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8201481786170
-
2 # 使用者6034740176493
西漢儒學與道家學派融合,唐朝與佛教道教融合,明清時期與新資本主義萌芽思想融合
-
3 # 龍1222
1、孔子和早期儒學:春秋晚期,孔子創立儒家學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要求人與人之間要互相愛護,融洽相處,要待人寬容,“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他強調統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他希望恢復西周的禮樂制度,“克已復禮”,使每個人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孔子首創私人講學,主張“有教無類”,打破了貴族壟斷文化教育的局面。孔子被後人尊稱為“萬世師表”和“至聖”。
2、戰國時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的兩位代表人物。孟子主張“仁政”,進一步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在倫理觀上主張“性本善”,要實行仁政來回復和擴充人的善性。荀子張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論斷,強調人民群眾的力量巨大。荀子提出“性本惡”,強呼叫禮樂來規範人的行為,使人向善。經過孟子、荀子的改造和發展,儒學體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戰國後期,儒學發展成為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3、秦漢時期:①秦始皇施行焚書坑儒的政策,是對儒家思想的一次沉重打擊。
4、西漢漢武帝時期,採納董仲舒簡儀,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提倡“大一統”思想,儒學從此成為西漢的統治思想,也逐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5、北宋理學:理學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學。南宋朱熹是理學發展的集大成者。他認為“理”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氣”只是構成宇宙萬物材料,是第二性的。他把“天理”和“人慾”對立起來,認為人慾是一切罪惡的根源,因此提出“存天理,滅人慾”,這實際上是為封建等級制度辯護。
6、陸王心學:南宋時期,理學家陸九淵把“心”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張,認為天地萬物都在心中。他認為窮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內心就可得到天理。他的學說被稱為“心學”。明朝中期以後,封建專制統治陷入危機。王陽明認為,社會動亂的原因是人心破壞所致,只有透過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統治。王陽明成為心學的集大成者。這一學派也稱為“陸王心學”。明朝中期以後,陸王心學得到廣泛傳播。
7、明末清初,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三位進步思想家對傳統儒學的批判繼承,促使中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了生機,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
-
4 # 2605294794
我個人認為中國儒學經歷三次融合。一是太祖、太宗時期,由於多種經濟制度並存,政權機構初創,對各種思想兼收幷蓄,具有多元共存的特徵。二是熙宗到章宗時期,以尊孔讀經為主要特徵,屬於統治思想主體儒家化的確立與發展階段。三是衛紹王到哀宗時期,系儒家文化的滑坡階段,主要特徵是主體思想走向衰落。
-
5 # 使用者448251244324192
宋代。 朱熹將儒家思想推向了更高的境界,使其成為儒家發展史的一個里程碑。一提到理學,人們馬上會想到“存天理,滅人慾”的口號。在理學發達之前,“仁”是儒家中心思想,雖然是一種有等級尊卑的愛,但“仁”是以人性為基礎。雖然傳統儒學也主張孝道和貞潔,但其禁慾色彩並不濃厚。儒學發展到理學階段以後,已帶有濃厚的禁慾主義色彩。二程說:“大抵人有身,便有自私之理,宜其與道難一”,並稱:“無人慾即皆天理”。朱熹用飲食為例闡述:“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慾也。”(《朱子語類·卷十三》),在宋朝以後,中國很少再出現像李白這樣“我本楚狂人”的詩人了。
回覆列表
宋代。
朱熹將儒家思想推向了更高的境界,使其成為儒家發展史的一個里程碑。一提到理學,人們馬上會想到“存天理,滅人慾”的口號。在理學發達之前,“仁”是儒家中心思想,雖然是一種有等級尊卑的愛,但“仁”是以人性為基礎。雖然傳統儒學也主張孝道和貞潔,但其禁慾色彩並不濃厚。儒學發展到理學階段以後,已帶有濃厚的禁慾主義色彩。二程說:“大抵人有身,便有自私之理,宜其與道難一”,並稱:“無人慾即皆天理”。朱熹用飲食為例闡述:“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慾也。”(《朱子語類·卷十三》),在宋朝以後,中國很少再出現像李白這樣“我本楚狂人”的詩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