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5%就跑,虧3%就跑,時間久了,註定虧的底褲都不剩。
因為你會發現,尋找一隻漲5%的股票,遠比一隻股票虧3%要困難。
拋開大牛市不談,如果你能在平時輕輕鬆鬆地找到上漲5%的股票,那你肯定能在股市裡賺到錢,而且還是不少錢。
問題的關鍵不僅在於5%的股票沒那麼好找,還在於3%的止損線,能不能真正意義上執行。
有可能會出現當天買入,當天就虧損超過3%,次日開盤繼續下行,虧損5%,甚至10%的情況。
5%的止盈好做,3%的止損卻沒有那麼的簡單,兩者根本就不對等。
股市中賺到錢的人,一定是把握住了部分牛股的大行情,而虧損僅僅是針對一些小地方產生的失誤。
也就是交易過程中,賺到了大錢,虧了點小錢。
所以,如果你把目標改為賺15%止盈,虧8%止損,那麼可能賺錢的機會更大一些。
而如果你把目標改為賺30%止盈,虧15%止損,那麼賺錢的機率就會更大一些。
很多人或許不信,這虧15%止損,似乎都不太符合止損規律,一次損失15%是非常大的,為什麼可能會賺更多的錢。
這其實是從趨勢的角度來看,15%的損失,一般都會影響個股的上漲趨勢,而3%,5%,甚至8%,本質上仍然在趨勢過程中,只是一個短時間的震盪和波動而已。
受到短期波動的影響越大,策略的失效率就越高,成功率就會越低。
這也是為什麼掙5%就跑,虧3%就撤,這樣的方式,最終很難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這個市場,其實是不存在穩賺不虧的策略,否則一旦用系統資料模型固化,做成智慧量化來收割全市場了。
但事實證明,沒有這種完美的策略,所以並不存在這種單純的量化方式。
原因很簡單,這個機率並不是均衡的,牛市裡和熊市裡,機率不同,不同股票的選擇,機率也是不同。
所以,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策略本身,而在於策略能夠適配的環境場景。
我們都知道,市場一定存在牛市熊市,也就是順境逆境。
如果一個策略,是在順境+5%,-3%,到了逆境依然是+5%,-3%,那肯定是失敗的。
因為熊市裡出現-3%的情況,肯定很多很多,而牛市裡出現5%的可能性也會大一些。
那麼這個策略在熊市裡,可能就會出現連續3%的止損情況,操作越多,本金損失越快。
所以,在我們製作策略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幾個因素。
1、策略對於倉位的控制。
倉位的控制,其實在整個交易環節裡,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而衡量一套策略是否有效,是否能夠幫你賺到錢,一定要考慮這套策略對於倉位的把控。
如果你的策略和倉位無關,始終保持著滿倉操作,那麼這種策略一開始就會保持高難度。
因為沒有倉位控制的策略,就必須要在牛市熊市裡,都要有正向的收益。
優秀的策略一定是在上升期儘可能的滿倉,在下跌期儘可能的空倉。
當然,平衡的倉位控制策略,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方法,去把握整個行情的動態走向。
2、策略對於股票的選擇。
策略本身,最終一定會落到選股上。
可以這麼說,好的選股策略,就是成功的一大半了。
選股是投資的根基,如果選股出現了問題,那麼所有的交易策略就不復存在了。
好的股票,收益遠不止5%,爛的股票,能讓你虧3%就出局,已經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選股策略,本身就是交易策略裡重要的一個環節,而選股的標準,需要投資者自己去根據策略擬定。
不同的持股週期,對於股票的選擇,是會有很大差別的。
在制定選股策略的時候,一定要更加謹慎一些,確保策略的有效性和實戰性。
3、策略對於市場環境變化的應對。
在策略制定的時候,一定要考慮策略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
簡單地說,就是抗風險能力。
當市場發生了扭轉,多空雙方的平衡出現了再構,應對策略就要發生很大的變化。
好的策略是可以兼顧牛熊市的,比如在倉位上進行精準的把握,而不是讓你手足無措。
大部分人不是在順境下不賺錢,而是適應不了變化,適應不了突如其來的逆境。
當泥沙俱下之時,策略的隨機應變性,就顯得特別的重要。
所以,當自己在制定交易策略的時候,多問自己幾遍,如果是熊市裡,這套策略好使嘛。
4、策略的風險收益比。
策略的核心,還有一點,就是風險收益比。
正如這個問題,5%的正收益,3%的負收益,這個策略能不能賺錢。
如果是5%的正收益和5%的負收益,基本上是不可能賺錢的,因為風險收益比是相同的。
加上交易市場1.05*0.95=0.9975,加上手續費肯定是虧錢。
所以,好的交易策略,在執行上一定是考慮到潛在收益更高,而潛在風險更小的。
當你覺得一隻股票向上有50%,甚至翻倍的空間,向下只有10%左右的下跌空間,那就是最好的入手機會。
但如果感覺明天漲跌機率各一半,那就不應該入手。
策略只是幫助你透過一些現象,去篩選這部分股票,形成某個規律而已。
5、策略失效時的應對措施。
最後一點非常重要,是策略失效時的應對措施。
可能有些人不知道,一些策略是完全可能會失效的。
就比如很多10年前的策略,放到現如今的市場裡,早已沒有價值了。
原因是市場一直在變化,市場的資金也是不斷在變更,操盤思路肯定也是不一樣的。
策略出現失效真的是非常正常的。
如果當你驗證策略,發現勝率已經不足50%的時候,一定要靜下心思考,策略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這個時候,你一定要有應對措施,去改變策略本身。
股票市場裡,絕對沒有常勝將軍,策略上,也就沒有完美無缺。
我們在制定交易策略的時候,一定會從多方面去考慮問題。
諸如選股,買入時機,賣出時機等等。
透過不斷的實踐打磨,最終形成自己獨一套的理論方法,運用到實踐中,透過盈虧率的差額,最終賺到錢。
但是有些策略,註定從一開始就沒有出路,因為它並不符合原則。
就比如漲1%就離場,虧錢卻不止損,一直死扛著。
這種風險收益不對等的操作策略,最終就註定了虧損的結局。
在策略制定之前,我們要遵守四個大原則,然後才能去打磨我們的交易系統。
1、牛市不踏空。
交易策略中,必須有一條,就是牛市能夠堅決地持股,能夠保持高倉位。
有一些交易策略,是相對比較保守的,是很容易引起牛市裡踏空的。
就比如賺3%就拋售,漲10%就降低倉位等等。
雖說這種保守的交易策略,並不能算是完全的錯誤,但是這種交易策略會直接導致踏空的結局。
一個高手可能需要在熊市裡規避風險,但他更需要在牛市裡把握機會。
如果該賺錢的時候,他沒賺到錢,那麼即便熊市裡沒虧錢,也都沒有意義。
因為我只要是空倉,就能保證自己不賺不虧,買個理財產品什麼的,甚至還能保證自己賺錢。
牛市不踏空,是進入這個市場來撈金的基礎。
如何有效地持股,把握住行情,是在制定策略的初期,一定要加以研判的,否則,股票投資將會成為一場空。
2、熊市不躺平。
優秀的交易策略,一定要做到熊市不躺平。
原因也很簡單,熊市躺平,尤其是被動躺平,一定是錯誤的。
熊市裡,我們不求賺錢,但一定要減少損失,儘量保護好本金。
所以,在制定策略的時候,一定要有一條,就是遭遇大跌的時候,如何控制資金的縮水。
到底是透過止損出局,還是透過倉位控制,亦或者透過配置防禦性板塊,都是一種交易策略。
熊市裡,並不鼓勵頻繁交易,但在熊市裡,必須要有應對措施。
如果只是一味的看到虧損就選擇躺平,熊市裡跟著市場一起大跌,那還稱得上什麼交易策略,單純的憑等待,看運氣就行了。
熊市是最考驗一套交易策略實用性的試金石。
在牛市裡誰都能賺錢,只不過是多少而已,但是到了熊市裡,誰虧得少,誰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王者。
3、能熬過洗盤。
股票在上漲的過程中,是避免不了洗盤環節的。
雖說有時候洗盤特別深,很難做到不被洗掉,但是像-3%的止損策略,是很容易被洗盤的。
一天盤內做個3-5%的震盪,這部分資金就被妥妥地洗出局了。
一個策略如果大機率熬不過洗盤,其實就是一個無效策略。
因為大部分股票在上漲的途中,都會存在洗盤的動作,一個下蹲就出局,那後面就是妥妥地踏空了。
可以去回憶一下,自己有多少的操作,是被洗盤的那一刻給甩出局的。
如果超過50%以上,那這個策略就是非常失敗的。
因為交易是買入賣出,即便是隨機性的,也有50%的機率。
而超過50%的被洗盤,意味著策略本身,還不如隨意的決策勝率高。
洗盤中的恐慌是必然的,這才決定了好的策略要在洗盤中妥善應對。
一個策略經不起小幅波動的洗盤,或者會帶有主要的情緒,就是一個失敗的策略,這一點一定要牢記。
4、能落袋為安。
好的策略還必須具備一點,叫做落袋為安的能力。
我們都經歷過漲漲跌跌的坐電梯過程,很多股票不是沒賺過,而是最終沒賺到。
漲幅了20%不拋,最終虧錢出局,漲了50%不拋,最後只剩下5%。
這種情況比比皆是,落袋為安成了交易策略的核心之一,也是必須具備的大原則。
換句話說,好的交易策略,必然會伴隨著一個很好的賣點,這個賣點非常的重要,直接決定了你能不能賺錢。
舉個例子,曾經看到過一個交易策略,當股價距離巔峰,回撤50%的收益時,就會進行止盈出局。
比如,我的股票買入後,收益率達到了40%,那麼當收益率回撤到20%的時候,就會強行鎖定這部分利潤。
雖說這種交易策略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因為頂部的回撤洗盤很正常,但它至少從某個角度去鎖定了一半的利潤。
還見過一個交易策略,當收益率超過30%的時候,會優先把利潤部分拋售,鎖定利潤。
交易策略沒有絕對的好壞,但落袋為安的原則,是必須要有的。
再次強調,交易策略沒有絕對的對錯,但是要優先符合大的邏輯、大的原則,然後進行打磨。
別人的交易策略,你學不會是因為沒有實踐的經驗。
當你大量的實踐過後,會發現這套交易策略,已經不再是別人的策略,會有很多的修改和調整,最終成為屬於你自己的策略。
而當你有一套專屬的交易策略時,你距離賺錢,或者說是穩定地賺錢,已經不遠了。
賺5%就跑,虧3%就跑,時間久了,註定虧的底褲都不剩。
因為你會發現,尋找一隻漲5%的股票,遠比一隻股票虧3%要困難。
拋開大牛市不談,如果你能在平時輕輕鬆鬆地找到上漲5%的股票,那你肯定能在股市裡賺到錢,而且還是不少錢。
問題的關鍵不僅在於5%的股票沒那麼好找,還在於3%的止損線,能不能真正意義上執行。
有可能會出現當天買入,當天就虧損超過3%,次日開盤繼續下行,虧損5%,甚至10%的情況。
5%的止盈好做,3%的止損卻沒有那麼的簡單,兩者根本就不對等。
股市中賺到錢的人,一定是把握住了部分牛股的大行情,而虧損僅僅是針對一些小地方產生的失誤。
也就是交易過程中,賺到了大錢,虧了點小錢。
所以,如果你把目標改為賺15%止盈,虧8%止損,那麼可能賺錢的機會更大一些。
而如果你把目標改為賺30%止盈,虧15%止損,那麼賺錢的機率就會更大一些。
很多人或許不信,這虧15%止損,似乎都不太符合止損規律,一次損失15%是非常大的,為什麼可能會賺更多的錢。
這其實是從趨勢的角度來看,15%的損失,一般都會影響個股的上漲趨勢,而3%,5%,甚至8%,本質上仍然在趨勢過程中,只是一個短時間的震盪和波動而已。
受到短期波動的影響越大,策略的失效率就越高,成功率就會越低。
這也是為什麼掙5%就跑,虧3%就撤,這樣的方式,最終很難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這個市場,其實是不存在穩賺不虧的策略,否則一旦用系統資料模型固化,做成智慧量化來收割全市場了。
但事實證明,沒有這種完美的策略,所以並不存在這種單純的量化方式。
原因很簡單,這個機率並不是均衡的,牛市裡和熊市裡,機率不同,不同股票的選擇,機率也是不同。
所以,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策略本身,而在於策略能夠適配的環境場景。
我們都知道,市場一定存在牛市熊市,也就是順境逆境。
如果一個策略,是在順境+5%,-3%,到了逆境依然是+5%,-3%,那肯定是失敗的。
因為熊市裡出現-3%的情況,肯定很多很多,而牛市裡出現5%的可能性也會大一些。
那麼這個策略在熊市裡,可能就會出現連續3%的止損情況,操作越多,本金損失越快。
所以,在我們製作策略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幾個因素。
1、策略對於倉位的控制。
倉位的控制,其實在整個交易環節裡,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而衡量一套策略是否有效,是否能夠幫你賺到錢,一定要考慮這套策略對於倉位的把控。
如果你的策略和倉位無關,始終保持著滿倉操作,那麼這種策略一開始就會保持高難度。
因為沒有倉位控制的策略,就必須要在牛市熊市裡,都要有正向的收益。
優秀的策略一定是在上升期儘可能的滿倉,在下跌期儘可能的空倉。
當然,平衡的倉位控制策略,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方法,去把握整個行情的動態走向。
2、策略對於股票的選擇。
策略本身,最終一定會落到選股上。
可以這麼說,好的選股策略,就是成功的一大半了。
選股是投資的根基,如果選股出現了問題,那麼所有的交易策略就不復存在了。
好的股票,收益遠不止5%,爛的股票,能讓你虧3%就出局,已經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選股策略,本身就是交易策略裡重要的一個環節,而選股的標準,需要投資者自己去根據策略擬定。
不同的持股週期,對於股票的選擇,是會有很大差別的。
在制定選股策略的時候,一定要更加謹慎一些,確保策略的有效性和實戰性。
3、策略對於市場環境變化的應對。
在策略制定的時候,一定要考慮策略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
簡單地說,就是抗風險能力。
當市場發生了扭轉,多空雙方的平衡出現了再構,應對策略就要發生很大的變化。
好的策略是可以兼顧牛熊市的,比如在倉位上進行精準的把握,而不是讓你手足無措。
大部分人不是在順境下不賺錢,而是適應不了變化,適應不了突如其來的逆境。
當泥沙俱下之時,策略的隨機應變性,就顯得特別的重要。
所以,當自己在制定交易策略的時候,多問自己幾遍,如果是熊市裡,這套策略好使嘛。
4、策略的風險收益比。
策略的核心,還有一點,就是風險收益比。
正如這個問題,5%的正收益,3%的負收益,這個策略能不能賺錢。
如果是5%的正收益和5%的負收益,基本上是不可能賺錢的,因為風險收益比是相同的。
加上交易市場1.05*0.95=0.9975,加上手續費肯定是虧錢。
所以,好的交易策略,在執行上一定是考慮到潛在收益更高,而潛在風險更小的。
當你覺得一隻股票向上有50%,甚至翻倍的空間,向下只有10%左右的下跌空間,那就是最好的入手機會。
但如果感覺明天漲跌機率各一半,那就不應該入手。
策略只是幫助你透過一些現象,去篩選這部分股票,形成某個規律而已。
5、策略失效時的應對措施。
最後一點非常重要,是策略失效時的應對措施。
可能有些人不知道,一些策略是完全可能會失效的。
就比如很多10年前的策略,放到現如今的市場裡,早已沒有價值了。
原因是市場一直在變化,市場的資金也是不斷在變更,操盤思路肯定也是不一樣的。
策略出現失效真的是非常正常的。
如果當你驗證策略,發現勝率已經不足50%的時候,一定要靜下心思考,策略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這個時候,你一定要有應對措施,去改變策略本身。
股票市場裡,絕對沒有常勝將軍,策略上,也就沒有完美無缺。
我們在制定交易策略的時候,一定會從多方面去考慮問題。
諸如選股,買入時機,賣出時機等等。
透過不斷的實踐打磨,最終形成自己獨一套的理論方法,運用到實踐中,透過盈虧率的差額,最終賺到錢。
但是有些策略,註定從一開始就沒有出路,因為它並不符合原則。
就比如漲1%就離場,虧錢卻不止損,一直死扛著。
這種風險收益不對等的操作策略,最終就註定了虧損的結局。
在策略制定之前,我們要遵守四個大原則,然後才能去打磨我們的交易系統。
1、牛市不踏空。
交易策略中,必須有一條,就是牛市能夠堅決地持股,能夠保持高倉位。
有一些交易策略,是相對比較保守的,是很容易引起牛市裡踏空的。
就比如賺3%就拋售,漲10%就降低倉位等等。
雖說這種保守的交易策略,並不能算是完全的錯誤,但是這種交易策略會直接導致踏空的結局。
一個高手可能需要在熊市裡規避風險,但他更需要在牛市裡把握機會。
如果該賺錢的時候,他沒賺到錢,那麼即便熊市裡沒虧錢,也都沒有意義。
因為我只要是空倉,就能保證自己不賺不虧,買個理財產品什麼的,甚至還能保證自己賺錢。
牛市不踏空,是進入這個市場來撈金的基礎。
如何有效地持股,把握住行情,是在制定策略的初期,一定要加以研判的,否則,股票投資將會成為一場空。
2、熊市不躺平。
優秀的交易策略,一定要做到熊市不躺平。
原因也很簡單,熊市躺平,尤其是被動躺平,一定是錯誤的。
熊市裡,我們不求賺錢,但一定要減少損失,儘量保護好本金。
所以,在制定策略的時候,一定要有一條,就是遭遇大跌的時候,如何控制資金的縮水。
到底是透過止損出局,還是透過倉位控制,亦或者透過配置防禦性板塊,都是一種交易策略。
熊市裡,並不鼓勵頻繁交易,但在熊市裡,必須要有應對措施。
如果只是一味的看到虧損就選擇躺平,熊市裡跟著市場一起大跌,那還稱得上什麼交易策略,單純的憑等待,看運氣就行了。
熊市是最考驗一套交易策略實用性的試金石。
在牛市裡誰都能賺錢,只不過是多少而已,但是到了熊市裡,誰虧得少,誰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王者。
3、能熬過洗盤。
股票在上漲的過程中,是避免不了洗盤環節的。
雖說有時候洗盤特別深,很難做到不被洗掉,但是像-3%的止損策略,是很容易被洗盤的。
一天盤內做個3-5%的震盪,這部分資金就被妥妥地洗出局了。
一個策略如果大機率熬不過洗盤,其實就是一個無效策略。
因為大部分股票在上漲的途中,都會存在洗盤的動作,一個下蹲就出局,那後面就是妥妥地踏空了。
可以去回憶一下,自己有多少的操作,是被洗盤的那一刻給甩出局的。
如果超過50%以上,那這個策略就是非常失敗的。
因為交易是買入賣出,即便是隨機性的,也有50%的機率。
而超過50%的被洗盤,意味著策略本身,還不如隨意的決策勝率高。
洗盤中的恐慌是必然的,這才決定了好的策略要在洗盤中妥善應對。
一個策略經不起小幅波動的洗盤,或者會帶有主要的情緒,就是一個失敗的策略,這一點一定要牢記。
4、能落袋為安。
好的策略還必須具備一點,叫做落袋為安的能力。
我們都經歷過漲漲跌跌的坐電梯過程,很多股票不是沒賺過,而是最終沒賺到。
漲幅了20%不拋,最終虧錢出局,漲了50%不拋,最後只剩下5%。
這種情況比比皆是,落袋為安成了交易策略的核心之一,也是必須具備的大原則。
換句話說,好的交易策略,必然會伴隨著一個很好的賣點,這個賣點非常的重要,直接決定了你能不能賺錢。
舉個例子,曾經看到過一個交易策略,當股價距離巔峰,回撤50%的收益時,就會進行止盈出局。
比如,我的股票買入後,收益率達到了40%,那麼當收益率回撤到20%的時候,就會強行鎖定這部分利潤。
雖說這種交易策略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因為頂部的回撤洗盤很正常,但它至少從某個角度去鎖定了一半的利潤。
還見過一個交易策略,當收益率超過30%的時候,會優先把利潤部分拋售,鎖定利潤。
交易策略沒有絕對的好壞,但落袋為安的原則,是必須要有的。
再次強調,交易策略沒有絕對的對錯,但是要優先符合大的邏輯、大的原則,然後進行打磨。
別人的交易策略,你學不會是因為沒有實踐的經驗。
當你大量的實踐過後,會發現這套交易策略,已經不再是別人的策略,會有很多的修改和調整,最終成為屬於你自己的策略。
而當你有一套專屬的交易策略時,你距離賺錢,或者說是穩定地賺錢,已經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