,後漢隱帝特任府州團練使。
據清代兵部尚書畢沅《吳中金石記折克行碑 》中記載:折恭武公克行神道碑,在府谷縣孤山堡南,敘折太君事,世以此碑為折太君碑。考折太君,楊繼業妻折德扆女也,墓在保德州南折窩村。
本名、佘賽花
別稱、折賽花、佘太君
所處時代、中國-北宋
民族族群、羌族
主要成就、楊門女將之一;赤膽忠心保大宋
歷史資料
佘太君:名賽花,和其他傳說中的楊門女將不同,歷史上確有其人。曾祖父曾任後唐麟州(今陝西神木縣北十里)刺史,隸屬李克用;祖父折從遠,公元930年後唐明宗授他為府州(今陝西府谷縣)刺史;父折德扆,後漢隱帝特任府州團練使。據清代兵部尚書畢沅《吳中金石記折克行碑 》中記載:折恭武公克行神道碑,在府谷縣孤山堡南,敘折太君事,世以此碑為折太君碑。考折太君,楊業妻折德扆女也,墓在保德州南折窩村。折太君即是歷史上的佘太君。佘姓是後來說書人以訛傳訛,用了同音字所致。
楊門女將中少數民族不少。例如有人考證穆桂英的姓“穆”是鮮卑大姓慕容氏的轉音。姓氏考略雲:折氏出匈奴折蘭王之後。為古代匈奴族折蘭氏、鮮卑族折婁氏所改。而五代西河郡麟府折氏是羌族折掘氏後裔,党項族;祖籍雲中,遠祖折華。党項族是隋唐時期部分羌族為拓展生存空間東進並融合其他當地民族演變而成的新種族,西羌是其前身。西元六世紀有羌族“莫折大提、莫折天生、莫折念生起義稱王秦州;莫折也是折姓來源之一,後改為單字折姓。雖然折氏與後來的西夏同族,但是在宋朝抗擊外侮的戰爭中,折家英才輩出,佘賽花的弟弟折御卿和後世的折惟昌、折繼閔、折克行、折可適、折可存等,皆為名將。《五代史》有折氏宗族傳記。折家數代東抗契丹,西御西夏,號稱 “折家軍”。史稱折氏“獨據府州,控扼西北,中國賴之”"夏人畏之,益左廂兵,專以當折氏"“自從阮而下,繼生名將,世篤忠貞,足為西北之捍,可謂無負於宋者矣”(《五代史》)。
佘賽花,封號太君。生於後唐清泰年間(934年),後漢乾佑二年(949年)與楊業成婚。卒於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壽七十七歲。清康基田《晉乘搜略卷二十》載:“鄉里世傳,折太君善騎,婢僕技勇過於所部,用兵克敵如蘄王夫人之親援桴鼓然。”人們把她比作蘄王韓世忠親援桴 鼓退金兵的夫人梁紅玉,推崇備至。清代光緒《保德州志》載“楊業……事北漢為建雄軍節度史,娶折德扆女。”
佘太君生長在一個愛國名將的家庭裡,自幼受其父兄武略的影響,青年時候就成為一名性機敏、善騎射,文武雙全的女將。她少年時便與普通的大家閨秀不同,她研習兵法,頗通將略,把戍邊御侵、保衛疆域、守護中原民眾為己任,協助父兄練兵把關,已具備巾幗英雄的氣度。折楊兩家結親後,佘太君隨夫楊業侍北漢,居住在太原北漢“楊府”。夫君邊關打仗,她在楊府內組織男女僕人丫環習武,僕人的武技和忠勇之氣個個都不亞於邊關計程車兵。
楊業歸宋後,舉家遷至開封府,楊業七年抗遼,威震雁門。但因受奸臣潘美的陷害,於公元986年不幸殉國。佘太君上書陳述楊業戰死的原由,使潘美受到官降三級,王侁和劉文裕被削職為民的處分。楊業殉國後,他的八個兒子大都先後為國捐軀,那個時代以家族組成的軍事力量,男將戰死疆場,能夠統領楊家兵的人絕非他族戰將。佘太君做為一名歷史人物,雖史書記載很少,但她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楊門女將”中的核心人物。
在山西代縣楊忠武祠儲存的《楊氏族譜》中,對佘太君作了全面的評價:“中心樂善,內助教忠,受龜壽五福之多,邀象服六珈之貴。不我先不我,後睹星月之重明;俾爾熾俾爾,昌煥乾刊之新渥。爰稽邦典,益進郡封。汝有子,若漢室功臣山河永誓;汝有德,如魯侯壽母松伯彌堅。被我寵光,貳緩休祉,可特封鄭國君太君夫人。”
藝術形象
小說、評書
雖然早在宋元時期就有楊家將故事的話本,最早系統敘述楊家將故事的是明清時代的小說《楊家將演義》、《楊家府演義》、《楊家將傳》等。後來的眾多說書人又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再創作從而形成了現在的楊家將故事體系。解放前,這些評書都是口口相傳,其中受原始小說影響,怪力亂神的情節很多。解放後經過搶救、整理、改編,基本去除了宣揚封建迷信和愚忠愚孝的情節。佘太君的形象逐步豐富,成為老當益壯的愛國女將典型。
民間傳說
1. 佘太君改姓:
楊家將一門英烈。佘太君的丈夫和幾個兒子、女兒楊八姐都為國戰死沙場。她為了兒孫們出征不再夭折,將自己認為不太吉利的“折”姓毅然改為與折同音的“佘”,意在子孫福祿有餘,由她一人撐著一片天,一人承受外來之災,從此歷史上的折太君便成了佘太君了。至今,佘太君墓所在地山西保德縣折窩村和陝西白鹿縣佘家坡頭村的佘姓後裔對此都津津樂道。
2.比武招親:
提及楊門女將佘太君,必然聯絡到楊家將楊業以及兩位英雄的聯姻,這得從他們的家世說起。五代十國混戰時期,一些軍閥為了達到鞏固自己權位的目的,投靠契丹。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以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為條件奪取了後唐政權,致使契丹騎兵長驅南下,給中原地區先進的經濟文化造成極大破壞,中原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人民群眾不甘受契丹壓迫,紛紛起來進行反抗鬥爭,保衛家鄉,收復國土。
楊業的父親楊信時任後漢麟州(今陝西神木)刺史,楊業幼年隨父親由火山縣(今河曲)到了麟州。麟州從五代以來就是西北地區的一個險要的地方,常有重兵駐守,地方風俗以騎射為風,加上楊門的家傳,楊業練就一身好武藝,不僅善騎射,而且對楊家的三十六路梨花槍槍法尤其精湛。
佘太君的父親叫佘德扆,五代雲中(今山西大同)人。世出官宦之家,後漢任府州團練使,世居府州地區,歷抵外侵,為將門豪族,世稱“佘家軍”。佘太君受家庭的薰陶,文韜武略,深名大義。喜歡騎馬射箭,舞劍掄刀,她使的一手絕活叫“走線銅錘”,在關鍵時候如流星繞飛防不勝防。後晉天福二年即公元973年,楊佘兩家結為軍事聯盟。在共同抗遼、保衛家鄉的鬥爭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兩家的老家都是北路人,同為十家令公之一,門當戶對,因此佘德扆將女兒自幼許給楊業為妻。
佘太君和楊業青梅竹馬,從小一起長大,共同的戰事經歷和志向,在感情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年秋天,契丹派兵五萬侵犯府州。時佘徳扆病臥在床,佘太君向父親請戰後,一方面借遼軍使者下戰書相威脅之際,將計就計,拖延交戰時間;一方面急派人前往火山王楊信那裡求援,遼兵在佘楊兩支抗遼雄軍的夾攻下大敗。這次戰鬥大獲全勝,佘太君受到父親佘德扆和楊家父子的讚揚。戰畢,楊業與佘太君更是互為尊重,愛慕中兩人相約以武相會,跨雙騎,持刀槍,在府州城南的野外打將起來,你來我往,槍來刀去,都想勝對方,但又怕傷害了對方。戰了無數個回合,楊業想,我身為男子總不能讓妻子把我打敗,於是賣個破綻,佯裝敗逃,佘太君緊追不捨,當追至七星廟前,楊業瞅準時機,使出了楊家的看家本領“回馬槍”,一槍挑定佘太君的戰袍將妻子挑下馬背。佘太君落馬也不示弱,丟擲了走線銅錘,將楊業纏住拉下馬來,兩人雙雙落馬,互相擔心對方是否受傷,楊業要撩起佘太君的戰袍檢視,佘太君直羞得跑入七星廟內,楊業進入七星廟後與佘太君成了親。現在每當人們涉足陝西府谷縣城南的七星廟內,都會聽到走線銅錘訂親七星廟,兩位抗遼英雄喜結良緣的佳話。
3.十二寡婦各守一城的傳說
多年來在準格爾地區一直流傳著一個十二寡婦在十二連城曾經各守一城的傳說。這傳說中所說的十二寡婦,就是人們所熟知的《楊家將》裡證西的十二寡婦。
《楊家將》裡說,宋仁宗時,西夏大軍進犯,忠勇的楊宗保率兵迎敵,結果中箭身亡,其子楊文廣也被困於絕地。噩耗傳來,已經100歲高齡的佘太君毅然上朝請纓,率領楊門女將出徵,一舉擊敗西夏大軍,班師回朝。傳說中,佘太君率領十二寡婦徵西時在十二連城與西夏軍隊交鋒。當時,楊家十二寡婦率兵各守一城,與西夏軍隊展開血戰。由於楊門女將個個武藝高強,又佔據了“進可攻、退可守”的十二連城,所以最終打敗了西夏大軍。
4.大佘太的傳說
如今的內蒙古大佘太原來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的古戰場。 宋朝時,佘王城就設在這裡。傳說宋朝名將楊繼業攻打佘王城時與佘王的女兒佘賽花(即佘太君)在戰場上交鋒不分勝仗。真是不打不相識,他倆在戰場上漸漸產生了感情,並私定了終生。由於這層關係,佘王就投靠了大宋。後來,佘王城被遼國肖太后攻破。多年後,佘太君領兵出征,先鋒穆桂英大破天門陣,宋軍奪回此地,佘太君在此重新築城。為了紀念佘太君,後人管佘王城叫作佘太城。
5.佘太君為什麼能活百歲
佘賽花十七歲的時候,遼國入侵,佘賽花奉命出征,連勝一十八陣,嚇得遼軍渡過黃河北逃。佘賽花率軍追到黃河邊上與敵軍隔河對峙。這時候蕭太后命早就暗藏在宋軍中的奸細,監軍王欽若(原名賀驢兒)儘快除掉佘賽花。王欽若假傳聖旨,騙佘賽花說皇帝賜下御酒為其慶功。佘賽花沒有防備,被騙進王欽若的營帳,飲下了毒酒。毒性發作,佘賽花方才明白王是奸細,拔劍要殺王欽若。不料中毒後功力全失反被王欽若一刀刺入小腹,將肚子剖開,腸流滿地而死。
王欽若將佘賽花的首級割下送去遼營報功。又把佘賽花的無頭屍體用蘆蓆捲了,偷偷運出宋營,扔進黃河毀屍滅跡。
佘賽花的無頭屍體順流而下漂到開封進入汴河,然後逆水而上,漂到了皇宮,被打撈起來。正好遼國將佘賽花的人頭送回來示威。皇帝命包公調查。包公命仵作檢查佘賽花的屍體,發現事隔多日,屍體卻沒有腐爛的跡象,內臟發黑,是先中了劇毒,才被人剖腹殺害。
包公日斷陽,夜斷陰,當天晚上,包公到地府理事找到佘賽花的英靈。佘賽花告訴他自己的冤屈。於是包公為佘賽花向閻王借陽壽九百九十九日讓佘賽花回陽間復仇,殺退遼兵,
回到陽間,包公把佘賽花的腸子和內臟放回腹腔縫合起來,又把人頭重新逢到軀幹上。佘賽花就還魂了,跟好人一樣,連傷疤都沒有。包公把王欽若抓來過堂。王欽若開始死不承認殺害了佘賽花,直到佘賽花出現在面前,他才嚇得屁滾尿流,認罪服法了。
除掉了王欽若這個奸細,佘賽花率領宋軍渡過黃河,大敗遼軍,又和遼軍大戰兩年,直打到遼國京城,逼得遼國寫下降書順表,這才鞭敲金磴響,齊唱凱歌還。
這時候,佘賽花借來的九百九十九日陽壽已經快用完了。佘賽花凱旋歸來,不要天子的賞賜,回家裝扮整齊等死。不料時辰過了,自己還是好好的。這時包公來訪,告訴她原委。原來佘賽花命中要生七郎八虎,可是陽壽不夠。包公又覺得非佘賽花不能保大宋江山。所以修改生死簿的時候,包公偷偷在日字上多加了兩筆,變成了“月”字。九百九十九日變成了九百九十九月。
所以佘賽花這才和楊業成親,生下七個兒子、兩個女兒。為保大宋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後來楊門被皇帝猜忌,佘賽花憤而率族人歸隱老家麟州。楊家將歸隱,宋朝逐漸抵擋不住外敵。最後皇帝親自到麟州求援,請佘賽花出山抗擊西夏。這時佘賽花已經是百歲高齡但還是掛帥西征,把西夏殺的大敗。打敗了西夏,佘賽花回顧這百年以來,她一直是白髮人送黑髮人。丈夫、幾個兒子、女兒八姐、九妹,兒媳大刀王懷女、孫子宗保、孫媳婦穆桂英、重孫子文廣、重孫女楊金花都在抗擊外敵的鬥爭中為國捐軀了。
凱旋途中,怪事發生,佘賽花的相貌越變越年輕,到最後,除了一頭銀髮,相貌身材已經和少女一樣了。隨著相貌變年輕,佘賽花不停得催促部隊往回趕。最後等不得行動緩慢的大部隊,只帶了幾個貼身女兵快馬加鞭,趕往麟州老家。這天走到太平川,她胯下的戰馬突然一聲悲鳴,跪了下來。身邊的女兵只見佘賽花瞬時間渾身浴血,肚子一下裂開了,粉紅色冒著熱氣的腸子流了一地。接著身子一歪,從馬上倒栽下來,身首分離,人頭骨碌碌得滾進了路邊的草叢。原來佘賽花借來的九百九十九月的陽壽也已經用盡了。佘賽花的屍體回到了被王欽若殺害時的狀態。
正在這時,一隻金翅大鵬鳥一口叼起佘賽花的首級向東飛去。女兵們追趕不及,只好含淚把佘賽花的無頭屍體洗滌乾淨,縫合起來,包紮好傷口,用白布緊緊裹起來入殮,就地安葬了。
女兵們回到麟州老家,只見當地哭聲一片。原來幾天前一隻大鵬鳥叼著佘賽花的首級在麟州盤旋了整整一天,最後落入楊家祠堂,將佘賽花的首級輕輕放在神案上,大鵬鳥然後突然消失了。原來佘賽花自知陽壽將盡,拼命想趕回麟州老家看最後一眼。不料人算不過天算,半路上就一命嗚呼了。英靈升入天堂,佛祖見其心願未了,就派座下金翅大鵬鳥將她的人頭帶回麟州,讓她在空中把家鄉看個夠。
鄉親們將佘賽花的首級洗淨防腐後祭奠七七四十九日,然後安葬在折窩村外的大槐樹下。所以現在有兩個佘太君墓,一個在太平川,另一個在折窩村。
-
5 # 武威王
根據民間通俗小說《楊家將九代英雄傳》,佘太君享壽170歲,直至楊家將第九代英雄楊滿堂除奸,佘太君含笑逝世。當然,這是民間演義。歷史上佘太君確有其人,享年約七十餘歲。這裡,我們只說演義,不講歷史。
佘太君是金刀令公楊業的夫人,武藝超群,早年在北漢時就跟隨老令公南征北戰,因楊業出征打紅令字旗號,佘太君出征打白令字旗號,故稱“令公”、“令婆”。後隨夫歸宋,楊業因公授爵火山王,佘太君被封為歸命無佞侯、一品誥命夫人,特賜金水河畔清風無佞府,即俗稱的“天波楊府”,府前設石碑玉坊,凡此經過,文官落轎,武將下馬。佘太君育有七子二女,並收養一子,八子合成“七郎八虎”,各個少年英雄,文采出眾,武略超群,家傳槍法虎虎生威,其中以六郎最為出眾,七郎武藝最高。八子各個封侯拜將,傳為佳話。
佘太君是天波楊府的實際掌舵人,後來金沙灘一戰,“金刀楊無敵”楊業被奸賊潘仁美陷害兵敗身死,七個兒子各個為國出征、血染沙場,七子去一子還。佘太君又輔佐兒子楊景楊延昭、教導楊家後代。及至後來,楊六郎掛帥、楊宗保徵西,父子二人都為國征戰幾十年,馬革裹屍。楊宗保死在邊疆之後,西夏入侵,邊關武將可用,大宋岌岌可危,宋仁宗打算割地賠款,此時佘太君已有百歲,主動請纓掛帥出征,帶領楊門女將以及還是少年的重孫楊文廣出征,經過浴血奮戰最終凱旋而歸,這也就是民間傳說的“十二寡婦徵西”。
再後來,楊文廣徵南、楊懷玉徵西、楊士瀚掃北、楊金豹下山,各個為國戍邊,在戰場上馬革裹屍而還。楊家將每一代都為戰場而生,又為戰場而死。佘太君就是在一代又一代白髮人送黑髮人中,強忍著悲痛,教育後代,傳授武藝,為國家培養棟樑之才。最終故事講到楊滿堂除奸,楊家將舉家奔赴戰場,收復了玉門關,得勝還朝。此時的徽宗皇帝親自迎接,佘老太君又喜又嘆,加上年老體邁,最終溘然長逝,享年一百七十歲。
雖然,楊家將九代英雄的故事多半都是杜撰的,佘老太君在歷史上也沒有演義中那麼傳奇,但是那份保家衛國的精神肯定是真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楊家將的故事能夠代代相傳,佘太君能為人民所稱讚的重要原因。
-
6 # a夢美兒
佘太君,名賽花。北宋河北義安人。宋代名將楊繼業之妻。她從小受其父兄武略的影響,在青年時候,就已經成了一個文武雙全的女將。她壽終是77歲。不過有關於她的傳說故事,多數人都說她活得了百歲呢!
她在17歲,遼國入侵,奉命出征,連勝18陣,嚇得遼軍渡黃河北逃。但她受了宋軍奸細,王欽的毒酒,被奸人一刀刺入小腹,剖腹腸流而亡。奸人割下她的首級去向遼邀功,把她的屍首扔到了河裡,後來進入汴河,被打撈起來,此時遼國拿著她的首級正來示威,皇帝便命包公調查,但見她的屍體多日未腐,內臟發黑,就知她是被毒又殺死的。
能斷陰又斷陽的包公,就到地府調查,便知了她的冤情,向閻王為她借了九百九十日的陽壽,以讓她復仇殺敵。於是回陽間把她的屍體縫合完整,也還有首級也縫合完整,她就還了魂,活了過來 ,這時候奸細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罪行了。而後又出征作戰,打敗遼軍,才凱歌還朝。本來覺得借來的陽壽已盡,等著死期。誰料包公在借壽時把日字故意寫成了月,變成的是九百九十個月。她後來又與楊繼業成親生子,繼續保護國家安寧。到最後,壽終時辰到之前,她的相貌變得很美,很年輕,只是還保留一頭銀髮,但她瞬間渾身浴血,肚子裂開,腸子又流了一地,從馬上滾落後屍首自行分離,又恢復了當年被殺時候的情景。只不過,這次她的人頭是被一隻大鵬鳥叨走了,將士們只好先把她的無頭屍體先安葬了。那個大鵬鳥把她的頭叨到了她的老家把頭顱放在那裡了,老家的鄉親們就把她的頭洗好祭奠後,安葬了。
所以,佘太君有兩個墓地,一個在太平川,另一個在折窩村。當然這是神話傳說故事,沒有考究性,所以朋友們也不必探究它的真偽,只仰慕她的愛國精神吧!
-
7 # 五味社
歷史上真實的佘太君實為豐州刺史王承美的夫人。
佘太君的故事發生在北宋朝,但作為歷史人物的推斷始於清朝,年代跨越較大。
佘太君作為歷史人物出現之前,以藝術形象出現在元雜劇中,但戲劇中的佘太君形象與“楊家將”中的佘太君相差甚遠。
根據推測,佘太君的形象源自另一“女將”,北宋豐州刺史王承美的夫人折氏,“折”在北方方言中可念“she”。折太君輔助夫君王承美多次抗遼,駐守豐州城三十五年從未有失。
王承美因禦敵有功,得到宋真宗的接見,折太君也因此得到賞賜。
王承美逝世後,在繼承問題上,折太君被招進宮,最終其孫王文玉(改名)取代其子王文恭,繼承王承美之位。畢竟豐州是宋遼邊界,只有穩定才能保證大宋無憂。
王文玉逝世後,折太君面聖宋仁宗,親自鎮守邊關,當時她已經75歲。
折太君的經歷和“楊家將”中的佘太君極為相似。
折太君病逝於邊關的可能性比較高。
另外,北宋有“折將軍”,折氏族人駐守邊關府州,抗禦遼、西夏、金。其第五代有金刀令婆無佞侯折賽花。
-
8 # 貓眼觀史
至於歷史上是真的有沒有佘太君這個人,我們先看完這個故事再說。
據說佘太君17歲的時候就奉命出征,連勝18陣,遼軍被嚇得狼狽而逃,佘太君趁機追趕,然而卻被自己軍中的奸細所騙,說皇帝賜酒,為咱們慶功,佘太君並沒有防備,於是喝下了這杯毒酒,毒發之後想要殺了奸細,結果反被奸細一刀刺入腹中,隨後自己的首級也被割下,最後扔到了黃河。
未曾想佘太君的首級先是漂流到開封,然後逆流而上,漂進了皇宮,之後被打撈起來,皇帝命包公徹查,包公一看,這已經死無對證,只能在夜間前往地府,找到佘太君,聽完佘太君的冤屈之後,決定向閻王借999日給佘太君,讓她回陽間復仇。
之後包公找到佘太君的屍體,將首級和屍體縫好,結果當真起死回生了,連疤痕都沒有,之後殺了奸細,大敗遼軍,但是佘太君的日子快用完了,於是準備在家中等死,結果到了期限,佘太君仍然沒有去世。這是包公告知,說佘太君還要生七郎八虎,自己偷偷在生死簿上將999日改成了999月。
果不其然,佘太君在於楊繼業結婚之後生下7個兒子2個女兒,全都為大宋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在戰爭過程中,佘太君一直以白髮人送黑髮人,兒子和丈夫都為國捐軀,之後自己掛帥西征,大敗西夏,迴歸途中,竟然發現自己越來越年輕,回到了十七八歲的容貌,佘太君快馬加鞭想要趕回麟州老家,行至太平川時,戰馬突然一聲悲鳴,佘太君被摔了下來,一時間渾身是血,肚子也裂開了,然後身體一歪便身首異處,原來是佘太君壽命已到,回到了最開始被殺時的狀態。
就在這時,一直金翅大鷹叼走了佘太君的首級,飛到了楊家祠堂,將佘太君首級放在神案上,原來佘太君直到自己壽命已到,想要快馬加鞭趕回去看看老家,結果卻死在途中,佛祖見了之後,為了滿足她的心願,遂派金翅大鵬鳥將她首級帶回。
那麼歷史上真的有佘太君這個人嗎?很顯然這個是後人為了紀念佘太君杜撰的,其實正史裡佘太君這個人存在還是不存在,並沒有詳細記載,但是根據《宋會要輯稿》中的記載,裡面有個叫折太君的人,她的事蹟和佘太君極為相似,只不過折太君是豐州刺史王承美的夫人,而這個折夫人經常幫助丈夫出謀劃策,屢建奇功,公元982年,夫婦二人大敗契丹軍隊,駐守豐州城35年從未有失,宋真宗還親自賞賜了折夫人,而這個折夫人在歷史上活了75歲。
所以說佘太君的原型很可能是取自折夫人,既然沒有佘太君這個人,那自然是不知道她是如何去世的,只能通過後世文人杜撰而成。
-
9 # 狄飛驚
真實歷史上,佘太君是不存在的,其原型應該是楊業的夫人折氏,而折氏的孃家是五代宋初頗有實力的割據勢力——陝西府谷折家將。
唐末五代,中央勢力衰微,地方藩鎮割據,西北地區也是群雄割據,在眾多大則連郡,小則佔縣的局勢下,陝西府州(今陝西府谷縣)一帶也有一家割據勢力——折(音同佘)氏。
折氏發跡是從折從阮開始,折從阮本是羌族折掘氏後裔,父親折嗣倫曾任麟州(今陝西神木)刺史,奠定了折氏發跡的基礎。
折從阮一開始效力於後唐莊宗李存勖,後被任命為府州刺史,從此世代鎮守府州,無論是後唐還是後晉,後漢還是後周,折從阮一直鎮守府州,從團練史幹到刺史,再幹到節度使,到後周初年已經擔任宣義、保義、靜難三鎮節度使,加官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封鄭國公。
可以說,折從阮是折氏的奠基者和創始人。
折從阮死後,其子折德扆繼承乃父事業,繼續鎮守府州一帶。
這個時候的折氏儼然已經成為府州一帶的“土皇帝”,無論哪個朝代對摺氏都是拉攏有加,而折氏也一直對中原正統政權表示效忠——這也是折氏歷經五代屹立不倒的秘訣——加上跟契丹作戰時也毫不手軟,成為中原政權控扼西北的咽喉所在,幾乎無人可以替代。
折德扆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就是大名鼎鼎的佘太君原型,嫁給楊業,就是大名鼎鼎的第一代楊家將——楊令公原型。楊業原籍就是麟州(今陝西神木),屬於折氏管轄範圍,楊業所在的楊家河折氏有著很深的淵源,所以折德扆的女兒折氏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就嫁給了北漢名將楊業為妻。
折氏出身將門世家,而楊業也是將門世家,且世代與契丹為敵,頗有共同語言。折氏嫁給楊業後,相夫教子,輔佐丈夫,教育出楊延昭、楊延玉等征戰沙場的熱血男兒,為“楊家將”的美名遠揚做出突出貢獻(楊家將雖是演義虛構,但楊家三代為將,確為屬實)。
演義小說中佘太君的形象既有正史中楊業妻子折氏的影子,也有正史中宋初豐州刺史王承美的夫人折氏的影子,據正式記載,後者很有謀略,輔助王承美屢立戰功,活躍在宋太宗、真宗年間,老太太一直活到宋仁宗年間,宋仁宗還曾召她入朝問政。
不過,據清代兵部尚書畢沅(曾編著《續資治通鑑》,記載宋太祖至元順帝間411年曆史)記載:楊業的妻子折氏(折德扆之女)就是民間傳說的佘太君,至於“佘”姓很可能是後來說書人口口相傳,以訛傳訛,用了同音字所致。同時,按照畢沅《吳中金石記折克行碑 》記載,佘太君出生於934年,1010年病逝,享年66歲,當時已經是高壽而終了。
-
10 # 圖謀不規
就民間演義、話本流傳的《楊家將》中的佘太君這位奇女子,大概是壽終正寢的。
而實際上,佘太君這位以妻子、母親、家長的形象不斷穿插出現在整個楊家將故事中的奇女子,其人物形象也是在不停地變化的。在不同的時期,佘太君的形象會由於時代的變遷也呈現出不同的人設。
佘太君人物形象的歷史變遷佘太君最早出場是在元代雜劇《謝金吾詐拆清風府》中。這部元曲中佘太君的形象是養家老婦人,是與謝金吾周旋的智者,但在這部元曲中,真正力挽狂瀾拆穿賀驢兒奸細面目保護楊家的,是楊六郎的岳母、長國姑(太宗皇帝的姐姐,真宗皇帝的姑姑)。這部元曲中的楊六郎的妻子不是柴郡主哦。
之後佘太君又在元曲《孟良盜骨》中出場,但這部元曲主要講英雄復仇、告慰忠魂張本,表達了對奸賊的憤恨,對番邦的仇恨。而佘太君只是楊令公託夢的傳聲筒,一個純粹跑龍套的。
最早系統敘述楊家將故事的是明清時代的小說,比如《楊家將演義》、《楊家府演義》等。後人們再此基礎上進行了敷衍、擴充、改編,從而形成了現在的楊家將故事體系。這兩部小說都具有一個很大膽的特點,那就是飽含激情地塑造了一大批巾幗不讓鬚眉的楊門女將形象,她們武藝超群、性格豪放、聰慧靈秀,叱吒疆場,完全擺脫了封建禮教中的婦德女訓,尊卑等級的枷鎖。
這時候的佘太君,除了智慧意外,還擁有了先皇御賜的龍頭柺杖,能夠“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在楊家將小說形成的明朝、封建中央集權程度加深,清朝時達到了高峰。而佘太君受皇帝加封,地位尊貴,與元曲中長國姑,有了一種結合。但是,佘太君的權力來源,都賴於先帝的御賜。
到了新中國成立後,佘太君的人物形象更加豐富和多變,一方面是革命鬥士、又是階級鬥士。又是無所不能的變形金剛,簡直成為了出能上馬控大漢,入能居家氣質女的完美人物形象。
上世紀50年代開始,楊家將的故事被改編成不同版本搬上舞臺,較為有名的是豫劇《五世請纓》(原名《十二寡婦徵西》,又名《百歲掛帥》)。1959年,梅蘭芳為慶祝新中國成立10週年,吸收豫劇、揚劇的故事,對楊家將故事進行了改編,最終形成京劇《穆桂英掛帥》,此劇成為獻禮劇目。
這些戲劇中,帶有鮮明的時代特性。佘太君駁斥主和派的謬論,率楊門女將出徵,抗擊敵國,最終獲得勝利,佘太君的形象是一百零七歲眼不花耳不聾的精神矍鑠的老人。她披掛上陣,保家衛國是巾幗英雄,她與庸臣都發,是楊家的家長和精神領袖。她能識破敵人的詭計、說服軟弱的帝王,她愛護子孫,希望子孫建功立業、也希望子孫平安幸福。她敢作敢當,不畏權貴,能夠堅持原則。這些形象特點,非常類似於當時其他戲曲中的中國革命女性,比如《紅色娘子軍》中的瓊花、《沙家浜》中的阿慶嫂。
到了1962年,趙樹理對山西上黨梆子戲《三關排宴》進行了改編,並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為戲劇藝術片。在這部戲曲中,佘太君化身階級鬥士,對投遞叛國的楊四郎無情地批判,比如稱其為“小畜生”、說他“無恥下流”等。她往日慈母形象,變得只有立場和原則,少了親情和溫柔。佘太君不認可自己的兒媳遼國桃花公主,面對公主的尋死,態度十分冷漠。
到了改革開放後,楊家將的故事改編更是層出不窮,TVB就好有好幾部楊家將,大陸也拍攝了楊門女將楊門虎將,楊門女將等等作品。在這些作品中,佘太君被賦予了更多的權力,同時也給了女性更多的責任,這種藝術形象的塑造,大概也是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
用一句話來形容這一時期的佘太君,就是“既要能賺錢養家,又要能貌美如花”。此時的佘太君形象更加完美,性格更加多面化,成為了“上的了朝堂,下得了廚房,騎得了駿馬,耍得了金槍,鬥得國奸臣,打得了番邦”的女變形金剛。
但是,所有的作品中,都沒有給辛苦打拼養家,還要保家衛國的老太君一個結局,估計在未來的無數年裡,佘太君還要繼續活躍在影視作品中,繼續發光發熱。
-
11 # 張生全精彩歷史
經過戲曲和演義的代代相傳,佘太君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那麼,歷史上真實的佘太君,究竟是怎樣一個人?是真的帶著一幫楊門女將出徵過嗎?最後的結局又是怎樣的?
(佘太君劇照)
佘太君原姓“折”,名賽花,是山西大同人,生於名將之家。
折賽花從小耳濡目染,不愛紅妝愛武妝,喜好舞槍弄棒,研習兵法,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同時,她還曾幫助父兄練兵佈陣,鎮守邊關,頗有章法。
949年,折賽花嫁給了北漢的節度使楊業。
由於嫁為人婦,不便隨楊業鎮守邊關,她便常在府上操練男女僕人,隨時為戍邊御侵做準備。
治軍打仗頗有威名的楊業,於979年歸宋後,在抗遼戰爭中,屢獲奇功。因此聲外在外,這讓宋朝的將領頗為妒忌,屢在宋太宗面前誹謗他。
986年,楊業奉命北伐遼國,由於潘美誤聽駙馬王侁所言,導致兵不能控,最終大敗而歸。而楊業卻在激戰中不幸殉國。
當時,潘美和王侁擔心會受到懲罰,便把戰敗的原因,都推到楊業身上。
折賽花得知後,憤然上疏,將楊業戰死的過程陳述給宋太宗知曉。
這才讓王侁被革職流放,潘美也官降三級,而楊業的冤屈終於得到昭雪。
(楊家將劇照)
戲曲故事中,楊繼業和佘太君有七郎八虎。不過,真實歷史上,楊業和折賽花究竟有幾個兒子,並不確定。《宋史》記載:“朝廷錄其子供奉官延朗為崇儀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訓併為供奉官,延瑰、延貴、延彬併為殿直。”
這樣看來,他們似乎有六個兒子,長子為崇儀副使,次子為殿直延浦,三子為供奉官,剩下的三個兒子都是殿直。
關於折太君(折賽花)為什麼又叫佘太君,據說在折太君送兒孫們上戰場的時候,想到“折”姓不吉利,為了能保他們福祿有餘,便把姓改為“佘”,以期舍了自己保全兒孫之意。但遺憾的是刀槍無眼,楊家祖孫三代個個征伐疆場,都為國捐軀,真是“一門忠烈”。
當然了,這個說法也大都來自於戲曲,並沒有歷史記載。
(佘太君掛帥)
關於折太君最終的結局,有以下三種說法。
一、奸臣所害。早在折太君17歲時,便奉命抵抗遼國。據說她連勝18場戰役,打得遼兵聞其名便四散潰逃。
遼國蕭太后暗中買通姦臣王欽若,在折太君酒中下毒。
折太君沒有防備,飲下毒酒而死。
後來包拯知道後,由於他日審陽案,夜審陰案,於是又給她加了999月陽壽,這才讓折太君起死回生,又活了999個月才死。
二、壽終正寢。據《弘農楊氏族史》記載,折太君生於934年,於949年和楊業成婚,卒於1014年,卒年80歲。
三、百歲掛帥。還有一種說法是,折太君並不是活到80歲,而是活到100歲。當時,遼國入侵,但楊家子孫大都凋零。折太君沒辦法,於是上疏宋仁宗,要親自掛帥殺敵平寇,這一請求並得到宋仁宗的同意。於是,折太君書寫了百歲掛帥的神話。
以上三種說法,第一種和第三種顯然都不靠譜,什麼包拯續陽壽之類的話,當然不可信。而一個人百歲還能出征,在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之所以有這樣的傳說,無非是對北宋“重文抑武”的做法,以及對北宋外戰屢敗的現實,所表達的一種民間情緒而已。
《弘農楊氏族史》上的記載,似乎也有些問題。因為古人似乎從來不記女人的生平事蹟。不過,考慮到折賽花身份的特殊性,特意把她記載下來,也是說得過去的。
(參考史料:《宋史》《弘農楊氏族史》)
-
12 # 淨水如心
凡是看過小說或聽過評書《楊家將》的,都知道楊家將的佘太君。她是北宋名將楊業的妻子,也是楊家“七郎八虎”的母親,楊家將的女當家人。
佘太君(公元934年—1010年),名賽花,和其他傳說中的楊門女將不同,歷史上佘太君確有其人。曾祖父曾任後唐麟州刺史,隸屬李克用;佘賽花的祖父折從遠,公元930年後被唐明宗授予府州刺史;父親折德扆,後漢隱帝特任府州團練使。
佘賽花,封號太君。生於後唐清泰年間(公元934年),北宋著名的女將,雲中(即今天的山西大同)人,原姓折。佘姓應該是後來說書人以訛傳訛用了同音字所致。後漢乾佑二年(公元949年)與楊業(也有的史書、話本上稱楊繼業)成婚。卒於宋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壽七十七歲。其墓地在保德州南折窩村。
滿清以前的史料從來沒有提到過佘太君。有人考證,地方誌中,明代成化時期的《山西通志》只記載了楊家三代,也沒有佘太君這個人。
到了清代,地方誌才出現了有關佘太君的記載,有人認為佘太君為楊令公繼業之妻,並稱“佘”為“折”之誤。
現在的各種史料證明,佘太君出生、成長在一個愛國名將的家裡,自幼深受其擅長文韜武略的父親、兄長之影響,年輕的時候就與普通的大家閨秀不同,不喜歡女紅之類的東西。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不愛紅妝愛武裝。因此,在其崇尚武功的家庭薰陶下,早早地就成為了一個文武雙全的女將。她自小就把保家衛國,戍邊禦寇、守護中原民眾當作自己的責任,協助父兄練兵把關,具有巾幗英雄的氣度。
折、楊兩家結親以後,佘太君隨丈夫楊業服務北漢,居住在太原北漢“楊府”。丈夫出征,赴邊關打仗,佘賽花便在楊府內組織男女僕人、丫環習練武藝。因此,楊家無論男僕,還是丫鬟,他們的武技和忠勇之氣,個個都不亞於戍守邊關計程車兵。
後來,楊業歸宋,楊家全家遷往河南開封府。楊業七年抗遼,威震雁門關。公元986年,不幸在邊關殉國。
在山西代縣楊忠武祠儲存的《楊氏族譜》中,對佘太君作了這樣的評價:“中心樂善,內助教忠,受龜壽五福之多,邀象服六珈之貴。不我先不我,後睹星月之重明;俾爾熾俾爾,昌煥乾刊之新渥。爰稽邦典,益進郡封。汝有子,若漢室功臣山河永誓;汝有德,如魯侯壽母松伯彌堅。被我寵光,貳緩休祉,可特封鄭國君太君夫人。”
關於楊家將的傳說,和許多演義小說一樣,最早開始於宋元時期。那時的楊家將故事,就是民間說書藝人以講故事的話本形式流傳下來的。楊家將系統故事的整理,是明清時候的《楊家將演義》。也有的版本叫《楊家府演義》、《楊家將傳》等。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組織專門的力量收集、搶救、整理楊家將故事,剔除了楊家將故事中那些宣揚封建迷信的部分,這使楊家將的故事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接近真實,佘太君的形象也越來越生動、鮮明,成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愛國女將的典型人物。這些小說、評書故事有《楊家將》、《楊門女將》等。在楊家將的故事中,眾多的人物形象越來越受人歡迎,楊業、楊五郎、楊六郎、楊七郎、穆桂英、楊宗保、柴郡主、楊排風、八姐九妹,甚至還有包公、八千歲趙德芳等,個個鮮活、真實。並被改編成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熱愛。
關於佘太君的事蹟,有真實的故事,也有民間傳說,和各種版本的小說、評書、戲曲人物形象。比較有名的傳說故事有:佘太君改姓、比武招親、百歲掛帥、十二寡婦各守一城、大佘太等。
佘太君究竟是怎麼死的,也有一些傳說。說佘太君十七歲出徵,連勝十八陣,殺得遼軍驚慌失措。遼軍買通姦細,給佘太君喝了毒酒,並砍下她的首級。她的首級順黃河而下,飄到開封府,有人打撈起來呈報朝廷。皇上讓包公徹查此事。包公前往地府,向閻王借999日給佘太君。閻王同意了。包公偷偷在生死簿上把999日改成999月。之後才有了和楊業結婚的故事,為楊家生了七郎八虎,讓他們守邊禦敵,並且活了一百多歲。
當然,這只是一些子虛烏有的迷信,表達了人們對於歷史上忠臣人物的敬重,潛意識中不想讓她那麼早過世的心情而已,不足為信。至於佘太君究竟最後是怎麼死的,歷史上沒有記載。不過,按照過去“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佘太君活了七十七歲的高壽,應該屬於自然去世。
-
13 # 史曉生
楊家將的佘太君,據傳活到百歲有餘,最終壽終正寢而死。
無論是在評書、戲劇還是影視作品中,提楊家將,可以說是如雷貫耳,關於楊家將的故事更是數不勝數,比如血戰金沙灘、七郎八虎闖幽州等等,而楊家將中最讓人為之側目的,就是巾幗不讓鬚眉的楊門女將。
楊門女將中,讓許多人津津樂道的,有“穆桂英掛帥”,“十二寡婦徵西”等,楊門女將個個神勇無比,絲毫不比楊家二郎差,在戰場上奮力殺敵,用自己的熱血來報那家仇國恨。
這其中,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楊門女將裡德高望重的佘老太君,正是在她的領導之下,天波楊府即便是經歷了多次重大的磨難,依舊能夠頑強的存在,並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為國效力。
根據相關的文學作品,佘太君因被包拯續陽壽,一直活到175歲,在其百歲之時,還親自掛帥出征,並且大破遼軍,受到了宋朝皇帝的嘉獎後壽終正寢。
但實際上,在真正的歷史中,包括楊家將在內,也和演義中有很大的差距,而楊家將的佘太君,其實並不存在這個人,這一切只不過是後人杜撰出來的而已。
在很多小說、戲曲等文學作品中,佘太君這個人物形象,可以說是深入人心、婦孺皆知,關於她的事蹟,也是數不勝數。
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野心勃勃的遼兵不斷南下侵擾中原,宋太宗趙光義決心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於是派兵迎戰,統帥為潘美,副帥為楊業,兵分東、中、西三路,出雁門關,進行北伐。
但由於潘美的指揮不當,以至於三路大軍中的兩路,均遭遼軍重創,以至於楊業所在的西路大軍,不得不正面和遼軍硬剛。
楊業深知遼軍騎兵的厲害,為避免更大的傷亡,因此就向潘美建議,先避其鋒芒,然後再尋找戰機,以圖再戰。
但潘美聽信了監軍王侁的讒言,認定楊業此舉乃是有“通遼”之嫌,因此不予批准,這就讓向來忠心耿耿的很是難堪。
本身他就是一名降將,為了贏得皇家的信任,不惜的出生入死,但今日看來,依然還是被無端猜測,楊業因此幾乎是怒髮衝冠。
衝動之餘,楊業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
為了證明自己的不忠心,楊業決定親自帶兵迎戰,但由於寡不敵眾,最終被遼軍擊敗,楊業力戰不敵,被遼軍俘虜。
為表氣節,楊業在被俘後,拒絕了遼國的招降,絕食三天後壯烈而死。
而在事後,潘美、王侁二人為畏懼兵敗,會遭到宋太宗的懲罰,因此就把戰爭失敗的責任全部推到了楊業的身上,準備來一個死無對證。
但楊業的妻子佘氏,也就是佘太君不服,認為自己的夫君有冤,因此就向宋太宗上疏申訴楊業因何而死,最終經過調查落實後,宋太宗查明緣由,因此大怒,將潘美、王侁削職為民。
“楊業戰死陳家谷,潘美、王侁畏罪,欲掩其事,上疏力辯伕力戰獲死之由,遂削二人籍,除名為民。”---清光緒《苛嵐州志》
在丈夫楊業為國捐軀後,佘太君作為楊家的最高家長,沒有被夫喪子亡的悲痛打倒,反而繼承發揚了丈夫忠君愛國的作風和思想。
國家有難時,佘太君帶領楊家老少挺身而出,奔赴沙場,在保家衛國的戰鬥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佘太君不僅在戰場上建功立業,並在家庭生活中也是一個家長的榜樣,在楊家遭受大難後,她能很快地站起來,主持家庭工作,並且與兒孫、兒媳等家庭成員融洽相處,不僅體現了她堅強的意志,更彰顯了她作為一家之長的責任和擔當。
不管是影視作品,還是文學小說,或者是評書戲曲,關於楊家將的故事,佘太君就是一個靈魂人物,也正是在她的領導之下,楊家不僅忠君,並且愛國,就連當時的皇帝,對於天波楊府都禮遇有加,這在當時,可以說是一種加大的榮耀。
但眾所周知,佘太君這個人物形象,是後人杜撰而來,真正的北宋年間,是沒有佘太君這個人的,但這種杜撰,並非憑空而來,根據多位宋史專家的考證,佘太君是是根據歷史上幾個同時代的女性形象和事蹟,糅合而出,也就是說,佘太君不僅僅有一個歷史原型。
歷史原型一:豐州刺史王承美夫人折氏
根據《宋會要.方城二十一.豐州》一書中,有關豐州一卷的記載,當時的豐州刺史名為王承美,而其原配夫人,正是折氏。
折氏是王承美的髮妻,自幼便頗有謀略,在嫁給王承美后,曾輔助丈夫多次抗遼,並在一次宋遼的戰役中,出奇謀,幫助丈夫王承美大敗遼軍,生擒契丹天德軍節度使,並藉此斬敵數萬,收復大片宋朝失地。
王承美共駐任豐城長達35年之久,在此期間,從未有失,豐城在他們兩夫妻的堅守下,成為抵抗遼軍的最大屏障之一。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宋真宗下詔,因王承美守邊有功,令其攜帶妻子折氏進京面聖,宋真宗不僅親自接見了這位傳奇夫人,並且還單獨對其賞賜,讓折氏可以享受同丈夫一樣的邊疆官員待遇。
在此之後,折氏還曾兩次進京面聖,一次是在王承美病逝之後,時年已經六十歲高齡的折氏進京,請宋真宗定奪家族繼承權一事;另一次是在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折氏因邊防問題,再次進京,當時折氏已經七十五歲高齡。
而楊家將中的佘太君,其抗遼、告御狀以及進宮面聖等情節,與王承美的夫人折氏經歷頗有相似之處,並且與歸宋的楊業,在時間點上屬於同一時代的人,因此,演繹中的佘太君,有極大可能是由王承美之妻折氏演變而來。
歷史原型二:後漢府州刺史折德扆之女折賽花,後嫁楊繼業
在清代《吳中金石記折克行碑》中記載,府州刺史的小女兒,名為折賽花,而折賽花,也是佘太君的歷史原型之一。
折賽花的祖父名為折從遠,曾任五代時期,任後唐麟州刺史,是李克用的部下,到了折賽花父親折德扆這一輩,後唐已經被取代,折德扆擔任後漢時期的府州刺史,直到清朝,在府谷縣孤山堡南,還立有折德扆的行碑。
折賽花是折德扆的小女,自幼不愛紅裝愛武裝,並且受到其父的影響,在青年時期,就成為一個善於騎射、文武雙全的女將,尤其喜愛研習兵法,並把保衛邊疆視為己任,協助父親練兵把關。
在和後漢麟州刺史楊家結親後,折賽花嫁給楊家的少爺楊業,楊業在北漢建立後,擔任北漢的建雄軍節度使,兩人婚後,折賽花在家組織僕人習武,丈夫楊業則在邊關打仗,可謂是夫唱婦隨。
宋太宗趙匡胤在滅掉北漢後,楊業歸宋,拜鄭州刺史,並在之後的七年時間裡,積極抗遼,威震雁門關,為北宋初期的邊境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楊業戰死,不幸殉國,在此之後,折賽花受朝廷供養,封鄭國君太君夫人。
在民間傳說中,折賽花在丈夫楊業以及幾個子女戰死沙場後,為了使後輩兒孫出征時不再夭折,因此就把自己認為不太吉利的“折”姓改為同音的“佘”,寓意則是子孫福祿有餘,災難均由她一人承受,自此,在歷史上的折太君,就變成佘太君了。
佘太君是怎麼死的呢?
關於佘太君究竟是如何死的,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說法一:壽終正寢而死
根據歷史上的相關記載,折賽花,也就是折太君,生於後唐清泰年間(公元934年),在後漢乾佑二年(公元949年)與楊業成婚,卒於宋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壽終正寢而死,享年七十七歲。
說法二:奸臣所害,飲毒酒而死
這個說法以民間傳說為主,說佘太君在18歲時,已經是讓遼國聞風喪膽的女將軍,連番擊敗遼軍後,遼國的蕭太后惱羞成怒,要暗中殺害這個不世出的女將軍。
因此,在一番運作之下,蕭太后買通姦臣王欽若,在皇帝給佘太君舉行的慶功宴上,偷偷在其酒杯裡下毒,佘太君沒有防備,飲酒毒發身亡。
當然,配合這種說法的,就是包拯夜斷陰山,為佘太君續命,將生死薄上的999日,改為999月,因此,佘太君又獲得了999個月的壽命。
說法三:百歲出徵,忠君而死。
這種說法是說,佘太君活到了一百多歲,而當時的楊家,兒孫凋零,已經沒有什麼人能上陣殺敵了,但遼國依然威脅著宋朝的邊境,因此,佘太君在百歲之際,向宋仁宗請求親自掛帥出征。
宋仁宗在佘太君的一再堅持下,最終答應了她這個請求,佘太君出征後,果然再次大破遼軍,但因年歲已高,在大軍歸來後不久,便溘然長逝。
不管是王承美的夫人折氏,還是楊業的妻子佘太君,她們在屬於自己的時代裡,均為民族大義以及自己的家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演繹中“佘太君”的藝術形象,可以說是兩者的結合,從“佘太君”的身上,我們能看到那個時代的女性,自強不息,巾幗不讓鬚眉的堅強品質,雖然藝術高於生活,但正是在真正的歷史中,有這樣的女性存在,才能創作出如“佘太君”這樣的藝術形象。
-
14 # 大蝦風輕揚
只說演義,不談歷史,我們來說說楊家將中真正的靈魂人物佘太君的生平,以及她是如何死的。
佘太君才是楊家將的真正靈魂人物楊家將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楊家滿門忠烈,從第一代楊家將金刀楊令公一直到第九代的楊滿堂,楊家用九代人的鮮血譜寫了一曲悲壯的換歌,詮釋了何為忠君愛國。但楊家將真正的靈魂人物,既不是楊家的最早祖先火山王楊滾,也不是投漢後開創了楊家將歷史的金刀無敵楊繼業,而是楊繼業的妻子佘太君。
佘太君原名叫做折賽花,她的歷史原型應該是北宋名將折德扆之女,也算是名門之後,折家將說的就是折賽花的孃家人。只是為何最後變成了佘這個姓,傳說只是為了避諱。畢竟折賽花嫁給楊繼業之後,又生下了楊家七位好兒郎,楊家父子都是軍人,需要上戰場殺敵,折相對來說就有點犯忌諱了,畢竟有損兵折將的說法嘛。所以佘太君後來將“折”這個姓改為了同音的“”佘“,免得不利於丈夫和兒子,可謂是用心良苦。
從嫁給楊繼業,併為他生下了七個兒子後,佘太君可以說就成了楊家天波楊府的真正掌舵人。她一生經歷了無數次的白髮人送黑髮人,從送別自己的夫君,到送走自己的兒子,孫兒、重孫,無數次的打擊並沒有讓這位堅強的婦人倒下。她仍然滿懷報國之心,教育楊家兒郎一心報國。可以說她是活得最苦的楊家人。而她也因為一心為國,被皇帝賜了一根龍頭柺棍,可以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可見佘太君的為人是被認可的。
佘太君的死版本眾多,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楊家將的故事從元代就開始流傳,有無數的戲曲、小說、民間傳說以他們為主角。不同地區都有不同的演繹。
神話色彩最濃的一個版本中,佘太君在17歲時就參軍對抗遼兵,連戰連捷,殺得遼兵潰不成軍。遼軍正面對抗勝不了,於是就出陰招,命令早已經收買好的奸細,監軍王欽若假傳聖旨,賜給折賽花毒酒一杯,折賽花飲酒死後,為徹底放心,王欽若還將折寒花首級斬下扔進河中。誰知首級順水漂流,竟然一路漂進了皇宮,皇帝得知折賽花身死後令包公調查死因。包公能斷陰陽,入地府親自詢問折賽花陰魂,得知真相後念她忠心為國,將她原本剩下的999日性命改為了999月,這樣折賽花還陽成功,嫁給楊繼業後給他生下了七個兒子,一直活到一百餘歲才死。
當然這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出於對佘太君的崇敬之心而虛構而來的。畢竟佘太君和包公之間相隔了很多年,沒理由遇上。
第二種說法是佘太君活到一百七十多歲得享高壽而終。佘太君經歷了七郎八虎闖金沙灘,楊文廣掛帥、穆桂英掛師出征,十二寡婦徵西等楊家歷史上重要事件,一直活到了楊家第九代子孫楊滿堂成年,出征玉門關大勝而歸後,佘太君才含笑而終。從宋太宗開始一直活到了宋徽宗時期。
而在最為出名的版本《楊家將演義》中,等楊家第四代子孫楊文廣成長起來後,佘太君就隱居幕後,再也沒有訊息。天波府的事務一直由第三代楊家家主楊宗保的妻子穆桂英掌管。
楊家將的故事之所以流傳如此之廣,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楊家真正的忠心為國,幫助國家抵抗入侵,保國安民,為廣大民眾所敬仰。而作為楊家最主要的核心人物,教育出許多優秀的後人,佘太君自然也是極受人尊敬。
-
15 # 海哥歷史雜談
這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女英雄,能文能武,培育了楊家滿門忠烈,在抗擊遼金的戰鬥中,居功至偉,被世人所稱頌。對於佘太君的死因,有著幾個不同的版本,充滿著傳奇色彩。
佘太君又名佘賽花,她原來並不姓“佘”,而是姓“折”。後唐清泰年間(934年)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父兄是愛國將領。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薰陶下,她自小就喜歡習武,練就了一身好武藝,閒暇時又跟著父兄學習武略、研習兵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讓她在青年時就成為了武藝高強,弓馬嫻熟,熟讀兵法的巾幗女英雄。即使在這個亂世中,也有了立足的根本。
可惜的是,在那個時代基本沒有女人為將帶兵的先例,佘賽花只能“待字閨中”,一身本領無處發揮。
949年,佘賽花嫁給了已經嶄露頭角的楊業,跟隨他居住在太原楊府。後來,北漢被宋軍所滅,楊業投降了宋國,官拜左領軍衛大將軍,讓他領兵鎮守邊關。此後,楊業在邊關殺敵,佘賽花就在開封府的家中專心養育兒子,閒暇時還會組織男女僕人丫環等習武,故楊府僕人的武技和忠勇之氣個個都不亞於邊關計程車兵。
980年三月,遼景宗發兵十萬攻雁門關,楊業領數千騎兵從遼軍側翼發起突襲,一舉大敗遼兵,神威大震,贏得了“楊無敵”的美譽,官職也一路高升。
986年,宋太宗決定北伐遼國,收復燕雲十六州,楊業任西路軍副帥跟隨出征。可惜節度使潘美誤聽駙馬王侁所言,派楊業做誘餌,後又為了搶功而率先暴露埋伏,在遼兵攻來時更是早早撤退,讓楊無敵深陷重圍,最後力戰而死。
事後,為了躲避戰敗的責任,潘美、王侁等人誣陷了楊業,使其蒙冤。佘賽花知道後,憤然求見宋太宗,將整個戰爭過程說了個明明白白,幫自己夫君洗脫了冤屈。太宗查明真相後大怒,將潘美降職三級,監軍王侁免官、流放到金州,劉文裕免官、流放到登州,並且追贈楊業為太尉、大同軍節度使。
在楊無敵死後,佘太君成了整個楊家的主心骨,她沒有自暴自棄,反而更加悉心教導自己的兒子,以待日後報效國家。
也就是在佘太君的嚴厲教導下,楊家一門“七郎八虎”,個個是忠臣義士。他們文韜武略,一身高強的武藝,在面臨遼金、西夏等外敵的入侵時,紛紛投入戰場,保家衛國,最後都英勇就義,就連他們的老婆也是巾幗不讓鬚眉。在楊家二代男兒赴難後,100歲高齡的佘太君為救孫子楊文廣,毅然上朝請纓,率領楊門女將出徵,大敗了西夏大軍。其中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十二寡婦佔據十二連城”,打敗西夏大軍的故事。
關於折太君(折賽花)為什麼又叫佘太君,據說在折太君送兒孫們上戰場的時候,想到“折”姓不吉利,為了能保他們福祿有餘,便把姓改為“佘”,以期舍了自己保全兒孫之意。也有人說這是說書人以訛傳訛,用了“折”的同音字所致。但在歷史中,佘太君這個人物並不一定存在,起碼宋代歷史上就沒有她的具體記錄。她最早是作為藝術形象出現在元雜劇中,應該是根據豐州刺史王承美夫人的事蹟演變而來的。
但不管怎麼說,佘太君深通兵書、武藝高強、忠心愛國、顧全大局、深明大義的巾幗英雄形象,卻深深地印在廣大人民腦海之中。而楊家一門祖孫四代馳騁疆場,英勇殺敵為國捐軀的故事,更是激勵人心,為千古傳頌;特別是他們的“忠”,不論在當時,還是現代,都是一種很可貴的品質,影響了許多代人。
佘太君的結局,民間有著幾種說法。
說法一話說在佘太君十七歲時,就跟隨父親抵禦遼國的入侵,曾帶兵創下了“十八連勝”的戰績,不僅多次打敗了遼軍,還擒殺了好幾員遼將,使得遼軍對她聞風喪膽。也是因此,遼國蕭太后恨上了她,欲除之而後快。於是蕭太后暗中買通姦臣王欽若,在折太君酒中下毒,將其殺害了。
後來因為包拯有“日斷陽,夜斷陰”的神奇能力,佘太君的冤魂驚擾到了他。包拯一算,發現這個佘太君不僅有冤,而且是未來幫助宋朝扭轉乾坤的人物,她的兒子更是個頂個的“國之棟樑”,倘若現在任其死去,日後大宋將會有諸多變數。一念至此,包拯決定利用自己的能力幫助她“復活”。
於是他靈魂出竅,下到了地府,找到生死簿,私自在佘太君的陽壽上加了“九百九十個月”,也就是相當於給她增加了83年壽命。佘太君因此得以復活,一直活到了100歲,帶著十二寡婦出征,大敗西夏。在班師回朝後,皇帝親自接見了佘太君,並給予了豐厚的賞賜,封一品誥命。在穿上誥命服時,佘太君就此安享去世了。
說法二佘太君最終活到了七十七歲或者八十歲,身體機能衰竭直至自然死亡。這種說法主要來自於一些地方誌,如《保德州志》等史料的記載。
據《弘農楊氏族史》記載,折太君生於934年,於949年和楊業成婚,卒於1014年,卒年80歲。
說法三在《楊家將》中最後講到楊滿堂除奸,楊家將舉家奔赴戰場,收復了玉門關,得勝還朝。此時的徽宗皇帝親自出城十里迎接,佘老太君驚喜交加,加上年老體邁,最終溘然長逝,享年一百七十歲。
結語
對於佘太君的死,第一和第三種說法明顯比較扯,屬於民間“傳說”的可能性更大。先不說抱枕“日斷陽,夜斷陰”,還能溝通地府,修改生死簿的神奇能力。就說佘太君一百歲還掛帥出征,最後活到了170歲才與世長辭,這就說不過去了。所以第二種說法比較靠譜,活了七十多,八十歲,然後自然死亡。
但不管怎麼說,佘太君忠君愛國,深明大義的巾幗女英雄形象流傳了下來,成為愛國主義的代表人物,激勵著人們團結奮鬥。
-
16 # 李柒夜
楊門女將的故事流傳不休,卻只有一個人是真的,名字還被叫錯。這個人就是佘老太君,佘賽花。
楊門女將人數雖然眾多,歷史上確有其人的只有佘太君。正確來說,佘太君不姓佘,而是折,出身於雲中折家。
歷史上的佘太君說起楊家將幾乎是家喻戶曉,折家軍知道的恐怕就少了。
拋開演義小說,楊家真正的名將只有楊業、楊延昭、楊文廣三代。楊家三代征伐外敵確實是值得稱頌的,只是要論功績,卻是比不上折家軍的。
折家軍雖然名氣不如楊家,卻是真正的名將家族。折家數百年世居府州,父子兄弟相傳,從五代起就防禦北方,有折從阮,折德扆、折德願,折御勳、折御卿,折惟正、折惟昌、折惟忠,折繼世、折繼祖、折繼閔,折克行,折可適、折可求、折可存等,折彥野、折彥質、折彥文等數代名將,兩百年間鎮守西北邊陲,征戰沙場,碧血染黃沙。後人稱讚折家勳業彪炳史冊,舊絕千古。
佘太君就是折德扆的女兒,也正是楊家將楊業的妻子。佘太君934年出生,949年與楊業成婚,1010年去世,活了七十七歲。人活七十古來稀,佘太君七十七歲也算高壽了,屬於正常去世。
佘太君出身於名將家族,也是文武雙全,善於騎射。但是,在歷史上佘太君卻並沒有出戰過,在史書上記載也較少。不過根據《楊氏族譜》中的記載,對佘太君評價很高。
值得一提的是,楊家的七郎八虎雖然是虛構的,不過楊業和佘太君卻真實有七個兒子。按照宋史記載,雍熙北伐時,楊業絕食而死,戰死的還有兒子楊延玉。等楊業死後,他的兒子延朗、延浦、延訓、延環、延貴、延彬都受到了封賞,最有名的就是楊延朗,也就是楊延昭。
演義評書中的佘太君楊家將有著九代的故事,從五代的火山王楊袞開始,一直到楊滿堂結束。佘老太君一直貫穿了楊家將的九代故事,是唯一一個見證了楊家將全部故事的人,活了一整個北宋。
楊家將第一代是火山王楊袞,他的兒子就是第二代的楊繼業。楊袞和佘賽花的父親佘表本就是好友,早就為楊繼業和佘賽花定下兒女親家,後來楊繼業在七星廟和佘賽花又再相逢,姻緣早定。
佘賽花的武藝也是很強,只是自從嫁給楊繼業後就一直守著家。在這期間,楊家有了七郎八虎和八姐、九妹幾個孩子,楊家將達到鼎盛時期。血戰金沙灘一戰後,楊家將又大肆凋零,只有楊六郎一人返家。經楊六郎告御狀,呼延丕顯下邊關,寇準夜審潘仁美,終於審明瞭潘仁美的罪狀。只是,皇帝不忍心處罰他的老丈人,就封佘太君為無佞侯長壽星,沒砍她的刀、斬她的劍,另賜一根龍頭柺杖,上殿不參君、下殿不辭王,三六九大朝前來見駕,樂意來就來,不樂意來就在家納福,俸銀照舊。另外皇帝又撥銀兩在天波府門前修上馬牌坊、下馬牌坊、立鬧龍匾一塊,文官路過下轎,武將路過下馬,就是皇帝、八王、娘娘路過門前,也得走上七步,方可上車輦。
只是,這又怎能彌補楊家的苦難呢。老令公撞死,七郎被連射一百單八箭,佘太君差點沒痛死。後來,經寇準設計,六郎才帶人在黑松林手刃了潘家父子。在其後,楊六郎鎮守邊關,在大破天門陣時,佘太君也曾前往邊關。
楊六郎去世後,楊家將換成了楊宗保。當時宋遼已經議和,楊宗保鎮守西夏邊境。在楊宗保五十大壽的時候,天波府擺宴慶祝,卻不料孟懷源、焦廷貴帶來了楊宗保戰死的噩耗。頓時,淚水模糊了老太君的雙眼,壽堂變成了靈堂,楊門女將義憤填膺,百歲的老太君帶領十二寡婦徵西,大破西夏。
楊宗保是第四代英雄,其後又經楊文廣、楊懷玉、楊士瀚三代。在這期間佘太君都是貫穿其中的重要人物,直到第八代楊金豹的時候。當時正值宋哲宗時期,佘太君一百五十大壽的時候,太子趙佶在天波府調戲楊綵鳳,被王蘭英打了一頓後,又惡人先告狀,致使王蘭英差點被斬首。王蘭英被楊家家將就走後,宋哲宗下令海捕王蘭英,罰楊家三年俸祿,摘除御賜牌匾。這些事讓老太君對宋朝徹底失望了,帶著滿家老少回了西寧老家。只是回家的路途並不順利,幸虧楊金豹下山才救了楊家。此後,佘老太君回了西寧老家,楊金豹卻被八王留在了邊關。
宋徽宗時期,楊家第九代楊滿堂出世。這一代的楊家將又幫宋朝奪回了雁門關,再立大功。
大軍凱旋還朝之時,宋徽宗親自帶文武百官往天波府迎接楊滿堂。佘太君看著凱旋而回的楊滿堂,走出天波府大笑道“好,好呀,楊家又出了一代英雄!” 楊滿堂趕緊跪拜,宋徽宗也下了龍輦,親自去給老太君送龍拐。皇帝雙手奉承柺杖,這是多大的榮耀,只是老太君動也不動。楊滿堂感覺不對勁,忙上前檢視,卻大吃了一驚,嘶聲喊道:“老人家棄世而去了!” 原來,一百七十歲的老太君又喜又嘆,已經去世了。
至此,楊家將九代英雄傳奇結束!
這是演義評書中的佘太君。清代還有本白話長篇俠義公案小說《海公小紅袍》,講述的是明朝海瑞的故事,這其中還有佘太君的出現,這隻因佘太君等楊門女將服用了梨山老母所贈的丹藥,得以長生。
回覆列表
幽州戰役,楊家諸子在楊業的率領下赴金沙灘談判,結果被遼兵包圍。楊家軍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大打擊,幾乎全軍覆沒,大郎延平被亂槍挑死、二郎延定血戰殉國、三郎延輝亂馬踏死。四郎延朗與部下衝出重圍,卻又遭遇遼將韓延壽、耶律奇率精兵四下圍繞,部下全部陣亡,四郎隻身被捕。 四郎被遼將獻於蕭太后請功,四郎寧死不屈,慷慨陳詞,大罵太后,但是未表明身份。蕭太后很喜愛楊四郎的一身好武功,又見得楊四郎生得一表人材,於是招降四郎。四郎為報金沙灘血債,忍辱負重,隱瞞身份,將“楊”字一分為二,化名“木易”。蕭太后大喜,招為附馬,將瓊娥公主許配給四郎。 後來,佘太君掛帥徵遼,延朗思母落淚,公主發現,追究情由,四郎實言相告,並請公主幫助出關探母,言明一夜即返。公主從蕭太后處騙來令箭,延朗即赴宋營,與弟弟延昭,母親佘太君及其髮妻相會。時將天明,延朗恐誤限期,危及公主母子,堅決回至遼國。蕭太后得知駙馬乃楊家人,欲斬之,公主苦苦哀求,乃赦延輝。後助六郎打敗遼國,返回汴京,在天波府鬱鬱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