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2827576464647565
-
2 # 剛蹦媽媽育兒日記
我家有兩寶,由於當時妹妹還小,分不開身來接送大寶,就安排大寶住校。其實爸爸的意思比較強烈,說,讓哥哥到學校裡面鍛鍊鍛鍊,在學校獨立些,所以就決定住校。其實我心裡是不願意的,大寶住校的每一天心情都比較忐忑,擔心,焦慮的。大寶住校一年後,我們就改走讀。。。經過這一年的住校生活,對孩子的影響有三:
1.孩子住校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親子關係,我們和孩子的連結少了,陪伴孩子的機會也少了,所以我們也就慢慢對孩子的瞭解少了。當孩子在學校遇到困難時,得不到即時的關注和情緒疏導,孩子會把委屈憋在心裡,日積月累,他就慢慢不會和父母訴說學校的事情,我們就不能及時的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和孩子溝通交流就不那麼順暢。有些孩子碰壁就不願意和父母交流,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封閉自己,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2. 住校的孩子,某些天性就會被扼殺。孩子的生活就是一點一線,所有的舉動都在老師的掌控之下,這樣每天都會比較有壓力,沒有在家那樣舒服舒適,在家可以做些“出格”的,在學校不允許,在家是可以的活動,比如風跑,放鬆的遊戲等等。人是需要鬆緊有度的,有彈性的生活,才能讓孩子的天性得以發展。
3.經常處在高壓下,孩子會害怕,不太願意溝通,不反抗,一味的服從,這樣慢慢就失去了自我。這個是可怕的,老師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一樣聽話,可是孩子的本真都沒有了,還有什麼意義呢。孩子們身上最難能可貴的就是本真,好奇心,探索精神。
希望所有的父母,不要因為忙沒時間而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這樣你雖然輕鬆了,但是孩子呢?你有沒有問過孩子的感受呢?多陪陪孩子吧,其實孩子真正在我們身邊的時間屈指可數,不要錯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機會,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請大家珍惜我們和孩子在一起的每分每秒。
-
3 # 當代師說
“寄宿制”成了背鍋俠!
寄宿制帶給孩子的,只有痛苦嗎?這也太武斷了吧!
“寄宿制”並非一無是處,在快節奏和人口大移動的社會背景下應運而生,是有其深厚社會基礎的。
“寄宿制”裡的學生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農村的留守少年兒童,二是雖不是留守兒童,但父母無暇照顧子女家庭的孩子,三是家庭管束不了,寄希望於學校管理孩子的家庭的孩子。三種情況的共同特點是,父母顧不了,只好寄宿在學校。
先說留守的少年兒童,如果不寄宿在學校,只能跟祖父輩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大多數老人沒有基本的教育能力和保護能力,不少孩子多次受到熟人的傷害,老人竟然毫無察覺。而寄宿在學校裡,有學校的保護,同學的陪伴,基本上可以避免傷害。試問,這樣的孩子,比起在家中,有痛苦嗎?
再說父母在家但顧不了子女的情況,父母往往因工作生活等壓力情緒不佳,而這種不良情緒總要找到一個宣洩的缺口,往往,孩子就成了這個負面情緒的缺口,對孩子無形中造成了傷害。能有多少父母不會因生活工作壓力而不產生負面情緒的,有多少父母沒有拿孩子撒氣過的?而被送到學校寄宿,每週回去一次,父母的心情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一週沒見,他們想念孩子,那短暫的時間,給孩子的只有疼愛,不是嗎?
最後說說家庭管束不了的孩子,管束不了是一個過程後才形成的,這個過程是什麼,可以想見是家長與孩子的反覆衝突,這過程中,孩子顯然是弱勢的一方,也是容易受傷害的一方。而送到寄宿學校後,這種情況會大大改變,管理的職責由家長轉移到老師身上。班級是一個家庭,同齡人的生活是彩色的,會有什麼痛苦呢?
誠然,寄宿制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離開父母親情疏離等,但留守的本來就離開父母了,而無暇顧及子女的,每週團聚,不會有太大影響,而管束不了的,也許因距離產生了美修復了親情呢。
“寄宿制”無罪,給孩子帶來痛苦的,不是寄宿制本身,而在於家長。只要家長精心呵護孩子,寄宿制帶來的負面效應會大大降低,談不上什麼痛苦!
-
4 # 考古系大師姐
我從上初中起就開始上一所省重點的寄宿制學校。雖然後來也陸陸續續有過幾次短暫的走讀,但是我的六年中學生涯基本是以寄宿為主的。
能培養獨立性是一定的,每個宿舍就是一個社會。我清楚的記得隔壁宿舍的就有一個女孩經常被欺負。為什麼欺負她我已經忘了,應該與她自身性格有關。比如冬天她洗了衣服,她不在的時候。宿舍別的女孩就給她衣服上不停的潑水,她的衣服往往一個月都晾不幹。還有比如把掃地的垃圾放到她床上之類的。後來,這個女孩轉學走了。所以其實寄宿能培養的所謂的獨立性不是生活上的獨立性,而是精神上的獨立性。為什麼?因為在那個地方校園霸凌會更隱晦,給你無盡的精神壓力,在生活中很多小事上沒完沒了,卻還抓不到把柄。
其次,寄宿學校管理很嚴格,學生全天生活在被監視中,班主任的獎金也是和學生紀律掛鉤的。所以,鼓勵學生告密、培養告密者。是我們那個年代寄宿學校很多班主任的選擇。我初中寄宿那幾年始終生活在白色恐怖之中。在白色恐怖之中,我培養出來一個能力。我知道班主任宿舍和訓導主任家的燈每天早上幾點亮,訓導主任每天幾點從家裡出門在哪塊區域晨練,哪裡是早戀情侶們約會的安全時間和安全區域。訓導主任每天第一次在教室後門巡視的大概時間區域······一場偵查與反偵查的較量。
寄宿學校培養了我很多能力,在後來的工作中我從周圍的環境中獲取資訊的能力一直比較強。工作上還算順利。但是也給了我很多性格上的缺陷。比如,對人的不信任,也許是因為很長一段時間裡做什麼都害怕被人告密,我很難去相信一個人。我也沒辦法去依賴一個人,戀愛中也是如此。最可怕的一點是我想逃離我的家庭,從小一個人在寄宿學校長大,大學在外地上,對家庭的依賴程度非常低。一年見上一到兩次面,我沒有辦法和他們長期生活在一起,一有矛盾我就想逃離。我非常喜歡一個人待著,比見朋友和參加聚會都能讓我開心。
所以,這就是你們想要的獨立性嗎?
-
5 # 家家安寧1
我家兒子在剛上初一的時候,住過2個月。
後來我還是給孩子接回來了,走讀。
但是並不是寄宿制不好,而且情況比較特殊。
我兒子他們學校是可以選擇寄宿可以選擇走讀,如果離家太遠的,可以寄宿。這就導致了班裡只有幾個孩子是住宿的,其他都是走讀的。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會覺的自己跟家長脫節了,同時我也深刻感覺到跟孩子脫節了。
走讀這段時間後,孩子的成績比之前提高了很多,而且跟我和我先生關係也親近了很多,我深刻體會到,在一個非必須要寄宿的學校上學,儘量不要讓孩子住宿。
主要弊端是:
1、孩子教育家長監管不到
2、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會有提升但是跟家長理解中的還是有差距。我兒子住宿1周,不洗澡不換衣服……回家後,感覺像是從垃圾桶裡出來的。
3、孩子看到其他同學每天都能回家,自己卻在宿舍裡住,心裡對家還是想念的。也會胡思亂想是不是爸爸媽媽不喜歡我,不願意讓我在家住。
4、孩子13歲左右正是處於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刻,這個時候如果在學校裡學到了不好的習慣,家長又沒有很好的監管,這對其一生都是不負責的表現。
但是,全寄宿制度的學校,同學們都一樣的話,還是有好處的。而且好處還是蠻多的,我自己就是從14歲開始寄宿的,獨立能力很強。
我弟弟從7歲開始住宿,現在說起來住宿,他說都住噁心了,以後再也不會讓孩子去寄宿制學校。
寄宿在某種程度上,有利有弊,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年齡太小的真的不適合住宿。最佳的寄宿年齡在17、18歲左右合適。
以上共勉!
-
6 # 佐佑媽呀
“寄宿制”好不好?其實沒有定論,也因情況而定。但總體說來,年紀過小的孩子,最好不要過早寄宿。
為什麼這麼說呢?1.年紀太小的孩子,早早開始獨立生活,是一件好事,但是對於大多數孩子而言猶如第二次斷奶般痛苦。
大家試想下,從小在父母懷裡長大的孩子,突然好多天看不到自己的爸媽,。那份孤獨感只有他們自己能體會吧。
2.比起過早獨立,他們更需要親情的滋養。有一個寄宿制的小學生跟我聊過:“我很想家,我願意每天見到父母,哪怕是隻有一會兒時間。”
這個小姑娘很懂事,很聰明,但是卻格外敏感。雖然不能完全歸咎於寄宿,但是其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其實是很深遠的。
3.缺乏親情滋養的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也更缺愛。雖然天天跟父母在一起的孩子就一定不缺愛,但是過早離開父母的孩子,基本上會有影響。
比如,有些孩子因為各種原因,從小寄宿在別人家。這種情況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跟父母感情聯絡度不高,不親切,甚至跟冷漠。
雖然我個人不建議年紀小的孩子,過早生活在寄宿制環境中。但是,當你能夠給予他足夠愛和安全感,或者他自己強烈要求的情況下,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家庭情況,做出合理安排。以上情況說明,您的孩子有很強的自理能力,又渴望獨立,那學著放手沒什麼不好。最後我想說,不管是寄宿制還是走讀,多溝通、多愛護、理解和彼此包容,是孩子和父母快速成長的法寶,也是親子關係和諧的重要前提。你說是吧?我的回答結束了,謝謝!
-
7 # 芯媽心語
有一部分家長因為某些原因,
不得不選擇了寄宿制學校——在孩子開始讀書上學的時候。
週一開始直到週五下午,孩子在學校學習、吃飯、睡覺;
週末的時候,和父母度過二天的時間。
“寄宿制”好嗎?孩子會因此而變得更獨立、更自理、更具有韌性嗎?
會給孩子造成痛苦嗎?
寄宿的是孩子的身體,漂浮在空中的,是孩子的恐懼和不安。對於讀小學就進入寄宿制學校的孩子,以6歲的年齡,
就此離開父母,獨自生活——這更像是一種遺棄。
儘管物質生活被保障著,但是孩子對於父母的情感依附,
自此割裂。
除了吃飯和睡覺和學習,孩子內在的需求更多——父母實實在在的愛、
和母親在一起的時候的巨大的安全感和愉悅的情緒。
這些都是孩子需要的,如同空氣,很難覺察到它的存在,
但是對於孩子,卻甘之如飴。
和父母的分離,對於這時候的孩子,是一個精神創傷——內心恐懼、失去安全感、內心絕望。
儘管還有希望,5天之後,就可以和父母團聚,但是,人類親子關係的建立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是由每一天每一件細碎的事情之中連結鞏固。
孩子只會因此感覺被忽視、被遺棄、被冷落。
心理學家認為,這種經歷會增加孩子的恐懼、沮喪和憤怒。
也將終生改變中央和外周神經系統的功能,持久的讓一個人感覺到焦慮。
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那種互相感知是師生關係永遠不能達到的境地。
學校的老師僅僅只是照顧孩子的最基礎的生活,孩子內心的感受和需要,
只能默默的放在心中。
我18歲時去外地上大學,我媽送我到學校,二天之後她要回去。
她走的時候,我感覺到的只是不捨不安憂慮,我真的想拉住她,
不讓她走。
相對來說,我還是比較獨立的人,而且當時已經那麼大了。
那次,是我第一次有意識的感覺到母親對於孩子而言,那種無可替代的安全感。
我也因此在以後的很多年裡面,感謝我的母親在我年少時給予我的這種安全感。
寄宿孩子的內在感受將塑造他們適應生活的方式。孩子會想辦法壓抑內心的恐懼感,壓抑的結果又會感覺到痛苦——因為他不知道如何化解這種不適,同時會伴隨著焦慮壓抑,自信減少,社交退縮。
孩子會逐漸變得膽小謹慎、表現的比較理性,會習慣一成不變的生活。
長此以往,孩子內心缺少慈愛、缺少安全感、缺少內心的喜悅和幸福感,
充滿沮喪和對自己的否定。
常常覺得自己無用、孤單、憤怒自責、在自卑和自負的兩極搖擺。
善於在遇阻的時候妥協。
孩子缺少父母陪伴的童年生活就像缺少Sunny和雨露滋潤的禾苗,
孩子肉身逐年發育長大,但是內心與父母之間情感依附的錯失帶來的負面影響將伴隨孩子成年後的餘生。
小學和初中的孩子,能不送寄宿學校還是儘量不要送吧,現在小飯桌和託管中心遍地都是,父母再忙,晚上總是要回家睡覺的吧?
帶著孩子回家,讓他在爸爸媽媽身邊長大到18歲,或者他並不成材,至少他身心健康。
————————————————————————————————————
-
8 # 軒老師談教育
我是一直不贊成孩子住宿的,我認為孩子起碼到了大學才適合住宿。因為我是從初一開始住宿到大學,深受寄宿制之苦,所以兒子從小學到高中從來沒有寄宿過,離家比較遠的時候就選擇租房陪讀。
住宿會影響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情感依賴。經常聽到一些家長說孩子不服管,不聽他的話。那是因為孩子和家長之間沒有形成很好的情感依賴。如果從小學孩子就住宿,本身孩子會感到孤獨和缺乏安全感,和父母之間會造成隔離和疏遠。
班裡兩個小學就開始住宿的孩子,父母都很後悔。因為孩子長大之後和父母溝通的很少,容易沉溺於遊戲或者網路。對於父母的管教各種叛逆,習慣於我行我素的生活狀態。
而且有時孩子還對父母心懷怨恨:都是你們那麼小就把我扔到學校不聞不問,沒有陪伴我的成長,現在又憑什麼來管教我?
對孩子的性格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既然住宿的生活有利於鍛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集體觀念。但是相比於走讀的孩子,住宿的孩子更容易形成敏感、內向的性格。
因為走讀的孩子每天可以和父母進行溝通,成伴隨著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性格上也就更開朗。住宿的孩子對於同伴的依賴更加強烈一些。
且住宿非常容易受同齡人的影響,無論是從生活習慣,思想理念,都容易被傳染。不好的生活習慣或者理念不能及時得到引導,會隨著年齡逐漸顯露出來。
有些住宿的孩子在身體上還會受到一些不良影響。以前我們學校轉過來一個住宿的孩子,因為住宿的時候孩子不愛吃飯,經常吃一些辣條,乾脆面等零食,結果把胃吃壞了,沒有辦法才轉到離家比較近的學校。
住宿的孩子主要是在飲食和住宿條件方面受到影響。有時宿舍裡的其他孩子比較興奮,晚上不睡覺,那麼勢必影響到孩子的休息。孩子年齡小,不太會合理安排飲食,造成吃飯不規律或者飢一頓飽一頓,從而導致營養不良,影響發育。
總結:我是不贊成讓學生們很小的時候就住宿。孩子無論是從身體還是思想都處於成長期,需要家長的陪伴和呵護,尤其是情感上的依賴和寄託。雖然住宿解決了家長陪護的問題,實際上造成更多的潛在問題。
-
9 # 有哥話教育
關於寄宿,爭議最多的是初中的孩子該不該?近兩年變化最大的是很多農村初中生不得不轉到縣城去上初中,最根本的原因是鄉鎮初中撤掉了,全部集中到縣城或者其他臨近的鄉鎮初中,這就形成了初中孩子只能住校。
對於撤掉鄉鎮初中,讓鄉村孩子去往縣城初中就讀,當地政府認為是便於集中管理,也可以帶動當地經濟。我只是一個教育工作者,考慮問題或者過於片面,沒有領導們足夠的高度。我只能說,如果條件可以,一定想辦法讓初中孩子走讀。原因我在下面做了陳述。
“寄宿制”在很多小城市或者偏遠鄉鎮來說較為普遍,歸其原因,我認為有幾點:
1、父母太忙顧不上照顧孩子。很多父母外出打工或者家裡太忙。總是沒有時間照顧接送孩子,乾脆不如讓孩子寄宿,這樣省心。
2、客觀原因。確實有些孩子家裡離學校太遠,接送孩子太遠,實在不夠方便,選擇寄宿。
3、學校管理嚴格,自己又不會管理,不如交給學校。有一部分父母抱著孩子到學校就交給老師了,有問題老師會聯絡我們的;況且自己又不會管孩子,放在學校里老師照顧的總比自己好吧。
“寄宿制”最初針對的是初中孩子從村裡到鎮上去上學,由於路途太遠而設立的。現在“寄宿制”已經是很多民營學校的專利。象我們的當地實驗中學那就是隻有走讀生,沒有寄宿生;而10年興起的民營學校則全都是以寄宿生為主。
作為一名家庭教育指導師,建議高中以下孩子不宜住宿,儘量走讀。原因是:
1、高中以下孩子心智處於成長的關鍵期,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這是孩子內心產生力量的源泉。這個階段的孩子,對於外在世界處於探索,實際上很多時候充滿了恐懼,這是一個人對於未知領域的本能。在探索過程中,極易受到傷害,形成問題或者困惑,而父母並不在身邊以至於不能及時處理,導致問題形成積壓,可是放假回家後見到父母親人,卻忘卻或者過去了,形成了“心錨”就在心底,就在細胞記憶中。若干年後本已經認為忘記的場景又會在同樣的環境因素干擾下重新爆發。
2、“寄宿制”極易讓孩子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形成困擾。人一生要處理好三個方面的問題:關係、財富、健康。而對於高中以下的孩子來說,不具備獨立處理人際關係和自我關係的能力。這個時候,讓孩子脫離父母,投入到一個小夥伴的群體裡,很容易對於關係的處理形成誤區,長大後再想糾正困難重重。甚至影響的是孩子一輩子。
3、“寄宿制”極易造成惡性親子關係。如果父母把孩子過早放到學校,和同學一起寄宿,對於心智成長過程中的孩子,由於碰到成長困惑以至於會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及時的關愛,內心中的感受就猶如未斷奶的孩子突然沒了營養補給,不能及時感受到父母的愛,造成親子關係的疏遠,這就是很多寄宿孩子回到家裡,父母感覺不愛說話了,不愛和父母溝通了。其實,對於孩子不是不想,只是不知道怎麼溝通,不知道怎麼處理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良性親子關係會促成教育的正向影響,而惡性的親子關係則是教育負面影響的前提。
總之,對於高中以下孩子,不建議去住校。我自己本人是有親身經歷的。我家孩子從小就認為獨立、懂事、乖巧,有段時間就是在輔導部裡吃飯和住宿的,雖然每週定期接送孩子,還是形成了孩子後期對於父母的疏遠,孩子習慣了自己一個人處理事情,甚至有些生活和學習習慣都需要很長時間矯正。好在我本身做的家庭教育,多少了解一些孩子成長的特點,到了初中住校半年後,我們決定租住學區房來陪讀。目前孩子各方面都在向好的方面發展。
-
10 # 高中老師Oli楊
我是一名寄宿高中的老師,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我覺得,用“痛苦”來描述寄宿制有失偏頗,用“不適應”會更準確一些。
寄宿制是意味著學生要獨立生活和集體生活,初期肯定有很多不適應,造成暫時的“痛苦”。但這也不能算是真正的痛苦。但是,如果過早的寄宿,會給孩子造成一些不利影響,比如,學習習慣差、性格孤僻等。
高中開始寄宿的話,算是相對合適的時間,初中或者小學就寄宿是有點早的。
我來說說正常開始的寄宿生活會帶給孩子哪些 “痛苦” 。
失去柺杖的不適一直都有父母關照衣食住行的孩子,突然要開始獨立生活。失去了父母的輔助,每天的生活和學習都要靠自己來打理。孩子心裡的無助感是顯而易見的。
深度社交能力的挑戰開始寄宿生活前,與同學的交往主要限於在學校期間。如果在學校期間發生了什麼不開心的事,回到家之後都可把這些暫時拋下,讓情緒得到緩解。如果願意,還可以向父母求助。
但是,在寄宿學校,一般都是一兩週,甚至一個月才能回家一次。所有情緒和人際交往的壓力都需要自己來面對和消化。這對於孩子來說應該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生活能力挑戰我帶過許多新高一的學生,我們給學生開的第一個班會的主題就是如何在學校裡生活,要教給學生怎樣給飯卡充值,怎樣打飯,去哪裡洗澡,去哪裡買東西,怎麼付款,怎樣使用校園電話等等生活細節。即便如此,還是有一些學生吃不上飯,餓著肚子上課。可見很多學生的生活能力實在是不強。過不了生活關,就沒辦法談學習成績。當然,這也是學生成長的契機,堅持一個月,就什麼都會了。
時間管理能力挑戰寄宿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是深度融合的。每天的時間安排是很緊湊的。學生需要儘快適應學校的節奏,才能讓學習不如正軌。基本上成績好的學生都是時間管理的高手。他們能夠充分利用所有時間,完成學習任務和生活雜事。對於新入學的學生,管理好自己的每天的時間是個不小的挑戰。
性格和人生觀獨立塑造的挑戰中學期間是學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孩子開始寄宿生活後,家長對孩子的性格塑造的影響力就很小了。孩子主要靠自己的認知和老師們引導來塑造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這對於許多孩子來說也是一個挑戰。
以上是我的一些淺見,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
11 # 踏雪尋梅QQ
我家大寶初一開始就寄宿學校,這邊初中開始都要求讀寄宿,我覺得寄宿很好啊,可以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初一開學的時候,為期一週的軍訓,剛開始我和她爸還真不習慣,軍演那天去接她,看那麼小小個的她,曬得烏漆麻黑的,眼淚差點沒忍住
幸好她的適應跟獨立能力,超出我和她爸的預期,不像宿舍另外一個女孩子,天天動不動就哭,看著老累了
現在讀初三了,上週已開學,過去兩年很多時候都是她自己坐公車回家或去學校,也就只有開學和放學的時候,因為行李較多才去接送,我比較喜歡孩子能自己獨立,雖然會心疼,但孩子總要學會獨立的,作為父母縱有萬般不捨,也要放手,相對而言讀寄宿讓孩子跟她們的同齡人一起成長,是很自然的過程,比到了大學才寄宿反而會好點吧。
而且現在初三了,學習很重要也很緊張,我都想她們學校實行放月假制度,孩子在學校有學習的氛圍很氣氛,老師嚴格要求下會努力的,一回來就放鬆了,就吃喝玩樂:看電視,課外書,喝奶茶,買零食,完全沒有一點學習的樣子,看著就來氣,頭疼,而且青春期,打不得,罵不得,忍到吐血
當然也不能說讀寄宿就是比不讀寄宿好,最起碼來說不讀寄宿,每天在家住得舒服些,吃得也好點,不用去適應環境,父母可以看到並照顧孩子,可以看到孩子的成長與變化,心理上會有一種放心感。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選擇的話,就看孩子自己願不願意,家長怎麼考慮了,但個人認為寄宿也不是洪水猛獸,不至於給孩子造成多大痛苦,最多就是剛開始的時候不適應,想家,想爸媽,時間長了,跟同學融於一體了,自然都會適應的,爸媽也不用過於擔心,要相信孩子,多鼓勵孩子嘛。
-
12 # 後來的我後知後覺
我的初中和高中都是寄宿學校上的,初中時一個禮拜放一次假。高中是一個月放一次假。嗯,說說我的切身感受吧,我個人獨立能力比較強,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方面,很多事情我都是自己做主,不和父母親人商量。小到生活瑣事大到上學選專業工作了選單位結婚嫁人之類,都是我自己一個人決定的,沒有和人商量,也可以說沒這個習慣。這些都是我在寄宿學校的時候鍛鍊和養成的!另一方面,我的性格比較孤僻比較冷 喜歡獨處,不喜歡拐彎抹角性格比較直容易得罪人,比較偏執,自己就是自己的世界。不會理解和體諒別人,有點小心眼和自私吧,說白了就是格局有點小。如果青春期和叛逆期多和父母相處多交流適當的引導可能會好一點。所以我的孩子我不會讓他在初中和高中的時候就寄宿,孩子性格的養成會影響一輩子的,我深有體會。
-
13 # 清風趣味雜談
寄宿制會給孩子帶來第一次離家的短暫痛苦。因為在學校寄宿,不同於在家裡,要吃喝得自己花錢買,要做什麼事情得自己做,老師作為學校裡的大人,也只是負責教書,不可能像父母一樣時刻跟著。
所以說,寄宿實際上對於孩子是有好處的,能培養孩子基本的獨立生活的能力,能讓他們更早地離開家庭溫室,提前適應一些普通的成長生活。而且寄宿有利於培養孩子與同學之間的感情,讓他們交到年少的一些好友,這些好友,可能會影響一生,成為其一生的資源與陪伴。
當然,每一件好事之前,過程總是曲折的,孩子要想學會獨立,必然也會經歷你所說的痛苦。我是從初中開始寄宿的,說實話,一開始我也很痛苦,甚至想偷跑回家。因為我發現,回到宿舍後,好像只能躺床上,連電視都沒有。上完晚自習就是睡覺,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但是之後,我習慣了寄宿。因為我把它當成了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自然也就不會痛苦了。
所以,在這裡,我建議你,必須狠下心來讓孩子寄宿,畢竟這是人一生必須經歷的過程。哪怕他從小在你們的懷中呵護長大,將來出了社會,也難免要自己居住,何不提前讓他適應一下?
當然,也可以在孩子初試的這段時間與孩子溝通一下,看看孩子的反應,對症下藥,透過家長的關懷和智慧,去儘可能幫助自己的孩子儘快地適應寄宿的環境。
-
14 # 圖圖今天吃什麼Y
我是一個從小學五年級就開始住校的人,我來分享一下我的寄宿體驗吧 !
1.缺乏安全感:小學五年級第一次住校的時候,很多孩子晚上都會哭,很想家,會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
2.對身體不好:那個時候我們是帶菜去學校的,所以每個星期只能吃那一樣的一兩個菜,而且時間久了的話,菜會有點不新鮮,對正在長身體的孩子還是有些影響的。
3.和父母的交流少:住校意味著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學校裡,會少很多和父母交流的機會,這樣可能會導致感情沒有那麼好。
但是住校也是有優點的
1.獨立性強:很早就開始住校了,所以很多事情自己都可以做的很好了,會比在家的孩子更能照顧好自己。
2.社交能力強:住校會遇到很多性格的人 ,大家在一起住,相處在一起,是更能知道怎麼跟別人相處的。
-
15 # 曌哥愛吃牛肉麵
“寄宿制”有利有弊,具體分析如下:
我上初中高中都是寄宿。其實學校離家查不多1公里,可以選擇住家裡,但由於父母工作忙,爺爺奶奶年紀大了,選擇了寄宿。
利:
1.確實能鍛鍊孩子獨立性。
我姐上大學同宿舍女孩襪子都不會洗,床也不會鋪,很明顯這類孩子從小都是父母為他們弄好了所有事物。我初中寄宿時候,週末都是去奶奶家,校服也是每週自己洗乾淨,週日晚上回學校住,慢慢的幫奶奶做飯,會了很多事情。
2.晚自習上可以和大家一起探討學習。
我們初中高中19:00-21:30是晚自習時間,是住校學生寫作業時間,這期間老師也會來,有學習問題可以找老師同學探討請教,多學習有很大幫助。
弊:
1.忽視孩子的成長
我初中的時候特別嚮往每天能回家的孩子,回家有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也不用和大家一起擠在一個房間裡。尤其是初中的時候,住學校特別想家,想爸爸媽媽。很多想說的話都沒處說,每次回到宿舍就覺得冷清,初高中的寄宿導致我現在不願意和父母多交流,感覺有距離。所以我覺得真的不能在孩子成長的階段去忽視孩子,真的真的對孩子來說很重要,他們缺失的不僅僅是關心還有父愛母愛!
2.營養健康跟不上
我初中的時候住的平房宿舍,冬天燒煤,睡覺很冷,小小的宿舍也是十來個人一起住,現在感覺條件真的是好不到哪去。在學校吃飯也是那幾樣,長身體也常常吃不飽,要是去食堂晚了就得吃泡麵,營養確實跟不上。
總之,不要因為練就孩子獨立性一味的讓孩子寄宿,這中間真的會出現很多問題,身體上的還有心理上的,都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傷害!父母也不要一味的去忙工作,錢沒辦法撫平孩子心靈上的創傷。
-
16 # 叫我哥就行
我的孩子就在學校裡寄宿(高中)。每兩個星期回來一次。有時,學校裡有考試的,搞活動之類的,一個星期回來一次。自從宿舍裡發生了學生受班長欺負,心情焦慮不安,連夜去醫院治療,不願去上學一事,我對學校,老師,同學都產生了疑問和困惑。也對學校的教育特別是學生思想教育,充滿憂慮。是不是當個班長就有特權?老師是不是對好學生網開一面?這樣被欺負就沒有處理結果嗎?
近來,我的孩子,也不想去上學了。說壓力大,跟不上節奏,原先沒分科時,看不出她有此情況,孩子要求看心理醫生,便帶她去了,醫生告訴我們,是孩子沒有安全感,還有隨著科目的作業的繁多,加之心情焦慮,越發覺得吃力,一步跟不上,步步都趕不上。每次看她去學校時的難受表情,我心裡也覺得不舒服。決定問問孩子,實在不行,咱休學吧!與其這麼難受壓抑,不如自己放鬆生活。
孩子的快樂健康成長,牽動著萬千家庭,讓父母盡心,操心,費心。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生理,心理都存在許多變化,不及時溝通,引導,解決問題,就會讓他產生害怕,怕上學,怕學習,怕考試,會產生自卑心理,這樣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
17 # 無雙明心
我自己就是“寄宿制”的深度受害者,從而我早早就堅定想法“將來任何情況都不讓我的兩個女兒寄宿”。
小學時,我的成績很好,屬於德智體全面優秀的那種,學校的三道槓,班上的兩道槓,各種活動的主持人,歌唱比賽,朗誦比賽的一等獎,我在學校受盡偏愛,出盡風頭。
我不知道那幾年竟是我人生的巔峰,父母也不知道,當然他們也沒有想過,他們只是開心我給他們帶來的榮耀和自豪,享受出門時所有同學家長羨慕的眼神和恭維並對自家孩子憤恨的語言。他們覺得生了一個好孩子,是他們的功勞。
小學畢業了,中學離家有五公里,那時候交通並不發達,回家需要坐車廂裡擠了十三四個人的麵包車,而且這種車還只有周未放學時才在學校門口出現。
毫無懸念,我只能住校,其實我當時是開心的,因為聽說住校的話,可以在學校吃飯睡覺,一群同學在宿舍聊天,玩遊戲,最重要的是,每個星期還有零花錢,還可以脫離父母的管束,那真是一片人間樂土。
開學第一天,我滿心歡喜的帶著行李去了宿舍,才發現根本不是我想的那樣,本來只能放六架高低床的空間,放了八架床,這樣的我們能活動的空間就只剩下一架床的空間。更糟糕的是,因為學生太多,即使這樣加了床,還是不夠睡,我因為去的晚了幾個小時,就沒有分到單獨的床位,也就是說,我沒有床,我完全懵了,幸好門邊那架床的上床位一個女孩說讓我跟她睡一個床吧,我感激涕泠,於是我們就這樣兩個人睡一個上鋪。
進入初中,我成績依然很好,班上第二名,我依然是班長,依然享受著班主任的寵愛,先說一下,我家境尚可,吃的穿的用的,基本都是當時比較流行的,零花錢也算是多的。
可我發現同學跟小學時不一樣了,她們不聽我管理,下課也不會一大群人圍著我轉,說著些無關緊要的恭維的話語,他們總是在我走過時突然停止說笑,有一次,一個男生在搗亂,我拿著教棍假裝要打他,他突然暴走,一把搶過教棍給扔了,我愣在了原地。
宿舍這邊,每個週末返校時,大家都會從家裡帶一些自己家長給準備的食物,然後大家分享著吃,但舍友不分給吃,我的東西分給她們,她們也不要。放學打飯,每人輪流去宿舍拿大家的飯盒,但沒有人拿我的,直到現在,我還常常夢見那個擺放飯盒的格子裡,只有我一個人的飯盒孤零零的躺在那裡,灰暗無光。
有一天晚上熄燈後,大家照例談天說地,無非是說別人的是非,然後就有一個人說:“我們宿舍有一個人,怕是劉老師的私生女哦,對她那麼好,什麼好事都是她的”。我當然知道她們說的是我,我默不作聲,喉嚨裡有什麼東西在堵著,又苦又澀又疼。
又有一次,同我合睡一張床的女生不知聽哪個人挑撥了什麼,不要我睡她的床了(不要問我學校為什麼不解決床位的事,我也不知道,那是1998年9月,老師還沒有那麼事無鉅細),那天我徹底崩潰了,晚自習我逃課了,逃出學校,哭著連夜走了兩個小時的路回家了,父親看見我哭著回去很驚訝,我說我不要讀書了,其實父親那時是認識附近另外一所中學的校長的,還有點親戚關係,如果他當時能理解我的痛苦,妥善處理這件事,也許今天的我會是另一翻人生,但他沒有做什麼,第二天依舊把我送回了學校。
當然父親對這件事這麼不以為然,也有我的原因,我沒有對他們說平時那些細節,只說是床位的事情,可能他覺得就是兩個人鬧矛盾而已。(再一次證明,青春期的孩子是不會事無鉅細的跟家長說學校的情況或者自己的思想的)
後來這樣的事又發生了一次,我第二次連夜哭著回家了,但結果還是一樣。
初一上學期快結束,我終於有了自己的床位。
很久以後,我媽發現了問題,她帶我去精品店買了很多禮物,那個年代流行的那種,用包裝紙包裝得很漂亮,放在家裡,哪個同學的生日,就讓我送一份,不光只是舍友哦,是全班哦。我偉大的媽媽,這一舉動,讓我從此融入了她們。
當然,代價不只是那些禮物,而是我成績急速的下降,到了初二,我從第二名落到了二十多名,各科老師經常在上課時痛心疾首地點我名,拿我當反面教材警示其他同學,但我不以為意,我覺得跟大家混在一起玩玩鬧鬧是件無比重要和開心的事。
後來的後來,我也有自己的小圈子了,大家在一起說別人的是非的時候,有人告訴我,當年,某某某趁我不在宿舍時,拿我的牙刷刷她的鞋子和褲襠,還有某某某撿到我的半身照,吐口水,還拿到廁所抹大便,某某某,在我媽去開家長會的時候,各種汙言穢語的說我媽的壞話(我媽當年比她們任何人的媽媽都年輕時尚)
……
這就是我的寄宿生活,現在寫出來,已不覺得痛了,但當時,我想大概是痛不欲生的吧!痛還可以忍受,關鍵是“寄宿生活”改變了我整個的人生軌跡!
回覆列表
最好找個更好點的理由 這個很簡單的 就像你自己給老師寫請假申請一樣 標題 留校申請書敬語: XXX,您好!我因XX的原因,希望能夠留校學習(或做XX:比如 說實習啊 什麼的),望老師能批准! x班X級 xxxx x年x月x日基本格式是這樣的 原因最好寫詳細點 誠懇的語氣 一般都能批下來 除非學校封校整修什麼的不批 如果不行 可以請教老師 需要什麼條件 再在原因後面 把老師說的需要的條件附上 基本OK